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中國儒家四書之一,裡面記載孟子及其主要弟子的政治、社會、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觀點和相關活動事跡。書中表達的精神思想與我們日常所用的紅木常有相通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浩然之氣與紅木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上》)身在於養,《孟子》一書提到「養」的方面有養氣、養勇等。
《孟子·公孫丑上》中,學生公孫丑問孟子有哪些擅長。孟子回答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學生又問:這浩然之氣是怎麼回事呢?孟子回答:養氣要秉持義和道,否則便會衰竭。這氣是長期聚集正能量養成的,並非偶有正義之舉便能夠擁有。
孟子認為,長期的修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由此體現的外在氣質。比如,他在《孟子·盡心上》中便說:「居移氣,養移體。」
紅木善養。其材質堅硬,花紋美觀,但生長緩慢,生長期都在幾百年以上。期間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時間考驗,不斷汲取大地養分,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紅木同樣也能養人,與之相伴,凝神聚氣,陶情怡心。
為人當如紅木,懷志養氣,持之以恆,然後才能擁有出類拔萃的品質。
二、進取之心與紅木
《孟子》一書,多出現積極進取的字句。如《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意思是說,困窘時就做好自己,發達時要讓天下人都能過得好。
紅木紮根大山厚土,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吸收養料,茁壯成長,是為窮則獨善其身。一日被人發現,則成為世間有益之良材。
人生何嘗不如此。當你困頓途窮時,你唯一能想到的是如何保全自己和家人。而當你發家致富時,埋藏在您內心深處的善便被喚醒了。這時的你,希望身邊有更多的人能在你的支援和幫助下過上好日子!
三、憂患意識與紅木
《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慮禍患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走向滅亡。
紅木生於深山老林,長期歷經嚴寒酷暑,雨淋日曬,最終長成良材。用紅木製成的家具抗蟲耐腐,堅固耐用,這便是「生於憂患」的哲理。紅木堅而硬,只有使用紅木家具的人,才能使自己始終位於磨練意志的處境。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只有經歷風雨的錘鍊,最終才能成為人上之人。成功者亦當自警,居安思危,有備無患,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境地,才能讓事業像紅木一樣永葆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