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關羽跟劉備都收有一個義子,而且是關羽先收關平為義子在先。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關羽斬了蔡陽,與張飛冰釋前嫌後便跟孫乾去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途中路過一個村莊,那莊上有個老翁叫關定,關定有二子,長子關寧,學文。次子關平,學武。
劉備跟孫乾脫離了袁紹後,便一起到了關定的莊上,關定有意讓年僅十八學武的次子關平跟隨關羽,劉備見關羽尚未有子,便提出讓關平做關羽義子,關寧大喜答應,於是關平自此一直跟隨關羽,多年的感情,也使得關羽跟關平如親父子一般,直到後來兩父子被東吳所擒,一起被殺。
不難看出,從關定說出想要關平跟隨關羽時,便有意讓關平過繼給關羽,只是自己不好開口「高攀」。所以當劉備主動提起要關羽收關平為義子時,關定便大喜答應。主要是這時的關羽不再是無名小卒,通過「斬顏良、誅文丑」使得關羽名聲暴漲,妥妥的如今天的大明星一樣,所以關寧很樂意跟關羽攀這門親。
關羽之所以願意收關平為義子,我估計有以下原因:
其一,關羽跟關平同姓,中國社會體系長期是一個父系社會體系,比較重視「同祖同宗」的思想,時至今日仍有著「同姓三分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同姓的原因使得關羽覺得跟關平的距離拉近了。
其二,關平也是學武的,武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或許使得關羽從關平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身影。
其三,關羽自己尚未有子,作為一名武將,過的是刀口上的生活,隨時有生命危險。而又在重視「傳宗接代」的傳統儒家思想影響下,使得關羽也想有自己的「後人」。
說完關平再說劉封,劉封初次登場是在第三十六回,當時曹仁從樊城興大兵要踏平新野,在新野城下擺了個八門金鎖陣挑釁。劉備已得徐庶為軍師,在徐庶的指點下,陣型被趙雲破解了。曹仁半夜偷襲營寨又被徐庶算著,被張飛殺了一陣於是逃回樊城,結果由於樊城空虛已被關羽佔了。
劉備引軍進入樊城,樊城縣令劉泌出迎,並請了劉備到家作客。#三國演義#那劉泌也是漢室宗親,期間,劉備看到有個年輕人氣宇軒昂地在一旁侍立,劉備一問得知那年輕人是劉泌的外甥寇封,由於寇封父母雙亡,便依附舅舅劉泌。劉備很喜歡便提出要收寇封為義子,劉泌也很欣然的答應了,於是寇封被從此改名叫做劉封。
劉備帶劉封回城,令劉封拜關羽、張飛為叔,結果關羽頗有不滿地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劉備說:「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關羽不悅。
螟蛉出自《詩經·小雅·小苑》的詩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認為蜾蠃不產子,於是捕螟蛉回來當作義子餵養。
關羽用「螟蛉」去形容劉封,是因為關羽認為劉備已經有了親生子劉禪,就沒必要再收養劉封,怕以後劉封會跟劉禪搶奪傳位而生亂,而關羽自己收關平則不會有爭位的問題發生。也正是由於關羽一直對劉封頗有不滿,才有了後來呂蒙偷襲荊州時,廖化突圍去上庸向劉封求救,劉封被孟達一番「點化」,覺得關羽從未視他為侄,託詞拒絕了出兵救助,關羽關平父子最後孤立無援被東吳所擒殺。
其實關羽反對劉備收養劉封,也是為了劉備繼承人的問題著想,不希望以後在這個問題上生亂。但關羽不明白劉備要「封禪」的寓意,所以劉備執意要收養劉封。從後來劉封的表現看來,劉封也是比較本分的,也有自知之明不可能跟劉禪爭位,而且劉封本人武藝也不錯,也立過不少的小功勞。如果關羽後來能摒棄對劉封的成見,也不至於劉封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