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山的那邊是什麼?對12歲的蔣洪梅來說,是第一次參觀的博物館、第一次親手餵的長頸鹿;對19歲的陳冬香來說,是第一次在窗明几淨的辦公室裡工作;對56歲的王德有、54歲的唐朝海和51歲的陳忠穩來說,是第一次成為朝八晚六的上班族……
因為昆明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建促脫貧、脫貧促黨建」工作,東川區紅土地鎮二坪子村村民蔣洪梅、陳冬香、王德有、唐朝海、陳忠穩,有了到「山的那一邊」去看看,甚至工作、生活的機會。
孩子最難忘的一天
5月30日早上6點,紅土地鎮德晉第二小學的蔣洪梅醒了。因為市文旅局等愛心單位組織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要帶她和小夥伴去昆明參觀博物館、野生動物園。「我有點激動,因為我從來沒去過動物園和博物館。」蔣洪梅說。
下午1點多,39位小朋友到達雲南野生動物園。因為裝滿了好奇,忘了暈車難受的小朋友說:「老師,我們能不能不吃午飯,直接去看小動物?」
「長臂猿的手非常長,可以輕易地從一棵樹蕩到另一棵樹。一年365天,長臂猿有大半時間都不下地,因為樹葉、嫩芽、果實等食物,它基本都能在樹上獲得。」吃過午飯,孩子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長臂猿、熊貓、孔雀等動物的生活習性,親手餵長頸鹿吃胡蘿蔔,觀看動物表演。
不僅完成第一次動物園之旅,小朋友們還第一次參觀昆明市博物館,跟著講解員了解「大理國地藏寺經幢」為什麼是博物館鎮館之寶,觀看恐龍化石展、參觀昆明飛虎隊紀念館等。
蔣洪梅說:「去動物園很開心,我們還第一次吃西餐,這是我過得最難忘的一天。我爸爸媽媽都沒有參觀過動物園、博物館,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學,以後把爸爸媽媽也帶出來。」
不僅是蔣洪梅,那天也是家長們口中「二坪子村最好的六一節」。為讓二坪子村的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3月初,市文旅局駐村扶貧工作組依託創新實踐的「兩聯繫一共建雙推進」幫扶工作,聯合紅土地旅業、湄公河集團,策劃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紅土地旅業負責活動組織、交通保障、餐飲保障、購買保險,湄公河集團負責野生動物園參觀、講解員安排、景區內交通保障等。村衛生員全程陪同,德晉第二小學校長、老師以及駐村扶貧工作組成員都是志願者、安保員。」市文旅局駐二坪子村第一書記廖新躍說。
昔日貧困戶 如今上班族
同樣是因為「兩聯繫一共建雙推進」工作,去年9月,在市文旅局駐二坪子村扶貧工作組的牽線下,賦閒在家的王德有、唐朝海和陳忠穩,成為昆明三川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的員工。
「我們的工作是剝電纜,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吃過午飯還能休息。」唐朝海說,「以前,我也有過外出打工的經歷,但是都不太穩定,我曾經去打礦石、下井。後來礦不能下了,就在村裡做建築。但是建築這個活計要看天氣,下雨就得停,所以一年收入也就2萬多元。再後來房子蓋得差不多,我們就沒有活計了。」
作為二坪子村勞務輸出就業扶貧活動的首批貧困戶,第一次在企業工作的王德有、唐朝海和陳忠穩適應得還不錯,3個人都說:「想在廠裡面多幹幾年,只要廠裡要我們,就想在這裡一直做下去。」
「只要二坪子村貧困戶有務工需求,我們三川電纜的大門永遠敞開。」三川電纜副總經理郭曉川說,招用勞動者時,同等條件下將優先錄用二坪子村貧困群眾,實現企業發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共贏。
9月末到廠裡實地了解過企業環境、作業流程、工作強度、員工福利等情況後,二坪子村包村領導李興朝、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會說:「心裏面更踏實了,能放心讓貧困戶來工作。我們也會多動員適合的貧困戶外出工作,讓更多貧困戶通過務工脫貧增收。」今年2月,43歲的唐兆穩作為第二批貧困戶之一,來到三川電纜工作。
今年6月3日,19歲的陳冬香,也開始了她在雲南華夏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實習生活,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旅行社計調。「知道我有外出務工的需求,村裡就幫我聯繫了這個就業機會。這樣外出就業的機會非常寶貴,我很珍惜。」陳冬香說。
「三步走」打好脫貧組合拳
在市文旅局副局長林克儉看來,就業是二坪子村脫貧的突破口,也是二坪子村「脫貧三步走」的第一步;產業發展是脫貧第二步,現在60頭種豬、180多隻小豬和1000多隻雞已入欄,通過開展養殖扶貧、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可持續扶貧;脫貧第三步是扶智扶志,通過換腦筋、換思想,進一步激發貧困戶的脫貧意願,提升自主脫貧能力,既「摘窮帽」更「拔窮根」。
為提高就業扶貧的精準性,實施就業脫貧工程中,市文旅局立足二坪子村村情民意,積極探索就業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的「造血式」扶貧新路徑,為貧困勞動者送崗位、送企業、送政策,「因才施策」尋平臺,「因能為用」找崗位,希望讓貧困勞動者感受到親手「摘掉」貧困帽的喜悅,促進貧困群眾物質脫貧、精神脫貧齊步走,並建立貧困勞動者之間「傳、幫、帶」良性循環的紐帶,讓轉移就業取得實效。
與此同時,市文旅局探索創新地組織開展黨支部「兩聯繫一共建雙推進」工作,形成「2(昆明市旅遊培訓中心黨支部、二坪子村黨總支部)+N(企業黨總支)」模式,不僅開展機關黨支部與農村基層黨支部的共建,還把三川電纜、華夏國旅以及雲南野生動物園等企業的黨支部引進來,實現互幫互助,有力推動各基層黨支部建設和二坪子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
讓二坪子村貧困戶到有長期用工需求的三川電纜、華夏國旅就業,通過探討貧困群眾脫貧如何與在非公經濟發展實現深度融合,在打造企業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共贏模式的同時,讓「黨建促脫貧、脫貧促黨建」真正落到實處。
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定點扶貧工作以來,市文旅局以黨建工作統領扶貧,深入開展「黨建促脫貧、脫貧促黨建」工作,通過用活「黨建+」,幫助二坪子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
原來交通落後、山大坡陡、缺水缺地的貧困村二坪子,如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喝上了乾淨衛生的水,孩子上學有了補助,很多貧困戶有了新工作,日子是越來越好了。」陳冬香說。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思凡
實習編輯:沙蘭梅 一審: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