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一生孤獨,梨園風雨也痴狂,為京劇而生,為京劇而活!

2020-12-26 小書蠹

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繁華都市裡最美的一抹殷紅隕落在黑夜裡。那一刻,生命在最美的年華中定格,有人被貼上了「四大名旦之首」的標籤,他光鮮的生平也被塑造成標本,展出在歷史的櫥窗裡。

多少個瞬間,他曾坐在化妝間,望向鏡子裡自己男兒的容顏,抬起右手,靜靜描眉畫腮。盛名背後,他在後臺日夜奔波,時而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臺的通道,用一顆向日葵般的心,體驗京劇中女子的喜怒哀樂。

可轉眼間,世事多麼無常,他也成了戲中人,被另一個男子演繹著自己的傳奇人生。當一身旦角裝扮的黎明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時,世人驚嘆,他們又再次見到了他,那個男扮女裝惟妙惟肖的男人。

他是梅蘭芳,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

01

他出生於北京,他的輝煌與成功都發生在這裡,他是京劇反串的代言人。

出生於京劇世家的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父,學習青衣,也時常跟著秦稚芬和胡二庚學習花旦戲。在梅蘭芳10歲的時候,他便第一次登臺在北京廣和樓演出,那是一場《天仙配》的劇目,小梅蘭芳演的是花旦。

1908年的秋天,喜連成班主葉春善帶領他的弟子們在吉林表演。某一天早晨,葉春善和牛子厚到吉林的北山爬山。兩人一邊散步,一邊談心。忽然之中,就發現在一片小樹林裡有人正在練劍,那人體態輕盈,身手敏捷,那一把光亮的劍就在他的手中揮舞閃動,只聽得嗖嗖的寒風聲,只看得葉春善和牛子厚目瞪口呆。

牛子厚生平酷愛京劇,也曾看過不少的武術表演,但像這樣絕倫的劍技,還是很少見的,便情不自禁地拍手稱讚。聽到有人喝彩,舞劍人急忙收住自己的劍,由於之前的玩技,使得他的兩頰緋紅,匆匆忙忙地用手帕擦去了額頭上的汗珠,然後便向牛子厚躬身施禮說道:「牛老闆,喜群獻醜了。」

走近定睛一看,牛子厚才發覺這個舞劍人儀表堂堂,舉止端莊,風流倜儻,便細心問道:「你可曾有藝名?」葉春善接話回答道:「我給他起了個藝名叫『喜群』。」聽聞,牛子厚沉默了很久才說:「這個年輕人相貌舉止不凡,日後必定能成大器,將『喜群』改成『梅蘭芳』怎樣?」

當時,他16歲。

不諳世事的小男孩,如果能夠卜到未來的命運,會知道,這一個「梅蘭芳」的藝名,將會在後面的歲月中,享譽國內外。

02

隨著時光的流轉,雖然生活的底色仍是灰暗,但梅蘭芳的表演卻是越發精湛。轉眼間,到了1911年,就在這一年北京各界舉行的京劇演員評選活動中,認真好學的梅蘭芳取得了第三名探花的好成績。

兩年之後,梅蘭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上海的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臺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劇,梅蘭芳一出演就風靡了整個上海灘。甚至當時還有句俗話說:「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

來到上海演出,梅蘭芳不僅吸收了上海文明戲的精髓,同時還在新式舞臺、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部分進行了自己的改良。在返回北京之後,梅蘭芳創演了時裝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梅蘭芳第二次來到上海,為那些喜歡京劇的戲迷們表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自己的拿手好戲,廣泛的好評,讓人忘記了勞累,梅蘭芳就這樣一連唱了足足三十四天。

這一次回京之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劇目。在京劇的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等方面上,梅蘭芳都進行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創新改變,也因此被稱為梅派大師。而後的1916年,梅蘭芳第三次去往了上海,連唱了一個半月。兩年之後,梅蘭芳移居上海,同時,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梅派。

他是一代京劇大師,他在舞臺上走過了近六十個春秋,他到底演出過多少劇目,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他這一生似乎與京劇有著不解之緣。然而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方面,因為梅蘭芳不僅在京劇方面頗有造詣,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在曾經的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蓄鬚明志,拒絕演出。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活拮据的他,賣掉了自己的收藏品,也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即便是如此,梅蘭芳依舊入不敷出,舉債度日。迫不得已,他只能向親友借錢渡過難關。而老畫家葉譽虎在這個時候向梅蘭芳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他想要與梅蘭芳合作,創辦一個以梅和竹為主題的國畫展覽,以此來提高對社會的影響力。

戰爭的混亂,早已經讓昔日安寧的上海成為了淪陷區,到處是混亂和恐慌,在接連不斷的空襲警報,停水停電的惡劣環境下,梅蘭芳依舊潛心作畫,克服著一個又一個苦難艱辛。

轉眼間,八個月過去了,梅蘭芳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創作了一百七十多件作品,而且主題十分廣泛,除了最初設定的梅花和竹子,還包括了仕女、佛像和花卉等事物。1945年的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國銀行的一所洋房裡,梅蘭芳展出了自己的這些心血,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許許多多參觀者的好評。

可是創作歸創作,展覽歸展覽,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的,沒有了收入來源,梅蘭芳只能忍痛將這些作品賣掉,來換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回憶起當年的苦澀生活,梅蘭芳曾心境憂悶地說道:「一個演員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際,因為抵抗惡劣的社會環境,而蓄鬚謝絕舞臺演出,連嗓子都不敢吊,這種痛苦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之所以繪畫,一半是為了維持生活,一半是藉此消遣。否則,我真是要憋死了。」

如果戲劇是一個夢,那麼他便在夢裡體驗人生。於是我們看到了那個不斷揣摩角色、不斷創新京劇的他。然,現實的人生中,我們也看到了那個一代京劇大師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

03

茫茫人世間,浩瀚五千年。時間的長河裡,一位男子能將旦角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能在星光璀璨的中國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想來也是不容易的。

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在璀璨耀眼的舞臺上體會著不同的人生故事,可是現實中的他,卻也難逃命中注定的坎坷情感路。

那個與他有著淵源的女子同樣出身於梨園世家,她聰慧秀麗、舉止優雅、氣質不凡、楚楚動人,她就是孟小冬。而他們的感情,開始於一個英雄救美的故事。

1925年,孟小冬離開了上海,來到了北京城闖蕩。梅蘭芳與孟小冬相遇那一年,孟小冬18歲,梅蘭芳31歲。

18歲的孟小冬,雖然年紀輕輕,但早已是鬚生之皇,掛牌公演已經有六年之久。舞臺上的她光鮮亮麗,美麗動人,唱戲的功夫也是極好的。那個時候的北平城,很多人都把孟小冬當作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很多情竇初開的男孩子也把她當成了暗戀的對象。

相遇那一年的盛夏,他們迎來了兩個人的第一次合作。一次堂會,他們合作了一場《四郎探母》,讓臺下的觀眾們不禁連連稱讚,拍手叫絕。華麗的唱腔,妖嬈的身段,含情的雙眸,直叫人瞠目結舌。以後的表演,只要是兩人合作演出,便場場爆滿。

臺前,他們配合默契,贏得陣陣掌聲,臺下,梅蘭芳與孟小冬也漸生好感,互相欽羨。只是,當時的梅蘭芳已經有了兩位妻室。所以,兩人的關係,止於朋友和合作夥伴,並沒有繼續發展。然而,命運偏偏為他們的生命插入了一段意外的情節,促成了一段姻緣。

孟小冬來到北京後,便贏得了廣大戲迷的讚譽,但是她出眾的美麗和出色的表演也為她招致禍患。當時北京城有一個叫張宗昌的軍閥,十分貪婪荒淫,常以納妾為樂,又是一個十足的戲迷,一直覬覦孟小冬,一心想納她為妾。而孟小冬畢竟是一個弱女子,面對張宗昌的緊逼和壓迫,她只得向梨園的前輩求助。當時的幾位前輩思量之下建議讓梅蘭芳娶孟小冬,斷了張宗昌的念頭。此時梅蘭芳已經有了兩房太太,有了兒女,同孟小冬結婚必然會引起諸多議論。但百般思量過後,梅蘭芳還是挺身而出,娶孟小冬為妻。

1926年8月28日,《北洋畫報》登載了他們結婚的消息:「小冬聽從記者意見,決定嫁,新郎不是闊佬,也不是督軍省長之類,而是梅蘭芳。」文章下面附照片,圖下說明分別是「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和「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之後不久,便由馮耿光出面,大宴賓客。以種種行跡,向張宗昌告知孟小冬的婚事。

於是,梅蘭芳與孟小冬在「綴玉軒」的小四合院裡,開始了一段新的故事。

婚後的梅蘭芳與孟小冬是幸福的,原本兩個人便互有好感,而在命運的撮合之下,他們竟真的走到了一起,所以他們都很珍惜這命運給予的幸福。他們常常邀請朋友一起談天說地,一起談文論藝。然而,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因為一場兇兆即將來臨。

04

孟小冬的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她有很多戲迷,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對孟小冬十分痴迷,在得知孟小冬與梅蘭芳結婚之後,便憤然拿了一把槍,來到了「綴玉軒」找梅蘭芳,但沒想到卻失手要了去梅蘭芳家做客的張漢舉的命。

一個無辜的人在這場血案中失去了生命,這讓梅蘭芳驚恐不已。亦或許是因為長期扮演陰柔的女性,才使梅蘭芳的性格也變得懦弱膽小。

朋友張漢舉意外喪命,留下了一家老小需要人照顧,而之後的各種小報也追著這場血案進行報導。原本就心情鬱悶的梅蘭芳,因為外界的報導也受到了不利的影響,從此,梅蘭芳對孟小冬的感情便蒙上了一層揮不去的陰影。

一場血案,讓梅蘭芳與孟小冬的愛情迅速降了溫,幸福的時光也隨之消失不見。

「大爺的命要緊。」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的一句話,讓孟小冬明白了,也讓梅蘭芳的心退縮了。

一場命案之後,梅蘭芳恐懼了,當年那個挺身救美的英雄不在了。輿論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社會的指點讓他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於是,梅蘭芳冷淡了孟小冬。之後的幾次分分合合中,他們的感情逐漸破碎。一段感情緣起於命運,卻終將輸給命運。

1930年,梅蘭芳的伯母過世,梅家將靈堂設在了梅公館。孟小冬遵照禮儀前去給婆婆守孝,卻在門口被人擋在了外面,不準進入。那人直呼孟小冬為孟小姐,並不承認孟小冬是梅蘭芳的夫人,是梅家的人。站在門口的孟小冬難過不已,她愣住了,仿佛什麼也聽不見,只能聽見自己心碎的聲音。

事已至此,福芝芳對孟小冬的敵意有增無減,也許是因為太愛了,她不想自己與另一個女子共同分享所愛的丈夫。而那些「梅黨」則是為梅蘭芳的事業考慮,認為梅蘭芳應該離開孟小冬,與福芝芳在一起。因為與孟小冬在一起,有的只是不安和負面的影響。

孟小冬(1908-1977)

當時的孟小冬陷入了虛空與彷徨。她沒有想到,自己心心念念愛著梅蘭芳,到頭來卻落得如此悲涼的結局。那段維持了五年的婚姻終究是走不下去了,往日的情意分崩離析,唯有離婚才能解除彼此的痛苦。

相愛的時候,你儂我儂,即便是想要天上的星星也能為她摘得;不愛的時候,哪怕是一句問候,也覺得是多餘,比陌生人還要冷漠。好歹夫妻一場,竟落得如此悽涼。孟小冬在與梅蘭芳離婚後,堅決要與他恩斷義絕,不再來往。痛徹心扉的孟小冬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神秘的面紗撩去,面對的是枯燥與無味;美好的夢境醒來,接受的是現實的平淡與庸俗。激情褪減,只剩下滿身的厭倦。

註定,孟小冬只能是梅蘭芳的彩虹,倏忽而來,匆匆而去。從1925年到1931年,從相識到分離,五年的光景轉瞬即逝,但卻成為了梅蘭芳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章節,如此濃墨重彩,即便是悲劇結尾,也讓人不能忽視遺忘。

05

歷史的聚光燈,可以造就傳奇,但那洶湧的眼光與言論,卻像是看不見的繩索,捆綁住人的手腳,成為失眠的理由和痛苦的根源。於是,一段本該圓滿的故事,被淹沒在「人言可畏」的唾液裡。

一場「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國人的憤怒,梅蘭芳也在混亂之中遷居上海,暫住在滄州飯店,而後又遷至馬斯南路121號。

一段婚姻灰飛煙滅,但是他的京劇事業卻不能消失。梅蘭芳開始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目,想要以此來宣揚愛國主義精神。

1935年,梅蘭芳率團前往蘇聯及其他歐洲各地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這樣一次出國的交流,讓梅蘭芳有機會將中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們謙遜、樸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全世界的各國人民,也因此,梅蘭芳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1941年,香港淪陷了,梅蘭芳在安排好了兩個孩子之後,毅然決然地返回了上海,就在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之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表演崑曲。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梅蘭芳依舊堅持著自己的京劇情和舞臺夢。他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拍攝了《梅蘭芳的舞臺藝術》,也在多年之後於北京出演《穆桂英掛帥》,來作為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節目。

他這一生,是為京劇而生,是為京劇而活。匆匆的戲劇一生,他始終在演繹著京劇的角色,也讓他蒙上了孤獨的韻味。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的藝術成就了日後的梅蘭芳,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孤獨,而那梨園裡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卻無論怎樣也掩蓋不了孤獨背後的熾熱痴狂。

相關焦點

  • 京劇大師梅蘭芳初露鋒芒,赴美巡演開宗立派,終成一代梨園大師!
    從梨園新秀到開宗立派梅蘭芳出身梨園世家,梅蘭芳聰慧勤勉,八歲學戲,十歲登臺,十四歲便成名。那麼梅蘭芳是怎樣成名的呢?作為現代京劇的表演大師,梅蘭芳可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偶遇伯樂,初露鋒芒這要從吉林富商牛子厚說起。
  • 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再現一代大師不屈傲骨
    昨(9月20日)晚,第二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名團名劇名家展演劇目,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在蘇州保利大劇院上演,再現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不屈傲骨和家國情懷。  梅蘭芳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年少與戲結緣,一生都獻給了京劇舞臺。絕世名伶,柔情亦有傲骨。
  • 京劇大師周信芳:與梅蘭芳齊名,夫人是上海灘名媛,一家都是傳奇
    【與梅蘭芳齊名的京劇大師周信芳,夫人是上海灘名媛,一家都是傳奇】 京劇雖然是中國國粹,但絕大多數國人對京劇的了解相當有限,比如很多隻知道梅蘭芳,稍微好點的還聽說過周信芳。
  • 原創京劇《梅蘭芳·蓄鬚記》講述一代京劇大師的家國情懷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張漫子)60多年前,京劇大師梅蘭芳返鄉祭祖演出,泰州「萬人空巷看梅郎」。近日,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京韻悠揚,原創現代京劇《梅蘭芳·蓄鬚記》晉京連演兩場,讓數千名北京市民感受一代京劇名家的民族氣節與家國情懷。
  • 京劇郵票這樣收藏會更有趣
    而京劇,被譽為中國國粹的代表,京劇裡蘊含著我們這個古老國度的某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融合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精華。如今京劇早已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我國郵票上的京劇內容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京劇臉譜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是廣大戲曲愛好者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上去五顏六色的臉譜品來卻巨細有因,決非僅僅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製在不同圖案輪廓裡,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 一生梨園世家,一世梅蘭芳華 | 參觀梅蘭芳紀念館
    興起要去梅蘭芳紀念館看看的念頭,也是因為這些年開始喜歡了京劇的原因。以往,哪怕我離護國寺街再近、從門前再三路過,也從沒動了要進去一探究竟的心思。      梅蘭芳先生是家喻戶曉的京劇大師,他所開創的梅派唱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梅先生的故居離大劇院並不算太遠,在護國寺街9號。  在這間四合院裡,梅先生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十年,安適且幽靜。
  • 京劇大師梅蘭芳都為他義演
    萬老闆一見死對頭的老帥不在坐鎮,心頭頓生一計,用金融投機生意來殺殺牛家後輩的威風,當時牛連貴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著急為牛家商業帝國建功立業。看著眼前的生意回報率這麼高,也果斷開始買進,他哪裡想到,早就進了萬明裡的圈套中了。一番操作下來,牛家損失幾十萬銀洋。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京劇常識匯總
    (二)京劇小知識1.京劇行當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前四大鬚生是指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後四大鬚生是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
  • 京劇《梅蘭芳·蓄鬚記》上演 彰顯國之風骨
    10月2日,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泰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創排的原創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在荔枝大劇院上演。 經過一年的打磨,舞臺上的《梅蘭芳·蓄鬚記》顯得更為成熟流暢,再現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不屈傲骨和家國情懷,贏得了領導專家、媒體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
  • 觀《梅蘭芳·蓄鬚記》:京劇照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10月2日下午,作為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重點劇目,廣受好評的京劇原創劇目《梅蘭芳·蓄鬚記》在荔枝大劇院再度上演。在細讀《豫讓橋》劇本,想到京劇戲文中的種種變形記之後,他得到啟發:「漆身的豫讓瞞人眼, 伍員白頭就過了昭關。貞娥刺虎把公主來扮,還有那脫去羅衫、代父從軍的花木蘭!人人皆做姿容變,個個貞亮志節堅。只為一朝換顏色,風流不減留千年……」京劇《梅蘭芳•蓄鬚記》將重點放在人物心理塑造上,一層層的鋪墊,一步步的推進,讓梅蘭芳「蓄鬚」豐富而飽滿,直通人心。在雪花紛飛中,他留起來的鬍子看起來特別美。
  • 漲知識:清末京劇武生三大流派
    在京劇界「梨園湯武」(後人曾把譚鑫培與王瑤卿並稱為「梨園湯武」)以及一批當時京劇名伶的貢獻與促進下,在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京劇藝術的發展進入了她的完善期。這不僅反映在此時京劇作為一個獨立的劇種,其行當的劃分與發展已經到達了成熟與完備的階段,更在於生、旦、淨、醜每一個行當,甚至每一個行當下的分支,都出現了流派和獨步一時的領軍人物。
  • 京劇大師梅蘭芳,人品如梅,氣節如蘭,把一世芳華融進了萬花山!
    梅蘭芳是個心思細膩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隨著演出經驗的不斷豐富,梅蘭芳將花旦的活潑、青衣的端莊和刀馬旦的輕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終成為了一名出色的京劇演員。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年僅17歲的梅蘭芳名列第三,成為中國京劇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1913年,19歲的梅蘭芳赴上海,演出了《穆柯寨》。
  • 讀《京劇史照(增訂版)》,品國粹傳承,細數京劇點滴
    全書以時間為經,以名角兒為緯,經緯交錯,賞心悅目,堪稱視覺京劇史。此次《京劇史照(增訂版)》能夠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功不可沒。1839年,福克斯·託伯特發明了照相機。隨後,攝影技術傳入中國,京劇藝人以其獨特的職業身份有幸通過照片留存了大量精彩的藝術瞬間,這些寶貴的照片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財富。
  • 《京劇史照》:用照片呈現京劇從草創走向博大精深的全過程
    全書以時間為經,以名角兒為緯,經緯交錯,賞心悅目,堪稱視覺京劇史。此次《京劇史照(增訂版)》能夠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功不可沒。▍《京劇史照(增訂版)》1839年,福克斯·託伯特發明了照相機。
  • 梅蘭芳華 明月仙姿——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官方授權聯名中秋禮盒...
    梅蘭芳華明月仙姿——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官方授權聯名中秋禮盒正式亮相 1904年8月17日(農曆七夕),年僅10歲的梅蘭芳在北京「廣和樓」戲館初登舞臺,在《長生殿·鵲橋密誓》裡演織女,一代京劇大師的精彩畫卷就此展開。
  • 京劇大師周信芳:一生只愛一個人,卻因其作品造成愛情悲劇
    「豪放的風格,壯美的範疇」是對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京劇表演的評價,大師一生熱愛戲劇,參加了上萬場的戲劇演出,他的戲劇很精彩,反觀他的人生也和他的戲劇一樣精彩,雖然結局並不美好,但是他活出了中國人的精彩,將自己活成了京劇界的一個傳奇。
  • ...每日電訊:梅蘭芳主動授藝,「梨園穆桂英」九十載唱響豫劇「馬派」
    【話洛陽】新華每日電訊:梅蘭芳主動授藝,「梨園穆桂英」九十載唱響豫劇「馬派」 2020-06-16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戲曲 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
    程長庚紀念館,位於安慶潛山縣,館內珍藏三百多件珍貴的實物和圖片資料,再現了京劇藝術的發展興盛歷程。此外,還有程長庚故居供戲迷瞻仰。蘇唱街梨園京劇徽班進京的出發地在揚州,身懷絕技的優伶們,出發前一定要到位於蘇唱街的梨園總局碰碰頭,商量一下出發日程和演出劇目,並在那裡一起擺個身段、甩兩下水袖、揚幾聲珠圓玉潤的歌喉。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京劇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3.京劇的行當分類   角色劃分成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武生、小生、紅生、娃娃生。
  • 一戰功成新曲,七代譚笑風生:傳奇譚家與百年京劇
    梨園行就相當於中國社會的一大縮影,(還有一大縮影是"花界")。現代人很難想像過去京劇的輝煌,過去唱京劇,是晚上六點半開戲,唱到夜裡十二點見,一共要演六七出戲,這才留下如"開場"(頭一場)、"壓軸"(倒數第二出)、"大軸"(最後一出)這樣的說法。梅蘭芳這樣的名角兒是十點才登臺。不論是從業者的數量、水平、上演劇目、劇場、劇團、班社的數量、戲曲文獻數量等,都遠比我們想不出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