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了個差,為同志們統一訂製「中山裝」。由此開始對服飾有限度的進行了解。
建國以來,我國百姓衣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後,服飾的發展朝向革命化和素樸化方向演進,中山裝與列寧裝是這一時期的主流服飾。
文革時期,服飾淪為的政治符號,傳統的長袍、馬褂和西式服裝被列入「四舊」範疇,代表無產階級革命立場的綠軍裝在服飾舞臺上「一統天下」。
改革開放以來,服飾發展走出文革的禁錮,呈現出多姿多彩、變化萬千的風貌,伴隨服飾的西化與全球化,傳統服飾有所復興,中國服飾文化開始走向自覺與自我個性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百姓衣著消費也不斷升級。建國初,政府為應對百姓缺衣少穿的情況,提倡大家崇尚節儉、艱苦樸素,形成了特有的補丁文化。文革期間,隨著政治活動的深入,佔據了個人衣著消費的全部空間,軍裝成為革命和先進的標誌。
改革開放之初,票證制度結束,百姓衣著需求逐步釋放,衣著消費逐漸向多樣化、中高檔化轉變,成衣消費不斷增加。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服裝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穿著越來越國際化,款式多變、顏色鮮豔。新世紀以後,我國衣著消費進入了個性化的時代,消費支出不斷增加,奇裝異服也逐漸為人們所接受。2010年後。國內消費市場呈現年輕化態勢,80、90後成為消費主流,人們更加注重衣著的舒適健康。
同時,我國紡織工業與進出口貿易實現了巨大發展。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的艱難前行,至1978年,紡織工業產值達到720億元,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24.31億美元。改革開放後的二十年實現了高速增長,我國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第一出口大國。新世紀以後,我國紡織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深加工產品出口不斷增加,2017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佔世界比重35.77%,穩坐世界第一寶座。隨著我國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紡織廠的數量也不斷增加,1957年紡織工業企業已經達到5000多個,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5391個。經過多年發展,當前國產服裝品牌已經有了巨大飛躍,但與國際品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相信通過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我國服裝品牌定會享譽世界。
【大事回眸】
1950年
7月1日,由蘇聯幫助設計和提供設備的哈爾濱亞麻紡織廠動工建設,填補了我國亞麻紡織工業的空白。
1953年
紡織工業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其規模得到迅速擴大,建成了北京、石家莊、邯鄲、鄭州、西安5個棉紡織工業基地。
1954年
9月14日,政務院為了進一步取締市場投機、鞏固物價穩定,發布《關於實行棉布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棉糧的統購和統銷。
1961年
11月10日,紡織工業在「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工業七十條》)的指導下,進行了行業整頓,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紡織工業體系。
1979年
3月,法國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應邀來華,在北京民族宮舉辦了一場法國時裝表演,在中國颳起了時尚「旋風」。7月,我國與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雙方達成紡織品貿易協定,對相互間紡織品貿易及其管理制度做出安排。
1981年
7月28日,國務院批轉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關於當前農副產品收購幾個問題的報告。報告提出:對棉花繼續實行統購統銷;棉花、土紗、土布一律不準上市;任何部門不能以紗和布換購棉花;對農民自留棉,供銷社要積極做好換購工作;棉花超購加價和獎售的辦法繼續執行,地方留成的比例不變;各地應按照國家計劃完成調撥任務。
1984年
12月1日,商業部發出通告,全國臨時免收布票、絮棉票,對棉布、絮棉敞開供應。
1986年
4月2日,年產1.5萬噸大型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研製成功,我國進入了用國產大型、成套化纖設備裝備化纖工業的新時期。7月,經紡織工業部批准,中國紡織機械工業總公司所屬的19個紡織廠、所,全部下放到各省市。
1988年
1月,28個省、市、自治區(不含西藏、海南)的省級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建成,3個國家級檢測中心通過國家檢驗,紡織行業基本形成了從國家到省級、直轄市級全國性產品質量監督網。
1989年
10月7日,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在上海發布中國1990年春夏服裝流行趨勢,我國服裝開始與流行接軌。12月2日,中國首屆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在廣州拉下帷幕,是國內第一次具有權威性的大規模時裝模特比賽。
1995年
12月,我國全年的紡織品出口總量,服裝出口總量均位於世界第一。
1999年
12月31日,紡織行業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大目標基本實現,比預期計劃提前整一年,至1999年底,已壓縮落後棉紡錠906萬錠,全行業實現利潤8億元,分流下崗職工116萬人。
2001年
9月,國家經貿委發布紡織工業「十五」規劃,確定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科技是動力。10月21日,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領導人身穿對襟中式立領休閒服合影留念,中式服裝盡顯華夏丰韻,受到世人矚目。
2005年
1月,世界紡織品服裝配額將取消。12月19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紡織企業「2005中國紡織十人品牌文化」榮譽稱號。
2009年
4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要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紡織工業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國內市場消費需求,推動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進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2012年
5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簡稱《強國綱要》),成為中國紡織工業首個1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紡織強國的宏偉目標。而今,走上街,看看服飾,萬般皆存,唯我中華國服尚缺!
根據黃玉璽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