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2:半島》韓國復興影院的第一槍!到底如何?
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釜山行2:半島》上映當天下午1點10分左右累計觀眾突破200萬名。這是韓國自2月將疫情警報提升到嚴重階段後,觀眾首次突破200萬人次的作品,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在韓國國內,在同期上映的新加坡、臺灣、馬來西亞、越南等地也成為票房冠軍,在亞洲掀起了票房旋風。
同時,《釜山行2:半島》還入圍了今年第73屆坎城電影節影片片單,可以說是打響了韓國復興影院的第一槍。
《釜山行2:半島》是《釜山行》的續部,四年之後的故事。如果沒看過第一部,那麼單純把這部電影當作一部獨立的喪屍片來看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兩部作品的連接性並沒有太強。
《釜山行2:半島》相比於第一部的設定還是有些不一樣,首先就是故事環境,第一部的故事主要都在列車上發生,屬於比較特別的地形,所以在故事中都在充分描寫的利用列車的特性。而第二部中的設定則更加偏向於末世廢土的概念,是整個韓國變成廢墟之後當作場景,頗有一些末世橫行的概念。
所以,針對於這樣的背景,電影針對於整個的世界設定上有了大的改變,比如在廢墟生存的人自己形成的社會,也有拾荒獨行俠,用更宏大的設定來應對不再特殊的場景。所以在這樣的設定中,會有各色的末日生存的人,而殭屍和人類的「鬥獸場」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釜山行》的經典和成功,並不在於那些張牙舞爪行屍走肉的喪屍,而在於這一趟列車上每個看起來最普通的人遇見喪屍危害時真實的反映。這些反應中,閃現出了人性真善醜惡之間的博弈與轉變。而且隨著人物的一個個消失,曾經美好的人性被病毒或者說人性醜惡的吞噬,積累起一個個微小細膩卻又尤為鮮明的情感淚點,最終凝聚起了《釜山行》直抵人心的所在。
但是《釜山行2:半島》卻一改這樣的故事,轉而講述了英雄主角群的中心敘事,並不存在第一部中普通的小人物,剩下的人是生存下來的人或是願意回去冒險的人,所以概括一下《半島》的故事,就是主角團組建,在一個滿是喪屍的世界去完成任務。
電影中講述人性的部分也主要針對幾個角色,比如男主角曾經的遺憾和傷痛,在經歷中做出心境的轉變,以及在這樣末世環境中相依為命的家人互相照顧、彼此給予希望。至於這樣的情感展現,各位可以自行體會。
不過,《半島》的情感呈現還是繼承了上一部中情感分段式的混亂敘述,基本上是屬於在飛車和槍戰的中間穿插著洋蔥式的煽情,導演用各種技巧把當下把氣氛營造得很有情緒,演員又很會哭,小女孩都可以哭到斷腸等級,若你是很容易被營造的感覺影響的觀眾,可能就會被催出許多淚來。
不過有些觀眾會有割裂感,需要感人的時候喪屍都不會出現,讓角色們有空檔可以哭成一團,剛好哭完喪屍又來了。會很容易發現導演的安排。
不過,《釜山行2:半島》加入了更多動作的部分,有大量槍戰和飛車追逐的戲碼,飛車追逐有用到一些廢虛場景的特性,有些漂亮的甩尾,和一些用燈光或噪音的小伎倆。少數近身格鬥但多半在兩三招之內就解決,不花哨也不出彩。但是並不讓人感覺突兀。
總的來說,《釜山行2:半島》更傾向於末日電影,有幾分瘋狂的麥克斯的影子,就商業娛樂片來說,算是很努力要賺觀眾眼淚的。看之前先調整一下期望值,還算是值得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