蘇州,大家都知道它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是中國最具魅力的江南古城之一。從先秦開始,蘇州就見證著中華文明的興衰更替,也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和傳奇故事。關於虎丘的傳說,就是其中之一。在蘇州有個虎丘山,虎丘山上有個劍池,幾千年來,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是在這劍池附近,有很多很多寶劍,放到現在,那都是價值連城的!!!
公元1955年,蘇州市政府準備重新修建一下虎丘園林,抽乾了位於虎丘山的劍池的水,在劍池下邊,人們發現了一個石碑!碑文上記錄了明朝年間,著名才子唐伯虎等人在劍池水乾涸之後,下到池子底下尋寶的事跡!唐伯虎學識淵博,連這樣的人都認為這劍池下面有寶貝,那自然是多少有點兒依據了!那麼,這劍池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闔閭為春秋時期吳國國君,憑藉著楚國舊臣伍子胥的經天緯地之才,稱霸諸侯。後來,闔閭在一次和越國的戰役中,不幸受傷,抱憾而終。
闔閭去世後,其子夫差徵調全國10萬民工,為他建造了宏偉的陵寢,「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歷經3年時間,才完成闔閭墓的修建。
夫差還為闔閭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不但隨葬了大量的寶物,還將闔閭生前非常喜歡的各種名劍葬入墓中。據說,其中就包括「扁諸」「魚腸」等多達3000把名劍。
而這把名叫「魚腸」的名劍,就是當初專諸刺殺吳王僚時所使用的武器。專諸將此劍藏在烹飪好的魚腹裡,在獻魚的時候刺殺了吳王僚,幫助闔閭奪得了吳國的王位,因此得名「魚腸」。
夫差將闔閭下葬後,又在墓頂上挖掘「廣六十步,深一丈五尺」的水池,「劍池」由此得名。據說在闔閭下葬3日後,一隻白虎曾光臨陵寢,「徘徊踞其上」,因此這座山丘從此名叫虎丘。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說這座小山「丘如蹲虎」,故名虎丘。
當時的人們尚武,對於寶劍更是情有獨鍾!吳王夫差在闔閭墓中安葬三千寶劍網的事情不脛而走,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無數英雄好漢都想來到這裡尋求一把好劍!然而,夫差不是個白痴,這闔閭之墓不是你想進就能進去的!時隔幾百年時間,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也是對闔閭墓中的寶劍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在清朝建立不久之後,秦始皇曾經派出軍隊直抵江蘇虎丘山,在這裡大加挖掘,用了整整三個月時間,除了挖出一個地坑,什麼都沒有挖到!結果可想而知,負責挖掘的一干人等,全都拉去北方修長城去了!
無獨有偶的是,項羽在江蘇揭竿而起之後,對自己手中的寶劍不滿意,也曾經打過闔閭墓的主意,不過秦始皇都拿不到的東西,項羽也不會拿到!又是幾百年後,孫權當了吳國皇帝,身在吳國,自然對古代的吳國更是熟悉,他有事沒事隔三差五就派人到虎丘山來挖一挖,希望能夠找到幾把寶劍,向臣民證明一下自己比秦始皇和項羽還聰明!
結果,除了把秦始皇挖的那個坑挖的更深,也沒有什麼收穫!這些人一個接一個來到這裡,沒有找到一把寶劍,但是卻在虎丘山活活挖出來一個深坑,後來由於地下水滲透,這個坑就變成了一個池子,為了紀念這些人的盜墓行為,人們把這片池子定義為劍池!
建國之後,國家曾經組織考古隊伍,抽乾劍池水,打算對闔閭墓中有寶劍的傳說進行科學的考證!第一次由於技術不行,連入口都沒有找到!第二次算是找到了入口,但是入口處的懸石一個比一個厚重,最終,沒有人能夠進到墓中!這座超過兩千年的古墓中,埋著連秦始皇都想要的寶貝,結果至今都毫髮無損,也是一種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