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地產化」到「一根筋」死磕房地產 萬科變了嗎?

2020-12-21 房科技

「十年之後的萬科還是房地產公司嗎?如果是的話,應該比較慘。」2017年,萬科年度股東大會上,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鬱亮如是說。

可是,在今年年末的幾場媒體發布會中,萬科打出「一根筋」戰略,鬱亮高調表示,未來會「一根筋」在房地產行業發展下去。

從「去地產化」,到「一根筋」死磕房地產,萬科的策略變了嗎?

關於「去地產」化,萬科總裁祝九勝曾表示,萬科提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具體有四個定位:

美好生活場景師:發揮在客戶需求的分析,場景建設實施上的能力代表;

實體經濟生力軍,堅持真實價值創造;

創新探索試驗田,我們大膽創新、試錯,與社會友好地互動;

和諧生態建設者,發展同時注意和生態、人文的和諧友好關係

他還說,萬科以人民生活為中心,打造生態化平臺,堅持與城市同步發展,與客戶同步發展,傳統的開發業務之外,圍繞不動產打開了新的場景。

堅持有質量的發展,謹慎投資,持續優化資債結構;深耕城市群,堅持為普通人蓋好房子,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布局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培育增長新動能。

顯而易見,「去地產化」的核心思想,是要圍繞房地產,開啟多元化全面發展。

在提出「去地產」化的時間裡,萬科都做了什麼

年底的媒體發布會中,鬱亮其實已經透露了變化。「萬科從四年前開始做組織資源匹配戰略,核心問題是解決組織如何匹配戰略、 管理如何為業務服務的問題。」

在鬱亮看來,「 整個時代開始靠管理產生紅利,這也就意味著所有企業都會回到同一起跑線。要適應這個變化,比如原先拿地很關鍵,而今天好產品、好服務比拿地更重要,你的組織要跟著調整這件事。」

也就是說,鬱亮認為,為了適應行業發展變革,組織架構調整是必須的。

他還表示,「特別是在過去兩年裡,萬科主要建設了矢量組織。如今的萬科現在要做冠軍組織。」

「矢量組織最核心的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戰略問題,戰略發展方向一致,大家要明確往哪裡走,為此我們也一直在收斂聚焦,只有在明確好方向後,梳理清楚後才能『一根筋』往前走。第二就是要真正找到文化價值觀契合的人。」鬱亮稱。

目前,萬科在矢量組織上的調整已基本完成,這讓萬科「一根筋」走下去有了底氣。不過,萬科的組織調整優化並沒有結束。眼下,萬科正在進行被稱為是「冠軍組織」的建設。

「一定要狀態最好的上場。每個人有不同的狀態,每個人每年有著不同狀態,這時候需要根據事情的要求來選擇合適的賽場。狀態不好的可以去做教練、陪練、啦啦隊等,協助整個球隊多去拿冠軍。」

萬科在冠軍組織建設過程中,除選出最好狀態的員工,還強調最好狀態之間的組合。特別是在萬科新業務模塊中,注重新老員工配備。比如新成立的食品事業部負責人就是原董秘譚華傑,教育事業部負責人為原南方大區區首張紀文。

「做到有增有減,事人匹配。」鬱亮總結。

就在前幾日,萬科總部將部分職能從深圳遷往上海,據悉,萬科本次遷往上海的職能包括設計、招採、成本、工程,這部分職能被歸在「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之中,涉及人數大約在30人左右。

有媒體消息稱,萬科總部1年前是150人,現在只有90人了。此次剝離之後,萬科總部估計只剩下60-70人了。此次調整後,這家「宇宙級」房企的總部僅剩下60-70人了。

萬科方面表示,一年前,為了配合總部從「地產總部」轉向「集團總部」,加強五個區域間一盤棋、地產開發業務與物業業務一盤棋的建設,集團已成立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由原總部相關職能成員和區域相關成員共同組成,以提升地產開發產品的研究和建設能力。此次公會遷至上海,是上述工作推進過程中的落地舉措之一。

外界看來,此舉是萬科「去地產化」的一部分。

「去地產化」的目的是打造產業多元化。現如今,萬科的多元化業務已經向長租公寓、物流地產、教育、冰雪度假等領域延伸。蔬菜、養豬等業務也被涵蓋在內。與此對應,萬科內部有了食品事業部、萬物梁行、教育事業部等業務部門。

不僅如此,萬科物業正式升級為萬物雲,變成了一家空間科技服務企業,由萬科物業、萬物梁行、樸鄰發展、萬睿科技、第五空間、萬物雲城、萬物成長七大板塊組成。

毫無疑問,雖然強調「去地產化」,但從各項數據來看,萬科仍然是地產界龍頭。

其實,對於多元化業務,萬科前掌門人王石是拒絕的。萬科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家以電器貿易起家的多元化公司。在1991年初,正式提出「綜合商社」概念後,萬科的業務領域涉及進出口、零售、投資、影視、廣告、飲料、印刷、機械加工、電器工程等十八個行業。那個行業能賺錢,萬科就做這個行業。當時的萬科是一家典型的多元化企業,所涉足的十八個行業,每一個行業都能賺到錢。

之後,王石將房地產定位主營業務,萬科開始做減法。不到10年時間,王石把萬科企業從最多時候的105家,減至30多家;從涉足的18個行業,減至2個。

王石曾經說過:「一些典型的房地產公司,在過去市場不好、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下來了,但是等到外面出現了誘惑,卻耐不住寂寞,匆匆放棄了自己的特長,轉移了業務,到頭來自然是兩手空空。」

此一時彼一時。彼時的萬科多元化毫無章法,而如今的萬科多元化之中,仍然聚焦房地產。

「智地產」認為,「去地產化」是戰略,而「一根筋」是一種態度,萬科無疑是把房地產圈內玩的最明白的一家。

可是,「三道紅線」下,房地產企業競爭勢必白熱化,腳踩「一道紅線」的萬科不能說沒有壓力,隨著頭部房企發展策略逐漸清晰,若要長期保住龍頭位置,仍然長路漫漫。

相關焦點

  • 萬科總部「去地產化」
    原標題:萬科總部「去地產化」   萬科此舉對於行業具有警示意義。
  • 萬科總部「去地產化」 大生產職能部門遷往上海
    萬科本次遷往上海的職能包括設計、招採、成本、工程,這部分職能被歸在「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之中。消息指出,萬科本次從深圳去往上海的人數大約在30人左右,萬科的總部人數將再創新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萬科的高管團隊也契合現在地產「金融化」的傾向,萬科集團管理層之中,出身於地產一線業務的高管比例極低,多數是金融+地產複合背景的人才,鬱亮、祝九勝以及王海武均如是。此次「遷址」的「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在萬科內部並非一個新組織。
  • 房地產行業到底還香不香?萬科「去地產化」,大名城回歸主業
    本周,曾經的寧波龍頭房企*ST銀億發布重整計劃,將全面剝離房地產業務!同一天,萬科總部"去地產化",即大生產職能部門遷往上海的消息爆出。 而今年,不愛錢、認為十年後"房價如蔥"的馬老師卻示愛房地產,阿里高調與易居合作,成立"天貓好房"平臺。還做好了三年內不賺錢的準備。
  • 萬科總部「去地產化」 大生產職能部門遷往上海
    萬科本次遷往上海的職能包括設計、招採、成本、工程,這部分職能被歸在「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之中。消息指出,萬科本次從深圳去往上海的人數大約在30人左右,萬科的總部人數將再創新低。這是萬科總部去「地產化」的起點,在本次組織架構再調整之後,目前總部有事業中心、管理中心、協同中心和生態中心,覆蓋投資、資金、人力等業務板塊。 這是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推崇的管理模式。儘管萬科總部在「王石時代」就有小總部、強區域的趨勢,但鬱亮上臺之後,他更傾向於建立一個「極簡」組織,萬科的總部也持續精簡至百餘人左右。
  • 萬科「討好」95後,董事長鬱亮自曝紋身,地產下個風口在哪裡?
    但無論媒體如何詢問紋身圖案和其背後的故事,鬱亮都沒有正面回應,只是笑著說,肯定是在某個特殊時間點和事件下才去弄的,但不能透露再多的信息。在外界看來,一向偏保守穩健風格的萬科,掌舵人居然是「紋身boy」,強烈的衝突感讓人好奇「這還是那個萬科嗎?」9月25日,萬科通過調研發現,95後對其品牌無感。
  • 跨越·決勝丨萬科鬱亮獲「2020年度美譽地產企業家」提名
    從疫情黑天鵝到美股動蕩,從收官十三五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各行各業都面對著各種不確定,同時也在展現著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韌性和活力。「房地產行業過去『膽大為王』,人人皆可賺錢且越膽大越賺錢的時代結束了,進入了『白銀時代』,不像以前那麼容易賺錢,但認真做還是可以賺錢的。」2014年,當時還是萬科集團總裁的鬱亮如此說。隨後幾年,萬科確實也在努力適應白銀時代的發展模式。在時代浪潮中,萬科始終保持自身的迭代更新,主動出擊推進年輕化發展。12月3日,萬科交出了今年11月的「成績單」。
  • 從打工人順風不浪到一根筋剛到底,萬科的新名片火了
    然後仰天大笑出門去,是不是傻得有點酷?雙十一,打工人或用平時積攢的銀子,或用花唄組團一通猛砍,局部三瓜兩棗的碎銀子拼出了巨量的整體現金流,讓拼多多賺了個盆滿缽滿。剛過雙十一,第一次賺到錢的拼多多就首先忙著開挖商標護城河。據企查查顯示,拼多多隸屬企業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新增多條商標信息,商標名為「碰多多」、「碰碰多」、「多多拼購」等。
  • 萬科出品硬核喜劇 為「一根筋」打call
    由萬科出品,張子棟主演的「就是一根筋」系列硬核喜劇強勢登陸社交媒體,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萬科《就是一根筋》短片合集,由演員張子棟出演四段硬核喜劇喜劇就是一根筋,筋筋有味系列視頻裡,喜劇演員張子棟火力全開,無釐頭演技演繹「10001次求婚」、「絕代雙澆」、「荒野鬥士」以及「乙方甲方」四個喜劇場景,在嬉笑自嘲中表達人生哲學——面對現實困境,我們需要「一根筋」的奮鬥精神逆襲。
  • 萬科「筋廠」撞上時尚成都,這麼玩才夠潮
    『老炮』,我實在算不上是青年,但當你們說要採訪「一根筋」人士,我想,我還算合適。精彩在於一根筋因為熱愛不變,才有夢想依然。為夢想奮鬥的每一根筋,是成就各種可能的一根筋。頭鐵青年們的經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根筋硬剛到底」。
  • 2019房地產公司排名前十大 恆大力壓萬科排第一位
    2019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出爐,依靠總資產、運營規模、盈利能力和經營效率等方面排列了綜合實力2019房地產公司排名,其中中國恆大、萬科A和碧桂園排在前三。2019房地產公司排名前十大1、中國恆大2、萬科A3、碧桂園4、保利地產5、中國海外發展6、融創中國7、龍湖集團8、新城控股9、華潤置地10、富力地產1、中國恆大
  • 地產「獵手」 GIC
    在GIC的中國地產朋友圈內,融創僅僅是其中一個代表。進入中國20餘年來,GIC已與首創置業、萬科、金茂、仁恆、大悅城、龍湖、盛煦地產、旭輝等多家房企達成合作。  而借本土房企之勢,GIC也從名不見經傳的投資者發展成為中國房地產領域名列前茅的投資機構。
  • 易德資本錢衛一:房地產股權投資正當時
    剛畢業,千裡挑一地被選入有「房地產金字招牌」之稱的萬科「新動力」;過往十三年裡,輾轉深圳、上海、北京、南通多個城市;負責過所有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類型,從毛坯房、保障房、洋房,到公寓、別墅、高端住宅;由質量控制到採購、成本管理,到整個地產集團的運營,一步一個腳印,拓寬職業道路;工作之餘還完成了在世界前列、亞洲第一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進修金融MBA……錢衛一毫不鬆懈地奔赴在自己規劃的
  • 萬科、普洛斯悄悄入場,巨頭正在抄底共享辦公?
    不過,在資本市場折戟的模式,在地產商這裡就能跑通嗎%3F01新品牌頻出,巨頭正式入場據PropTech研習社的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萬科、金茂、世茂、凱德、恒基兆業、中糧、普洛斯等地產商紛紛推出全新的共享辦公品牌。
  • [路演]法本信息:房地產行業的客戶包括萬科、金地和恆大等
    [路演]法本信息:房地產行業的客戶包括萬科、金地和恆大等 全景快訊
  • 萬科回應部分生產職能由深遷滬:從「地產總部」轉向「集團總部」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5日消息,近日有自媒體報導稱,萬科正在將集團總部的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從深圳搬往上海,該部門涵蓋設計、招採、成本、工程等生產職能,涉及員工約30人,佔萬科總部人數的五分之一。報導稱,「未來萬科集團總部,定位上會更加偏資金運營。」對此,萬科方面對新浪財經回應稱,服務於戰略的實現,公司的組織重建工作近年來一直在持續深化中。
  • 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百強揭曉 萬科第一中國恆大第二
    原標題: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百強揭曉近日,「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在上海舉行,這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成果。
  • 你相信嗎?TOP10房企全部更名,難道是「掛著羊頭買狗頭」的遊戲
    你相信嗎?當前中國的TOP10房地產企業,竟然全部完成了更名,所有的企業都不見了「地產」二字。世茂改名去地產6月17日晚間,世茂房地產公告稱,其中文名稱已由「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文股份簡稱則由「世茂房地產」更改為「世茂集團」。
  • 萬科都開始養豬了,是房子不「香」了嗎?這年頭買房要謹慎!
    2019年起,「二師兄」的身價便居高不下,在最近的A股市場上,豬產業指數再度出現上漲行情,龍頭股牧原股份市值2700億元,遠超房地產概念市值排名第二的保利地產,直逼第一萬科地產。這個世界太瘋狂!難以想像,養豬的竟比賣房的還值錢?
  • 基本盤穩健,萬科持續探索新增長曲線
    萬科從擁抱新時代,到「活下去」,再到「鞏固基本盤」,作為行業領跑者,萬科對未來的「態度」,也映射出當下市場的「溫度」。 從整體來看,進入2020年,房地產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如何找到新的,且能夠媲美住宅開發的新賽道,成為了地產行業普遍的「戰略焦慮」。目前,萬科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於,基本盤的長期健康發展和轉型業務的積極探索。
  • 保利地產前十一月賣房數據解讀:累計銷售增速高於萬科、碧桂園
    12月7日晚間,保利地產發布2020年11月份銷售簡報:11月,公司實現籤約面積262.8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60%。2020年1-11月,公司實現籤約面積3119.29萬平方米,同比增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