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別名:感應草、喝呼草、知羞草、怕醜草。
【來源】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 Mimosα pudicα L. 的全草。
【形態特徵】多年生直立或披散亞灌木,高達 1 m。莖多分枝,散生倒刺毛和鉤刺。二回雙數羽狀複葉,羽片 1~2對,掌狀排列於長柄頂端,柄具刺;小葉7~24對,羽狀排列,觸之即閉合下垂,故稱 「含羞草」;小葉片長圓形,長 6~11mm,寬1.5~2mm,邊緣及葉脈有刺毛。秋季開淡紫紅色花,圓頭狀花序 2~3 個生葉腋;萼鍾狀,頂端有8 個微小萼齒;花瓣4,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花絲極長,超出花冠甚多;於房有極細長花柱。莢果扁,有3~4 節莢,每節莢有種子 1 粒,熟時節莢斷裂。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叢林中、路旁、潮溼地,為美洲引入的馴化植物。分布於華東、華南及西南等地區。全國各地都常栽培為觀賞植物,華北為盆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全草含含羞草鹼、含羞草苷、蛋白質、鞣質、2-0-鼠李糖基葒草素、2-0-鼠李糖基異葒草素;另含5,7,3′,4′-四羥基-6-C-β-D-葡萄糖黃酮碳苷、5,7,3′,4′- 四羥基-8-C-β-D-葡萄糖黃酮碳苷、丁二酸、β-谷甾醇、豆甾醇等。全草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N,N-二苯基-肼醯胺、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鄰苯二甲酸丁基-2-甲基丙基酯、十九烷、1 H-吲哚-3-乙醇、二十四烷、2,4-二-(1-苯乙基) 苯酚、二十六烷、二十七烷等。葉柄含藏紅花酸的苷。嫩芽及葉柄含含羞草素。葉含收縮性蛋白質、三磷腺苷、三磷腺苷酶、含羞草鹼、含羞草苷、D-松醇和硒化合物。根含血紅蛋白和數種硒化合物,其中一種為亞硒酸鹽。種子含油,油中的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
【藥理作用】① 祛痰作用:含羞草煎劑給小鼠灌胃,具有鎮咳及微弱的祛痰作用。
②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並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 17 型均有抑制作用。
③ 含羞草根煎劑能對抗組織胺引致豚鼠支氣管的痙攣的作用,亦能對抗乙醯膽鹼引致離體兔腸的痙攣作用。
【性味歸經】甘、澀,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適用於感冒,小兒高熱,急性結膜炎,支氣管炎,胃炎,腹瀉,泌尿繫結石,瘧疾,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9~24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用藥警戒與禁忌】本品有麻醉作用,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忌服。
【常用處方】
(1) 急性肝炎:
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 急性腹瀉:
含羞草6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3) 腸胃炎、泌尿繫結石:
含羞草15g,木通10g,海金沙10g,車前草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4) 神經衰弱,失眠:
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
《安徽中草藥》。
【附註】還有一種栽培作綠肥用的同屬植物無刺含羞草 Milnosα invisα Mart. var. inefmis Adelb. 與前種之區別在於全株無刺,葉具多數羽狀排列的羽片。全株有毒,不可誤用。
下面部分摘錄於《中草藥對症圖譜》含羞草
含羞草:別名:見笑草,怕羞草,知羞草,感應草。
釆收期:夏秋季採集,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藥用部分:根、全草。
【性味歸經】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入肝、腎、脾經。
【功能】根:安神鎮靜,通絡,利尿。
鮮葉:治帶狀皰疹。
【用途】神經衰弱,失眠,尿酸,糖尿病,腎炎,骨刺,腎結石,慢性肝炎,腸炎,胃炎,氣管炎,風溼酸痛,目赤腫痛,小兒疳積,飛蛇。
【用量用法】幹品18.8~75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多服或久服易傷胃,有麻醉作用,故不宜過量,孕婦忌服。
【附方】
1. 尿酸、糖尿病、肝炎:
紅骨含羞草75克,鹹豐草56.3克,(印度羅勒)大本七層塔56.3克,地膽草37.5克,紅骨掇鼻草30克,消渴草30克。
用法:水10 碗煎3 碗,當茶飲。
2. 內外痔:
紅骨含羞草根37.5克,黃水茄37.5克,苦參根7.5克,紅甘蔗頭2節 ( 洗淨,打碎 ) 冰糖18.8克。
用法:水6 碗煎2~3碗,去渣,加冰糖溶化、調勻,當茶服。
3. 尿酸、尿毒:
紅骨含羞草75克,丁樹朽56.3克,白刺杏37.5克,過路蜈蚣37.5克。
用法:水10 碗煎3 碗,當茶飲。
4. 關節酸痛、尿酸毒:
紅骨含羞草56.3克,番仔刺根37.5克,刺拔仔根
37.5克,龍眼根37.5克,掇鼻草根18.8克。
用法:水8 碗煎3 碗,當茶飲。
5. 肝炎、B型肝炎:
紅骨含羞草37.5克,(印度羅勒)大本七層塔37.5克,黃水茄30克,石壁癀18.8克,鈕仔茄30克,六角英18.8克,白馬蜈蚣草18.8克,鹹豐草18.8克。
用法:水10 碗煎3 碗,當茶飲。
6. 神經哀弱、失眠:
紅骨含羞草56.3克,夜交藤30克,合歡皮15克,
鐵掃帚30克,燈心草18.8克。
用法:水8 碗煎3 碗,分3次服,或煎水當茶飲。
7. 帶狀皰疹、瘡腫:
鮮含羞草葉18.8克。
用法:搗爛外敷患處。
8. 肝病:
含羞草頭56.3克,大本七層塔37.5克,水丁香根
37.5克,黃蓮蕉頭56.3克,桶交藤37.5克。
用法:水8 碗煎3 碗,當茶飲,服 1 星期。
9. 尿毒初起:
a. 紅骨含羞草37.5克,有骨消18.8克,豬瘦肉112.5克。
用法:水4碗,加入豬瘦肉,燉爛,分2~3次服。
b. 紅骨含羞草根37.5克,小本山葡萄37.5克,佛手根37.5克,冇骨消18.8克,豬瘦肉150克。
用法:水7 碗煎2 碗,燉豬瘦肉,分2~3 次服。
成分:含羞草有羞草鹼,為一種毒性胺基酸。
藥理:① 動物試驗:大鼠或小鼠食之可使生長停滯,脫毛,引起白內障。
② 含羞草根水煎劑對小鼠有顯著的止咳作用,而
且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下面部分摘錄於《中藥處方一本全》含羞草
含羞草:別名:怕羞草,感應草。
【功用】安神鎮靜,散瘀止痛,止血收斂。用於神經衰弱、跌打損傷、咯血、帶狀皰疹。
用量:6~9克。
【驗方】
① 神經衰弱:
含羞草、旱蓮草、費菜鮮品各10~15克,水煎取汁約100毫升,分3次服。
② 帶狀皰疹:
含羞草鮮葉適量,洗淨,搗爛敷患處。
③ 慢性支氣管炎:
含羞草鮮根60克,紅絲線鮮根18克,水煎,分2次服,10天為一療程。
④ 風溼痛:
含羞草根15克,泡酒服。
⑤ 小兒疳積:含羞草根9~15克,水煎服。
⑥無名腫毒:鮮含羞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⑦頭痛失眠、眼花:含羞草根9~15克,水煎服。
下面部分摘錄於《中藥大辭典》含羞草 (附:含羞草根)
含羞草:異名:知羞草,怕羞草,喝呼草,懼內草,怕醜草,感應草。
【基原】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的全草。
【採收加工】6~7月採收,鮮用,或紮成把,曬乾。
【成分】葉含含羞草鹼,含羞草苷,D-松醇和硒化合物,其中一種為亞硒酸鹽。
全草含含差草鹼,含羞草苷,D-松醇,曬化合物,其中一種為亞硒酸鹽,鞣質 ,2″-O-鼠李糖基葒草素和2″-O-鼠李糖基異葒草素。
種子含油約17%,性質似大豆油,油中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亞油酸,油酸,棕櫚酸,
硬脂酸,另含谷甾醇,蟾二烯羥酸內酯。亦含山萮酸5.7%,黏液質,硒化合物,其中一種為亞硒酸鹽
【藥理】 毒性:含羞草鹼能輕度抑制鹼性磷酸酶,對含金屬的酶系統抑制不顯著。飼料中含0.5%~1.0%的含羞草鹼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長停滯、脫髮、白內障。
【藥性】甘、澀、微苦,微寒,小毒。
《廣西中藥志》:有小毒。入脾、腎二經。
【功用主治】涼血解毒,清熱利溼,鎮靜安神。主治感冒,小兒高熱,支氣管炎,肝炎,胃炎:腸炎,結膜炎,泌尿繫結石,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神經衰弱,失眠,瘡瘍腫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1.《生草藥性備要》:止痛消腫。
2.《本草求原》:敷瘡。
3.《嶺南採藥錄》:治眼熱作痛。
4.《廣西中藥志》:止痛,消腫,散瘀。治跌打損傷,癰瘡。
5.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安神鎮靜。主治神經衰弱,失眠。
6.《廣西本草選編》:涼血止血。主治急性肝炎,肺結核咯血,鼻衄,血尿,小兒疳積,結膜炎,帶狀皰疹。
7.《青島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水。主治腸炎,腎炎,疝氣,感冒,瘧疾。
8.《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主治小兒高熱,支氣管炎,泌尿繫結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外用:搗敷。
【宜忌】《廣西中藥志》:孕婦忌服。有麻醉作用,內服不宜過量。
【選方】
1. 治胃腸炎、泌尿繫結石:
含羞草15g,木通10g,海金沙10g,車前草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2. 治勞傷咯血:
含羞草9g,仙鶴草15g,旱蓮草15g,藕節15g。水煎服。或含羞草、薑黃各等量研末,每次1.5~3g,每日2次,酌情加酒衝服。《安徽中草藥》。
3. 治神經衰弱,失眠:
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跌打損傷:
含羞草15g,伸筋草15g。煎水,加酒少許溫服。《安徽中草藥》。
附:含羞草根
【基原】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的根。
【採收加工】7~8月採挖,鮮用或曬乾。
【成分】根含生物鹼、內脂性物質和黃酮苷,根含血紅蛋白和數種硒類化合物,其中一種為亞硒酸鹽。
【藥理】1. 止咳、祛痰作用:小鼠灌服根煎劑有明顯止咳作用(氨水噴霧法),但祛痰作用不顯著(酚紅法)。
2. 對平滑肌的作用:根煎劑對離體兔迴腸有明顯的抗乙醯膽鹼作用,抽提物 1 號 (生物鹼) 作用也很顯著,抽提物3號 (黃酮苷) 及4號 (內酯性物質) 抗乙醯膽鹼作用均較弱。
3. 抗菌作用:根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卡他雙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亦有作用,但對肺炎鏈球菌、甲型和乙型鏈球菌及流感桿菌作用微弱。總生物鹼和根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鼻病毒17型有抑制,對腺病毒7 型不敏感 (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培養法)。
毒性:小鼠服根煎劑200g/kg,活動減少,5 只中 1 只腹瀉,24小時內無死亡。服250g/kg,活動減少,腹瀉,5 只中2 只死亡。
【藥性】澀、微苦,溫:有毒。
【功用主治】《雲南中草藥》:利溼通絡,明目,鎮靜。主治風溼痛,閉經,慢性胃炎,小兒消化不良,頭痛失眠,眼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搗敷。
【宜忌】《雲南中草藥》:忌酸冷。
【選方】
1. 治慢性支氣管炎:
含羞草根(鮮)60g,紅絲線根 (鮮) 18g。水煎,每日 1 劑,分2 次服。10日為 1 個療程,連續2 個療程。《全國中草藥彙編》。
2. 治風溼痛:
含羞草根15g。酒泡服。《雲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