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我好的人

2021-02-18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作者有話說:

上周寫了一篇《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包括自己,都會阻礙你成為你自己》,我借用了曾老師的名言,掉著書袋闡述了「積極關注」的心理學相關理論。這周看到「討厭自己」的議題,我想走走心,從一段經歷開始。

幾年前,一個久不聯繫的前同事在晚上十一點多發信息問我:「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我覺得有點突然,對方還記得我,也有點高興,於是就回了信息:「你挺好的呀」。

馬上他就回我了,說:「你怎麼跟他們一樣都敷衍我」。

似乎被指責了一下的我收回了本就不多的高興,回覆:「嗯,你熱情大方、活潑開朗,真挺好的」。

瞬間對方就回信息了:「哎,麻煩你認真說一下我」。

我有點生氣了,回覆說:「你咋了?怎麼像是沒事找抽一樣啊,說你好你不信,是不是說你不好,你就信了?」

再後來,就斷了,關係也斷了。我想我可能真的滿足了她希望被人否定的需要了,想起來我還有點點小內疚。

這是一種擴大化的自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自己好的人。「我不喜歡我,你喜歡我?那你連我都不如!」(曾氏名言)。

一個覺得「揍自己」還不夠的人,還會擴大到勾引別人來揍他。

心理諮詢師是需要不斷反思的,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自己反思還不夠,還需要接受更有經驗諮詢師的個人分析,目的就是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很高興的事情,恰恰相反,未知的自我往往都是被壓抑、扭曲、異化了的自我,之所以被隔絕在意識範圍之外,就因為他們帶有「危險性」,除了會讓自己感到厭惡,還會有悲傷、絕望、憤怒、恐懼等。

討厭的本質是不認可、不喜歡,想要離開刺激源。討厭自己,就是不認可、不喜歡自己,想要離自己遠一點。討厭與憤怒的一個區別是,憤怒的時候會想要改變刺激源,而討厭的時候是迴避,沒有動力去改變。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提問者:對自我評價過低、體驗到厭惡、迴避或無力調節自我,對自己的迴避和無助也會導致再次負面評價,如此惡性循環。

我常常給學生們出一個小作業,讓他們補充「我是一個xxx的人」20遍。

同學們的反饋多是:「好難寫」「寫自己不好的方面時會有點難過」「靜下心來寫的時候對自己有點陌生的感覺」「我發現我還挺好的」等等。當要求他們與旁邊的人交換,讓旁邊的人寫20個「我是一個xxx的人」時,發現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積極部分,遠多於自己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有一些評價我們難以接受:「我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我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我是一個情商很低的人」「我是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我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我是一個會討好別人的人」.

有一些體驗我們極力否定:「我不應該生氣」「我不能悲傷」「我怎麼可以有那樣邪惡的想法和念頭」「我不能感性」「我的脆弱讓我羞恥」.

以上,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系統並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實體驗的基礎上,而是為了得到別人(含父母)的讚許,獲得積極關注。

羅傑斯認為人的發展動力是實現傾向,有機體本身自有「智慧」評價自我,而不是因為積極關注的需要過於強大超過了實現傾向的發展,從而導致自我不再信任機體的「智慧」。

例如摔傷了的孩子想要尋求媽媽的安慰,但是媽媽告訴他男孩子要堅強,這點傷不算什麼,不能哭,孩子就可能出現混亂,既想要媽媽的擁抱安慰,又真的覺得疼想要哭。繼而壓制疼痛和哭,放棄機體的評價和體驗,不再信任機體智慧。

筆者作為一個心理學科班出生的諮詢師,花了大學四年時間才接受自己智商不高的事實。

不認可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是無法自我積極關注的,想要解決討厭自己的問題,就需要發展出自我積極關注。要發展自我積極關注,還得先找一個重要他人來給予個體積極關注。雖然我們回不到過去,但我們可以通過與父母和解、戀愛、做諮詢的方式來再次獲得重要他人的積極關注,從而發展自我積極關注。

羅傑斯說:「當我接受了現實的自己時,我就發生著變化」。

但從「不接受現實的自己」到「接受現實的自己」有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在諮詢室裡被積極關注的情況下,一開始我們僵硬疏遠地對待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慢慢的我們更多的談論自己,到如實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到自由表達此時此刻的感受,直到接受當下所有的體驗,從而將諮詢室內發生的變化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無論積極還是消極;信任自己的機體智慧,哪怕是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實習期)諮詢師

心理動力學和人本存在取向心理諮詢。擅長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個人成長、情感困擾等。

寄語:衝突自我束縛的牢籠,實現自我靈活的自由,我願與你同在。

猛 戳

相關焦點

  • 我討厭自己是水瓶座
    其實想寫這篇文章已經想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勇氣,因為不想要太搞得懂自己,因為知道得越多,就覺得水瓶座很糾結,不瀟灑。今天之所以想要寫關於我討厭水瓶座,尤其是自己是水瓶座這件事情,就是想告訴我自己,也想告訴那些水瓶座,生活很美麗,向前看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 那些討厭我的人,其實我也討厭你啊
    於是開始恐慌、迷茫,越來越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為了獲取他人的認可,不斷地違背自己的意願,越走越遠…其實,真的大可不必,要知道,那些討厭我的人,我也很討厭你啊!-01-從上學,到工作,身邊不乏有很多看不慣你的人。
  • 我是討厭泰迪嗎?我是討厭養泰迪的人.
    抖音裡,只要是關於泰迪的視頻,第一條熱評你總會看到「我最討厭泰迪」▼微博上直接有人做出了這樣的表情包。▼因為這些人很少正確的管教自己的狗,導致這些狗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亂吠,攻擊性,或者極端膽小,有的就像有受迫害妄想症,受不了任何一丁點的刺激。跟這些人談「狗的社會化對於狗性格培養的積極影響」,簡直是對牛彈琴。
  • 媽媽,我討厭你
    有時候,我有點討厭女兒小美。當她把彩泥弄得滿地都是的時候,當她吵醒我的午睡的時候,當她跟我作對的時候,當她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雖然我愛她,可還是覺得好煩,甚至會偷偷地想一下,如果沒有她,生活多麼安寧美好。我相信愛是一種複雜的情緒,裡面一定包含著不滿,甚至恨。所以,當小美第一次對我說,媽媽,我討厭你,我既沒有感到驚訝,也沒有呵斥她。
  • 「我像討厭自己一樣討厭大阪」
    司馬遼太郎說:「因為我畢竟在這個城市居住了半個世紀以上,這個城市本身有如我的皮膚一般。若是拿植物作個比方,我已經沒法移植到其他的土壤了。」所以,「喜不喜歡大阪」對他而言是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題。如果有人一定要問,他恐怕只能回答說「討厭」——就像討厭自己一樣討厭大阪。大阪和自己血肉相融,自己有如已經被生理化了的大阪人。
  • 那些喜歡的人特別喜歡,討厭的人特別討厭的食物.
    --喜歡--黃先生:香菜有什麼不好的,我最喜歡香菜拌牛肉了,特別清爽。強哥:香菜這麼香的東西,難道不應該是人見人愛嗎?--討厭--笑笑:難道你們聞著香菜不覺得特別像臭屁蟲的味道嗎?懷疑你們的味覺。小伊伊:反正就是討厭香菜!據說很多歪果仁也是特別討厭香菜,為了抵制香菜甚至在網上成立了「反香菜聯盟網站」呢!
  • 比起你討厭的父母,也許你更討厭自己
    她對我這樣說過:「你知道對我來說童話是什麼,不是白馬王子,也不是白雪公主,是電影裡那種堅強的母親形象,能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披荊斬棘,這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有時候我懷疑我這種性格的形成,是我母親在我身上的另一種烙印。」這種烙印來勢洶洶,擋都擋不住。你越討厭你糟糕的父母,你也越討厭你自己,你可能覺得他們就是你的鏡子。所謂的「與自己和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我終於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20多歲時我曾討厭那些人,那些覺得自己什麼都對但對別人刻薄的人,那些水平不高而不謙卑的人,那些一事無成卻經常做事半途而廢的人,那些把尊嚴等同於面子的人……而現在,我成為了「那些人」中的一員。我曾經討厭沒有夢想的人,覺得沒有目標,怎麼走都是錯路,而現在我失去了方向。我曾經討厭沒有勇氣的人,覺得不能突破舒適圈,怎麼做都是原地踏步,而現在我戰戰兢兢。
  • 「我越來越討厭我孩子了!」
    怎麼自己平時費勁心思教育,孩子居然那麼不懂事不善解人意,而且越來越讓人討厭了呢!可能媽媽們都有過這樣的質疑,有時真的不是他們缺點多,而是你只盯著孩子的缺點並無限放大了。看看本文,或許你會找到些答案。「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覺得我不愛她了。我開始越來越討厭她。
  • 對不起,我終究成為了自己最討厭的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大家好,我是小靈。《奇葩說》曾經有一期節目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終究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裡面有一句話觸動了我的心:這不是個例,而是大部分人身上都會發生的事情,這不一定是好事但卻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圖片來源於網絡有一位網友對我說:「他很嫌棄現在的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趨炎附勢,在每一份工作上都隨波逐流。
  • 夜讀 你不是討厭工作,你是討厭你自己
    同事說,真討厭這份工作。我抬頭問了一句,你會做雞蛋灌餅嗎?她瞪大了眼睛說,我怎麼可能會?再說那得早晨4點起來和面。我可受不了。我還沒勸好同事,這周末,表弟又光榮下崗。他本是一家遊戲公司的UI設計,全公司目前最大的項目就是爭取代理韓國某熱門遊戲。
  • 我真的好害怕被喜歡的人討厭啊.
    我真的好害怕被喜歡的人討厭啊據我所知,很多人成年後才記起,當初學生時代那個對自己很好的某某
  • 我討厭有人喜歡我……
    歡迎回家,這裡是解憂雜貨鋪7號我是柒亓無論這個世界多麼地寒冷,這裡永遠都是你的溫暖小店,願傾聽你的小心事,為你解憂,做你最暖心的大姐姐~關注我,你就會擁有一個寶藏樹洞了,那些無人傾訴的故事和煩惱,請說給我吧~(我發現自己塗睫毛增長液,只長下睫毛……哎,上睫毛沒有變化,下睫毛變得很長,難過啊)今日份治癒文案
  • 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是一件好事
    你肯定看過很多文章,其中大部分都鼓勵你,千萬不能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或者是消極地告訴你,我們終究都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然後你看著自己現在的樣子,想起自己以前,於是唉聲嘆氣說,我果然還是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這個世界真是殘酷。 可是,現在我想和你說的是: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
  • 因為《擺渡人》,我差點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
    然後看到有朋友說,如果張嘉佳是導演,那麼郭敬明就是電影大師,我覺得挺逗的,所以也分享給身邊朋友了,我們周六夜裡就在吐槽《擺渡人》完蛋了註定要完蛋了。那時的我,一點都不高級,甚至,很自私。說實話,我特別嫉妒張嘉佳,覺得同樣是曾經寫小說的人,怎麼他就那麼幸運呢,況且,我真不覺得他的小說有多好。
  • 好討厭我總愛說「對不起」.
    因為我能清楚意識到,比起犯點小錯,自己不肯輕易放過自己這件事本身,更讓我無法釋懷。在我看來,可怕的不是那袋雞蛋,可怕的是貿然扔掉別人雞蛋的自己。瞧瞧,你這麼冒失莽撞,真是一個討人厭的傢伙。說起來倒像種自戀,竟然深信自己有主導局面變壞的本事。大概是怕自己言行給別人帶來麻煩或遭到厭惡,所以往往察覺到個苗頭就惶恐不已。仿佛一定要通過平息這個尷尬場面,努力消解與別人的不快,來打消心裡那個被別人討厭的念頭。有朋友之前喊過我幾次:「剛一點!幹嘛總是這麼唯唯諾諾!」可是我太膽小了,有時候寧願放棄自己的權益,也要去逃避進入一個難堪的場面。
  • 沒主見,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怎麼能這麼聽我媽的話呢!」 能聽媽媽的話一般也沒什麼大錯,我就隨意調侃了一句:「你真是你媽的乖乖女呀,她說什麼都聽了。」 沒想,這句話,像是戳中了她的痛點。「姐你真說對了,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大人們眼中的聽話的乖孩子、好孩子,可是我超級討厭這個』聽話的孩子』啊!
  • 同事背後說我壞話,導致大部分人都討厭我,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有網友問:單位同事背後說我壞話,導致大部分人都討厭我,不想上班了怎麼辦?來自網友的提問我覺得應該找一下自己原因,而不是別人的原因。被討厭的原因:1.情商低無意間得罪同事情商低說話心直口快,自己得罪了同事都不自知,而且總覺得沒什麼。其實每個人的認知架構不同,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方式都不同,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會讓人下不來臺。
  • 男人說「以前討厭物質的女人,認識了她,我覺得自己很窮」
    可是最近聽說這個很佛系的男人,竟然開始玩命的掙錢了,一天打兩份工,周末也不閒著,大家都很好奇他這是多缺錢啊,朋友們費了好大勁才把他約出來,看著他一臉的疲倦,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朋友打趣地問他最近幹什麼呢,這麼拼,他說:「想買個房子,湊點錢付個首付。"聽完這話朋友們都愣了,這個一向看淡感情,討厭物質的人,現在居然為了物質如此拼命。
  • 《被討厭的勇氣》: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戀愛時亦是如此,大學時期找了個收入家庭都一般大學同學,兩人真心相愛,因為父親混跡官場還有點社會地位,家中一定要給她找個門當戶對的,後來她畢業回家與這個男同學分了手,在父母的安排下跟一個差不多的人談了不到一年就結了婚,然而結果是有了個孩子後來又離了。後來室友跟我哭訴,說她的人生從來都是被安排好的,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