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大自然:傳統文化的護航大師滝和亭筆下的日本

2020-12-12 有客祁祁

1890年代是日本藝術家滝和亭(Taki Katei ,1830-1901)職涯的顛峰,不僅受頒專家榮譽,委託案更是多得應接不暇。1893年,他為日本皇室服務而受封為「帝室技藝員」。

《兔》

儘管滝和亭這麼有名,你可能從沒有聽說過他。

現在,甚至在日本也很少人記得滝和亭,其原因「是因為在20世紀初時,滝和亭的繪畫風格被視為是過時的」,策展人羅西納·巴克蘭說道。巴克蘭是2012年出版的《畫日本的大自然:熱愛中華文化的滝和亭在明治日本面臨的挑戰》一書的作者。她說,相對於傳統藝術,當時受到官府贊助的東京美術學院藝術家才「被視為是創新和值得關注的」。

巴克蘭同時也以客座策展人的角色,協助策展人亞歷克斯·布萊克伯勒策劃展覽《借鑑大自然:滝和亭筆下的日本》,在英國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展出。布萊克伯勒是世界博物館的民族學策展人。

該展覽在利物浦國家博物館共展出了82幅畫作,包含僱主委託案的準備作品、試畫作品、授課的教材等。利物浦國家博物館旗下有許多博物館和藝廊,其中也包含世界博物館。除了滝和亭之外,該展覽也展出了他的學生石橋和訓的作品。

石橋和訓《秋景》

因為滝和亭的學生石橋和訓(1876–1928)曾留學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這些作品現在是該博物館的永久收藏。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這卻是滝和亭的作品第一次在日本以外展出。

01滝和亭:傳統文化的護航者

滝和亭生於1830年,那是日本藝術界仍富含傳統文化的年代。藝術家主要借鑑於古典中國畫的傳統,但同時也遵循生命(人和動物)研究和植物學傳統。年僅6歲的滝和亭,便在這樣的傳統基礎下開始學習。20歲時,他旅居長崎以便更深入學習中國文化。那時候的長崎是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並且只與荷蘭、韓國、中國開展貿易。在這裡,滝和亭和中國藝術家、文人一起生活,直接從他們身上學習中國文化。

《壽老人》

在接下來的十五六年裡,滝和亭週遊日本,從藝術前輩和臨摹經典作品中學習;同時,他也開始接案子替人做畫。透過這種方式,他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足夠的作品量。1866年他回到了東京,這時候他已擁有足夠的資歷來開設一間自己的藝術學校。

1868年的日本是動蕩的一年。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被推翻,結束了日本的封建制度。隨後,日本天王取而代之成為日本最高領袖,改元「明治」並開創了一系列維新政策。從此日本進入了劇烈的轉型期,西化往往優先於傳統。日本開始引進蒸汽火車、西式建築和服飾等。

官府也開辦了藝術學校和博物館,並且定期舉辦公開展覽。官府也鼓勵藝術家在創作中融入西方風格;將作品調整為適於展覽會場,並採用玻璃裱框畫作,而非製作傳統的絲綢捲軸畫。

《受天百祿》

巴克蘭解釋說:「滝和亭並沒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任何西方繪畫風格的元素」,滝和亭是日本藝術協會的成員,他們是一群「想要為日本繪畫傳統技法重新注入能量的藝術家」,她說道。

該協會在海外推廣日本傳統藝術,將藝術品送到1893年芝加哥和1900年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上參展。他們在東京也舉辦了兩場展覽,並提供作品參加官府補助的展覽。

這個組織展示了強而有力且引人注目的藝術形式或主題,可說是日本文化的代稱,巴克蘭解釋道。

02借鑑大自然:滝和亭筆下的日本

展覽中滝和亭的畫作展示了他是如何用傳統藝術實務指導門下的藝術家們。這些畫作可以是屏風、推門、扇子、畫冊、手卷,當然也少不了捲軸畫。

《富貴國香》

這些都是實際「具有功能的物件,用來教導學生如何繪製特定的主題,指導他們東亞傳統繪畫的取材(主要源自於中國)和整個制定繪畫主題的語言,有些甚至可追溯至一千年前的中國」,巴克蘭說。這些繪畫主題皆被詳細地記錄在滝和亭於1886年為學徒所寫的著作中。

現場展出的畫作皆是直接固定而不是懸掛在畫廊裡,為了讓觀眾可以一窺滝和亭的學生是如何向他學習的。「他的作品就是這樣釘在他的工作室周圍,讓他的學生得以臨摹,這也是我們想要做的;我們將他的教學傳統延續了下來」,布萊克伯勒說道。

這裡許多畫作都包含了大量的細節,真的很令人讚嘆。「我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發現它們其實是未完成的作品時感到非常吃驚」,布萊克伯勒說。

多數作品都連帶有試畫的版本。就滝和亭而言,「能夠(在最終的版本上)重複同樣的細節和技巧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繼續說道。

《牡丹叢》

滝和亭就是得做到這種程度才有辦法在絲綢上作畫,因為在絲綢上作畫就算是再小的錯誤都很難修改。要在絲綢繪畫上臻於完美,需要的是無與倫比的耐心、技巧和無止盡的練習。

這些準則貫徹在滝和亭的展覽作品上。有些圖面上有網格線,以便圖像可以放大後複製;有些畫作則帶有更正註記,像是石橋和訓這幅有趣的雙鶴圖,或許是滝和亭或石橋和訓自己用了紅色墨水稍稍調整了兩隻鶴頭的角度。

石橋和訓《鶴》

在滝和亭的作品《牡丹叢》中, 嬌嫩粉紅的牡丹花瓣透露出天鵝絨般的質感,甚至隱約還帶有淡淡花香。在另一幅作品《鹿》中,動物的毛皮被如此細緻地處理,讓你好像可以感受到它那柔軟的觸感。

《鹿》

這些主題並不是滝和亭天花亂墜的幻想。就如中國古典藝術,日本繪畫也是從大自然取材來表達特定含義。有著層層密密花瓣的牡丹花象徵財富和繁榮,而鹿則代表長壽。滝和亭和他的學生掌握了東亞藝術的語言——一種沒有文字記錄或口語表達的語言,一種透過象徵手法與觀者溝通的語言。

許多畫作和捲軸畫都深具意義。通常,只有在特別的場合才會把珍藏千年的傳家寶捲軸畫拿出來使用。如果畫的是盛開的牡丹花,只有在夏天才會掛出來。像是《一品當潮》這幅畫作,則只有在新年的時候才會亮出來,因為紅頂鶴是長壽和純正的象徵。

《一品當潮

所以,要同時觀賞到滝和亭的諸多作品懸掛在展場上確實是不容易——也是為了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本身。就讓這次成為滝和亭作品在日本以外展出的開始吧。

相關焦點

  • 宮崎駿:融合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大師
    宮崎駿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動畫大師,其作品藝術風格將日本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內容表達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關懷,受到全球動漫迷的追捧。  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日本,他參與編劇導演的動畫影片《天空之城》、《龍貓》等在全球動漫迷中影響廣泛,2001年推出的《千與千尋》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迪斯尼把他尊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
  • 浮世繪大師筆下的日本美人是什麼樣的呢?
    在繪畫、雕塑藝術中,人通常成為「美」的對象,受到創作者高度的關注,以西方和東方繪畫為例,我們在今天還可以看到很多「美人」圖,比如《蒙娜麗莎的微笑》、《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等,這些畫作將不同時代和文化下的女人形象呈現在觀者眼前,憂思或哀愁、富貴或奢靡,這些生動的形象都是藝術家們筆下的「美」。
  • 日本千葉縣,神秘夢幻的小眾景點,愛心倒影瀑布和大自然擁抱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格格要給大家介紹的日本千葉縣的一個秘境,答應格格,等事情都過去了,就出發去看看吧!日本真的是個寶藏,國家有著數也數不清的小眾景點。小時候格格喜歡看動漫,看過很多日本動漫,現在發現,以前看過的很多唯美迷人的片景,在日本都是真實存在的。真是難以想像,這麼多唯美好看景色,都是真的,也是很用心了。今天格格想和大家分享的千葉縣的濃溝的滝。格格也是去年才發現這個地方的,這是一個會隨著四季變化而跟著變化的人間幻境般存在的地方,它會隨著季節、光線、陰影的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景色。
  • 走進日本傳統文化——藝伎的世界
    過去日本許多家庭以女兒能走入藝壇為榮。因為,這不僅表明這個家庭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而且有足夠的資金能供女兒學藝。這種觀念在今天雖已不太多了,但藝伎在人們心目中仍是不俗的。但由於藝伎本身所代表的日本歷史,以及藝伎身上所承載的文化,使得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藝伎是京都的象徵,傳統的古老文化必須加以保護。】
  • 國畫人物經典:大師筆下的藝術大師們,精彩絕倫
    作為當代人物畫大家,劉文西、範曾、楊之光三人在人像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法上各具特色,劉文西用頓挫勾線與素描的表現手法來塑造人物的體感,可以看出有堅實的素描基礎;範曾是用傳統的中國繪畫線描的方式來表現人像的體感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民族服飾強烈的色彩關係和用色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毛織物傳統材料新用民族服飾傳統面料具有特殊美感,這是吸引設計師的重要原因。將民族傳統面料注入新的設計,材料的正確使用比較關鍵。傳統面料起到的作用,全在於設計師的正確使用和把握上。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日本自由行:夏季清涼、秋季楓紅的關西第一瀑布名所「箕面大滝」
    就在近郊的大阪府箕面市,有個關西第一的瀑布「箕面大滝(たき、瀑布之意)」,位於國定公園之中,加上距離大阪市區不需1小時,交通便利。從車站而出後,步行50分鐘就可以到達瀑布,路上清新的森林浴也是一大亮點,連當地人也常攜家帶眷到此一遊,釋放平日累積的壓力。下次的關西旅行,排入一下午的大自然行程如何?
  • 日本畫家伊東深水筆下的美人圖,清新脫俗!
    伊東深水雖一直堅守師承,尊重傳統,但從不墨守成規,他筆下的的美人畫,更多的是對時代女性的讚美。在伊東深水六十歲時,他被推舉為日本美術院(日本最高的美術研究院)的會員,他的美人畫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級(現為國寶級)」!
  • 兩位大師筆下的風俗畫:百年前北平的雪與京都的雨,你更愛哪個?
    隨後她開始週遊亞洲,在日本期間深度學習了風俗畫(浮世繪)的技法。熱愛中國文化的伊莉莎白在中國待了很多年,期間創作出了很多百年前民國社會珍貴的畫面。而文中另一位大師則是日本近現代版畫巨匠川瀨巴水。作為日本「新版畫運動」復興的領軍人物,在一生中共創作了600餘枚版畫,被譽為近代風景版畫第一人。
  • 溫氏食品:《粵菜大師》獨家冠名商,護航傳統守味之旅
    《粵菜大師》官宣定檔,溫氏食品助力探尋粵菜美食文明 今年6月,由溫氏食品獨家冠名播出的美食文化記錄大片《粵菜大師》正式官宣定檔,節目將於每周六21:30在深圳衛視準時開播。在節目中,溫氏食品將和所有喜愛美食的觀眾們一道尋找廣東省內的粵菜大師,感受他們的精湛技藝,和那份關乎美味的匠心精神。
  • 託馬斯·哈代誕辰180周年|摹寫、借鑑和反諷三重大師
    英國作家託馬斯·哈代(Thomas Hardy)以小說和詩歌兩大領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在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版圖中大師級的不朽地位。淹通「三界」的借鑑大師1840年6月2日,哈代出生於農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6歲開始做建築學徒,後成為一名建築師(甚至獲得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院銀質獎章)因其有著詩歌的天才,且酷愛繪畫藝術,他在創作小說時特別注意語言的修辭、細節的描摹和結構的掌控,尤其是對大自然細膩、精湛的描寫,堪稱世界文學史一絕。
  • 大師新作!季裕堂的日本京都酒店
    大師新作! 京都柏悅酒店是凱悅酒店集團旗下 日本京都的第三家豪華酒店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 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原標題: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百年前日本名士筆下的石鼓書院(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動聲色但凡關注漢傳佛教及古建築者,都不可能不知道常盤大定,一方面緣於其宏富淵博的著述,更緣於其涉足中國南北各地的屐痕。據說他生前來華七八次,到底都做了什麼呢?
  • 和食解說: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
    日本飲食文化雖不及中國飲食之博大精深,但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極利於健康的和食,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去過日本或者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會日本飲食抱有極大興趣。如果您讀完這篇文章,便會對日本飲食文化有更深的一層了解,也能進一步理解日本料理的種類和特徵日本料理有哪些種類?日本料理即為和食。用小蝶小碗盛放,稱之為一口料理,顧名思義就是一口可以吃下的料理。一口料理也有不同種類,最具代表性的有四種。
  • 日本傳統文化(花道篇)
    在日本,花道不是單純的插花,它與道德修養聯繫在一起,被推崇為日本婦女的必修課。日本有許多花道學校和培訓班,每年有幾百萬女性學習插花技術,插花愛好者更是多達日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見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今天窗窗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花道這一日本文化。花道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佛教活動。
  • 蘇州博物館,最美中式博物館,看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解讀蘇州文化
    美國建築界宣布1979年為「貝聿銘年」,貝聿銘先生曾獲得美國建築學會金獎、法國建築學金獎、日本帝賞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光是建築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 動漫壁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日本動漫
    《武神戲曲》講的故事發生在2002年,東京一個熱愛京劇的日本孩子泉辰明,跟著爺爺學京劇。一天,辰明戴上爺爺給他的項羽面具,竟神奇地來到1923年的北京,還遇到爺爺當年的恩師梅蘭芳,由此展開了一場與藝術大師神交的時光之旅。
  • 雲遊記—文學大師筆下的動人世界
    我想,旅行作家之於人類的意義大抵如此吧,大千世界,浮生百態,就這樣藉助作家筆下的文字,緩緩流淌進讀者的心田。正如卡爾維諾對文學的那句深情告白:「我對於文學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著只有文學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給予我們的感受。」
  • 盤點一下日本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筆下那些令人不寒而慄恐懼化身
    提起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的大名,許多漫畫愛好者們肯定都不會陌生,甚至還會不由自主地豎起敬畏之情。在很多漫迷們的腦海裡,這個名字本身讀起來就足以讓人背脊發冷。雖然伊藤潤二的畫功十分寫實與離經叛道,與如今主流向的漫畫風格大相庭徑,劇情亦不算離奇到鬼斧神工,但他卻能賦予每部漫畫活生生的靈魂,其筆下作品往往能夠讓讀者感覺到那從骨髓中滲出的絲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