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不得染髮,不得留長髮」,是與足球運動有著實質性的關聯,還是有利於足球運動的發展?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強行「拉郎配」,看上去更像是外行的拍腦袋政策。
日前,福建省大學生足球聯賽曝出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福州大學與集美大學之間進行的一場7人制女足比賽中,因部分球員頭髮不是烏黑色被裁判勒令離場,最終福州大學因人數不足,被直接判負。(12月8日《齊魯晚報》)
不是因為技不如人,而是因為頭髮不是烏黑色輸掉比賽,我看球30多年,第一次聽說。一個黑色幽默式的插曲是:為了湊足比賽人數,福州大學的教練組甚至緊急向附近髮廊購買黑色染髮膏應急,但依然於事無補,因為集美大學投訴,「福州大學的一名場上球員頭髮不夠黑」。
想想吧,足球場上,比賽要開始了,教練不是在場邊布置戰術,而是摁著一個個球員的頭,給她噴黑色染髮膏,這是多麼讓人窒息的一幕。
不是裁判腦洞大開,而是確有明文規定。今年1月7日,福建省教育廳官網曾發布競賽規程,其中一條就是:參賽運動員,均不得染髮、蓄長發(男生)、留怪異髮型以及佩帶任何飾物。否則,取消比賽資格。
如果說還有什麼比「染頭髮輸掉比賽」還奇葩的,那就是這個競賽規程。除了「不得佩帶任何飾物」這一條合情合理之外,其他幾條都可以說是想當然。多長叫長發,多怪叫怪異,部分染髮還是全部染髮?有人天生發質偏黃,是不是還要開張鑑定書,證明自己沒有染髮?不是我較真,既然定了規則,就要嚴格執行,如果沒有標準,規則就是廢紙一張。比如福州大學的球員已經噴了黑色染髮膏,按照比賽規則做了補救,但集美大學依然堅持認為對方「頭髮不夠黑」,這就已經進入了一種扯皮的狀態。
比賽都要有規則,才會公平且有觀賞性。足球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之所以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第一大運動,就在於它有一套科學的規則體系。但要知道,任何規則都應立足於比賽本身,為比賽服務,而不是成為比賽的障礙。一方面,規則應與這項運動有著實質性的關聯性。比如「不得佩帶任何飾物」,就是為了避免在激烈對抗中造成傷害,保護運動員。另一方面,規則是為了促進這項運動的發展。早年的足球十分粗野,判罰尺度很寬鬆,導致巴斯滕這樣的天才球員早早因傷離開了球場。後來國際足聯修改了規則,對背後鏟球等惡劣犯規動作加大了處罰的力度,球員的運動生命得以延長,比賽的連續性和觀賞性也得以大幅提升。
「不得染髮,不得留長髮」,是與足球運動有著實質性的關聯,還是有利於足球運動的發展?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強行「拉郎配」,看上去更像是外行的拍腦袋政策,決策制定者不懂足球,也不懂人性,更不懂人們為什麼熱愛足球。
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當然是有區別的,因此做出一些特殊的規定我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要求拼搶動作儘量小一點,不能有報復性的動作等等。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總要和球員的頭髮過不去?大學生大多已經成年,留個長發、染髮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何以到了足球場上,就成了異類?足球場上,球員比的是技術和意志力,觀眾欣賞的是比賽的精彩程度,而不是球員的髮型、發色。
大概在有些人看來,足球場上染髮過於張揚了,這與大學生的形象不符。但是,個性張揚本來就是足球乃至任何運動的一部分。比賽就是比賽,是為了提高競技水平,而不能人為賦予其過多的教育意義。自以為是的「父愛主義」,不僅會讓比賽索然無味,更讓人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染髮輸掉比賽,不能不說跑得太偏了。
【來源:春城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