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內足球賽事再現荒誕操作!因染髮球員過多被判負,這合理嗎?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前不久球王馬拉度納離世,講很多老粉絲的足球記憶再次拉回了那個群雄輩出的年代。
和當年相比,如今足球競技強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總感覺少了一些東西,思來想去方知,我們在規範化的道路上走得久了,大概也丟了個性張揚的隨性。
這個是如今再難出「球王」的原因,但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些年好像並沒有什麼改變,一直是球迷心中的隱痛。
奇葩事件頻出,近日一條關於足球的新聞又上了熱搜。
正值各省大學生聯賽繁忙的季節,福建省大學生的一組比賽中,球員因為染髮問題被判負,引起了很大爭議。
在集美大學和福州大學的比賽中,很多球員因為存在「染髮、燙髮」現象而被禁止出場,雙方教練不得不現場湊出7名頭髮烏黑的球員進行比賽。
為了湊齊人數,教練甚至緊急向附近髮廊購買黑色染髮膏應急。
由於這個規則的存在,教練也開始利用規則。集美大學隊的教練組就向裁判提出異議,表示福州大學隊的其中一名球員頭髮不夠烏黑,結果這名球員真的被裁判罰下,最終福州大學隊直接被判負。
新聞曝光後,引起了熱烈討論,很多球迷都不是很理解,染髮、燙髮球員怎麼就不能踢比賽了?
經過了解得知,原來福建省教育廳對這方面的確有明文規定,球員不準燙髮、染髮以及紋身。不止福建省,中國體育總局也曾對職業球員染髮、紋身等行為進行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這是為了統一規範球員的儀容儀表。
且先不論這個規定合理與否,既然有這個規定,球員和教練組肯定提前知情,明知故犯,那麼造成如今這個局面也沒什麼委屈的了。
不過事情奇怪的地方就在於,賽前組委會曾在前一晚對參賽球員頭髮進行過檢查,並確認了球員可以進行比賽,然而比賽開始後卻被告知不讓上場,這就是不能怪球員和教練組了。
做任何事情都要言行統一,如果前後標準不一致,那麼制定的所謂規則也就對球員們沒有了公信力。事情發展到這裡,毋庸置疑賽事組委會是有責任的,無需再爭論。令觀眾們感到不解的是,「染髮」這項規定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
這都「9012年」了,「裹小腳」的陋習已經被廢除了一百多年,竟然還有那麼多人對表達個性的行為充滿了敵意,小學生或中學生不讓染髮也就算了,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也不讓染髮,實在令人不解。
換言之,這項規定的潛臺詞是不是天生頭髮不「烏黑」的人不配當職業球員呢?雖然都是中國人,但很多人天生頭髮就發黃或者有點自然卷,這些球員該怎麼處理呢?如果將其按照特例處理,那麼怎麼判定是否是天生的?難道還要拿著醫生開的基因證明才能上場踢球嗎?
2020年已經夠荒誕的了,希望最後這一個月不要再出現這樣荒誕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