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李嵐君
2020年是風險偏好者的好年景,A股延續了震蕩攀升的走勢。不過,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來說,股市較大的震蕩幅度讓人望而生畏,債市低迷甚至「爆雷」,利率走低也讓貨幣類產品的收益「裹足不前」。
投資者常常將補充了權益和債券資產之間空檔的產品——「絕對收益」產品視為「穩穩的小確幸」。作為少數橫跨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基金經理,中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絕對收益團隊負責人李建手裡正握著「小確幸」的鑰匙。擁有從業23年經驗的他,任職期間所管理的10隻產品大多實現了「年年正收益」。
穩中求勝
債券研究出身的李建十分重視收益的確定性,「保持相對穩定的收益,追求的是淨值向上的曲線和比較好的夏普比率」,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管理的產品往往接近斜率15度的淨值曲線證明了李建的投資能力。
債券基金收益彈性有限,如果出現個券違約將帶來嚴重的回撤風險。對於風險偏好較低但仍有一定預期收益目標的投資者而言,如何做到「穩中求勝」才是關鍵。
李建領銜的中銀絕對收益團隊,通常會以年度預定的收益率目標為導向,基於公司大類資產配置研判,自上而下逐一分解投資範圍內各類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推演各類資產的投資邏輯。具體到操作層面,通常是以高分紅股票股息和高等級債券票息為基礎收益,優先追求收益的確定性;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精選、嚴選品種,遵守倉位控制的原則,同時嚴格執行止盈止損的紀律。除了權益與固收兩塊資產,中銀絕對收益團隊旗下的不少產品,也會參與網下打新或定增來增厚收益。
李建表示,絕對收益產品的債券投資,會因時因勢調整久期,既保證票息又保證低的收益率波動;儘量不冒信用風險,以短久期超高等級信用債為基礎配置;同時還要因時因勢配置低估值可轉債。
瞄準正收益
大多數老百姓投資理財的風險偏好並不高,他們需要的是穩定的絕對回報,是無論牛熊市中均能獲得正收益、回撤小、波動小的產品。於是,公募基金領域內追求絕對收益、嚴控回撤的一類混合型基金推出,恰逢其時。
李建很早就看到了中國理財轉型的長期趨勢,開始研究和管理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與追求相對收益的基金不同,李建不追求超越業績基準和同類產品,而是瞄準正收益,儘可能避免虧損。
以持有人的體驗出發,力爭絕對收益,這樣的投資價值取向在李建身上已經是潛移默化。在他的帶領下,中銀基金整個絕對收益團隊形成了「穩中求進」的投資價值觀:通過科學的大類資產配置降低組合風險,嚴控回撤和波動,以期實現「兩全其美」:一方面強調產品業績穩健,即使市場震蕩再劇烈,也力爭每年收益為正;另一方面還要力爭取得超越純債基金及貨幣基金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