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者能否成長,還是要靠消費者「用腳投票」選擇。如果商家屢屢不重視消費者,只會親身見證市場淘汰的力量。
近日,中消協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截自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
「雙11」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其早已成為一個和國外「黑五」類似的專有名詞,不僅代表著商品促銷,也代表著一種消費文化,從而深入每個人心中。而直播帶貨,作為這兩年新火起來的電商銷售模式,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正呈現著蓬勃的發展趨勢。
從多項數據能夠看出,以「雙11」、直播帶貨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內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正因此,中消協此次發布的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更應該得到重視。這幾年被消費者所詬病的「雙11」規則繁多、計算複雜、優惠模糊等問題,實際上仍有很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而今年「雙11」大量直播帶貨的加入,則讓消費者所遭遇到的問題比以往更多也更為突出。
據報告顯示,監測期內,與直播帶貨相關負面信息達33萬餘條。老問題待解,新問題顯現,如果放任「雙11」、直播帶貨野蠻生長,將會影響到數字經濟的整體前行。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消費者發力。在當下數字經濟生活中,尤其是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如「雙11」、直播帶貨等促銷活動,消費者很容易陷入「優惠陷阱」。因此,保持正確冷靜的消費觀念,是當下消費者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優惠不等於免費,當消費者能夠按需消費,保持理智看待各類促銷活動,不再盲目衝動消費時,才能夠倒逼商家重視消費者,讓促銷套路少一點、誠意多一點。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者能否成長,還是要靠消費者「用腳投票」選擇。如果商家屢屢不重視消費者,只會親身見證市場淘汰的力量。
當然,成熟的市場不能只靠「無形的手」即市場的自我調節來解決問題,還需要「有形的手」,也就是行政監管,通過適當的法治槓桿和監管工作,來確保市場有序運行。因此,呼籲相關有責部門繼續探索數字經濟環境下的消費市場規範,呼籲相關有針對性、跟得上時代發展腳步的法律法規出臺制約。
上個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明確將直播帶貨等活動納入管理,對網絡交易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做了較為全面的規定,明確了禁止欺騙誤導消費者等當下常見問題相關約束。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有形之手」值得期待。
現實情況已經證明,數字經濟將會是促進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正因此,對越來越多的數字經濟新鮮事物,規範其成長十分重要。無論是呼籲正確消費觀念,還是呼籲行政監管,規範相關行業市場,初衷不是為了制約其發展,而是希望如電商經濟、直播帶貨等不再野蠻生長。因此,期待通過中消協這樣的報告,將問題說透,讓消費者能夠得到足夠尊重,也讓市場能夠正確認識、擁抱長遠發展。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歸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