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8月19日19點11分,正是南陽老城的華燈初上時。「老闆,來碗漿麵條(tio)!」在南陽市新華東路上的小吃門市「貴菊菜合店」的門前,操著濃重口音的趙先生不經意遇見了老鄉,鄰桌人主動跟他搭話:「咦!老表,你也是內鄉的?」
「是哩是哩!我是馬山口哩,你哪裡?」趙先生有了意外驚喜,趕忙「攀扯」,聽到鄰桌說「俺是灌漲街上的」,頓時倍感親切:「老鄉!咱一起吧。」
這樣的鄉情對話,經常性在南陽宛城區的「風味一條街」上演著。早在七、八年前,從外來的周口燒麥、湖南牛肉麵、桂林米粉,到老南陽傳統松針包、豆腐湯油茶、水煎包,各種特色餐飲門店便自發聚集在這道街上,市井煙火味就相當濃鬱。如今「夜經濟」大潮興起,這條橫穿老城區的街區上,愈來愈多的美食小吃更帶旺了人氣。
時增來是「貴菊菜合店」的老闆,他已經在南陽經營了十幾年的餐飲生意。「當初我們就是個小攤位,很多老顧客就是好吃這一口菜合,靠大伙兒的口碑,如今開了幾家門店。」時增來說,如今老百姓飲食的口味多元化了,上門的不僅是老主顧,還有省外的美食網紅專門來「打卡」體驗,「我們這小生意也越來越有成就感了。」
不僅在新華東路,周邊同屬於老城範圍的南陽府衙步行街也形成了穩定且火熱的「夜經濟」商圈,這裡形形色色的時尚美食店鋪,從中午開始就人頭攢動。而宛城區新興的360商業綜合體,不但是老城崛起的新地標,更是和新華東路、府衙步行街形成了「越夜越旺」的夜市商圈。
南陽不僅僅只有拔地而起的高樓,散布在街道角落裡的小攤小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是城市離不開的「小菜兒」。從今年6月起,南陽市中心城區批准設置的109個銷售臨時市場和6個夜市市場先後開放營業。而夜市經濟的規範有序,讓消費者有了更多消費選擇,同時也為生活困難的群眾創造了一條創業道路,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
隨著當地政府部門先後出臺「鬆綁」政策,南陽「夜經濟」正漸入佳境。濱河路、泰山路等街頭巷尾,夜市燒烤的燈火迷人雙眼,臥龍崗景區、仲景醫聖文化園等周邊,煙火味濃鬱……古城南陽的文化味與美味相交融,現代和傳統互為映襯,夜色中的宛城分外多嬌。
編輯: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