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2020-12-06 中國紡織網

  時過境遷,這些品牌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零星傳來的往往是些不利的消息。

  也許,國外快時尚品牌的進駐、電商渠道的崛起讓服裝行業感受到了一次「洗刷刷」的品牌衝擊,也讓服裝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服裝市場始終是新舊交替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產品設計不能更新換代、品牌影響力消退、跟不上零售趨勢等等,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拋棄」。國內部分傳統品牌的沒落,以及國外服飾品牌的紛紛逃離也在證明:新一輪消費升級帶來的行業性衝刷,根本不管你曾經的輝煌與否,只在乎你當下產品與服務的優劣!

  遭遇「中年危機」的佐丹奴

  年近四十的佐丹奴,見證了班尼路、真維斯、美邦們的光輝歲月,也見證了優衣庫、H&M、Zara們的後來居上,殘酷的是佐丹奴還要見證自己的「中年危機」。

  佐丹奴於1981年成立,1991年6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8月進軍大陸市場,開創了中國休閒服零售連鎖店先河,搶佔大片市場,在服裝行業叱吒風雲。

  2011年,佐丹奴的門店數量達到峰值的2671家;2013年銷售額創下超58億港元的記錄。

  到了2016年底,佐丹奴門店數為2397家,平均每年關閉門店50多家。還好,這個數據並不算可怕。

  2019年,佐丹奴在全球仍擁有2375間門店,這個數字與之前變化不大,相比內地市場近幾年的關店潮來說,佐丹奴的渠道管理還是比較穩定的。

  但即使這樣,在近些年的競爭中,這個曾經的龍頭大佬卻失去了其強勢的風範,難以回到當年業績迸發的風光歲月。

  疫情雖然背了鍋,但是實際上,自2017年起,佐丹奴的中國大陸及港澳市場就已出現銷售衰退跡象,呈現出明顯的衰落趨勢。

  對比佐丹奴這兩年的中國大陸及港澳市場銷售業績,其中中國大陸的銷售額由2017年的13.07億港元下滑至2019年的9.95億港元;港澳的銷售額由2017年的9.69億港元下滑至2019年的7.72億港元。

  總而言之,2019年的佐丹奴交出了一份難以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期間,線下零售銷售額大幅下滑已是意料之中,在各大品牌加碼線上線下雙渠道並行之際,佐丹奴的反應顯然有些「冷靜」,據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佐丹奴線上業績為5900萬港元,同比下滑18.06%。

  在頹勢中不斷尋找發展,顯然佐丹奴的「中年危機」已經到來,2020是繼續沉默還是尋勢爆發?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希望佐丹奴遭遇的不利影響可以早日消散,試想,如果佐丹奴也離我們遠去,中年一代關於服裝的青春記憶還剩下多少?

  艱難自救的班尼路

  說完佐丹奴,就必須說說班尼路了(複習請戳:班尼路:所有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它卻悄咪咪賺走了30億!),就像肯德基與麥當勞的關係一樣,當年有佐丹奴的地方,不遠處必然會出現班尼路。兩個品牌在一起,就會掀起一場「時尚江湖」的腥風血雨。

  班尼路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從中國香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主打年輕休閒路線,質量好又價格公道,深受年輕人的歡迎。

  1996-2006年,是班尼路最風光的十年,那時的它就如同剛進入中國市場的H&M和ZARA,年輕人都以穿班尼路為榮。

  最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步行街每走5分鐘就能看見一家班尼路,它在全國270多個核心城市開了4404家店,盡握渠道優勢,曾經把初入中國的優衣庫打得落花流水,險些放棄中國市場。

  但是2010年以後,班尼路就和佐丹奴一樣,變得越來越蔫,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實際上班尼路只是下沉到了3、4、5、6...線城市,雖然精氣神兒不再,但「命」還在。

  2011年到2015年,班尼路遭遇了關店潮,6年裡關店約3000家,全國門店只剩1000多家。

  不過這兩年,班尼路在品牌策略上做了一系列調整,拿出了一份令人驚訝的2018財報:年銷售額30.73億港元,淨利潤增長6.87%。

  從關閉3000家商店到年收入30億港元,班尼路在此期間經歷了什麼?

  從一線扛把子,「淪落」到帶著一屆又一屆的小鎮青年起範兒,班尼路和佐丹奴「落魄」的最大原因恐怕就在於品牌形象上的不思進取以及對電商渠道的輕視。

  不過,這哥倆頂多算大勢已去,說不上消聲匿跡,最慘的莫過於當年同樣赫赫有名的真維斯。

  破產清算的「真維斯」

  在不少8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期,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2020年1月15日,曾經的「牛仔褲之王」真維斯宣布破產清算。從風靡全國、年入50億,到如今關店1300家、裁員6000人,真維斯的墜落是那些老牌香港公司在大陸的一個縮影。

  當時,它的一條牛仔褲上百元,幾乎是人們當時的半個月工資。青島第一家店開業時,現場非常火爆,真維斯不得不請來了十幾個保安維持秩序。當天,這家店賣掉了12萬塊錢衣服和褲子,遠遠超過楊釗預期的4000塊。

  為了利用好大陸的低價勞動力,1995年,楊氏兄弟將工廠搬到老家惠州,1996年,真維斯母公司旭日製衣廠在香港上市。

  踩中風口的真維斯開始席捲全國。一頓操作猛如虎後,2013年它已在全國開下2500家門店,銷售額近50億。放眼望去,中國大街小巷全都是它的店招。

  可惜,真維斯沒有守住巔峰。2013年過後,它急轉直下,銷售額從50億到40億、28億、19億、16億,一年一個大退步。2017年,真維斯全年虧損4509萬,4年關掉了1300多家門店。2018年,它僅用半年時間就超過了2017全年虧損額。

  毫無疑問,電商成為了中國零售的核心戰場,帶來的是一套全新的零售思維,而真維斯卻還在用傳統的模式應付時代的變革。

  針對電商的突飛猛進,真維斯首先是成立一個電商部門,2017年又成立了「真維斯電貿分公司」。這家公司名字聽起來很牛,但實際上卻只是扮演了一個「去庫存」的角色,將真維斯在線下賣不出的產品搬到了淘寶、京東以及拼多多。

  真維斯對電商的怠慢收到了懲罰,2017年它全渠道營收16億,虧損數千萬,而同期獨立運營的森馬電商僅網上銷售額就超過50億。

  很多時候,思維上的一念之差,帶來的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在真維斯的財報中,它將自己墜落的這筆帳算到了電商頭上:電商配合內地的廉價物流服務,對實體店衝擊巨大!

  那麼,既然看到了風口在轉變,為什麼真維斯卻不對變化做出有效反應?

  因為它沒有勇氣!它自己承認過,只有利用電商和大數據,徹底轉變設計理念和運營模式,才能打開銷路。但在風險面前,它的母公司退卻了,最終選擇了賤賣,而不是拼盡全力。

  當然,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也有改變,也在更新,相比別的品牌卻在時間點上落後了,從而錯過了翻身的最好時機;改變的力度也不夠,參照同期品牌,例如李寧,也曾經是又老又土的運動品牌代表,這幾年卻憑顛覆似的設計和高調的傳播方式,再次進入高光時刻,走上國際舞臺,成為「國潮」品牌的代表,重新贏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時代的更迭,消費者的「易變」,品牌在進化成「百年品牌」的路上,有太多折戟退場。作為曾經青春時尚的代名詞,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的逐漸沉寂,確實讓人唏噓不已。我們也更希望,它們將再度抓住某個關鍵的時機,為我們再度帶來驚喜。

相關焦點

  • 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那些年,我們曾經追過的「大牌」
    一次飯局時聊天,說起當年差點把自己那件佐丹奴供起來的事。一次他媽媽要把他的佐丹奴拿去洗,他連忙大聲阻止:「放下!大牌你不知道怎麼洗,該洗壞了!另一個將佐丹奴視作大牌的人說出來你們都不信——他就是郭敬明,那個以炫耀奢侈品為己任的郭敬明( ⊙ o ⊙ )真是妥妥的黑歷史~
  • 服裝行業「大洗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現狀一家比一家難
    當下所謂時尚潮流也會有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那一天,曾經被70、80後視為「白月光」的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品牌當時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時尚圈主流已經是90、00後的天下,這些外來快時尚品牌也早已被「後來者」趕超。現在要說起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這三個品牌的現狀,那可是一家比一家還難。
  • 又一服裝品牌沒落:曾與真維斯、班尼路齊名,如今被4600萬元收購
    就中國市場而言,很多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靡全國的品牌,如今都走向了沒落,比如說真維斯、班尼路等等。其中,真維斯在關掉1300多家門店之後,最終在2020年1月份宣布進入了破產程序;而班尼路則從曾經的一線服裝品牌掉到了十八線,近些年來一度關掉了近3000家門店,頹勢難掩。而就在近日,又有一個知名的老牌服裝品牌賣身了,它就是與真維斯、班尼路齊名的堡獅龍。
  • 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等大牌,因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匿跡了
    真維斯創始於1972年,是最具代表的澳洲本土服飾品牌之一,而在中國真維斯更是一度廣受熱捧,自1997年第1家真維斯在上海開門以來開始席捲全國,截至2019年,真維斯在中國20個省份開了2000多家連鎖店,但是這些年來真維斯一直都在以每天一家店的速度連續瘋狂,關鍵2013年以來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這就是真維斯的真實寫照,天氣更溫馨,許多人一起過去的回憶
  • 據說,大多數80後小時候的三大名牌是這些!
    在我們小小的心靈裡,還是有追逐品牌的渴望的,對於我們那一代中小學生來說,當年我們心目中的國際大牌就是:班尼路、真維斯和佐丹奴。有人說,小時候沒穿過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就像這些年沒有逛過優衣庫和muji一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當然,這三大巨頭品牌的價格在當年的我們看來可比優衣庫貴多了,大概比muji還要奢侈那麼一點點。
  • 真維斯倒閉之後,你還記得當年穿過的那些品牌嗎?
    當時由楊旭、楊釗兩兄弟的旭日製衣作為真維斯的代工廠,一步一步反客為主,最終收購了真維斯這個品牌。而旭日製衣,也正是如今真維斯的大股東旭日集團。一直以來,真維斯在國產休閒品牌這條道路上走得是順風順水,還一度打出了要成為「中國的GAP」這樣的頭銜。
  • 佐丹奴班尼路慢慢遲暮 誰還在專賣店停留駐足
    、傑克·瓊斯、美邦、森馬、真維斯、以純、班尼路……ring a bell?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時尚服裝品牌如今都深陷關門潮。如今,越來越多佐丹奴班尼路慢慢遲暮 誰還在專賣店停留駐足的國際時尚輕奢品牌進入國內被捧為衣櫥新寵,感嘆下變化,也禁不住感嘆下飛逝的時光。
  • |真維斯|班尼路|美特斯邦威|楊勳|快...
    1月15日,據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 美邦、班尼路、真維斯…當年的「潮牌」,現在怎麼樣了?
    到了2008年,美邦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26%,打敗了森馬、以純、唐獅,以及班尼路、真維斯、佐丹奴,成為中國第一休閒服飾品牌。而周成建也在美邦的不斷擴張中,創造了自己的財富傳奇。2008年8月,美特斯·邦威在A股上市,他的身價一躍達到200億,被冠以內地服裝首富的稱號。
  • 被遺忘的班尼路、佐丹奴、森馬等品牌現在過得如何?
    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下,對很多「80後」、「90後」消費者而言,曾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的班尼路、佐丹奴(需求面積:60-120平方米)、森馬等品牌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幾乎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如今它們過的如何,它們又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 當年令年輕人瘋狂的高街潮牌—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現在咋樣了?
    2018年,這些曾經被廣大的青年人譽為時尚與潮流象徵的服裝品牌們在被國外快消品牌以及輕奢、潮牌的擠壓下,正在逐漸變的消沉。郭敬明曾在《你的一生如此漫長》中如此描述班尼路留給他的記憶:「我念初二了。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
  • 從一線名牌到18線地攤,關店3000家,班尼路早已走上死路!
    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曾經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件佐丹奴98塊的背心。在同樣的這一年裡,我發表了一首很短很短的詩歌在雜誌上。」而如今,小鎮青年都很少穿它了。有消息稱,班尼路在過去6年的時間內共關店3000家,已經從原來的主流商圈必入駐品牌,淪為街邊小店鋪。
  • 「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破產清算 記憶裡的青春品牌還能走多遠?
    高速擴張後走上下坡路  「我曾經認為的頂級品牌,步行街中最醒目的店。」「真維斯、班尼路是回不去的青春。」……連日來,微博上有關「真維斯破產關停1300家店」的話題引來1億閱讀,不少網友感慨真維斯給自己留下的青春記憶。  近日,創立於1972年的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真維斯宣布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
  • 加油,佐丹奴!
    你們說,這些曾經叱吒一時的「香港貨」,如今怎麼就變成「大路貨」呢……佐丹奴,和班尼路一樣誕生於1981年,由香港商人黎智英創辦。一開始只是從事批發業務,兩年後才開了第一家零售專賣店,後來1991年在香港上市,次年就進入內地市場,和班尼路一樣,第一家店也開在了廣州。
  • 曾經的「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破產 80後記憶中的品牌就這麼消失了
    但在近幾年,卻遭遇連年虧損,最終卻落到了破產的地步,它就是真維斯。《每日財報》注意到,近日,創立於1972年的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真維斯宣布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據悉,管理人員將研究重組或出售真維斯的所有選項,該品牌將同時尋求有強烈意願的收購方或投資方。在進行破產管理程序期間,真維斯將會繼續運營。
  • 「東莞牛仔一哥」真維斯
    1月15日,據《每日郵報》報導 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 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楊勳 收購後的1993年,真維斯正式進入中國 兄弟倆把真維斯的第一家店選在了上海南京東路
  • 上海南京路曾開首店,初代潮牌真維斯沒落了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真維斯澳洲母公司宣布破產「初代潮牌」為什麼沒落了?沒有網購和快時尚的千禧年初,時髦青年們都怎麼買衣服?佐丹奴和班尼路的旗艦店,都閃動著巨大的電子屏幕。」除了班尼路和佐丹奴,真維斯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時它以低價優質的服裝搶佔市場,結實耐穿的牛仔褲陪伴過許多人的青春。這幾天有一條勾起回憶的新聞:真維斯的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開始破產清算。
  • 班尼路!」 曾經的亞洲一哥近況如何
    「牌子,班尼路」後的瘋狂然而瘋狂之後總需平靜,班尼路也開始走向下滑,民間有種說法,就是因為當年黃渤的那句臺詞導致了班尼路的「落魄」。因為在《瘋狂的石頭》劇中,黃渤飾演的是一個笨賊,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每天靠著偷摸搶過日子的人,居然穿的是班尼路。一大批熱衷粉開始脫粉。
  • 曾火過班尼路,強過佐丹奴!這個周董穿了11年的牌子,如今30一件都嫌...
    共和君說: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咋樣了?(陳列共和出品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說起上學時代我們常穿的國產服裝,你們還記得幾個?是班尼路、佐丹奴、堡獅龍,還是後來的真維斯、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真維斯被母公司「出售拋棄」,佐丹奴、堡獅龍連年虧損,閉店不斷......心痛之餘我突然想到,和班尼路、佐丹奴一起稱霸我們衣櫥的美特斯邦威,如今過得也不太順利:接連閉店1500家,從12年開始虧損4億到去年近300億市值蒸發!!真是不禁讓人感到唏噓......
  • 從真維斯達芙妮到艾格,80後心中的牌子貨為何淪為小鎮青年都嫌棄?
    這些年,許多80後心中曾經的「牌子貨」都陷入到關店、撤離、破產的境遇。 就說今年,一月份,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名牌名氣塑造後,便開始大量吸引各地代理商的加盟,這種「直營+代理」的模式讓品牌在各大城市核心商圈遍地開花,迅速的擴張,無敵的存在感,讓這些「牌子貨」牢牢佔據了那屆年輕人的認知,成為當時年輕人心中無敵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