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民國初年那段被遺忘的歷史,探秘共和國的坎坷歷程

2020-12-26 歷史思維所

作者:本團隊伍民

看不懂過去,也就看不懂現在,更無法預測未來。

要說起民國初年,很自然就會想到「風雲變幻」這個詞,在那短短的十多年裡,中國社會歷經了從君主專制到民主共和的巨變。然而,那段時期的很多歷史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事實上,我們今天所生活的共和國可以說也是民國時期的產物,因而探尋其背後的歷史其實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引導各位讀者回首民國初年那段被遺忘的歷史,探秘共和國的坎坷歷程。

清政府的垮臺固然有很多因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國家和民族遭受到極大的恥辱,迫於現實壓力,朝廷再次決定興起立憲改革風潮(上一次是戊戌變法),但是袁世凱主持的改革(行政制度改革,包括司法、教育領域)再次遭受到保守派的極力反對而慘遭打擊。可以公道地說,袁世凱實際上是戊戌變法後最大的改革家,孫中山在當時是一個革命家而不是改革家。後來,袁世凱利用自己的權謀和手段扳回局勢。在地方自治方面,改革派取得了一定成效,1907年8月成立第一個通過民選產生的地方議會——天津議會(此前袁世凱長期擔任直隸總督,天津正是袁世凱當時的辦公駐地),可以說是中國憲政史上的重大進步。同時,袁世凱聯合其他立憲派勢力積極向中央上書,慈禧最終頒布相關憲法性文件,決定逐步實現立憲,計劃於1910年召開全國立憲會議,1917年召開國會。

清末的出洋考察團

然而沒過多久,慈禧和光緒相繼逝世,滿清貴族急於從漢人大臣(袁世凱)手中奪回權力,於是逼迫袁世凱退休養老以罷免其所有職務(其實他是有機會率軍隊圍攻北京,迫使滿清貴族交權,進而實現君主立憲)。晚清末年,革命黨起義(廣義的辛亥革命是指革命黨發動的所有革命起義)不斷,但由於革命力量較為弱小,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不過黃花崗起義為革命黨贏得了聲譽,革命黨在起義過程中犧牲過於慘烈,但終歸還是喚醒了國人,從此國內輿論不再排擠革命黨(當時的社會主流是和平立憲,百姓們並不仇視滿清貴族的統治)。

武昌起義的爆發是民國的開端

1911年5月,清廷迫於全國形勢,推出了「皇族內閣」這一政治鬧劇,結果直接將立憲派和漢族官僚推向了敵對面,革命勢力得到壯大。可以說,清廷的改革總是被迫的,最終還是趕不上革命的步伐,作死將自己搞垮。直接引爆辛亥革命的導火索可以說是四川的保路運動(一場大規模反清武裝起義),湖北新軍的一部為此被調入四川鎮壓保路運動。革命政黨「共進會」(從同盟會中分裂出來的湘鄂分支)和「文學社」(主要成員是新軍士兵)經過長期運作,成功掌握了一部分革命力量。後謀划起義,因消息洩露而受挫,湖北新軍人人自危,起義力量反而得到壯大,後在領導人缺位的情況下,底層士兵發動起義。武昌起義由此爆發,起義者通電全國宣布湖北獨立,並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多地紛紛響應,不少立憲派和革命黨奪得政權,部分省份的巡撫直接宣布獨立,但部分省份是被攻打下來的。南方呈現出一片獨立的形勢,後孫中山和黃興等同盟會領導人回國領導革命。清廷迫於無奈,重啟袁世凱並給予其軍政大權,命其北洋軍南下攻打革命中心——武漢三鎮。

南北和談贏得了共和國的和平成立

後南北雙方召開和談,立憲派和革命黨提出擁立袁世凱當總統,袁世凱藉機逼迫清帝退位(許以好處),中華民國得以成立(當時的民意普遍傾向於和平統一,老百姓厭惡大規模內戰),但也留下了重大弊端並將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產生深刻影響(大量的封建殘餘未能就此消滅掉,所以又說辛亥革命以及民國成立是各方面勢力妥協的結果)。袁世凱作為一代梟雄,結束了一個時代,也開創了一個時代。民國成立後,中國仍然沒有擺脫地方勢力尾大不掉的格局。袁世凱當政時,曾利用集權統治來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進而鞏固國內的統一,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和平穩定的大局。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與各國使節合影

然而早在清代末年,中央權力極度萎縮,一度無力控制地方(這個與軍事制度的變革與很大關係,清末組建的新軍最後反倒成為其掘墓人,民國軍閥的雛形也就是從新軍中脫胎)。而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地方實力派的強勢崛起,直接脫離了清王朝的掌控,進而最終與各方勢力聯合起來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清廷的改革始終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以致最後失去民心) 。這些後辛亥時代的軍閥,曾經也是充滿著浪漫主義乃至理想主義的朝氣,然而他們無法超脫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最終沉淪於割據混戰的泥沼之中,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歷史所拋棄,這可以說是近代大多數軍閥的結局。他們生於那個混亂的時代,也正是在那個時代中成長起來,但是,當時代變了,他們的命運也隨之發生巨變,不免讓人感到一絲可惜。不管怎麼說,歷史總是不斷前進的,只有順應潮流,才能繼續發展下去,否則,等待他們的也就只有歷史的垃圾堆了。

民國軍閥的前身其實是清末培養的新軍

其實在北洋政府當政時期,中國大體上維持和平穩定狀態(局部地區仍存在軍閥之間的衝突),基本上沒有發生全國性的戰爭。袁世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吹捧再加上自信心過於膨脹以致蒙蔽了雙眼(北洋派的核心力量即袁世凱的心腹段祺瑞、馮國璋等人並不支持他稱帝,相反還是堅決反對),竟然決定實行君主立憲制,以至於毀掉了自己奮鬥一生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在他死後,人們找到了他的繼承人名單: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客觀來說,袁世凱建立過不朽功勳,也犯下過嚴重錯誤。為了這一切,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理想、家人、朋友、下屬、自由和愛情,直到最後一切都走到了盡頭。然而在他死後,共和國並沒有安定下來,相反陷入了持續不斷的動蕩之中。

袁世凱的一生毀譽參半,但其實功大於過

如今,當我們回首民國初年的這段往事,應該從當時的國情出發,不應一味強調政治正確而有意黑化北洋政府時期的歷史。當時的中國仍然是一盤散沙的局面,面對列強的威逼,有時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讓步,但這並不應該就被隨意打上「賣國」的標籤(可參考蘇俄革命勝利後與德國籤訂的《布列斯特條約》)。對於一個政權而言,最大的目標就是生存下去,不能指望其做出無謂的犧牲。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也就能夠理解當時的北洋政府對列強做出的某些讓步。

共和元老——孫中山

民國初年,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得到了較大發展(一戰期間更是遇上了「春天」),工人的力量也隨之發展壯大,這直接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壯大。但由於長期以來積累的積弊,中國社會的生產力仍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特殊時期,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社會的主體沒有發生重大改變,農民仍然佔了國民的大部分,資產階級也未真正掌握國家政權,這就對中國革命的曲折進程和民主革命道路的選擇(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產生了重大影響。

民國初年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較大發展
民國時的農業仍然佔了國民經濟的大頭

民國初期(北伐成功前),政權更迭頻繁(實際掌權人達六位,內閣總理人數更是達到二十餘位之多),政治制度相當不穩定,曾經發生過「賄選」這樣的民主笑話,國會和《臨時約法》更是時而被廢棄,但中國從此告別了君主專制時代,向著民主共和的道路緩緩前行。畢竟民主共和已經成為了一種時代大潮,帝制永遠成為了過去,而這可以從後來的「倒袁」運動和反覆闢(張勳復闢)中看出(要知道法國歷史上的封建復闢可是持續了很多年,而中國的封建復闢僅僅持續了幾十天就垮臺了)。民國初年實行的總統制與內閣制都未能很好地適應中國當時的國情(這個問題只能交給後來的共產黨來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長期以來就時隱時現,袁世凱倒臺後,北洋系統發生嚴重分裂,各派之間的矛盾表面化直至徹底爆發,全國呈現出一盤散沙的局面。各地軍閥的背後都能看到列強的影子,就連孫中山後來組建的廣州國民革命政府事實上也是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出錢,出物資,出教官)。直到國民政府成立後,全國才基本實現統一,而且還只是形式上的統一。

袁世凱垮臺後的民國格局

而對於革命黨人來說,其最大的失敗之處在於未能深入群眾並發動群眾,長期以來固執地堅持精英主義,這從後來孫中山等人依靠一派軍閥攻打另一派軍閥以及革命黨的大部分行動都未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中可看出,「二次革命」甚至被當成了武裝反叛(連蔡鍔這樣有正義感的軍閥都不支持)。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孫中山始終堅持革命道路(之前袁世凱當政初期,數位同盟會大佬主動退出政壇),最終找到了一條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中國才逐步走向了統一。

民國初年軍事衝突不斷,政權更迭頻繁

民國初年,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人們逐漸拋掉了封建社會的很多思想桎梏,科學進步自由成為了當時的社會思想潮流。當時的思想學術氛圍較為自由,比起維新變法時期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一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知識分子積極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也誕生了許多大師。在這種背景下,馬列思想傳入中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一大批自由主義者、民族主義者轉變成了共產主義者。而中國共產黨正是在這一時期誕生,可以說這為後來的新中國成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民國初年一大批知識分子登上了歷史舞臺

回首民國初年,我們看到的不應只是混亂和落後,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社會進步的大趨勢以及中華民族的自強之路。由於當時的中國國情,必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也就不必過於苛責當時的那些當權者,而是應該更多地去發掘那個時代的閃光點。

您的點讚收藏關注就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歡迎各位讀者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民國初年政治上的倒退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在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
  • 民國女子為何如此美麗!!
    尊重女性的民國男人,才讓民國的女子那般美麗。
  • 珍貴老照片:民國的美人兒
    劉半農        殷明珠(1904年-1989年),蘇州人,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上海的著名影星,1921年,殷明珠應但杜宇之邀,在《海誓》中扮演少女福珠,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女主角。✎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幾乎早已被人們遺忘。
  • 民國初年的中國人為什麼要解放乳房
    民國初年,朝野各方想盡辦法廢除纏足陋習。然而,無論是「天足」還是「天乳」,其背後的邏輯卻都不是為了女性身體的解放,而是為了進行一場針對中國人國民性的大改造。  香港學者吳昊在《都會雲裳》一書中說:「短短十五年光景,能把悠悠一千年纏足惡習解除,小腳革命之所以成功快速,除婦女覺醒的緣故外,還是政治形勢使然。
  • 民國女子那般美麗
    可加私信號諮詢xll88899,(xll是XLL的小寫)這個相冊後面的照片會全部是女子,但是第一的位置必須留給這位先生——劉半農。因為他造了一個字——「她」,中文本是沒有這個字的。還因為他寫了一首詩《叫我如何不想她》。正是無數像他這樣懂得欣賞和尊重女性的民國男人,才讓民國的女子那般美麗。
  • 民國女子 原來那般美麗!
    劉半農上海灘的絕色美人嚴仁美,生於顯赫家族。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幾乎早已被人們遺忘。馬珏,魯迅喜歡過的北大校花。《良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生活類大型畫報,由出版家伍聯德於1926年創辦於上海。在一系列有效營銷手段推動下,《良友》迅速成為風靡全球華人世界的雜誌,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畫報。胡蝶是民國著名演員,但這時她還沒那麼出名。現代人知道的民國影星大概數阮玲玉、周璇和胡蝶最出名了吧。
  •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原標題:書評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湖湘英烈故事叢書》(第三輯)於2019年12月出版發行,可喜可賀。   叢書所打造的「湖湘英烈通俗歷史傳記系列」,匯集了英烈們珍貴的史料,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史學價值。本輯書中按照人物成長曆程為線索打造故事性人物小傳,以時間為序展開故事,潤物無聲,形象生動,既有思想深度又通俗易懂地展現了18位(組)湘籍英烈感人的生平事跡,相對完整地展現了主人公的生平和事功,塑造了湖湘英烈的群像「家譜」。
  • 自古紅顏多薄命,民國四大美女一身坎坷,只一人善終
    在哪個沒有化妝技術,沒有濾鏡美顏,沒有PS的民國時代,這四個有才有顏的美女驚為天人,有傾城傾國的容顏,有曠世才情,驚豔了這個時代,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漂亮一筆,但自古紅顏多薄命,民國四大美女一身坎坷,只一人善終,讓人惋惜。
  • 薦書|《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問世
    作為「口述影像歷史」項目的第二期工程,《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近期由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發行。歷史隨時間而流逝,歷史隨影像而留存叢書介紹《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系列叢書共三卷,結合影像資料,通過60位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一輩攝影師本人的口述整理和採訪,將口述、訪談與文獻資料互為對照,深入挖掘了歷史的真相,展現了中國攝影師的群體形象
  • 民國初年,湛江徐聞為什麼會成為「匪窩」?
    之前我們講到了民國初年,土匪猖獗的四個原因——一、地主豪紳聯合貪官汙吏對農民的剝削。二、法殖民者的苛捐雜稅及外來商品傾銷,導致民生艱難。三、法租界當局對土匪的縱容和支持。徐聞在民國初年土匪如此猖獗,主要還是政治環境造成的,也就是說,雷州半島(除廣州灣之外)在那個年代出現在了「政權管理真空」,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歷史。
  • 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青島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舊址
    原標題:聆聽紅色故事,了解歷史建築——探秘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近日,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紅色展覽宣講小組,攜「青島近代歷史沿革與紅色故事」專題展覽,走進青島寧安路小學,在一中午的時間裡,隊員們跟隨講解員阿姨走進迎賓館,了解歷史建築,傾聽紅色歷史。
  • 家庭親情與愛情的兩難選擇是華和姐姐是在民國初年選定的
    預告片中,華也在民國初年受傷,兩個女人曾被壞軍閥控制,華在民國初年跪在地上,嘴角流著血,眼含淚水,所以他不得不做出選擇。在這個生死關頭,華指向鍾瑤姐姐:「我選她……」對他來說,兩個人都很重要,一個是情人,一個是他的親戚。
  • 南京地下竟藏著一處民國街,有銀行有火車非常繁華,遊客:穿越了
    南京是中國東部唯一的特大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它有2600多年的歷史,500多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南京有很多旅遊景點,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除了著名的孔廟、中山陵,國家4A級景區南京博物館也非常值得一看,南京地下竟藏著一處民國街,
  • 電視片《龍江森工——共和國不會忘記》林區展播實錄(一)
    大型電視紀錄片《龍江森工,共和國不會忘記》歷時大半年時間完成,這部反映森工發展變遷史的影像作品終於與廣大森工人見面,全片將龍江森工的發展歷程高度凝鍊,濃縮於70分鐘的光影中,一段段動情講述感人至深,一個個歷史時刻刻骨銘心
  • 民國女人比現在還時髦
    林桂生,1877年出生在蘇州。20世紀初林桂生來到上海,開了一家妓館"煙花間"。"混世魔王"黃金榮見到林桂生,一見傾心,很快就結了婚。婚後,他們搬到華洋雜處的租借地「三不管地帶」十六鋪。精明的林桂生與黃金榮商量,以十六鋪為基地,公開向全上海網羅門徒。
  • 「「四史」記憶」為何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新中國的「搖籃」
    我們開設《「四史」記憶》專欄,與大家一起重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點擊觀看視頻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贛南的瑞金葉坪,召開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來自全國七個蘇區的610位代表,代表所轄16萬平方公裡的1000餘萬群眾行使了他們神聖的權利,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 《人民日報》記錄新中國70年光輝歷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我們國家經歷了滄桑巨變,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趟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70年艱難探索有過成功、也有過曲折,它們共同匯聚成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凝聚成為一筆改革、發展、進步的寶貴財富。
  • 石家莊最具歷史價值的街區,充滿了民國範,很多人來這裡拍寫真
    民生路位於中山路以南,裕華路以北,西起勝利大街東至大經街,是石家莊最早的老街道之一,也是僅存的歷史價值較高的老街區。 上世紀初,這裡聚集了本地和遠道而來的商人,熙攘成市,是老石門早期最繁華的商業街。
  •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那些美麗的民國女子
    正是無數像他這樣懂得欣賞和尊重女性的民國男人,才讓民國的女子那般美麗。很久很久以前盛佩玉寫的一本書——《盛氏家族·邵洵美與我》,字裡行間感覺永遠都是很淡然的態度,不管是講到她的丈夫也好,或者丈夫的情人項美麗也好,感覺項美麗和盛佩玉就像是一對好姐妹一樣,儘管在這個家族裡最為人熟知的是盛愛頤,這是盛家三姐妹一張珍貴的合影,右一是盛愛頤,中間是盛佩玉。
  • 【時光沙漏】闞文華/庚子年回首
    點擊上方「青年文學家」可以訂閱哦編輯:逄  璞圖片來源於網絡時光沙漏--庚子年回首闞文華 當我們走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回首時不禁想問:時光都去哪兒了?為了讓青春像朝陽一樣燦爛,工作上努力拼搏過;失望時也遊戲過人生,把自已遺忘在了時光的門檻。但有的人從未停止過腳步,老了仍在夕陽的長河裡追夢,最終把夢想變成了現實;但也有人卻在太陽初升時躺下,享樂中把夢想變成了幻想。在相同的時光裡,人們留下不同的人生軌跡,有的人讓時光燦爛輝煌,有的人讓時光昏暗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