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老北京小胡同,前門大柵欄嘈雜商業區裡一絲清靜

2020-12-17 沒有口袋的小叮噹

很有意思的老北京小胡同,前門大柵欄嘈雜商業區裡一絲清靜元大都建城講究個格局方正,街道大都東西筆直,而大柵欄附近卻集中有幾條斜著的街道,如楊梅竹斜街、櫻桃斜街、李鐵拐斜街。原來金朝都城建在今天的虎坊橋附近,這使得南城一帶非常繁華鬧,人們喜歡來此地購物消費。後來金被元滅了,都城改遷,但大家的購物習慣沒改;幾條斜街就被千萬隻走出來了,正應了那句話:這世界上木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楊梅竹斜街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全長不到500米,斜向的楊梅竹斜行在明代時僅是被稱作「斜街」,後米因為街上住了個能說會道的姓楊的媒婆,便在清代《京城全圖》中被叫做了「楊媒斜街」,再後來宮府把這接地氣的名字包裝了一把才成了今天文雅的楊梅竹斜街了。

泰豐樓舊址,上世紀30年代的泰豐僂與豐澤園、新豐樓並稱「蓬萊三英」。《都門飲食瑣記》中記載:「泰豐樓本為老山東館生意極佳,梨園行宴客多在彼。」想當初,說起京城八大樓(東興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慶雲樓、新豐樓、春華樓)無人不知無人不嘵,作為八大樓之一的泰豐樓,曾經就開在妺市街,也就是今天楊構竹斜街進東口的地方。現在好多飯館為了顯擺自己出名都會貼一牆的明星照片,原來雖沒照片,只能靠口口相傳,卻保證了它的貨真價實。

泰豐樓曾接待過很多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梨園名伶、軍閹正要,像孫中山、蔣介石、梅蘭芳、葉劍英都來過這「南城之最」。著名劇作家昊祖光和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的情緣就是從泰豐樓開始的。流傳的「馬連良的腔,馬玉良的湯」說的就是泰豐樓大廚子馬玉良做湯的好手藝。山東菜講究清鮮洈嫩,泰豐樓每天都用活雞、肘子吊湯,以大火、中火、微火熬製。招片湯有燴烏魚蛋湯、芙蓉銀耳湯、酸辣雞絲湯。泰豐樓搬遷到前門西大街。很多人對老字號飯店褒貶不一,我們吃過的太多,對味道越來越剔,老字號可能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味蕾需求,但懷念那段日子的老人們不妨再去嘗嘗,不僅為味道,也為情懷。

東昇平賓館,東昇平賓館,原來的東昇平浴池,是光緒年間開在南城最大的洽池,三層的豪華包房專供高級官員、特務頭子、資本家之類。除了作為娛樂場所,東昇平浴池也是地下黨秘密活動的重要地點。現在的東昇平賓館已不是往日模樣,想要體驗澡堂文化的還是去清華池吧。

老北京兔兒爺,楊梅竹斜街上的老北京兔兒爺店是政府請來的,在層次不齊的老北京工藝品店中,這家是純手工製作的老物件兒。兔兒爺都是泥捏手繪,做一個少說也得4、5天,費時耗工,但繁瑣的工藝也是為了讓這門極具京味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下去。民間傳說,京城突起瘟疫,嫦娥派玉兔下凡給百姓治病。玉兔變身美少女,治好了很多人,她每到一處都換一身裝束打扮。為了走到更遠的地方,她還會騎上獅子、老虎、鹿馬。瘟疫消除後,玉兔回到廣寒宮,而凡間的百姓便在八月十五這天以祭拜的方式表達感謝之情。

有關兔兒爺最早的記錄來自明朝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到了淸朝,這一傳統仍舊流傳。《宮女談往錄》就寫過慈禧太后祭拜的「太陰君」就是民間流傳的「兔兒爺」。老百姓祭月般是向東南方放一張八仙桌子,上面擺著月餅、瓜果、毛豆枝(專為兔兒爺準備)、雞冠花等,待明月高掛之時家中的女子(京俗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依長幼順序叩拜月亮兔兒爺的造型有不少種,各有各的寓意,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寓意事業興盛。麒麟免兒爺,借麒麟吐書典故,寓意學業有成。坐葫蘆兔兒爺,借葫蘆諧音,寓意福祿雙全。

物介,斜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也吸引了不少現代文化的融入,比如,物介Ⅹ Book Design Shop。物介的線上 select shop 主在挑選世界各地"美而實用」的物件, Book Design Shop是其線下實體店。日本生活品牌 PUEBCO,不論是特殊鋁材質的籃筐,還是木材質收納,都將極簡與素樸表現得恰到好處;人氣文具品牌MARK′S,打破性別與國界的條框,跳脫的顏色卻搭配出成熟內斂的特質,時髦和實用變得不再衝突。

PAUL&JOEapapeterie,這是屬於花奴和貓奴的不二之選;如果鱷魚皮的包包是 money的體現,那卡車篷布的包包就是character的標識。各種色號、尺寸、款式的 FREITAG包包這裡基本都有了Drift Magazine,一本專門探討咖啡文化的雜誌,紐約、東京、哈瓦那、斯德哥爾摩、墨爾本,在呈現每一座城市魅力的同時告訴你咖啡於這片地方的日常……店裡還有很多你可能不太了解的美好事物,只等愛紙愛文具的你來。

梁詩正故居,斜街25號曾是清朝官員梁詩正的故居,梁自小天賦異稟,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但這不是重點,說到梁不得不提的是那幅帶有傳奇色彩的《富春山居圖》。當初,黃公望留《富春山居圖》於世,極高的藝術價值被代代流傳。到了萬曆年間,這幅畫傳到吳之矩的兒子吳問卿手裡。吳將死之時打算把畫燒了帶走,點火時候畫被他侄子偷走了,但整幅畫被弄成了兩半《剩山圖》和《無用師卷》。

到了清乾隆年間,此畫(畫中款識為「子明」,故稱子明卷)傳到了乾隆爺手裡,他別提多喜歡了,天天看。結果第二年,地方官員又給他送來了一幅,皇上一下就懵了,找來好多人辨真假。最後在翰林院掌院學土梁詩正、禮部侍郎沈德潛等大臣的附和下,皇上說子明卷是真的。但是乾隆把他認為的贗品《無用師卷》也留下了,並且命梁詩正代筆在上題跋「御識」。再後來經專家判定真跡為《無用師卷》。

TWELVE MOONS,TWELVE MOONS是一家設計品牌店。插畫師將日常的肆意 塗鴉、天真爛漫的畫作設計在了大大小小的本子上。TWELVE MOONS也經常邀請拒回師將他們的作品放在店裡展示,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發自內心的筆觸,互相交流。喜歡插畫的、喜歡畫畫的、喜歡收集本子的人別錯過。

斜街上的書局,75號世界書局,清朝末期斜街上曾有著名的正中、世界、開明、廣益、環球、大東、大眾、中華等書局,它們主要負責出版講步書刊、科技讀物、外文圖書,街上來往記者、學者、文化人兒。現在還能溯源的就剩下75號的世界書局和98號的中正書局,而31號的模範書局在民國時期是報社舊址,著名詩人 設計師及古籍收藏家姜尋將其改造成了如今的模樣。說起「模範 本是古代活字的字模和字範,並非先進榜樣的意思。書局可以買到不少市面上找不到的好書,還有些是感品的副本,愛書的人一定要來。

青雲閣,斜街的青雲閣是它的後門,前門在大棚欄西街上。青雲閣曾與勸業場、東安市場、首善第一樓並稱為老北京四大商場。從外觀來看,瘦瘦窄窄的一道很難和繁華的大商場聯想到起,其實原來的建築是轎子型布局,主廳不在街面,南北各伸出兩個像轎杄兒樣的狹長通道,南通大柵欄西街,北通楊梅竹斜街。青雲閣裡的普珍園菜館、玉壺春茶樓、步雲齋鞋店、富晉書社等老字號吸引了不少文人貴胄,像周作人、梁實秋、錢玄同等等都是常客。

魯迅在日記裡就記錄過自己從1912年到1922年這十年裡到青雲閣喝茶、見朋友、買東西、吃飯有三十四次。當年蔡鍔將軍與小鳳仙在陝西巷初識後也是來青雲閣約會的。蔡鍔將軍去世後,小鳳仙曾回到這裡,這次遇到了她後來的丈夫,從此小鳳仙隱姓埋名不問世事。八十年代的一部電影《知音》講述的就是蔡鍔將軍和小鳳仙的愛情故事。

沈從文故居,沈從文在《一個轉機》中寫自己當年北漂的緣由:「我想我得進一個學校,去學些我不明白的問題,得向些新地方,去看些聽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揣著20幾塊錢的沈從文就這樣到了北京,落腳在斜街的湖南酉西會館,就是現在的59號和61號。在斜街住了半年後,沈從文又輾轉到銀閘胡同、東堂子胡同、崇文門東大街。現在會館已經成了大雜院,看不太出來原來的結構格局。

京都濟安堂王回回狗皮膏藥店,明朝萬曆年間,王回回家就住在楊梅竹斜街108號,門帘是濟安堂膏藥店,後面是製藥的廠院。民國時,王回回狗皮膏藥與王麻子剪刀、王致和腐乳並稱「京城三王」。文革時祖宅被收,「公私合營」讓濟安堂的秘方歸了同仁堂。400年的風雨,院子不再完整,老店早不見蹤影,108號也改了,膏藥店成了咖啡館(王回回後人所開),剩下的只有一個木板子,簡簡單單地記錄了這家百年老店的歷史。

前幾年楊梅竹斜街開始改造,實施自願騰退原則,1700居民中保留下一多半,也留住了原住民的生活模樣,再加上招商門檻比較高,謝絕了烤串、奶茶、薯塔等一眾熱銷小吃的進駐,才讓這裡呈現出了和南鈔鼓巷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裡清淨太多,有著平易近人,怡然自得的煙火。雖然很多公眾號、媒體都爭相報導過楊梅竹斜街,但這裡總有些變化,迎來送往的商鋪、又多了一層厚土的遺蹟、翻新的小店等等都為斜街添著新意。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們的印記,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都可以。關注我,跟我一起遊山河。

相關焦點

  • 北京大柵欄:街區內的購物、餐飲、娛樂等店鋪鱗次櫛比
    北京大柵欄:街區內的購物、餐飲、娛樂等店鋪鱗次櫛比北京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既有古典的魅力,又有時尚。小胡同、老茶館、新潮酒吧街、繁華商業區、無限現代元素與老北京的正宗京味相互交融,構築了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正統而高雅的生活方式。
  • 假期你非要逛前門,讓我告訴你怎麼吃
    清朝中期以後,煤市街逐漸發展成為美食一條街,如今這裡已是緊臨大柵欄的繁華商業區。隱藏在前門西邊小胡同裡,門臉兒很小,看起來又髒又破。要吃就得早去,別怕破別怕擠,別怕沒服務。店裡一鍋咕嘟冒泡的老湯,躥著倍兒衝的下水味兒。
  • 北京旅行:前門情思大碗茶
    「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裡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一蓬衰草幾聲蛐蛐兒叫......世上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可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它醇厚的香味兒直傳到天涯它直傳到天涯」有多少人聽過這首《前門情思大碗茶》?
  • 逛一逛低調文藝的楊梅竹斜街,給你想要的京味兒,找回老北京記憶
    隱藏在前門喧囂中的百年老街,前門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詳,來北京必逛之地,現在前門有又了北京坊,星巴克三層旗艦店和Page One書店都是網紅打卡點。不過今天要推薦的是近鄰前門大街的「楊梅竹斜街」。楊梅竹斜街是北京的一條街,位於前門外西南,在大柵欄街西口往西大約半公裡處,東起煤市街,西到延壽街。明代稱「斜街」,因為該街的走向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故得名。
  • 北京前門大街兩年一折騰 招商機構頻繁更迭
    自2008年開街以來,前門大街保持著定位每兩年一變的狀態。不久前,它又將定位重新鎖定成非遺博覽園。這不是前門大街第一次改變,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定位之痛實則是運營方之間的博弈,這背後的紛爭主導著前門大街的一切。
  • 前門大柵欄北京禮物變「萌潮Q」:用國際手段包裝吸引年輕購買力
    北京禮物店上個周末,前門的大柵欄商業街,中年遊客劉嬸在與旅遊紀念品商販討價還價,期盼著10塊錢一個的「景泰藍」手鐲能再打打折。雖然是個工作日,但大柵欄依然人頭攢動,幾家旅遊紀念品店像往常一樣,售賣著手鐲、手串、布鞋、圍巾等「大路貨」紀念品。流連於此的,幾乎都是中老年遊客。距此不遠,在前門大街上的幾家文創店,年輕的遊客們正在挑選全新的「北京禮物」——騎著平衡車的「皇上」、端著筆記本電腦的「大官」、大眼長睫毛的絹人……精緻中透著時下最流行的萌範兒。
  • 在清代,京城的皇親國戚必須打卡的那些老北京飯莊——八大樓篇
    可是,八旗貴胄卻因「大清律例」不許經商開店,為了滿足沒事「吃點、喝點、樂點」的追求,八旗子弟們選擇暗中投資,為掩人耳目他們僱用手腳勤快、頗能吃苦的山東人為其經營,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滿漢合作的老北京飯莊。這些飯莊均開設在鬧市區,大多為魯菜系,其字號吉祥典雅、院落清潔恬靜、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麗堂皇。往來的客人不是皇親國戚、貝子大臣就是富商、名伶。
  • 老北京記憶:花漢衝的香粉、六必居的醬瓜
    炒菜吃豐澤園,醬菜吃六必居,烤鴨吃全聚德,吃藥就去同仁堂,女人化妝用花漢春,男人穿衣得是八大祥,婚娶迎嫁講究「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為提溜」,新年要拜年串門子手上總要提點東西……這些生活的細節無一不透露著老北京人的生活態度與處世哲學——凡事有儀式、有說道,是謂「講」;凡事有始終、有總結,是謂「究」。
  • 1957的老北京,這些你可能沒見過!
    您看 ,那時北京的天是藍的,那時北京的馬路上是多麼的清靜。不知道現今的北京怎麼一下子竄出那麼多的人來!
  • 老北京的奶酪
    古代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養牛取奶,並從中亞舶入奶酪加工工藝,但由於宋代以後北方生態環境惡劣,兼之牛的出肉效率非常低,單位飼料只能轉化出2%的肉食,而魚類可達21%,優質豬種亦如此,相比之下,養牛極不划算,故養牛者日少,且多為耕牛,以替代消耗飼料更多的耕馬。在此背景下,國人不擅奶食,奶酪尤為罕見,故老北京奶酪一枝獨秀。  老北京奶食,初期來自皇家。
  • 夢裡的老北京,凋零的四合院
    「華新民只有四分之一中國血統,能為保護北京胡同文化這麼奔波,我作為一個老北京人更得做點事啊,我就給華新民寫了一封信,說我也想投入到這裡」,鄭希成說,「因為我沒能上三四年級,所以文章也寫不了,很多人照相,畫畫,有照局部,照鳥瞰,也有畫細節的,我最終決定我就是要畫整體,我得走進去,和人交流,感受他們的風俗文化,這樣才能有最直觀的感受。」
  • 揭秘《新世界》裡的北京地標,別有一番風味
    光緒三十四年北京地圖/大柵欄 來源:正陽書局出了前門,城外正南筆直一條大道,就是前門大街,東西兩側布滿了百年以上的商家老字號,而大柵欄和鮮魚口一西一東兩條街大柵欄裡分布著11個行業的36家商店。復原民國初期風貌,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興起於元代,建立於明朝,從清代開始繁盛至今。
  • 京華物語丨從會館到旅館:旅店裡藏著老北京的前世今生
    在新作《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中,肖復興寫出了自己對北京的歷史想像與文學記憶。在其中的《北京老旅館》一文中,肖復興從六國飯店、崇文門內的德國飯店和前門外的第一賓館這三家清末民初最有名的旅館談起,追溯了北京城旅館業的發展過程,其中也不乏與當下的勾連與對話。
  • 西城下一處申請式退租地段不一般
    彼時前門一帶最大的商業中心——青雲閣,正門就開在觀音寺街,魯迅先生是裡面玉壺春茶樓的常客,沏上一壺碧螺春,吃著春卷和蝦仁面,本是南方人的周先生,品嘗茶點的風俗也保持著江浙本色。如今觀音寺街上已經找不到青雲閣的舊址了,這座關閉狀態的歐式建築體會和曾經的青雲閣有關聯麼?
  • 【吃談】老北京奶酪哪家強?不要說你只吃過文宇
    不過,咱老北京的奶酪跟這洋奶酪不一樣。今兒咱就來八一八老北京的宮廷奶酪。後來王府井東安市場開了一家名為「豐盛公」的奶酪鋪,還請過當時在宮裡專門製作奶品的師傅。現在,冰箱、微波爐、烤箱進入千家萬戶,製作老北京奶酪這烤制與冷藏的工夫,省了一大半兒。自己在家做老北京奶酪,米酒與牛奶的混合、火候的掌握都是一門學問。更何況,吃飽喝足之後,還要刷鍋洗碗。我們這些「吃貨」在追尋美食的路上豈能被這些「俗務」打擾?不如找家奶酪店,踏踏實實坐下,享受一碗「老北京宮廷奶酪」。
  • 隱藏在前門大街裡的老字號,這9家您門兒清麼?
    No.2大北照相館·1921·照相館大北應該是前門大街北口最醒目的店鋪了,櫥窗裡擺放著許多年代感十足的肖像照、全家福。它最早在石頭胡同開張,也就是八大胡同,該地界兒的姑娘們是最早的主顧。不過,現在前門大街上的這家全聚德吉祥物的作用遠大於實(食)用價值吧~No.4都一處·清乾隆1738·燒麥店這家店據傳最早開在鮮魚口南,現在也轉到了前門大街上。因其膾炙人口的與乾隆爺的傳奇而得名——都一處(京城夜裡唯一一家還開門的飯館兒)。
  • 門框胡同——昔日老北京風味小吃一條街
    過去老北京人有一句掛在嘴邊兒的話,即「門框胡同的美食精可 數,天橋的小吃數不清」。門框胡同,這條昔日老北京風味小吃一條街。標題之所以加上「昔日」二字,是因為如今的門框胡同所賣吃食品種已經是「大雜燴」啦, 已基本失去「老北京風味小吃」的性質;其風貌也發生巨大變化。所以要是寫寫「老北京風味小吃」一條街,還是加上「昔日」二字準確,否則自己寫著都覺得別 扭!
  • 「史話」清末民初,老北京飯店最出名的「八大樓」,七家是山東菜
    如去猜可能是因為受到清朝皇廷多喜歡「八」的影響吧,清朝的管理制度叫做八旗制度,軍隊叫做八旗軍,八旗軍的子弟叫做八旗子弟……老北京人特別喜歡用「八」這個數字,估計與此有關。下面說說這些帶「八」字的飯店吧。
  • 李谷一《前門情思大碗茶》(2010北京西城宣南文化節)
    李谷一:前門情思大碗茶「2010北京西城宣南文化節」開幕式晚會於2010年10月12日晚在北京展覽館劇場隆重舉行。經過三個月的精心籌備,文化節晚會力求表現文化形態的多樣,體現新西城文化的獨特韻味和魅力。李谷一老師演唱的曲目是展現北京風土文化的戲歌《前門情思大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