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我死了,那是我在用全部的力量直面死亡

2021-01-21 騰訊網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除了我的親人,希望還能有人為我流一滴淚;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希望不要過分聲張,那只不過是在地球億萬年的歲月裡,熄滅了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的微光;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不希望有人記住我,被歷史記住的除了流芳千古,就是遺臭萬年,很顯然我不能流芳千古,但也不想遺臭萬年,未見得璀璨的人生裡,就沒有歲月的蹉跎;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這不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也許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解脫,或是一種慶幸;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希望能捐掉我所有還有用的器官,如果能救活一個人,也算是我的生命也曾有過貢獻;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我沒有用的身體部分就一把火燒掉吧,在沙漠裡挖一個坑,把骨灰撒在裡面,然後在上面種一棵樹,如果樹活了,那就是我生命的延續;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假如真的有靈魂的話,我不希望輪迴,最好能魂飛魄散,這樣就能抹去我所有存在過的痕跡和不應有過的傷悲;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在我魂飛魄散之前,想去看一眼悽美的黃泉,捧一束彼岸花,在忘川河畔,獻給爛泥裡的纏綿;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希望那個我愛的姑娘,能為我悲傷一秒鐘,一秒鐘就好,然後轉頭把我忘掉,她的生活還有美好,而我曾經的出現,對她來說,並不見得是那麼美妙;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請不要說什麼可惜,沒有人是那麼重要的,太陽還會照樣升起,一年中依然擁有四季;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並不是我在與命運抗爭,其實所有的抗爭都是命運裡早有的註定;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一定已經不再執著於愛情,鍾情的玫瑰,並不一定是永恆,永恆的也只有在歲月裡流淌的水聲;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不需要沒有遺憾,留下了遺憾的人生,反而可能會更完美;

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如果你看到了這一篇,這不是我沮喪的表達,而是陽光般的面對,我在用全部的力量直面死亡。

假如,有一天,我,真的死了……

相關焦點

  • 現代詩《假如有一天,我死了》:誰能證明這個世界我曾存在過?
    我曾想,假如,有一天,我死了!在聽到我死訊的那一刻,誰會先是一愣,然後眼淚決堤,哭到泣不成聲!誰會想著曾經和我一起度過的每一個瞬間,然後閉上眼默念這不是真的,期待著再睜開眼能看到我還活著!可是再睜開眼,眼前仍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僅存的那具冰冷的屍體!
  • 如果有一天我沉默了,那是因為我的心死了
    如果有一天,我沉默了,變得安靜了,那說明我對你的心死了。02.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那個決定離開的人,一定是在寒風中站了很久,猶豫,躊躇。最後,忍痛放手。無關背叛,無關金錢,只因為對你一次次的失望,最後絕望。和你在一起,我的心已經感受不到半點溫暖了。
  • 假如有一天我失去你 【情感美文】
    時間都過去了,為什麼還是不能忘記你,難道你註定是我宿命裡的無能為力,難道你註定是我不能失去的肩頭。 如果有一天歲月一直在變遷,我們一直在成長,遠遠的看著你,遠遠的品味著生命的悲歡交集。 時間都過去了,為什麼還是不能忘記你,難道你註定是我宿命裡的無能為力,難道你註定是我不能失去的肩頭。
  • 毒雞湯: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那會剩下與擁有些什麼呢?而後,在這個人世間又會遺留下些什麼呢?或許,在確認我肉身死去的時候,那些平生與我有過節的人,應該會開懷大笑吧!興許,不用個十年八年,便有居大多數的人,會遺忘了曾有過我這麼一個人,在他們的生命中浮現、走過吧!便是因為過往的那一段記憶頗深,或有過大愛與大恨之類的人,也會隨著時光的流失,而逐漸遺忘了我原先長什麼樣了吧!再之後,應該不用過個三五十年,那些曾經跟我有過交集的人,也會因為自然的老化定律,而逐漸相繼離去吧!
  • 假如貓從世界消失了,甚至,連我也消失了.
    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那這個世界會有如何的變化呢假如我從世界上消失了那究竟會有誰為我悲傷呢
  • 《小飾與洋子》,如果有一天我死了,那我一定是自殺的
    因此,媽媽很討厭洋子,非打即罵,恨不得洋子能夠立刻去死。而後出生的妹妹小飾則得到了媽媽全部的寵愛,會和小飾開玩笑,會滿臉笑容地看著小飾,也會溫柔地跟小飾說話。早晨,小飾和媽媽吃飯時,小飾看中了媽媽的一張CD,請媽媽送給她卻被很少拒絕她的媽媽拒絕了。吃完早飯後,媽媽收拾碗筷放到廚房時踩了洋子一下,而小飾也把吃剩的食物端給洋子吃,而洋子也開心地吃了起來。
  • 「媽媽,如果我死了,你會怎麼辦?」丨死亡教育
    若是我爸媽在,這種話題估計會被打斷、終結在第一問。她先向我發問:「媽媽,如果我死了,你會怎麼辦?」我說:「那如果我死了呢,你會怎麼辦?你先回答。」「我會傷心死的。這樣,要不我只能讓爸爸過來陪我住,要不我只能去他家住了。」「你不把我埋了嗎?
  • 假如有一天,我刪除了你,不是我變心不愛你了,而是我累了
    假如有一天,我刪除了你,不是我變心不愛你了,而是我累了。至從我遇見你、愛上你,在愛情這一路坎坷的行程裡,你讓我愛得好累好累,再累我卻從來沒有退縮,一路堅持,一路愛著,一路陪著你走了很遠很遠,如今,我不得不放開你的手轉身離開,把愛轉成祝福,把情化成牽掛,一直永遠。
  •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也一定是死在你的...
    《邀寵》by瓊花郎君文案重生之後她一無所有,只有一具身體,於是她用這具身體努力取悅一個男人,依仗這個男人的寵愛活著,依仗這個男人的寵愛復仇。馮長生眼睛微眯,略帶一些輕佻刻薄之色:「你若是我的正牌夫人,帶你去倒也沒有什麼,可你連侍妾都不是,帶你去做什麼呢?」
  • 父親說: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要是走錯了路,要記得及時回頭
    明明知道,父親病重,明明知道,必定有一天會承受這生離死別的痛苦,明明知道,日子過一天少一天,可是這一切又有什麼辦法能改變呢?我們總是,每年都給自己列計劃:什麼時候要帶父母親到什麼地方去遊玩,帶他在這個世界上看他渴望看到的風景。
  • 「媽媽,我害怕,我不要你死」,媽媽的回答刷爆朋友圈
    我們很驚訝,繼續問你:「那爸爸不在去哪裡呢?」你面無表情地說:「我100歲的時候,你們就死了。」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鼻子突然一酸。死亡對於你來說,毫無分量,還只停留在字的發音上面。直到那天,帶著你參加了姨奶奶過世的酒席,你終究還是問了那個所有孩子都會問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死?人死很可怕嗎?媽媽,姨奶奶死了之後她會去哪兒?」
  • 《沉默的病人》:「我死了,一次一次」,因為死亡,我選擇了沉默
    她之所以瘋狂,是因為有人不但給她揭穿了丈夫出軌的真相,還讓她和她的丈夫做了死亡遊戲,關於死亡者的選擇遊戲,這個遊戲最終的結果揭開了丈夫愛的謊言,同時也揭開了艾麗西亞隱藏在心底的來自童年的一段記憶。那時,她的母親因為車禍剛剛去世,失去母親的她和表弟躲在了一個無人看到的角落。意外地聽到深陷失妻之痛的父親說的一句話,他父親說為何死的人不是艾麗西亞。
  • 「媽媽,我會死嗎?」 疫情肆虐,與孩子一起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
    在聽了下文的三個罹患癌症的人物故事後,我們會發現,也許我們最大的恐懼,並非來自對死亡的恐懼,那會是什麼呢?讓我們來揭開死亡的神秘吧。臨睡前,女兒仍心有餘悸地問,「媽媽,我會死嗎?我不想死,我知道人最後都會死,可我現在還不想死。我怕死,因為我覺得會很痛。」 感受著孩子對死亡的恐懼,我雖心疼,卻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這一關於死亡的問題。自新冠病毒蔓延以來,人們談論死亡這一話題的頻率,較之以往高了許多。
  • 他寫下這首《假如我是風雨雷電》,讓2020年的春天有了詩歌的愛與力量
    假如我是風 我應是初春的那一縷 吹開所有沉睡的心田 假如我是雨 我應是盛夏的那一滴 喚醒所有焦躁的魂靈 假如我是雷
  • 網易雲熱評:如果有一天,我無緣無故刪了你,請原諒,那是我……
    網易雲熱評:如果有一天,我無緣無故刪了你,請原諒,那是我…… 如果有一天,我無緣無故刪了你,請原諒,那是我發現,你的世界真的不缺我一個 ——網易雲熱評《房間》
  • 假如生在抗戰,我已經死100回了
    突然有一天日本人發現了「我」的恩師的身份帶兵圍了老師的家「我」的第一道送命題出現了——此時「我」手裡有一把槍應該將它對準誰?甚至走在路上也有人殺「我」!好吧,男人「我」就更打不過了只能再死一次>不過,最後的死亡還是讓我感到一絲解脫比起死在原子彈下的那個日本漢奸這個良心未泯的軍統特務還是強太多了
  • 海倫精神震撼了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著,這是一本陶冶情操,給人啟迪,催人奮進的好書。讀完這本書,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震撼了。她,海倫·凱勒變成盲聾人後,一個生活在無光、無聲的孤獨世界裡的弱女子,頑強地同命運作鬥爭,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波,為殘疾人造福。是知識為海倫鋪開一條光明之路。
  • 如果有一天,我將要離去
    假如一個肇事司機撞死了人,死者家屬肯定覺得這個肇事司機判多少年都不為過,哪怕是這個肇事司機付出了賠償和坐牢的代價,從監獄裡放出來之後,也未必會得到死者家屬的原諒。但是從肇事者的角度來看,在傾家蕩產賠償別人,並且坐了幾年大牢,出獄之後卻仍然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他會是什麼想法?既然國家法度允許刑滿釋放,那就證明他已經為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 如果有一天你必須面對寵物死亡,請一定要陪在它身邊.
    那麼,如果有一天,你必須面對寵物死亡,你會怎麼做呢?我曾經看到了這麼一個微博,這是一個鏟屎官和寵物醫生的對話。「你工作中最艱難的是什麼?」如果有一天,她的寵物Rick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要將她抱在懷裡,輕輕搔它的耳朵,將它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身邊。也許她會在那一刻到來時心煩意亂,但她希望,能讓Rick在那一刻,感到安心而舒適。這條推特發出後,立刻被傳播開來。
  • 直面死亡更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救命」的名義施加更多痛苦!
    可顯然,我們當下對死亡的認知依然顯得窘迫,正如法國思想家巴斯卡曾說:我所了解的只是不久之後必將死去,而我不了解的便是無法避免的死亡。作為命定的結局,死亡或許算不上悲劇,但被死亡剝奪了人的尊嚴,讓人們談「死」色變,鬱鬱寡歡甚至選擇提前結束生命,這便是一種沉重的悲劇,而這個悲劇隨時在上演。如果死亡近在眼前,並且已是既定的事實,我們該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