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原】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 Linn.。
【植物形態】披散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m。莖圓柱狀,具鉤刺。託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羽片和小葉觸之即閉合而下垂;羽片通常2對,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長3-8cm;小葉10-20對,線狀長圓形,邊緣具剛毛。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約1cm,具長總花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花小,淡紅色,多數;苞片線形;花冠鍾狀,裂片4,外面被短柔毛;雄蕊4枚,伸出於花冠之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節脫落,莢緣宿存;種子卵形,長3.5mm。花期3-10月;果期5-11月。常見野生於曠野、山溪邊或灌叢中。
【別名】知羞草、怕羞草、喝呼草、懼內草、怕醜草、感應草。
【藥用部位】全草。
【性味】味甘、澀、微苦。性微寒,小毒。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清熱利溼,鎮靜安神。主治感冒,小兒高熱,支氣管炎,肝炎,胃炎,腸炎,結膜炎,泌尿繫結石,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神經衰弱,失眠,瘡瘍腫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嶺南本草】1、《生草藥性備要》:怕羞草 味甘,性寒。止痛消腫。用手擘之則合。名喝妖草。
2、《嶺南採藥錄》:怕羞草 別名怕夫草,哪如有知覺,以手觸之則合,味甘,性寒,止痛消腫。
3、《萬山草藥》
【附方】
1、 治小兒高熱: 含羞草9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 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3、 含羞草6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4、 治神經衰弱,失眠: 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5、 治無名腫毒,帶狀皰疹: 鮮含羞草全草(或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浙江藥用植物志》
6、治跌打損傷:含羞草60g,元胡9g。研末,酒拌勻外敷。《青島中草藥手冊》
【述評】1、本品原產於南美洲,因無天敵且對其它植物有化感作用,近年分布有逐漸擴大之勢,值得注意。
2、本品的葉受外力則閉合的特性,據報導可以用在大地震的預報上。
申 明
1、本公號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生活,所有本草平等,無輕重貴賤之分,支持有治療、調養需要者採挖,倡導可持續性採挖,即能採果不採枝葉、能採枝葉不挖根、非採根不可亦只採側根留主根、採大留小、採3留1、獨苗不採等。
2、植物種類豐富,辯識難度大,請勿憑圖採藥。
3、所有草藥的應用請在醫師指導下應用,由此引起的中毒或不良反應本公號概不負責。
4、本公號有意收集傳統嶺南草藥的民間別名、使用經驗、驗案等,歡迎留言或加作者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