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已經過去,但這場浩劫留給世界的創傷仍然無法抹去。在戰爭中經過盟國之間緊密的合作讓軸心國集團政府世界的野心徹底破產。中美英法蘇等同盟國集團協調合作,也在戰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包括在蘇聯派駐溝通協商人員在內,美軍在各個同盟國都有駐軍,甚至在抗日戰場和歐洲戰場上都是和國軍與蘇軍協同作戰。
電影《珍珠港》中的美國陸航隊
當然在溝通作戰中肯定是需要交流的,但同盟國中除了英美說英語之外,其他地區則為漢語、俄文和法語,而且美國大兵們特別是飛行員們還需要掌握敵我識別手冊和溝通協作技巧,才能在飛機迫降時獲得當地人們的幫助,而且因為東亞人長得都差不多,還需要的對其進行更細緻的區分,防止有敵特分子渾水摸魚。
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美軍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42年美軍大規模參戰之後,針對同盟國各國的情況都進行了調研摸排和匯總,整理出各個國家和人種的特點並進行歸類,同時對前線作戰人員進行崗前培訓。
那麼問題來了,美軍是如何分辨敵我和友軍的呢?
經常深入敵後作戰的美國傘兵們
中日敵我身份識別
如何分辨日本人和中國人?
針對於這個問題,在42年的時候美國國防部就讓當時著名的漫畫家米爾頓·加裡夫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圖解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特徵和區別,並印刷了漫畫形式的小冊子——《如何辨認日本人》。這裡面第一頁就很明顯地說道「日本人的膚色淡一些,像加利福尼亞的檸檬,而中國人因為經常幹農活他們的皮膚會顯得更黃和發銅色。」
除了膚色,樣貌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人的個頭較為高大,身材比例較為協調,日本人就比較矮,關鍵是他們的腿型很不好看,像個弧形腿(羅圈腿),看上去就像沒有腰一樣。中國人的眼睛稍斜,但長的位置與歐美人類似,而 日本人眼睛更貼近鼻子。中國人的牙較平整,日本人則有突出的大板牙。另外從行動中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喜歡昂首闊步,而日本人因為長期穿木屐喜歡拖拖拉。
幽默的《如何分辨日本人》手冊插圖
這個敵我識別手冊,確實是有點寓教於樂的意思,但有的描述確實過於片面化單純從長相上想要分辨中日兩國人員確實有點困難。同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中國作戰的日本人多數是以軍人為主,美國大兵接觸的中國人要麼是在安全的後方,要麼是在抗戰區,接觸的都是中國人。很難有機會讓你去辨別哪個是中國人哪個是日本人,除非是在逃亡的途中混入日本情報人員和漢奸,但是既然能力作為情報人員,肯定也會對自己進行偽裝很難對其進行判斷。
因此從1944年以後這個冊子就被慢慢地棄用了。
漫畫中的日軍形象
在中國戰區作戰,讓人知道你是美國人更為重要。
早在抗戰前期飛虎隊援華開始,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會簡單的培訓一下基本漢語,比如 「你好,我是美國人」之類的話述,以便於他們在飛機失事的時候能得到更多的幫助,據不完全統計十四航空隊(也就是飛虎隊)因飛機墜毀逃生返回基地的人中,有95%是通過當地老百姓的幫助。無獨有偶,當年杜立特轟炸東京的很多飛行員也是通過同樣的方法獲救的的。當年杜立特的陸航隊在轟炸東京前就進行培訓,要求他們說好簡單的中文,以便在後續可以通過當地農民去往後方。
被抗日遊擊隊查問的美軍飛行員
而美軍為了讓部隊更了解中國,也印刷了一本叫《中國指導手冊》的書,這本號稱中國小百科全書的手冊,詳細的介紹了當時中國的風土人情成為了當時中緬印戰區美軍的口袋讀物。比如美國人見面喜歡的親臉頰和撞肩膀的方式在中國行不通,在應酬的時候喝酒別人喝了,你也要乾杯之類云云。
亮出自己什身份的飛行員
歐洲盟軍的身份識別
和在中國主要靠外貌和語言進行敵我識別相比,美國在歐洲的敵我識別系統則是較為搞笑。
在西線戰場經常有德國人(歐洲人長相差不多)冒充美軍進行破壞,而為了打擊這些破壞者,美軍們絞盡腦汁,通常都是通過一些美國特有習俗來套路這些德軍「比如經常問伊利諾州的首府是哪」雖然是春田市,但很多美國大兵的直覺是芝加哥,而按部就班的德軍卻說出正確的春田市,最終被發現捉獲。除了靠常識問答來辨認之外,美國人還會從大兵們的飲食習慣來判斷,比如一般正經和古板的人,要小心了可能是德軍,不浪費罐頭和喜歡午餐肉和巧克力的也要小心。
被抓到假冒美軍的德軍,將受到嚴厲制裁
至於辨認蘇軍的方法,美國人也發行了一個手冊《我們的盟友蘇聯紅軍》。
裡面幽默地介紹了蘇軍的特徵。趁機狠狠地黑了蘇聯一把。這本小冊子的描述很有意思。一上來就調侃蘇軍沒有衛生紙,如廁的時候只能用自己手中的報紙(和捲菸一樣),蘇軍的閒暇時光很枯燥,除了打牌之外他們沒有其他的消遣活動,如果趕上節假日他們還會放電影,不過內容很僵硬,他們的電影甚至還是默片時代,裡面沒有「史都華、約瑟芬」真不知道他們怎麼能看得下去。
除了行為之外,對蘇軍的飲食也是帶有調侃的語氣「他們食物是土豆、肥肉和甜得發膩的白菜湯」,麵包也是又大又難嚼,他們的伏特加簡直是酒精,沒有威士忌好喝,士兵們請勿喝伏特加。
無伏特加,不達瓦裡奇
雨田君說
總的來說,在同盟國的協同作戰中,美國對根據於盟友們的習慣和習俗編制的這些敵我識別冊子讓前線的大兵們很好與盟國人民交流,特別是在抗戰戰場上,很多美國飛行員和士兵憑藉著冊子裡面的內容獲得抗戰軍民的幫助,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抗戰軍民也會學習簡單的英語幫助搜救一些在敵後需要轉移的美軍。
這些敵我識別冊子在一定程度上為兩國戰士和人民相互了解做出了貢獻。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