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古韻悠然

2020-12-23 記者杜利勇

本期人文讀本參考書籍《榆次老城古韻》(王琳玉、李彥喬主編),部分內容由市文旅局提供,文章內容有增減,由李娟整理。圖片由楊洋拍攝。

榆次歷史源遠流長,榆次老城古韻悠然。

「看歷史中國,到榆次老城」,這並非虛言。

榆次老城,這是一座從即將消失的遺址上恢復起來的古城,這是一座承載著1400年悠遠歷史的古城,也是一座情韻深幽的古城。只要你走近它,你就會感到迎面撲來的是一股厚重的歷史薰風;如果你翻閱它,你就像品嘗一壇千年的古釀,那樣醇厚,那樣綿長,那樣難以忘懷。

榆次老城老而不衰,安恬之下依然透著繁榮,沉靜中可見往日的典雅和華貴。在這個可以回望歷史的平臺上,雲集了一組又一組剛剛拂去塵埃的大型古建築群:府衙館第、廟宇樓臺、廊軒閣院、店鋪民居……悠遠的歲月留下了如此厚重的文化積澱,怎能不叫人驚奇和讚美。

榆次自古以來就是山西商業發達的地區之一,作為晉商的一支強軍,它一直與太谷、祁縣、平遙等清代富縣並駕齊驅。鼎盛時期的榆次老城商鋪多達數百家:瑞隆裕、北謙亨、協和信、萬利恆……這些商家老號,一個個都曾享譽三晉。而今穿行在市樓老街,仿佛還能聽到遠去的喧囂,那些高懸的牌匾和楹聯,更讓人想像到當時「貨聚廣川吳閩粵、財源秦晉楚燕齊」的物阜繁華。

榆次老城不僅為後人留下了文明的見證,也留下了一城如詩如畫的珍貴遺產。這些遺產如今已成為榆次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本期,讓我們走進榆次老城,感受它特有的魅力。

城隍廟

看盡明清古建築

無論從哪個方向走進榆次老城,這一片參差錯落的古建築群都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夢幻般的世界。看慣了現代的高樓大廈,過慣了緊張而匆忙的現代生活,一旦走進這裡,我們的心靈立刻就會被眼前這清幽的古韻所顛覆、蕩滌。

踏著1400多年前鋪就的石板路面,目不暇接地看著宏偉、華麗的建築,恨不能全定格在相機裡;那些精雕細琢的圖案、花紋,讓人無不感嘆著精湛的工藝和文化內涵的底蘊。在冬日的暖陽裡,老城是如此靜謐和閒適。

遠遠望去,那座凌空欲飛的樓閣就是市樓。市樓是古時一座城市標誌性的建築。這座四層重簷的高樓曾是榆次老城滄海桑田的見證,它向我們講述著古城所發生的故事。以市樓為中心,向東西南北輻射出4條街衢。

東大街上坐落著著名的城隍廟和榆次縣衙,顯然,這條街是榆次老城裡陰陽兩界的政治中心。

榆次城隍廟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道教寺廟。廟內殿宇樓閣,參差錯落,飛簷鬥拱,氣象萬千。明代所建玄鑑樓1999年被世界文化遺址基金會列為「全球最瀕危的100處古建築」之一。

榆次城隍廟整體建築布局嚴謹,層次分明,中軸對稱,為前後三進院落。由山門、鐘鼓樓、玄鑑樓、樂樓、戲臺、顯佑殿、後寢殿,以及東西配殿等建築組成,共計房屋60餘間,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據說城隍廟專司陰司之事,教化人們生前多做善事。從這一點看來,城隍廟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就不足為奇了。

走進榆次城隍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17米高的兩層四重簷歇山式磚木結構的閣樓,這就是城隍廟建築群中最高的、被列為全球最精美的100處古建築之一的玄鑑樓。步入玄鑑樓內部,最有特點的當屬頂部的3個開放式的空心藻井,這在國內極其少見。玄鑑樓,「鑑」在哪裡?這3座藻井,就是高高懸在人們頭頂上的3個虛擬的寶鏡,映照著天上、人間、地獄裡的一切。頂上無蓋,更顯現出寶鏡自身的玄妙及神秘,冥冥之中,善惡分明。

緊貼玄鑑樓的是一座兩層樓高的樂樓,樓前有一座卷棚頂戲臺。戲臺中間漏空,平時供人員進出,唱戲時將樓板擱上便成為一座完整的戲臺。這座樂樓構造獨具匠心,樂樓回音效果甚佳。據傳慈禧太后在北京頤和園修築戲臺時,曾派專人來考察借鑑。玄鑑樓(1515年)與背後不同時期修建的酬神樂樓(1520年)和戲臺(1523年)十分巧妙地相互疊架連接,渾然一體,構成了由高到低、三重波浪狀的建築體,整體造型更加雄偉,藝術效果令人嘆為觀止。因此,1999年被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的100處古建築之一。

樂樓正對的是顯佑殿,明太祖朱元璋加封榆次城隍為「監察司民顯佑伯」,屬正四品,大殿遂稱為顯佑殿,取顯靈保佑之意。城隍是陰間的父母官,地方上對他十分崇敬。再看顯佑殿坐落在高大的月臺之上,而且為兩層疊臺,四周有漢白玉欄杆相圍。這在中國古代已屬等級較高的建築規制,明代的皇宮建築如故宮三大殿,也只有三層。大殿的建築也較有特色,將獻亭與大殿連接成一體,突出了大殿的雄偉氣勢,也顯示出當初工匠們的大膽創新。顯佑殿中神臺上正中是城隍爺,兩側的脅侍,是「抱冊」和「捧印」的兩個小神。神臺下站立的是幫助城隍管理陰間的八位判官和牛頭、馬面等鬼卒。大殿兩側的壁畫為城隍出巡圖。榆次的城隍爺就是北宋宰相寇準,老百姓敬仰他的愛國忠心有勇有謀,願意將自己的家園交給這樣的人來管理。同時,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元朝以前,在榆次老城內的寇姓家族是寇準後人的一支。明朝萬曆年間瓦剌侵擾榆次時,兵部侍郎寇天敘之堂弟寇天輿曾與當時縣令帶領民眾奮力守護城池,40餘天讓瓦刺軍終於敗退,人們認為是寇準顯靈保護了城池,從而更加認定了寇準是榆次老城的保護神。直到今天,榆次老城城西還有寇家墳地,城內還有寇家巷,這都是歷史的見證。

再往前面走是寢宮院,東西配殿與寢宮由八字形磚雕牆相連,是比較標準的明朝建築樣式。寢宮正中供奉榆次城隍爺寇準和他的夫人,這裡實際上就是他們的臥室。中軸線兩側建築內還有土地爺、月下老人、子孫娘娘、瘟神、雷神、財神等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神靈。東廊坊是城隍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民間所說的「陰曹地府」。城隍廟這個三進院落就是一個多神雜居之所,形成一個龐大的陰間「國家機構」與「各級官員」系統。

在這裡,典雅古樸的建築藝術讓人驚嘆,但更讓人心儀的卻是蕩漾在建築藝術之上和融匯在建築藝術之中的濃鬱的理念文化。雄偉厚實的山門是一代代國人守土衛鄉的精神寄託。高大巍峨神採飛揚的玄鑑樓是一方百姓在精神王國中反叛與保護、蒙昧與文明精彩對話而形成的心靈港灣。顯佑殿中城隍神的威赫,冥王殿中各種鬼卒的猙獰,元辰殿裡每個太歲值年神的威武,還有儀態萬方的城隍奶奶,專注而謹慎的月下老人……一座神像就是一種期盼,一尊雕塑就是一個理想。

榆次縣衙 古代官場活樣本

榆次縣衙坐落在街北,大門面南而開。首先看到的是臨街屹立的牌坊,正中主牌坊為四柱三間式,四根雲紋雕飾大石柱安放在一米多高的草白玉石須彌座上,柱前後抱柱石、石鼓、石獅渾如天成;門頭匾額「民具爾瞻」非常醒目,左右四門眉題 「正風」「敦仁」「崇禮」和「尚儉」。再看兩側各有一個簡潔的兩柱一門式配坊,坊頂柱頭之上,均有一隻向南張望的石獅。作為整個建築組群的序幕,縣衙牌坊給人一種莊嚴雄偉之感。跨門而入從隱蔽轉而豁然開朗,可見用意之精、匠心之巧。

據記載,榆次縣衙有「晉藩首輔」之名,始建於宋朝,建築風格是中軸對稱,六進六出,左文右武,前堂後寢;建有五堂二十六個院落,佔地2萬多平方米,房舍400餘間。經過歷代修葺的縣衙,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大成。其間牌樓、牌坊、廳、堂、廊、軒、樓、閣,眾多的建築形式精彩紛呈、生動古樸;磚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築的藝術構件刻工精細、為數極多;五堂、六房、縣丞院、錢稅院、牢房院,以及土地祠、衙神廟、獄神廟、馬王廟、思鳳樓等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廟祭祀系統功能齊全,價值極高,整個縣衙建築群是傳統王權與神權、封建禮制、古建藝術、鄉土特色和官制變遷的實物標本,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縣級政權衙門的歷史見證。

穿過牌坊,就是縣衙三門之一的衙門(即大門),衙門建在臺基之上,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居中一間留門、左右次間磚牆實封。門楣匾額 「榆次縣衙」四字,門內設前廊,廊內立著一面巨鼓,傳說中的「擊鼓鳴冤」就是用的此鼓。衙門之後五六丈開外便是儀門(二門),儀門規模形制基本上同於衙門,不同的是儀門三間均有門,但只有中門大開。穿過儀門,來到寬闊的第二進庭院。甬道中間立著一道石牌坊,這道石坊稱為「戒石坊」。所謂「戒石」,就是牌坊後兩側,各立有一塊石碑,刻寫著兩段告戒。庭院兩側有六房,所謂六房,就是明清時期州縣下設的吏、戶、禮、兵、刑、工六個辦公機構。六房只是六個小房間,每房總共也就能夠容納數人而已。看來,整個縣衙的辦公機構可稱為「精兵簡政」。

跨過衙門,進入衙院,眼前寬敞空曠,走過中間的青石路,正面就是知縣發布政令、舉行重大典禮和迎接聖旨的地方——縣衙大堂,即官老爺所升之「堂」了。矗立在臺基之上的大堂,五間面闊,為單簷飛椽硬山式建築,簷下掛有橫匾,上書「牧愛堂」,為整個衙門建築群的中心。

走進榆次縣衙,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大堂上一應物品仍在,但現在已是人去堂空,只有在戲劇裡我們才會看到縣令升堂審案的情景,只是這些情景多了一些戲劇的因素。據史料記載,榆次自春秋時期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知徐吾初為塗水邑大夫起,直到清末為止,有近300名官員就任榆次縣令,其中廉吏和貪官均有之。清官廉吏,永遠被百姓所稱頌;對於貪官汙吏,理所當然地被世人所唾棄。

西晉鹹寧時期任榆次縣令的荀浪清正廉明,備受百姓擁戴。鹹寧二年(公元276年)六月,曾有成群大鳥翔集於榆次,傳說為神鳥鳳凰,榆次遂有「鳳城」之稱。700年後,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宋代名臣文彥博出任榆次縣令,期間政通人和,民豐物泰。文彥博敬慕前賢功德,遂修思鳳樓以明志。後來人們將荀浪和文彥博兩位清官廉吏供奉於思鳳樓以作紀念,直到今天依然香火不斷。

被人們所不齒的貪官汙吏如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任榆次縣令的呂錫齡,其因受賄而貪贓枉法,不顧冤情而枉斷趙二姑受辱案,致使剛烈的女子趙二姑自戮於公堂之上。此冤案震動了清廷朝野,呂錫齡等一幹貪官最終被無情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大堂後面是知縣審理一般民事糾紛、接待外地官員和商議政事的地方,稱為二堂。二堂為三間面闊,其規模比大堂小了些許。三堂是知縣日常辦公、批示文件的地方,俗稱「籤押房」。兩旁還有幾套小院子,分別是典史院、主簿院、縣丞院和錢糧院。1703年,康熙皇帝到山西時曾聽取時任知縣祖良才的匯報,康熙御筆親題 「劇暑悲難渡,晴秋喜卻回」之聯欽賜祖良才。對聯被作為榆次縣衙的鎮衙之寶懸掛於三堂。

後院是知縣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四堂面闊五間,設前廊,是知縣接待客人的地方。五堂是一座家居的兩層樓房,木樓雕花,極為精緻。上層簷下掛著「槐月軒」橫匾,據說是因五堂內有千年古槐而題。數百年來,堂前槐枝疏錯,槐葉婆娑,月夜槐影橫斜,讓人思緒萬千。「槐」諧音「懷」,而「月」則意為千裡共嬋娟, 「槐月」兼有「懷月」之意,為數百年來為官者不可缺少的情懷。下層門前出簷,簷下也有橫匾,題曰「冰雪堂」,取冰潔雪白之意,喻為官的廉潔品質。縣衙的門也特別有趣,有方形的、火焰形的、圓形的、八角形的,建築技巧頗有情趣,衝淡了縣衙肅默氣氛,默默地訴說著衙門深處的歷史。

「一座縣級衙署,半部歷史寫照」。置身其中,細細品味,既可領略古代衙府的風貌,也能了解封建社會衙門的歷史、政治、文化知識,確實是一趟穿越歲月時空走廊的旅行,心也怡然,意也怡然。

文廟和鳳鳴書院

品讀千年文化

市樓往西的街上坐落著文廟和鳳鳴書院,這條街曾是榆次的文化教育中心。

榆次的文廟(又稱「孔廟」)始建於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時任榆次知縣的龔父主持修建。如今的建築是在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基礎上經過修復而成。

文廟為三進院落,進欞星門過洋池之狀元橋至大成門為一進院。過大成門即為二進院,正面為大成殿,殿內供奉著儒教創始人孔子。大成殿北為第三進院落,內有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與東、西學宮。學宮為歷代生員學習的地方。「世無孔子,萬古如長夜」,博大精深的儒家學說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座布局嚴整、文氣蕩漾的廟宇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走進文廟,可仰望華夏一代宗師之風採,可拜謁這位歷史巨人,更可感受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之淵源。

與文廟一牆之隔的是鳳鳴書院。鳳鳴書院是榆次清代的縣學,是榆次最高學府。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縣設義學於此。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稱鳳鳴書院,其山長(院長兼主講)均為進士出身的儒學名流。「鳳鳴」的名稱源於晉代荀藐在榆次做知縣時政治卓越,深受百姓愛戴,鳳凰集於榆次的歷史傳說。

這個書院的大門是敦厚樸實的磚石結構素門,即不帶或少帶裝飾的門洞或門道,兩邊是對稱的階梯式耳墩。錯落有致,這樣的造型風格,反而使得書院大門顯得莊嚴與沉穩。

進入大門,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築就是「四達樓」,「四達」這個詞本身就可以演繹出許多意思來。下面的四個墩臺刻著八個字:孝、悌、仁、義、禮、智、廉、恥,自古以來人們認為這是做人的八條基本準則,有一條做不到,就不是人了,就成了「忘八」。如此看來,古人強調先做人,後做事。

後面儀門上的橫額為「止於至善」,意思是你要尋找善嗎?好呀!到這裡。這實際上是對書院性質給予了高度的概括,也是在告訴讀書人,讀聖賢書是達到「善」的境界的唯一途徑。

鳳鳴書院的建築格局具有獨特的風格,主要建築均在湖水的中央,中間的湖叫「硯水湖」,即為莘莘學子讀書寫字、揮毫潑墨提供優越的條件。這種格局,其實是借鑑了中國古代闢雍的建築模式。闢雍在中國專指官辦的國學,現在北京的國子監還保留著中國唯一的闢雍,使得千百年來流傳的闢雍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

迎面而建的是兩賢祠,是祭祀榆次歷史上的兩位著名縣令,晉代荀藐和宋代文彥博的祠堂。

湖中央,坐落在寬闊平臺上的是「化成堂」,蘊含「由魚化龍」魚躍龍門和「頑石」點化「美玉」的意思,是書院的講堂。

漫步在這座園林式學堂內,院內草木蔥蘢,曲徑通幽,環廊逶迤,湖水蕩漾,巍峨的講堂與高聳的藏書樓隔湖相望。遙想當年,此處書聲琅琅,莘莘學子,寒窗苦讀,或為「一舉成名天下知」,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如今都已成為過去,想來不禁令人悽然。

南北大街

寫滿晉商傳奇

在榆次老城,以市樓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輻射出4條街道。在東西大街上排列著著名的城隍廟、榆次縣衙、文廟、鳳鳴書院等4大景觀。而在南北大街上,則排列著眾多老字號商鋪。這裡商家雲集,曾是榆次老城內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著名的晉商大賈聶店王家、車輞常家、王村郝家、大張義宋家、龍白康家、懷仁胡家,還有民國四大家之一的太谷孔家都在這裡設有商鋪。他們以這裡為大本營,把買賣做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為後世留下了迄今仍然可供借鑑的晉商精神。

坐落在北大街北入口的為石柱、木簷、瓦頂,牌樓上雕龍鐫鳳,蔚為壯觀。牌樓的額題為「其寧唯永」「溫恭朝夕」,清楚地表達了晉商的經營理念和美好追求。

上的建築古樸典雅,大多是明清古建風格,也有民國時期中西合壁,以及純歐式風格的建築。這裡的商號大多為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後坊或前鋪後戶的格局和特色。建築多為兩層,全部為磚木結構。朱閣重簷,華貴高潔。每個店鋪幾乎都有名人題寫的匾額,並有令人尋味的楹聯,文化氛圍甚為濃厚。

早在唐宋時期,榆次老城就有了相當規模的商業街市。據《榆次縣誌》記載:那時這裡「萬商雲集,經日不散。」到了明清時期,這裡的商貿業更加發達。史稱「顧瞻太行,遙通巴蜀,迎送供億之使,絡繹相望於道,其地故稱繁劇哉」。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太鐵路(石太鐵路前身)通車前,榆次商業集中在市樓以南、清虛閣以北的南大街和閣北街以及南關一帶。1907年正太鐵路開通,商業中心即北移至北大街以及北門外與正太鐵路間的糧店街、棧房街上,所以當時榆次一些著名的商號,如瑞隆裕、得新成、協和信、義聚、中興和、聚興順等,大多設在北大街上。

在南大街最南端,是老城三大廣場之中最大的清虛閣廣場(廟前廣場和衙前廣場),正中屹立不倒、高大雄偉的建築就是清虛閣,位於榆次南關,原名玉皇閣,俗稱南閣。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建,是一座中國古代全木樓閣式建築的傑作。清虛閣是榆次老城的制高點,可以縱覽全城,曾是榆次古四景之一。

如今,行走在榆次老城南北大街上,仿佛能看到昔日這條街市上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繁華景象。街道兩旁這些風格迥異的老字號正在向我們訴說著這段不同凡響的歷史。我們從腳下那些斑駁的石條鋪成的道路,可以清晰地「聽到」昔日晉商駝隊走在大漠裡那種空靈曠遠的駝鈴聲。我們還可以清晰地「聽到」昔日晉商在異國他鄉艱難開拓的蹣跚足音。正是有了這種雖九死而不悔的晉商精神,才有了後來一代精英商旅匯通天下的輝煌。

整個榆次老城說大並不算大,就算是東南西北四個角落全走一遍,大約花上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仔仔細細的品味一番了。然而這並不大的老城裡,卻出品了很多著名的電視劇。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拍攝了《鐵梨花》《喬家大院》《走西口》《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太行山上》《雙槍李向陽》《關中男人》《狼毒花》《李大釗》等影視劇,榆次老城逐漸成為華北最大的影視城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遊客的需求,景區增添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和民俗動態表演,有喜慶熱鬧的民間社火表演,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城隍出巡,有再現官衙文化的縣太爺升堂,還有喜聞樂見的鑼鼓及民俗歌舞等節目,每天循環表演。

置身榆次老城,這裡的廟宇樓閣、鬥拱飛簷、深宅大院、衙署大堂、迴廊曲徑、商鋪字號,無不向世人講述著一段段精彩的歷史。老城似一曲耐人尋味的古韻,或粗獷、或輕柔、或明快、或婉轉,妙音繚繞,抑揚起伏,讓人陶醉在美景中,不能自拔。

期待,在這裡與你相會……

相關焦點

  • 穿行在冬日的榆次老城,感受晉商文化的古風古韻
    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迄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文化背景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它是榆次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集古名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榆次站:常家莊園聽茶路傳奇,千年老城尋晉商盛景
    其後,採訪團又走進有著千年歷史的榆次老城,一路探尋那些在茶葉之路上縱橫捭闔的榆次茶商留下的點滴印記,重新回望那些光耀青史且獨屬於晉商的傳奇篇章……儒商世家建瑰麗莊園「萬裡茶道築晉商傳奇,儒商世家建瑰麗莊園。」這十八個字,精準描述了常家莊園這座晉商大院的歲月徵程。
  • 【晉中】在老城老宅中收穫我的完美假日
    這個周未走進太原,重點遊覽太原附近的榆次老城和常家花園,飽覽經典明清古建築群,收穫一個完美假日。 2/預告片 5/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榆次老城 6月19日,早起就退房搬到茶城賓館來, 安頓好後8:30出發榆次老街,
  • 杭州「最網紅」寺廟已有千年歷史,古韻悠然無商業化,拍照太美!
    杭州「最網紅」寺廟已有千年歷史,古韻悠然無商業化,拍照太美!旅遊攻略信息: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景點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竺路239號門票:10元,需提前在公眾號「杭州寺院參觀預約平臺」進行預約
  • 來看看咱大榆次的美女都是什麼樣兒的
    十年前的榆次美女,只有小靈通和鍵盤機現在的榆次美女,人手一把蘋果手機看著就腎疼!十年前的榆次,看到老人摔倒,扶起老人是好事。十年前的榆次,一臺電腦又大又笨重。現在的榆次,大家聊得都是八卦醜聞!
  • 在榆次聽萬裡茶道上的晉商故事
    從古至今一直都作為商業重鎮的榆次,創造了以明理誠信、勤奮節儉、精於管理、勇於開拓為特點的晉商精神,也創造了博大寬厚、兼容並蓄、自強不息的晉商文化。自古以來,晉商行走天下,之所以能數百年稱雄,其商業文化的精髓除了堅守誠信,更在於發現和創造商機。如今,在榆次,這樣的文化在新一代的晉商和晉企中同樣清晰可見。
  • 8月榆次人氣樓盤榜來了 這些樓盤很優秀!
    8月榆次熱搜樓盤排名榜單發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據房天下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8月榆次最受歡迎的樓盤分別是位於晉中市榆次區錦綸路與文苑街交叉口往南200米路東的藍光·雅居樂雍錦半島、晉中市榆次區龍田路與廣安街路口(天美杉杉奧特萊斯往北500米)的晉中恆大華府、文華街與中都路交匯處西南角的晉中紅星天鉑、山西大學城定陽路理工大學北200米的首創·國際學園、定陽路與滙豐街交匯處的晉中陽光城·文瀾府。
  • 山西榆次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及其運行時間
    山西榆次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801路;1路;2路;4路內環;5路;15路;203路;207路;10路;28路;201路;901路山西榆次火車站801路公交車路線:06:25-18:30:晉中公交太谷公司→太谷火車站→正東道口→山西農大→大學路口→汽車站→運管所→*臺→正骨醫院→太谷二中→水秀村口→西河堡村口→永康村口→張慶村口→晉中一院新址東門→近城北口→五二五庫→匯通新城→掌上明珠家具生活館(萬博數碼港)→蘊華街南口→蘊華街北口→華鉅商城→中國銀行→榆次火車站山西榆次火車站4路內環公交車路線:
  • 榆次「吳記燒烤」~不得不推薦的美食!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家本人認為在榆次最好吃的一家燒烤店——「吳記燒烤」。說到「瘋狂烤翅」,很多榆次人一定不會陌生,它是榆次第一家將烤雞翅作為主打的燒烤店,這是一家你去一次就記在心坎裡的燒烤店,味道自不必說,服務更是好到沒話說,絕對讓你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瘋狂烤翅」就是現在「吳記燒烤」的前身。
  • 榆次人8種「混搭」早餐,帶你吃出正宗榆次味!
    早餐,在時尚人眼中是牛奶麵包,在媽媽心裡是稀飯雞蛋,在懶人一族嘴裡就是方便食品,那在咱老榆次人的眼中,早餐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味道。頭腦+燒麥榆次說法:我今天吃老一籠包子,喝老一碗蛋湯。優雅說法:我今兒專門去吃了一籠包裹鮮肉的小麥麵餅。老豆腐+麻葉兒
  • 古都安陽明清老街《倉巷街》古色古香 是古韻外景人像的拍攝佳境
    在安陽的老城裡,還有一條很有名氣的老街,這就是明清一條街,倉巷街。在這條幾百米長的老街上,有幾十個保存比較好的明清朝代的建築群,都是以四合院為建築格局。老街上清一色的老式青磚,地上鋪著大青石,古色古韻,就像又回到了幾百年前的時代。剛剛開始修繕完這條老街開放的初期,人們還是帶著疑惑的眼光,三三兩兩地來到這裡。
  • 【文化老城】漢服「炸街」,花式寵粉!周末,約嘛?
    【文化老城】漢服「炸街」,花式寵粉!周末,約嘛?壹PART1漢服巡遊,帶你瞬間穿越千年 古香古韻的詩畫古城中,鬢垂金翠錦繡華裳的漢服舞者們,衣袂翩躚,步履生蓮,邀你加入漢服巡遊的隊伍,穿梭在彤燈盞盞的長街古巷
  • 小巷,喀什老城的一個深處--老城的天空
    走進喀什老城,就走進了公元17世紀。  1988年第一次去喀什採訪,出發前《新疆日報》著名記者肖廉老太太提醒我:到了喀什一定去喀什老城的小巷裡看一看,走一走……。30多年過去了,我每年都會去幾次喀什,而每次到了喀什,老城的小巷是我一定要去的地方。
  • 來看看榆次2020年二季度熱搜樓盤榜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20年二季度榆次人氣樓盤榜單,一起來看看榆次的購房者都在關注那些樓盤吧。據房天下研究院搜索排名顯示,2020年二季度榆次人氣最高的樓盤分別是藍光·雅居樂雍錦半島、金科·博翠天宸、首創·國際學園、晉中紅星天鉑、保利時光印象、晉中陽光城·文瀾府、雅園、晉中恆大華府、新晉世家三期、晉中萬科·紫郡。
  • 揭秘刷爆時尚圈的「悠然湯」!能泡湯、能麻將、能唱K,無所不能...
    上周,蘇州頂級文藝圈、休閒娛樂圈都在瘋狂安利一家開業新店♘ 據說,它高調開在園區中心地段鬧中取靜,沿襲蘇州古韻精緻奢華,勘稱地標網紅加上木質的材料與細長的線條,將整個悠然湯點綴的恰到好處,甚至使整個大廳都敞亮了起來!
  • 榆次農商銀行百貨廣場支行開展「英語小講堂」活動
    榆次農商銀行百貨廣場支行開展「英語小講堂」活動日前,榆次農商銀行百貨廣場支行為豐富轄區學生的課餘生活,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在營業廳內開展了「英語小講堂」活動。課堂上,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了英文數字、短語的聽說練習,內容涉及和外國人打招呼、簡單介紹自己等基礎內容。
  • 提比里西的心臟和靈魂,位於老城裡的納裡卡拉要塞
    總之,老城是我個人極為推薦的地方,提比里西的精華一定得塌下心來在老城裡體驗。乘坐上山的纜車只需六分鐘的時間古老的街巷兩旁都是極賦特色的商家,過去10年裡,前總統力推旅遊業,老城的街道鋪開了大量時髦的咖啡店和餐廳。
  • 市民反映太原榆次交界處有刺激性氣味,官方回應來了!
    針對「太原晉中多名市民反映太原榆次交界處有刺激性氣味」一事晉中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通報稱:12月7日,接到群眾舉報位於太原榆次交界處等區域內有大量刺激性氣味問題後,該市生態環境局組織榆次分局和開發區分局分別對轄區內工業企業進行排查
  • 假材料從榆次農商銀行騙取440萬貸款,客戶經理:是工作失誤
    3月16日,裁判文書網披露榆次區人民法院判決,對榆次農商行440萬貸款案一審宣判。判決書顯示,被告人張某,男,1970年11月出生,捕前系榆次區村民。經審理查明,2016年5月份,被告人張某向山西榆次農商銀行申請貸款人民幣450萬元,期限1年。張某申請貸款時,向銀行提供虛假納稅資料、財務資料、個人資產證明、籤訂虛假購銷合同,2016年6月4日,銀行向張某發放貸款440萬元,借款用途為與古交市奧體商貿有限公司購買男、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