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內安營紮寨 佐丹奴五年後消失?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港資服裝品牌佐丹奴調整多年難復輝煌,正深陷低迷無法自拔。從備受「80後」乃至「90後」青睞的高檔品牌、知名品牌到如今淪落為低端品牌,佐丹奴跌下神壇的速度異常之快。事實上,近四年來佐丹奴嘗試過斷腕自救、刮骨療傷、放開加盟並向低價路線發展,但難見成效。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以佐丹奴為代表的港資休閒品牌份額正在不斷被國內外同類品牌蠶食,免費加盟快速消化庫存並大力挺進三四線城市的策略無異於飲鴆止渴,佐丹奴五年後或將退出內地。

  超市伴侶

  家住右安門地區的王阿姨在家樂福馬家堡店購物完,仍會習慣性逛一逛緊鄰超市的佐丹奴。王阿姨認為,佐丹奴的服裝都是基本款,質量不錯,價格還便宜。但是即便如此,王阿姨已經有很多年都沒購買過佐丹奴的產品了。

  說到佐丹奴,王阿姨印象最清楚的是幾年前花100多元給愛人買的一件夾棉外套。「不到200元一件的厚外套,也算是個名牌,即便在當時也挺划算的。惟一的缺點就是有些不透氣,愛人今年還穿著呢。」王阿姨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

  不過,近幾年王阿姨愈發感覺佐丹奴「過氣兒了」。「之前都開在各大商場最好位置的牌子,如今怎麼都開在卜蜂蓮花、家樂福旁邊?」此外,王阿姨還覺得,曾經遍地開花的佐丹奴門店似乎減少了很多。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佐丹奴品牌官網並統計後發現,目前品牌在北京地區共有27家門店,其中8家位於家樂福、物美和卜蜂蓮花等連鎖超市內或與以上超市做近鄰。此外,曾經在北京市中心各大商場廣泛開店的佐丹奴,現在除保留部分位於新世界、王府井大街的門店外,已將經營陣地轉移到了位於北京周邊的平谷、昌平、順義、密雲等地。在北京的27家門店中,15家都分布在城郊地區。這類現象也在其他一線城市中出現。

  由於一線城市市場被ZARA、H&M以及優衣庫等快時尚全面排擠,佐丹奴今年表示將擴張重心放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以及東南亞市場。此外,佐丹奴也在積極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例如中亞及東歐。目前佐丹奴在亞洲地區有不少分店,菲律賓有50-60家,而緬甸約有100家,店鋪均以加盟模式運作,同時也會進行批發業務。

  商路坎坷

  作為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服裝企業,佐丹奴在1991年把所謂的服裝零售店概念引進內地。在之後的十幾年間,佐丹奴在內地各大城市跑馬圈地,迅速成為紅極一時的時尚服裝品牌。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佐丹奴在黃金商圈、黃金區位開店並由代理商轉變為獨立品牌的做法,曾啟發了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然而在2012年,佐丹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並開始大規模閉店。

  隨著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崛起和國內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佐丹奴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盡頭。2012年,佐丹奴銷售額56.73億港元,同比增長1%,利潤8.88億港元,同比增13%。其中,中國內地地區銷售額18.9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門店數量方面,佐丹奴2012年僅在內地就關閉了163家門店,其中26家為自營店,137家為加盟店。

  此後,佐丹奴進入調整階段。在這為期五年的時間內,佐丹奴一直在摸索,然而成效甚微,集團業績也延續下滑趨勢。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後發現,為了優化盈利空間,近五年內佐丹奴共關閉超516家門店。去年至今,佐丹奴陸續推出了29-99元銷售策略,並大舉推出免費加盟的模式,以減少存貨額和存貨周期。

  斷臂自救的佐丹奴在2015年出現短暫回暖,當時被業內解讀為轉型初見成效。然而時隔一年,佐丹奴的業績再次被打回原形。

  集體失聲

  難以延續往日風光的大牌,並不止佐丹奴一家。國內消費者曾經耳熟能詳的班尼路、堡獅龍、鱷魚恤等「佐丹奴們」品牌,已逐漸被國內消費者遺忘,班尼路在今年初更是以2.5億元的交易價格被母公司「賤賣」。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不思進取的港資品牌或將在五年後退出內地市場。

  UTA時尚管理集團中國區總裁楊大筠介紹,港資品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進入中國,因為內地比較封閉,流行的管理、推廣方法一度先進。

  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和資訊的扁平化,港資品牌逐漸失去主導者地位。「中國企業更了解內地市場,陸續超越港資品牌。」

  對於品牌的衰落,楊大筠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思進取、技術落後、培養不足。而隨著網際網路的崛起,這類服裝品牌在資訊和網際網路技術方面逐漸落後國內企業一段距離,同時也受到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打壓。楊大筠表示,「香港作為貿易港,香港商人的經營思路是易貨貿易,在品牌培養和產業落地推廣上均有不足」。

  「90後」崛起,「80後」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港資品牌很快被拋棄。「營業額下降、利潤下滑,品牌無法在好地段開店,形成惡性循環。為了生存,不得不轉向超市和三四線城市,很難形成品牌效應。」

  激進降價並挺進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會買帳嗎?對此,楊大筠認為,佐丹奴產品價格雖然較低,但風格落後,很難擁有競爭力和忠誠度。消費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會迅速轉戰其他品牌。「被消費者拋棄後,這類港資品牌大部分將在5-10年內從中國市場消失。」楊大筠預測。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王瑋

相關焦點

  • 加油,佐丹奴!
    佐丹奴,和班尼路一樣誕生於1981年,由香港商人黎智英創辦。一開始只是從事批發業務,兩年後才開了第一家零售專賣店,後來1991年在香港上市,次年就進入內地市場,和班尼路一樣,第一家店也開在了廣州。還記得小時候,班上哪個同學穿了班尼路佐丹奴,那一定是公認的大款了。憑著人們追求品牌的這股熱潮,一大批服飾品牌迅速佔領市場,佐丹奴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成為大牌,不光是因為它的港資身份,那個時候誰會知道它是不是香港來的,都是從終端店鋪了解的最直觀嘛,所以佐丹奴的店鋪陳列在當時是相當洋氣的。
  • 佐丹奴官方網站 佐丹奴網上專賣店 佐丹奴中國大陸官網 佐丹奴男裝...
    佐丹奴官方網站 佐丹奴網上專賣店 佐丹奴中國大陸官網 佐丹奴男裝最新資訊 2011-04-0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 佐丹奴上半年淨虧損超1.5億元,記憶中的服裝品牌會消失嗎?
    點擊閱讀:熹寶科技 紡織品色牢度智能檢測自動評級系統簡介 老牌服裝企業佐丹奴日前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銷售額大幅下跌的同時淨虧損超1.5億元。作為70後、80後記憶中的服裝品牌,佐丹奴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經營出現衰退現象。在多重打擊下,佐丹奴還有機會翻身嗎?
  • 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時過境遷,這些品牌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零星傳來的往往是些不利的消息。   艱難自救的班尼路   說完佐丹奴,就必須說說班尼路了(複習請戳:班尼路:所有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它卻悄咪咪賺走了30億!),就像肯德基與麥當勞的關係一樣,當年有佐丹奴的地方,不遠處必然會出現班尼路。兩個品牌在一起,就會掀起一場「時尚江湖」的腥風血雨。
  • 佐丹奴班尼路慢慢遲暮 誰還在專賣店停留駐足
    佐丹奴三季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銷售額由去年同期的13.33億港元,減少至12.83億港元。其中季度品牌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減少6%,而公司在南韓聯營公司的品牌銷售額則減少11%,本季度可比較門市銷售額亦下跌6%。在銷售額下降的同時,佐丹奴的毛利也同時出現下降。
  • 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等大牌,因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匿跡了
    其實除了真維斯,還有很多我們熟悉的老品牌,都走在了消失的路上,比如班尼路累計關店3000多家,被母公司德永佳集團以2.5億元出售,內地工廠也在2018年徹底關閉,佐丹奴這個牌子的門店呢,最高曾經是達到了2671家的數量,然而衝擊高端失敗之後,只能一邊向三四線城市撤退,一邊投奔天貓,彌補線下的虧損,至今到期20年建立的高端品牌已經蕩然無存了。
  • 佐丹奴2019年度銷售額減少11.9%
    此外,佐丹奴毛利率輕微下滑0.3個百分點至58.7%。由於銷售額下降,存貨對成本流轉日數增加11日至100日。在減少佐丹奴供應商和中國加盟商持有的製成貨品後,系統存貨保持穩健。業績數據顯示,佐丹奴電子商務產生的收入為2.67億港元,減少15%,佔銷售額的5.5%。下降主要原因是佐丹奴已建立的第三方平臺在中國大陸經歷了激烈競爭所致。
  • 夾縫求生 佐丹奴尋海外「救兵」
    9月5日,佐丹奴發布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營收同比下滑11.12%,股東應佔溢利同比下滑36.61%。這也是佐丹奴近十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雙出現雙位數下滑。其中,大中華地區可比較門市銷售額下跌12.6%。而在前一天晚上,佐丹奴表示以265萬美元收購在中東地區銷售佐丹奴品牌的Giordano UAE餘下權益。
  • 開業23年迎調整 合億佐丹奴佛山祖廟旗艦店升級後亮相!
    (贏商網報導)9月29日,已開業23年的合億輝煌集團佐丹奴(需求面積:60-120平方米)祖廟旗艦店,於門店升級後在佛山祖廟路全新開業。 本次的形象升級改造,釆用了佐丹奴集團最新的韓式裝修風格,店鋪的整體效果著力彰顯佐丹奴品牌對客戶舒適體驗感的重視與演繹:首先,該店鋪採用三段式貨架,讓貨品能全面性展示,令消費者更易選購;其次,門面增加祖廟首創LED大屏顯示,隨時讓客人清晰品牌的潮流與推廣信息,增加購物樂趣;第三,店鋪選用白色及木紋的元素,更貼近自然、質樸無華,讓客戶在購物時更輕鬆愉悅,感受自然的和諧氣息。
  • 佐丹奴品牌簡介
    佐丹奴GIORDANO,堅守流行時尚風格。應用創新設計理念,色彩豐富炫麗,挑戰時尚新潮,竭力最求完美,展現青春活力。  佐丹奴GIORDANO,充滿激情和探索精神,獨具個性主張,釋放自由與愛,呈現出熱情,新鮮的強烈風格。
  • 佐丹奴去年業績大幅下滑,內地市場拖後腿
    佐丹奴表示,「在減少我們供應商和內地加盟商持有的製成貨品後,系統存貨保持穩健。」不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佐丹奴從2月13日開始,暫時關閉了內地市場共139間門店,此舉可預見將進一步影響佐丹奴的銷量並加劇佐丹奴庫存流轉的壓力。佐丹奴在3月9日發布公告稱,集團正在與地產商談判,積極為佐丹奴多個地區市場門店爭取租金減免。
  • 佐丹奴的廉價救贖【中國服裝圈•628期】
    其實,佐丹奴此次在大中華區的廉價品牌計劃從去年二季度就開始運行了,「因為去年僅是試水模式,店也很少,今年才打算大力推廣。」葛佳亮(化名)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葛佳亮是佐丹奴(Giordano)品牌的供應商之一,「打了很多年交道,對它(佐丹奴)還是比較熟悉的。」他說。
  • 佐丹奴銷售額下跌34.6%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李濛)4月17日,佐丹奴發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一季度業績稱,銷售額實現8.49億港元,其中實體店銷售額為6.91億港元。   公告稱,佐丹奴的一季度銷售額下跌34.6%,若按固定匯率換算,則下跌33%。可比較門市銷售額下降30.2%。
  • 佐丹奴國際授出購股權
    佐丹奴國際授出購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9 17:56:33
  • 利潤「腰斬「 10億現金能挽救佐丹奴的中年危機「
    佐丹奴股東應佔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受到會計準則變更的影響。財報稱,倘採納之前的會計準則進行直接比較,公司該呈報2019年股東應佔除所得稅後溢利為2.89億元,較2018年減少39.8%。於採納香港財務報告準則適用於租賃的第16號後,呈報股東應佔溢利為2.30億元,較2018年下降52.1%,主要由於集團銷售額下降以及租賃和非現金會計費用的使用權資產減值而額外產生的5900萬元所致。
  • 佐丹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44%,虧損1.75億港元
    新京報訊(記者 王勝男)9月3日,佐丹奴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佐丹奴」)發布2020年中期報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佐丹奴銷售額同比下降44%至14.13億港元;虧損1.75億港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61億港元;毛利率為54.6%,上年同期為59.3%;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88億元,同比下降70%。此外,受疫情影響,佐丹奴上半年存貨流轉天數大幅提高至138天,去年同期為92天。
  • 香港服裝品牌佐丹奴,在肯亞的第三家店開業
    香港服裝零售商佐丹奴(Giordano)在奈洛比開設了第三家門店,以滿足肯亞日益增長的奢侈品服裝消費市場需求。投資的第三家佐丹奴門店也開業了。佐丹奴海外市場開發經理Hoying Lee女士表示:佐丹奴看到了肯亞市場的巨大潛力,可能會開設更多門店;並特別感謝了其肯亞市場特許經營合作夥伴對佐丹奴的奉獻、支持和信仰。佐丹奴成立於1981年,在亞洲、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擁有2,100多家店鋪和專櫃,經營男裝、女裝和兒童奢侈服裝。
  • 佐丹奴16年銷售額下降 機構為何還維持買入評級?
    佐丹奴方面表示,「我們將完成合併位於華南的兩個現有倉庫,這將提高經營效率,並使我們能進一步加強存貨控制。」據悉,系統存貨仍較2015年12月31日減少12%。   財報露出後,佐丹奴集團主席及執行長劉國權也對16年的業績進行了簡短的分析,同時透露了17年的部分計劃。
  • 避開與Zara、H&M競爭 佐丹奴一季度業績強勁反彈
    事實證明,經過一系列戰略調整後,另闢蹊徑、主攻三四線城市的佐丹奴國際業績成功觸底反彈,於今年第一季度迎來開門紅。據佐丹奴國際(HK:0709)發布的最新業績報告顯示,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13.4%至14.57億港元,毛利潤則同比增加12.5%至8.47億港元,其中來自電商渠道的收入同比大漲44.6%至8100萬港元。
  • 佐丹奴廉價救贖:推廉價品牌Beau Monde 前景迷茫
    進入內地20餘年,佐丹奴(需求面積:60-120平方米)這個堪稱中國休閒服裝鼻祖的品牌經歷過風光無限,也苦嘗過被後來者趕超的落寞。   無論是品類、品牌的多元化,還是品牌定位的調整,佐丹奴一直在嘗試。這一次,面對競爭殘酷的市場,佐丹奴不得不選擇放下姿態用「廉價」尋找新的增長點,只是以目前的情況看,似乎還未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