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還在重點宣傳提供免費創業平臺,降低創業門檻的閒魚,近日「意外」曝出了收費的消息。
《零售老闆內參》通過多方消息了解到,閒魚官方近期將開始出售閒魚Pro帳號,屆時帳號將集合現在閒魚玩家帳號的所有功能。
不過該帳號為付費帳號,半年199元,一年299元。閒魚Pro帳號到期後,商家如不續費則全部商品將下架,由商家選擇性重新上架。官方鼓勵商家在帳號到期後及時續費。作為一個純個人二手品交易的網上集市,閒魚的收費,一定程度上是默認類商家的存在「常態」性。
除了需要收費開通外,閒魚Pro帳號對在線商品數量做了100條的發布限制,超出此數量的連結將無法編輯。而此前玩家發布商品數量上限為500個。
7月17日前後,已有現有「玩家」收到身份被清退的通知。
閒魚Pro帳號預計正式上線時間為明天(7月31日)。不過對此時間官方運營人員也並不十分確定,只表示前期部分玩家將會收到閒魚Pro帳號測試邀約。
一名具有「玩家」身份的閒魚商家近日詢問相關運營人員,得到的反饋是擁有玩家身份的商家購買閒魚Pro帳號後,玩家身份將被同步取消。
一名運營工作人員在商家群表示,閒魚Pro帳號正式發布後,全量玩家都會收到閒魚Pro帳號邀約。
閒魚另一名工作人員則表示,只有部分玩家的身份被清退,並非所有玩家,預計此次將清退一萬名左右的玩家。
所謂「玩家」,是閒魚對符合要求引進的各領域「KOL」的稱呼。
自從閒魚打出培養10萬有粉絲經營能力的個人賣家,覆蓋二次元、潮玩、手工藝、復古、時尚等30多個垂直領域,提供10億元資源包扶持孵化個人品牌後,平臺上的玩家數量劇增。截至目前,閒魚方面透露已有七八萬玩家。
我們假設一萬名玩家都購買閒魚Pro帳號,預計能給閒魚帶來近200多萬的營收收入。
閒魚這是要收技術服務費?對此閒魚方面表示,上線閒魚Pro帳號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清退不符合要求的玩家,保證平臺玩家的稀缺性。二是篩選出有長期經營意願的職業賣家。閒魚依然是那個「離錢很近,離賺錢很遠」的APP。
2017年,閒魚打著「馬雲初戀」的標籤才開始正式出圈,從「二手」概念中延伸出更包羅萬象的「閒置」概念,代表阿里再度深耕C2C領域。如今閒魚可以說是目前C2C領域碩果僅存的APP。
可隨著職業商家湧入,閒魚與淘寶連結的互相跳轉,想要成為4億人都在用的閒置平臺,閒魚開始面臨由小眾愛好轉向大眾平臺的撕扯。在資深用戶看來,職業賣家湧入是比各式擦邊球、監管漏洞、違規欺詐交易等更具威脅的洪水猛獸。
閒魚等於小淘寶?
閒魚Pro帳號的最大區別是添加了庫存功能,顯然具備這一功能就等於有了淘寶店鋪的雛形,像是為了有庫存商家量身打造。
在知乎等平臺上,輸入關鍵詞「閒魚」,你能看到各種教新手通過閒魚月入上萬的「技術帖」。
這些技術帖詳細敘述了如何通過刷好評、瀏覽、想要等數據養號,如何設置關鍵詞提高商品曝光量,在哪些平臺上尋找貨源以及如何與買家溝通提升交易水平。
流量大、創業門檻低,閒魚如同早期淘寶,成了不少倒爺的樂土。閒魚成為副業界的扛把子,於是順勢而為,直接打出了無門檻創業的口號。
對於一個具備交易屬性的平臺來說,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可這在資深用戶眼裡就有點變味了。
「想要的商品,很難通過關鍵詞搜索到。排在前面的永遠是職業賣家的商品,有些商品與關鍵詞毫不相干。搜索熱門商品,這種現象更為嚴重。」重度閒魚用戶「閒魚CEO」(網名)表示。
「早前閒魚的很多商品,不是價格便不便宜,而是能不能買到的問題,具有一定市場但又不是大眾商品,有些具備絕版屬性,想要這些商品,(我)就會上閒魚碰碰運氣。如果淘寶、拼多多能買到,為什麼不在淘寶?何況閒魚的商品並不比淘寶價格便宜。」
閒魚CEO聞仲今年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因為帳號、數據打通,閒魚能共享阿里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這些基礎中臺能力。有用戶則直接評價「閒魚偷懶」,這其中的問題在於B2C的電商邏輯適不適合C2C生意?
按照所有電商平臺邏輯,訓練有素的職業賣家vs個人賣家,誰更精通電商的邏輯和規則,誰更擅長蹭熱點做營銷,自然就是流量大贏家。
儘管閒魚方面表示目前平臺上認定的職業賣家數量不過1萬+,相比2億用戶規模,這點人數就像是一滴水落到了海裡。但是這些職業商家因為回應互動更及時、交易更加活躍等因素,獲得了更多集中展示的機會,已經讓用戶產生「職業賣家充斥閒魚」的假象。
從去年開始,閒魚和淘寶之間也完成了互通:淘寶用戶搜索商品時,能看到閒魚商品,點擊連結就能直接跳轉到閒魚頁面交易。同理,閒魚上也可以看到部分淘寶商品連結,直接跳到淘寶交易。閒魚獲得淘寶的用戶和流量,淘寶獲得閒魚的商品補充。
但是閒魚的反向跳轉似乎也沒有給用戶留下好印象:能在淘寶上買到的商品,為什麼要來閒魚?原以為自己逛的是跳蚤市場,結果發現市場被賣標品的商家給承包了。
閒魚的變與不變
閒魚於阿里,原本承載著兩個功用,一是打造阿里電商生態鏈閉環。通俗來說,就是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買買買(尤其是衝動消費)兜底,讓購物體驗之後的浪費,發生二次商業價值。
「閒魚」原本就是「淘寶二手」的移動客戶端,2014年7月份全面改版之後以「閒魚」的名字重新上線。改版的目的是為了嘗試多樣化經營。
2019年12月,閒魚就曾公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有1.4億件淘寶商品被「一鍵轉賣」到閒魚,近4成用戶會轉賣一個月內買入的東西。
另一個是為了擴充市場份額,打入長尾市場。閒魚打造「魚塘」,扶持「玩家」,實際就是為了聚攏尾部需求,組建一個包羅萬象的奇趣世界。用阿里王帥的話說,就是要滿足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從而打造長尾效應。
閒魚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激勵和孵化政策,包括為「塘主」和「玩家」提供了一種理論意義的向上遊動的通道:如果市場成熟,可以進入淘寶和天貓開店。閒魚就位於電商孵化的金字塔底端,往上一層是淘寶,最頂上是天貓。
但是為什麼說這一種上升通道會是理論意義上的呢?比起主流市場,尾部市場是外部十分細碎,內部又極端封閉的存在。「尾」之所以為「尾」,是因為人群小眾。本屬性的人和非本屬性的人會形成天然的次元壁。這道次元壁既保護了市場的存在,也限制了市場的擴大。
在迅速聚攏10萬玩家的KPI指引上,閒魚走上了玩家數量大躍進時代。短時間內玩家數量擴充到了七八萬。導致玩家這一標籤的稀缺性和獨特性,被大大稀釋了。
閒魚對此的修正方案:第一是打通與淘寶之間的連結跳轉,閒魚賣家不一定要開淘寶店才能獲取淘寶的流量;第二是閒魚Pro帳號的推出。
為了儘快完成10萬玩家的KPI,閒魚內部採取了相對寬鬆的審核機制,一部分不具備「玩家」屬性的職業賣家「混跡」在玩家隊伍中。這也是閒魚急於借閒魚Pro帳號由頭,及時清洗玩家生態的原因。
小眾市場,究竟有沒有這麼多KOL,以及一個小眾市場,是不是需要這麼多KOL,是值得反思的問題。對閒魚來說,流量的公平分配和扶持KOL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矛盾。清退假玩家KOL也是為了兌現對真KOL流量的承諾。
一名閒魚人士坦言,在引入更多優質KOL與在維護現有KOL關係上,閒魚遇到的挑戰是為了保證流量公平,「市面上很紅的一個人,到了閒魚流量並不高。在確保普通用戶流量的公平性和打造頭部KOL之間,是有一定張力的。」
閒魚成長的煩惱
不過,從去年年底到今年,閒魚似乎又承擔了另一項集團重任:由於拼多多等新型電商平臺的發展,閒魚必須成為阿里更低門檻電商創業的平臺。
「這麼多的中小賣家如果你不去爭取不去籠絡不去做疏導,他自然會到其他平臺。」一名業內人士表示。
從閒魚推出閒魚Pro帳號,能看出即便老用戶對APP頗有怨言,閒魚並不會因此清退職業賣家(或者說小B賣家)。
閒魚對此的解釋是,目前閒魚上的職業賣家數量,還沒有構成對C2C模式基本面的衝擊,另一方面,小B賣家可以滿足交易型用戶的需求。
「閒魚用戶在閒魚上有三種心態,尋寶心態、獵奇心態、交易心態。假設對方是個人賣家,不能很快達成交易,其實就會產生交易問題。一定的職業賣家能夠滿足交易的需求。但也要儘量避免這樣的商家很多。」
除了淘寶與閒魚的互相跳轉以及即將推出的Pro帳號,閒魚今年也上線了直播服務。這顯然也是為了深庫存的商家準備的。
畢竟散裝用戶為了區區幾個閒置用品開一場直播的可能性很低。不過閒魚方面表示做直播不為了大賣。「閒魚上很難看到直播為了大單。而是從連麥、鑑定的方向走,因為閒魚上有很多古董、手錶、奢侈品等等,發展第三方擔保服務,也是一個重要方向。」
小眾產品出圈與大眾愛好之間存在根本性矛盾。豆瓣不再是以前的豆瓣,知乎不再是以前的知乎,每年B站創始人都會被問到B站還是不是原來的B站的問題。這些小眾APP在這兩年不約而同的開始走向大眾。小眾文化和大眾愛好必然無法兼顧。
當池塘變成湖泊,深庫存商家湧入,既是集團的要求,也是閒魚由小眾愛好平臺走向大眾平臺的必經之路。
跟據阿里財報,2020財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閒魚實現了2000億GMV,增速超過100%。聞仲稱,通過做好社區,閒魚做到1萬億規模的機會非常大。
在他看來,閒魚這些年一直堅持做社區,做交易也不是奔著追求效率而去。但是閒魚究竟要以什麼樣的姿態繼續維持平臺的獨特屬性,或許就是閒魚今年所要面臨的最大考驗了。
(來源:零售老闆內參 何寒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