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字招牌』煥發『老字號』新活力」系列報導之馬子祿
從街邊小店到走出國門 三代人讓「中華老字號」歷久彌新
馬子祿碗裝方便麵
馬子祿當年的工作照 馬汀提供
蘭州馬子祿牛肉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汀
據去年12月1日首次發布的「蘭州牛肉麵大數據報告」(1.0)顯示,蘭州市現有正常經營的牛肉麵店1691家,共有牛肉麵品牌1083個。在千餘個牛肉麵品牌中,你熟悉的有幾個?「馬子祿」肯定名列其中!不光本地人排隊解饞,很多外地遊客也都慕名而來。因為,大家都想嘗一嘗「中華老字號」的味道。「馬子祿牛肉麵」是目前為止蘭州唯一一個被授予「中華老字號」的牛肉麵館。
曾祖父馬德福開牛肉麵館之初只夠養家餬口
正值隆冬季節,記者來到位於大眾巷的「馬子祿」牛肉麵總店時,一樓大廳排著長隊,後堂裡年輕力壯的拉麵師先將大團軟面反覆搗、揉、抻、拉、摔、摜後,捋成長條,揪成茶杯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劑,然後隨顧客的喜好,拉出「毛細」「二細」「韭葉」「大寬」等粗細不同的麵條。拉麵師的一拉一抻就像雜技演員在表演,讓外地遊客不可思議。董事長馬汀在打理生意的空隙,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講述了「馬子祿」的歷史。
「『馬子祿』的創始人應該是我的曾祖父馬德福先生。據史料記載,民國初期蘭州只有約十萬人口,蘭州牛肉麵正是起源於這個年代。」馬汀說,曾祖父從小在飯館學藝,23歲(1906年)開始自己經營蘭州民族特色小吃,從油餅、油茶、羊肉泡饃等開始做起。後來在同行世家馬保子先生發明的清湯牛肉麵的啟發下,開始經營牛肉麵。當時的蘭州牛肉麵只有馬保子和馬德福兩家。曾祖父不斷改進、創新,逐漸在湯中加入蘿蔔、蒜苗、香菜、紅油辣子等,並且在湯的配料上不斷研製,形成了獨特的配方,在當時的蘭州享有盛譽。民國初期,曾祖父有了一定的積蓄,開設了「福源居」餐館,主營牛肉麵及蘭州風味小吃。但由於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貧困,銷量很少,「福源居」每天只能賣30多斤麵粉的牛肉麵,只夠養家餬口。
爺爺馬子祿創立「馬子祿」品牌
馬子祿生於1925年,是馬德福的獨子。1938年父親去世後,馬子祿接手經營「福源居」,在酒泉路開設了二層小樓的清真餐館,食客雲集,後在戰爭中被毀。受此重創,馬子祿開始臨街擺攤設點,繼續經營牛肉麵。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經濟蕭條,貨幣貶值,馬子祿的牛肉麵因無法正常營業而停業。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號召發展經濟,馬子祿於1954年在城隍廟門口(今第一工人俱樂部大門東側)租了一間鋪面,正式掛出「馬子祿牛肉麵」的招牌。當時,政通人和,百廢待興,馬子祿先生潛心鑽研蘭州牛肉麵技術,在繼承父輩流傳下來的基礎上,他又進行了不斷地嘗試、改進和創新,逐漸創造了「馬子祿牛肉麵」的獨特配方。
1956年,公私合營期間,「馬子祿牛肉麵」走向集體化,馬子祿開始擔任張掖路原清真食堂第七門市部主任。1958年,因冤假錯案,馬子祿先生被迫離開了飲食行業。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馬子祿才恢復公職,被安排在盤旋路清真食堂擔任主任,後又調至臨夏路清真食堂。
1981年,馬子祿退休後承包管理了湧泉清真食堂和武都路的一家店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1年3月底,馬子祿退出承包,於同年4月8日,正式創建「蘭州馬子祿牛肉麵有限責任公司」,由獨子馬繼祖擔任董事長。公司選址在久負盛名的美食一條街大眾巷,牛肉麵館上下兩層,經營面積700餘平方米,一層經營優質牛肉麵,二樓經營套餐並設包廂、雅座。至此,這座老店將蘭州傳統牛肉麵提升了一個檔次,促進了蘭州傳統飲食文化的發展。
「馬子祿」帶火了大眾巷一條街
其實,「馬子祿」在蘭州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傳奇。坊間傳言,因為經歷了國民黨時期的貨幣貶值,馬子祿當年背著一麻袋的現金買下了位於大眾巷的700平方米鋪面。隨著蘭州房地產市場的逐年升值,老先生的這項投資讓很多同行難以望其項背。但當記者向他的孫子——「馬子祿牛肉麵」現任董事長馬汀求證時,他說事實沒那麼誇張,確實是一次性付款,但並沒有背著一麻袋現金去買房,而是房地產公司的會計跟著老先生去銀行提的款。
在孫子馬汀的記憶裡,爺爺每天都是凌晨4時起床,騎著自行車第一個趕到店裡。等賣完當天的面,老人又要看著煮肉,親自下調料,好像從來不知疲倦。因為爺爺的不斷實踐,採用獨特配方精心熬製成的牛肉湯讓人回味無窮,便有了「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美譽。
馬繼祖,生於194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曾下鄉當過知青。大學畢業後在甘肅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先後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黨委辦公室主任等職,1990年調到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任辦公室主任、秘書長等職。
「我父親從小在爺爺的言傳身教下,學會了牛肉麵的製作與經營。2001年,由於爺爺年邁多病,眼看精湛手藝失傳,為了保護蘭州牛肉麵的龍頭企業和『老字號』,在市委統戰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有關部門批准,我父親於2001年4月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馬汀清楚地記得,2001年,正式喬遷大眾巷後,爺爺將「管理大權」交給了父親馬繼祖,但他老人家每天都要來店裡坐一會兒,即使80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
馬繼祖在繼承父輩獨特配方的基礎上,主要在提升蘭州牛肉麵館檔次和牛肉麵製作的「精細」上下功夫。他一改過去店面小、設施差,吃牛肉麵蹲在店門口的現狀,投資上百萬元對店面進行了裝修。新裝開業的「馬子祿牛肉麵」寬敞明亮,整潔典雅。蘭州人為「馬子祿牛肉麵」總結了「三精」特色,即:選料精良,製作精細,味道精純。
當排隊吃「馬子祿」牛肉麵成為常態,各種美食便跟著「馬子祿」的腳步入駐大眾巷,成就了美食一條街,媒體因此報導「馬子祿」帶火了大眾巷一條街的新聞。
「馬子祿」牛肉麵「拉」到東京
2008年,「馬子祿牛肉麵」第三代傳人馬汀接棒。自此,「馬子祿牛肉麵」走上了加盟連鎖的發展新模式,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等地開設加盟連鎖店。
2017年8月22日,「馬子祿」牛肉麵「拉」到了日本東京,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開業,受到日本民眾追捧,麵館前排起了長隊。
這次「馬子祿牛肉麵」東渡日本,源於日本甘肅同鄉會主要創始人之一、首任會長黎遠寧的牽線搭橋。他說,「蘭州牛肉麵是伴隨我成長的食品。後來在外地上學、工作,永遠忘不了這一碗麵。到日本工作後,每次帶日本客商到甘肅考察時,必定首先推薦蘭州牛肉麵。」
日本是拉麵大國,品種繁多,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競爭相當激烈。但在黎遠寧看來,蘭州牛肉麵的獨特口味自有其客源。另外,旅居日本的華人華僑大約有百萬人左右,其中居住在東京的佔到一半,加上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這些華人華僑和觀光客就是最快的傳播媒體,所以相信牛肉麵在日本市場有很大的潛力。另一方面,蘭州牛肉麵走出國門,已經不是賣面,而是以面為載體,宣傳蘭州的歷史和文化。「馬子祿牛肉麵」在日本開業,其深遠意義在於推進中華文化的滲透力,也是促進日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信號。
訪談
讓「馬子祿」走向全國
歷經三代人傳承,「馬子祿牛肉麵」獲得了無數榮譽:1992年,被蘭州市飲食公司授予「金城一絕」牌匾;後又被甘肅省商務廳評為省名優小吃;2002年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2011年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201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清真餐飲20年卓越企業」等榮譽。
但牛肉麵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面對後起之秀,馬汀這個年輕的董事長頗感壓力。「百舸爭流,不進則退,萬帆競發,慢進也是退。我不能仗著『中華老字號』看別人快速發展,自己原地踏步。」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危機感,馬汀決定發展連鎖店。2010年12月28日,「馬子祿」的第一家連鎖店開門營業,到今年,「馬子祿」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布局了20多家加盟連鎖店,所有原材料由蘭州統一配送,並委派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駐店管理,各店執行統一的製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2014年,「馬子祿」和統一公司合作聯名出了「馬子祿蘭州牛肉麵」方便麵,深受外地朋友的青睞,在網絡上熱銷。
馬汀深知,在牛肉麵行業,連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連鎖可以擴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經營不善的店面也會損害品牌榮譽。不好的影響儘量防範,好的宣傳不能忽視。馬汀說,會繼續努力,讓「馬子祿」走遍全國,走向世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蔚霞/文 馬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