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校園足球聯盟官方網站發布了一條消息,在大學生足球聯賽女子組首輪比賽中,集美大學vs福州大學,多名球員因染髮不能上場。雖然教練組緊急從他那裡買來染髮膏應急,但最終因為7名隊員在場上湊不齊而被判負。這條新聞引起了社會的熱議,校園足球為何要制定與足球無關的規則?
校足聯發布的內容指出,福建省大學生校足聯球員儀容儀表規範由省教育廳統一制定,文身、染髮、燙髮均不允許。比賽前組委會也會在賽前一晚檢查參賽選手的頭髮,確認選手可以參加比賽,但是第二天比賽開始之前,福州大學就被告知不能參加,因為選手中有幾個人的頭髮不夠"黑"。福州大學女子足球隊教練緊急從附近的髮廊買來染髮膏急救,但集美大學教練組再次表示,女子足球隊在場上還有一頭頭髮"不夠黑",經裁判組確認後勒令該球員出場,福州大學足球女隊因無法湊齊人數被判負。關於運動員染髮文身的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規定,如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隊運動員行為準則》第十條就規定,不酗酒、不打架、不文身,樹立良好的國家隊運動員公共形象。但內容中並沒有提到染髮,燙髮。
規則中提到的「形像」問題歷來備受爭議,包括足協、國家體育總局在內的多個部門都作出了規定,比賽時需要遮擋形像。與國外不同,國內文體界對紋身比較忌諱,但是染髮在國內已經很普遍了,染髮、燙髮等等都列入運動員的行為準則是否有不妥之處?
因為牽涉到「中國足球」,網友的言論也慣於「諷刺」,有網友表示:在這個時代還有染髮禁賽的事情發生,簡直「聞所未聞」。還有一些網友「不以為然」,中國足球,對於足球以外的事情,一直比足球本身更關注。實際上,自2018年起,中國足協就明確規定,球員上場時不得露出文身,另外,男足長發也要受足協的約束。
今天不說染髮,光文身的人就很多,如國內的林丹、張繼科、韋世豪等,國外的更不用說了,在某些地方文身也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表現個性的方式,與體育沒有什麼關係。染頭髮不會影響到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文身也不會影響到運動員在球場上的技術水平,很多關於這條禁令的觀點和不滿都來自於此。
如今的年輕人,文身更多地是一種時尚文化,而染髮則更少。時過境遷,觀念會發生變化,現在染髮的人多了,生活中染髮、燙髮的人多了,怎麼到了運動員這裡就成了「有損形象」了呢?
在一個展現個性的時代,運動員在賽場外也是年輕有活力,追求個性的人,染髮燙髮並不是一件「傷風敗俗」的事情,如果賽場上只有那些保守、平庸和「聽話」的球員才有機會踢球,那中國足球的發展不可能也不難理解。堵車比疏忽,足球運動員也有權展示個性,而不是用這些足球之外的、無意義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
學校足球聯盟是職業聯賽的後備力量,在全國足球氛圍不佳的情況下,繼續強化「扼殺」氣氛並不明智。事實上,看看我們的鄰居日本,或許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發,發展校園足球,需要更開放的心態,而不是閉門造車,在「黑頭髮」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