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籍《孟子》一篇文言文,風靡兩千多年,激勵人們在逆境奮起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前372年,孟子(孟軻)降生,這是個調皮的孩子,特別會有樣學樣。住的地方離墓地近,他就學著人們跪拜磕頭辦理喪事;住到集市邊,他就學著人家做買賣;最終搬到學堂傍邊,他便知道跟著學禮節。孟子的母親,為了孩子搬了三個地方住,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當然,最終孟子不負母親,長大成人成為一代大儒,倡導以「仁」為本,與民同樂。孟子出生在孔子死後百年,與孔子的思想合稱「孔孟之道」。

孟子與孔子一樣,也曾周遊列國,但並不得賞識,於是就開始著書立說,著《孟子》一書,為古代的四書五經之一。四書五經,其中的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孟子》排在四書的最後一個,我們現代雖然不學完整的四書五經,但其中的文化卻滋養一代代中國人。

《孟子》一書,共269章,記錄了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對弟子的教育。《孟子》作為古代科考必備的四書之一,相當於古時的教科書,可謂家傳戶誦。直到今天,其中仍有一些內容收錄在學校課本中。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篇文言文,就是入選中學課本的內容,「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源自《孟子·告子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

在文中,首先列舉了6位名人,舜帝、傅說、膠鬲、管夷、孫叔敖。

這6位古代先賢,在歷史上均有詳細的記載,舜做皇帝之前在田間勞作,傅說則是蓋房築牆的,膠鬲是海邊撲魚的,管仲是個小獄官,孫叔敖在海邊隱居,百裡奚更是從奴隸市場買來的。

這六個故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人在成功之前,都經歷了特別多的人生歷練。將這些人生歷練總結開來,就得到了現在人們特別喜歡背誦的如下這段內容: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要給一個人重任,必然要歷練此人,最終此人變得心性堅強,果敢堅毅,獲得原來沒有的能力和人生財富。其中一個「動」字用得極好,「動心」在《孟子》中曾多次出現,是指思想情感發生變化。這裡的思想情感變化,是指面對人生歷練時,心態反而更加積極樂觀。

儒家講「正心」,在孟子此篇的「動心忍性」一詞中,表現尤為突出。人生中,面對一切,都要保持一個正心,這是非常積極的人生態度,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

當然,此詞的高明之處在於,冷靜客觀,內觀已心,平靜坦然,比我們簡單提出的積極樂觀要高明很多。

在現在中學課本的文言文中,此段內容,幾乎每個學生都背誦的滾瓜爛熟,信手拈來。成長中的青年人,每每背誦此內容,也會心潮澎湃,為自己加油吶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全文只有143字,條理清晰,邏輯明確的說明了論點。人才的成就,在於艱苦卓絕的環境和艱苦的磨練。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簡單的8個字,蘊含了豐富的哲理以及矛盾統一轉換邏輯。對於普通人來說的「憂患」,是生的希望,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的「安樂」,含義恰相反。

通過這篇文章,能夠看出《孟子》一書的特點,哲學思想以及孟夫子的氣概,氣勢磅礴,極富感染力,給人內心力量。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諸侯爭霸,為了立於不敗之地,各諸侯國都要奮發圖強。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造就了此篇的文風和主張。

相關焦點

  • 先秦時期人們的烹飪方式
    但在先秦時期(即秦統一中國之前),人們的烹飪手法受制於食材、炊具、文化等因素影響,並沒有如今這樣繁盛,烹飪方式也只限於烘、烤、燒、膾、煎、蒸、煮等幾種,飲食特點相對於如今也較為單一。先秦時期大致可分為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發展階段。
  • 論先秦古籍翻譯中文本與傳註譯文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文本稱這些典籍為先秦古籍(以下簡稱「古籍」)。這些古籍是最早被譯介到西方的中華經典,《周易》①等古籍成規模地外譯始自17、18世紀外國來華的傳教士。為彰顯自身的文化軟實力,中國近年來把鼓勵中華典籍外譯作為一項重要政策,從官方層面進行推動並取得了很大成就。
  • 也激勵著無數在逆境中成長的人們
    隨後,印小天發微博長文感嘆人生,引用劉行德華一則話,或許正是這句話一直激勵著他前進,同時也激勵了無數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熱血青年。第一次在@追光吧哥哥 的晚宴上和大家見面,我就想把劉德華先生這段話分享給大家了,與你們共勉!「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無數的惡意。
  • 趣味歷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寫的,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我們在看許多的穿越小說和影視題材時,都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穿越劇的主角,回到了文言文盛行的時代,他與其他人聊天時難道就沒有出現溝通障礙嗎?」如果你也想要穿越到古代去生活,那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搞明白:文言文盛行的古代,人們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 挫折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更是激勵強者走向成功的階梯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徵服中出現的。」這就是說,有時候挫折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若是正視它,不但能夠激發人的潛力,驅走人的惰性,更能促使人奮進。#勵志一生#挫折,其實也是一種機遇。挫折有時可以毀滅一個人,但是也能夠成就一個人。對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來說,挫折恰好提供他最需要的意志,就是因為挫折的刺激,才能把他推向成功。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萬物是如何來的,特別是生命是如何出現,並且形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那般多姿多彩?這既是一個哲學課題,也幾乎是所有文明從誕生起就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聖經》中有創世紀,認為是神創造了天地萬物;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裡有盤古開天闢地,又以自己的肉身化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草木萬物的故事。
  • 一套解讀孔子、老子、莊子的書,風靡日本幾十年,都說了啥?|Chin@美物
    一套共六本,分別是《論語讀本》、《墨子讀本》、《孟子讀本》、《老子讀本》、《孫子讀本》、《莊子內篇讀本》。在我們的印象裡,先秦諸子是遙遠而又神秘的存在,是需要頂禮膜拜的「聖人」。但在《諸子的精神》裡,你會發現,聖人們更像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例如,孟子說: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書裡翻譯為:工作不是因為貧窮,不過有時也會因為貧窮而工作。
  • 孟子與莊子,本是同時代的兩位聖賢,可為何不相往來?
    在我國先秦時期,「百家爭鳴」,「九流十家」各種學術流派讓人們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諸子百家兩家學說延續了兩千多年,時至今日,仍廣泛流傳於民間。不過在戰國時期,兩大流派裡的兩位聖賢本來處於同一時期,卻並未向春秋時期的「孔子問禮」一樣有過交集。
  • 高中字數最長的4篇文言文,最長一篇近3000字,你當年背下來幾篇
    文言文一直是高考語文的必考難點,多少學生看著課本上的一篇篇文言文頭皮發麻,明明都是一些我認識的字,怎麼連起來一讀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呢?高中文言文中有的不僅要學習意思,還要求學生整篇背下來,其中有四篇字數最長,起碼800字起步,最長的一篇有近3000字,堪稱是學生的噩夢,下面和大家分享下這四篇文言文。第一篇:《逍遙遊》 字數:803「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裡也……」即便已經過去好多年了,對於這個開頭小編還是十分熟悉,現在有不少網絡段子就是由這句演化而來,比如「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 高中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生僻字很多,你還背得出來嗎?
    很多人在初高中時期都背誦過語文課本中的優秀文言文,比如「逍遙遊」,「離騷」等。相比於詩歌的押韻和郎朗上口,文言文由於篇幅較長,生僻字較多,成為很多學生的噩夢,基本上背誦一篇要花費好幾天的功夫。今天我們就要介紹這篇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
  • 多年語文老師揭秘:文言文可不能這麼學
    今天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提問了幾句《誡子書》這篇文言文中的重點語句。只是結果出乎意料,被提問的孩子在回答「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時,一直在撓頭「我明明記得啊,怎麼就順不下來了」。其實這是很多學生初學文言文的誤區:以為只需要把整篇文言文的翻譯背誦下來就可以了。
  • 書生氣的孟子有點小可愛
    同孔子一樣,孟子也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偉大思想家。作為「亞聖」的孟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代表人物之一,歷史影響巨大,在思想、政治、文化等領域,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孟子的思想學說,不僅深深影響了中國,也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當我們只是從紙面上研究思想家們的時候,常常習慣於把他們進行拔高神化,使之脫離凡間,以不食人間煙火的面目示人。
  •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用嗎?答案有兩種,無非是有或者沒有。在一些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會接觸到文言文,因此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強烈要求要把文言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剔除出去。
  • 高考作文該不該寫文言文? 看看語言泰鬥王力教授怎麼說
    想起2001年,一篇題為《赤兔之死》的文言作文獲滿分,此後幾乎每年全國都會出現一兩例高考文言文作文優作,由此也引發了該不該提倡學生用文言寫作多年的討論。關於一般青年們用文言文寫作的問題,語言泰鬥王力先生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學不好固然是貽笑大方,學好了也就是作繭自縛。文章越像古文,就越不像現代的話。」本期的「國風堂」,我們就接著王力教授的觀點談一談這個問題。
  • 先秦諸子散文概說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他以濟世愛民為己任,帶著與統治者在政治、哲學上的巨大差距,轉化、更新了「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基礎,形成了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一整套儒學理論體系,真正構建了古老中華的核心次序,鑄造了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精髓,鑄就了中華民族之魂。
  • 《孟子》語錄名句起名,經典通透,發人深省!
    《孟子》作為儒家經典著作,不僅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而且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邏輯嚴密,尖銳機智,給我們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其也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既能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下耳濡目染的長大,又給人一種邏輯嚴密的感覺。
  • 中國女性出軌世界第一,該孟子背鍋?其實另有原因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說中國女性出軌率世界最高。至於具體數據,據說是15%。薩摩耶的黑流星於是手賤,稍微搜索了一下,這方面的文章蠻多的,兩年前就有人討論。所以這幾乎是公論了,而且是老話題了。看了幾篇類似文章,部分人把這歸結於、或者認為來源於孟子說過的「食色性也」。
  • 高考生寫下755字作文,閱卷組長對照兩千字注釋才看懂,給了滿分
    這樣的句子其實跟現代的白話文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其中沒有了文言文當中常見的之乎者也,反而多了現代白話文的「地、的、得」。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形式上的改變,沒有什麼「新」可言。不過,白話文簡單易懂,便於傳播,在近代社會和當代社會都有很大的進步意義。當然,這也不妨礙現代人用文言文寫東西。
  • 經典文言文賞析|塞翁失馬
    人們都前來安慰他,那位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災禍呢?」老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