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其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而雄辯。《孟子》十條經典名句,句句都是人生哲理!
1. 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居處環境能夠改變人的氣度,物質奉養條件改變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環境真是重要啊!這句話指出人所處的客觀環境、條件對於人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邇:近。道就在近處身邊卻到遠處去尋求,事情本來容易卻要往難處去做。下面的話是:「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每個人都愛戴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太平了。。孟子的意思是說:實行仁義之道並不複雜困難,從親親、敬長開始做就可以,而不必捨近求遠、棄易求難,並不需要故意追求高深。
3.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權:秤錘,這裡是稱量、衡量的意思。度:尺度,這裡是度量的意思。稱量後才知道多輕多重,度量後才知道多長多短。這句話指出事物要通過衡量、比較才能分辨、判斷出其相對的輕重、長短。
4.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羿:傳說是夏朝時有窮國君主,善於射箭。彀:使勁張弓。率:標準。高明的工匠不為徒工笨拙而改變或廢棄規矩,羿不為射手拙劣而改變開弓的標準。這句話表明高明的工匠和射手在培養徒工、弟子時,始終是堅持自己的嚴格的標準和規範。這樣的認真負責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新一代工匠和射手。
5.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滄浪:水名,指漢水上遊。濯:洗。纓:系帽子的絲帶。滄浪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帽子帶;滄浪的水混濁啊,可以洗我的腳。詩句是說:水清洗帽子帶,水濁洗腳,這是水自身的狀況所引致的人們行為。人們做事,要根據情況,順勢而為。
6. 食、色,性也。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原來,孟子與告子進行辯論,孟子主張性善論,而告子不同意他的觀點,說了這句話。「食、色,性也」。吃飯和男女之事,是人的本性。這句話強調的是,再探討人的本性時,應該重視人的最基本的欲望。否認、歪曲這個事實,就無法正確認識人性,也無法構建正確的倫理理論。
7. 養心莫善於寡慾。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欲望。人對於我只不要過分的奢求,要清淡簡約的生活,在心理上儘量減少個人的雜念,少一些對物質的欲望。
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滕文公下》。一個人如果對於富貴垂涎三尺,不折手段的去追求物質財富,那麼他很難保持氣節。因為缺少了骨氣,忍受不住品鑑的生活,沒有樂觀的精神,面對困境往往會怨天尤人。
9. 養心莫善於寡慾。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欲望。孟子以倡導「性善論」著稱於世,認為人性本善,只是由於後天欲望太多,才致本心沉淪,走上極端之路的。所以,一個人若要修心養性,保持心態的健康,最好的辦法,就是「寡慾」,對於人生中過多的,不合理需求加以節制,這樣就可以做到心性質樸。
10.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
出自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下》。君王具有仁德之心,便沒有人不會仁德;君王具有仁義自信,天下人便沒有不仁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