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化的差異,3000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告訴你

2020-12-26 歷史復映

南北文化自古就有很大差異,比如飲食文化、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交通出行等等方面有著差異,而造成這種南北文化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筆者從古文化遺址中挑選出代表南方的良渚文化和代表北方的紅山文化,做一個古歷史文化的對比,探究南北文化差異的歷史根源。

良渚文化是分布於長江下遊太湖流域的古文明,因發現於浙江省餘杭縣(今餘杭區)的良渚鎮而得名,擁有以莫角山為核心的50多處遺址。良渚文化內涵豐富,範圍廣闊,遺址密集。從已經發現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來看,這個文化距今5250年~4150年,已經進入到銅石並用的時代。

良渚文化遺址群

紅山文化大約形成於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它以遼河流域中的遼河支流西拉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

紅山文化·牛梁河遺址

在良渚遺址和紅山遺址都出土了大量的生產工具和精美的玉器,從這些出土的文物中,我們能否探尋到南北文化差異的一絲痕跡呢?

在良渚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石犁、石破土器、石鐮、石錛、石斧、石鏃(箭頭)等生產工具,可見良渚人的水稻種植技術非常高。他們獵取鹿、麋、獐、象、野豬、老虎以及各種鳥類,圈養豬、狗、雞、鴨等家畜家禽,還從水中打撈鯉魚、鯽魚、青魚、蟹、鱉、龜、蚌、螺螄等水產品。除了這些主食,他們還享受著毛桃、李子、酸梅、棗等美味的水果。

良渚文化·玉器

除了狩獵和捕撈技術,良渚人已懂得養蠶和織布,在錢山漾一帶出土了絹片、絲帶和絲線,儘管沒發現一件完整的衣服,但卻在反山遺址中發現了一臺原始腰機,能生產門幅寬30釐米~35釐米的織物。

人們猜測當時的良渚人還喜歡佩戴玉項鍊、玉管珠、玉璜一類的東西,腳上還要戴一些小而薄的玉器,類似於現代人戴的腳鐲、腳戒指。至於那些貴族,應該頭戴羽毛冠,胳膊上戴著玉鐲,或者用絲帶在臂膀外側系一排小玉器。一些握有軍權的貴族,則一手執鉞,一手拿弓,背後背箭。

而對於紅山文化的牛梁河遺址,在架子山頂一號冢中心大墓裡,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他的頭兩側有兩個大耳環,胸部有勾雲形玉佩,雙手握著一對雌雄玉龜,手腕上還戴著玉鐲。同時,還出土的精美的玉豬龍,震驚了世人;其中,內蒙古赤峰紅山出土的大型碧玉C型龍被譽為「天下第一龍」

紅山文化·勾雲形器
紅山文化·玉獸形玦

從玉器上來看,良渚遺址出土的玉器線條細膩,而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線條粗狂,所以可以看出:原始時代以來,南北性格本來就有差異。

在房屋建築方面:良渚人把房子建造在高臺上,以防止水的侵入。房子是「幹欄式」的,整座房屋除幾根柱子著地外,其他部分都離開地面懸空,這樣設計是為了防潮、防蛇蟲,有點像雲南的吊腳樓。

而紅山文化遺址的建築,以壘石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金字塔方式就是在牛梁河首次出現。

紅山文化建築樣式

從住房來看,房屋的樣式,決定性格的不同。錯開居住的南方與同居一室的北方,兩種不同的居住方式,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當然,學習歷史不僅開闊視野,更是智慧與謀略一種體現,安利中國歷史

當然,南北文化差異不止於這些,但從原始文化的蹤影裡,我們還是可以判定,南北文化的差異,至少在3000年以前就已經形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良渚文化同少昊密切相關?
    紅山文化—玉鳳同時期的東方,還有另一種玉文化和鳥文化存在,而且比紅山文化中的鳥元素更為豐富,就是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人鳥獸玉飾新樂遺址和紅山文化分布於遼河流域,地處東北,良渚文化分布於長江下遊及環太湖地區,地處東南,而同期的以山東地區為核心的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4500年)卻少有此類玉文化和鳥文化
  • 「中華第一龍」領銜,紅山文化上古玉器集結國家博物館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5000年前中國東北地區西遼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重啟發掘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會同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共同舉辦此次展覽。
  • 飾品文化3、「高古玉」,中有哪些寓意吉祥,適合佩戴
    圖片來源網絡一、古玉概說中國南北兩大古玉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地域環境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圖片來源網絡二、南北高古玉高古玉在外形特徵、藝術裝飾特徵、沁色特徵等方面。都存在著南北差異。北方高古玉以紅山文化,為典型代表。南方高古玉以良渚文化,為典型代表。兩大高古玉文化體系,各有特點。北方高古玉風格粗獷簡潔。南方高古玉,細緻繁瑣。
  • 半月談丨「滿天星鬥」裡的紅山文化
    滿天星鬥時期大約持續了2500年至3000年或更長。新石器遺址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其中之一為從隴東到河套再到遼西的長城以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是內蒙古赤峰的紅山文化。在「滿天星鬥」時期,紅山文化在北方閃閃發光。
  • 牧古說古珠第十六篇-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珠子
    所幸紅山人不僅製作出了玉禮器,還製作了大量的玉管和玉珠用來穿掛佩戴。雖然他們沒有發展出良渚人那種繁複莊嚴的組合項飾,但是他們可選擇的材料似乎更多,而且他們的珠子更具備質樸天成的趣味。紅山比較典型的幾種珠子形制有管子、扁圓珠、中鼓的珠子、束腰小管和背後有牛鼻穿孔的半球形珠(如圖062),這些形制在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中也都出現過。
  • 良渚文化之青玉琮
    神人紋的冠鼻清楚可見,但雙圓眼已模糊不清,玉琮上端近口處還有一陰刻符號,該器屬於良渚文化典型器。此件玉琮的特殊之處在於其上面有陰刻符號,清宮舊藏玉琮中僅有三件有刻符,其刻符的具體含義仍待繼續研究解讀。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  。分布於長江下遊一帶,共發現了136個遺址。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故而,發端於此的紅山文化是建立在農牧業為主的物質基礎上;東南地區的浙東河姆渡文化與皖東南巢湖的凌家灘文化即建立在農漁業為主的物質基礎上。它們在不同的經濟基礎上孕育了以神為中心的玉祭文明,可謂之南北互動而遙相呼應。玉器的材料是就地取料:紅山文化玉器為岫巖玉;良渚文化玉器為小梅嶺透閃石(也包括陽起石)。但是,其器型各有特色,紅山玉器大方樸拙;而良渚玉器細膩精緻,新石器時代後期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 看見文物|新石器紅山文化玉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祭器禮器),於1971年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被譽為「三星塔拉紅山文化玉龍」,也稱為「中華第一龍」。 文物特徵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高26釐米,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
  • 紅山文化把玩的正確姿勢
    紅山文化玉器的種類繁多,造型多樣,主要有豬龍、C形龍、神人、勾雲形佩、獸面形佩、鴞、蟬、龜、三孔器等, 制玉工藝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器物光潤,多用岫巖透閃石玉製作而成。紅山文化處於遠古的神玉時代,玉器主要用於祭祀,是巫覡用來與神靈溝通的玉神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王鴻定 胡建君:懷玉丨紅山良渚佩飾玉(之一)
    紅山文化區域內早有崇龍的歷史。在距今8000年以前,相當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先紅山文化」查海文化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兩類龍,一是用大型石塊擺塑的龍形堆石,長19.7 米,昂首挺胸,身軀蜿轉如遊雲端。擺塑龍在鄰區史前文化也有出土。
  • 玩轉新國潮 讓良渚文化之美走入生活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之光」良渚文化,與傳承剪刀鍛制技藝的百年名企張小泉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12月6日下午,良渚文化和張小泉合作籤約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 「良渚文化」授予形象,「張小泉」設計製作產品,兩者聯合,以「中華瑰寶 良鋼良魂」為主題,推出11款融合五千多年文明精粹與現代生活新風尚的國潮新品。
  • 紅山文化玉器神秘色彩的圖騰象徵,材料質地細密,造型深厚凝重
    在每一個時期,玉器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它這一路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從玉器之中可以看出每一個時期的文化還有特點來。被挖掘出來的紅山時期的文物,經過準確的鑑定還有研究可以發現,距今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時間。中華文明上下傳承了5000年,而紅山文明更是早於或者是同時出現於中華5000年文明形成的時期,所以紅山文化玉器是作為一個重要的標誌 。
  • 良渚文化&張小泉合作籤約儀式暨新品發布會在良渚舉行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之光」良渚文化與傳承剪刀鍛制技藝的百年名企張小泉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良鋼」+「良魂」的組合,會給人們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驚喜?
  • 夏日都市逃離計劃:5300年前夾河而生的良渚文化
    可見,距今5300年的良渚文化,新時期時代的人們的巧思已經不僅限於製作考究的水井,還包括精湛的琢玉技術、成熟的髹漆工藝,光是玉器、漆器、陶器等出土器物總量就達1萬餘件。「居址與作坊展示區」的一側是塊狀的河區,和之前在觀光車上看到沿路兩旁狹長如綢的條狀河道不同。
  • 揭秘紅山文化時期中的圖騰神鳥「玉鴞」
    紅山文化各個時期的圖騰崇拜同樣也產生於人們對於某種動物的行為,或者某種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依賴感,紅山人出於萬物有靈的觀念,而這種「物」可能就會被奉為本部落的至高神靈。尤其是對那些兇猛的鳥類,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的兇猛威武,氣宇軒昂,並且具有通天的本領,所以人們認為它們應該也是人與天溝通的最好使者。鴞,鳥名,俗稱貓頭鷹。
  • 網易一夢江湖、良渚文化破壁聯動!經典時裝穿越千年!
    而最近一夢江湖與良渚文化進行聯動,最具文化底蘊、穿越千年的經典時裝也橫空出世!一夢江湖此次和良渚文化的聯動並非僅僅流於表面,想必雲錦樓的大師也一定是經過細緻的觀察和推敲才動手裁剪的。因為良渚文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其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以其數量多、質量高而超越同時期其它地區玉器製造業之上,充分說明玉器製作已經成為專業化程度很高的手工行業。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婦好的墓中,不僅有商代製造加工的玉器,還有齊家文化、石家河文化、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可以想像,這些都是部落之間的交易?更符合婦好的身份應該是戰爭的戰利品。殷墟出土的玉器所用的玉料種類很多,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等,經鑑定,除部分甘肅馬銜山玉礦的透閃石玉料外,多數為新疆和闐玉,還有為數不多的南陽玉、岫巖玉和大理石。
  • 良渚的文化藝術中心好高端 由建築界諾貝爾得主設計
    安藤忠雄設計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淡寧9月26日,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在杭州設計的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借江南音樂節系列活動中的「自然造物展」和「大師班演出,在經過文化藝術中心時,由於植被非常密集,而建築體量也並不算大,使得整個文化藝術中心被掩藏在大片的綠蔭裡。
  • 細數良渚文化的獨特玉質禮器,造型奇特,含義深遠
    最早始於崧澤文化的石鉞,至良渚文化時期,玉鉞與玉琮、玉璧一起構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顯貴者階層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質指示物。良渚文化玉鉞一般有長方梯形玉鉞和扁方梯形玉鉞兩種類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鉞身、冠飾、端飾三部分組成。
  • 中日「和」文化之差異
    而不論在有形的文化方面還是無形的文化方面,長期以來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日本諸方面的文化,普遍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與「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樣,「和」更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內容。不論在傳統文化還是現實生活中,在日本,人們都能隨時隨處地感受到這種「和」。可以說,「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相通的部分,也是共同追求的目標。然而各自求和的方式卻也直接反映出中日文化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