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談論工作時,能否在意開心?焦慮時,為什麼而不安?職場人,能否擁有一份真正開心的工作?「開心」也已經被泛化解讀為更廣義的「理想工作狀態」——夥伴、能力、努力、初心、價值感、愉悅感、收穫感、創造力……職場人對於「開心的工作」的定義不盡相同,折射著他們對於理想生活狀態的多重憧憬。
告別了魔幻而艱難的2020,2021年本該元氣滿滿地開始,猝死的年輕人卻使霸屏話題成為表面光鮮、披星戴月的職場人難言的現狀。一項最新職場調研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57.5%的職場人表示「比之前幾年焦慮得多」,而焦慮源排名第一的是「工作」。
採訪中,很多人表示,入職時,首先考慮的是薪資收入、前景、穩定性、日常強度……而選擇離職時,最多的原因就是「做得不開心」。談論工作時,能否在意開心?焦慮時,為什麼而不安?職場人,能否擁有一份真正開心的工作?
工作和開心能否兼容?
「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喬萌從小就是學霸,努力學習的動力就是想找一份開心的工作,她碩士畢業後成功進入一家商業銀行,工作環境,接觸的客戶都高大上,可是日常加班、節點績效,兩年下來,她離開心越來越遠。「現在收入頗豐,可是不開心,我的生活裡只有工作,沒有生活。」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已達46.9小時。
工作日均超過9小時,工作狀態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甚至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對於嘴上嚷嚷著要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建立「分界線」的年輕人,也許工作本身已不再只是為了達成某種「開心」生活的跳板。而對於更多的年輕人而言,工作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所以工作是否開心,不僅影響了工作本身,也影響了整個的生活。
盤點2020職場年度熱門詞彙,「打工人」以超過6成的巨大優勢位居第一,成為職場人繼「社畜」之後的新自居。「後浪」「內卷」「工具人」「凡爾賽」分列二至五位。職場人對於自身處境的描述熱詞中,充滿了戲謔與無奈。
從生活與工作平衡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堅持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你連生活都沒有了,奮鬥有什麼意義?」「『錢還在,人沒了』這樣值得嗎?!」而另一種聲音卻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在本該奮鬥的年紀為何要選擇安逸?」「工作本身就不是為了開心,因為成長就是痛苦的。」
職場專家表示,隨著新經濟趨勢的到來,新職業、新崗位以及新型的辦公方式,會令職場生態更加多元。人才在地域和行業間流動,不僅會激發經濟活力,也會令職場規則更加趨善。對於企業來說,追求創新和高效的同時,也會更加關注給予「打工人」更完善的保障和福利,更加重視職場人的價值感和獲得感,工作和開心兼容的一天也許更近了。
什麼樣的工作是開心的?
世界上真的有「開心的工作」嗎? 網上參與調查的網友,有近46%的小夥伴認定「一定有」開心的工作。
對於「開心的工作」的存在,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活簡單就好,有的贊成「開心」可以為金錢所創作,有的認同部分開心工作的存在,還有的年輕人抱著一種「在彼岸」的態度:世界上有開心的工作,只是不是自己的這份罷了。
一位計程車司機表示,每天的工作也就是跑跑車,吃著幾塊錢的早餐,看著不同人奔奔波波,挺快樂的。「生活嘛,簡單就好!」
「你開心了,工作才會開心,說到底是個心態問題。」王瀟是一位中學小科老師,「沒有什麼業務壓力,賺的不多不少,寒暑兩個帶薪長假,雖然不富裕,也沒多大成就,但是很適合自己,挺開心的。」
面對工作,年輕人的情緒總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敬業、理想、貢獻這樣的傳統價值觀開始受到他們的挑戰;另一方面,「總覺得自己做的沒有價值」又透露著他們對於工作始終保有金錢之外的更多追求。他們厭惡「拼命爭出頭」的厚黑學,卻也無法避免為「30歲職場半坡」的現實而焦慮不安。
當我們談論起職業時,相比於及時充沛的情緒滿足,「開心工作」明顯屬於被「延遲滿足」的那一類。「開心」也已經被泛化解讀為更廣義的「理想工作狀態」——夥伴、能力、努力、初心、價值感、愉悅感、收穫感、創造力……職場人對於「開心的工作」的定義不盡相同,折射著他們對於理想生活狀態的憧憬。
正如100個人眼中有100個哈姆雷特一樣,100個職場人心中,也必然會有100種「開心」,這種開心,也許是一個同事,一件物品,一個共同成長的時刻,一點工作之外的氛圍……
價值感和獲得感是開心的前提
「工作給予人的價值感和獲得感能夠完勝過程中的不開心。」周華在一家國企任技術總監,每一次研製出新的科研成果都讓他無比幸福。儘管過程中,他無法回家看望孩子、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連軸轉,但這些在巨大的成就感面前都不值一提。
專家認為,價值感和獲得感是開心的前提。據統計,2021年職場人最大的新年願望是加薪(45.5%);隨後是升職(16.6%)、換工作(16.3%)、創業(15.0%)。
這也解釋了,為何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但網際網路仍對職場人有巨大的吸引力。調研顯示,網際網路業連續多年穩居畢業生熱衷去向行業首位,36%的受訪者希望進入不斷造富、百萬元年薪的網際網路行業。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爽就是意義,就是開心,就是幸福,其實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呢?比如一個大胖子看見桌上的美味佳餚,肯定也流口水,也很爽,但他當想到自己已經250斤了,這個時候爽的感覺就沒有了,一點快樂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人對愉悅的體驗,是來自對意義的分析,意義是很重要的。」心理學家彭凱平認為,「幸福是有結果的,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是對人有好處的。很多人把成就理解為特別偉大的成就,其實任何時候你覺得自己得到了應該做到的事情,這就是成就感。成就感不必和偉大聯繫在一起,有時可能就是小確幸的快樂與收穫。做你特別想做,善於做而且做起來痛快淋漓的事情,你一定能夠得到幸福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與其把精力耗費在猶豫、懷疑、糾結、後悔中,不如把精力匯聚成心流,全部灌注到你熱愛的事業中,讓工作變得開心。如此,便可不負韶華、不枉此生。」周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