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時尚是一個輪迴的圈。當下所謂時尚潮流也會有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那一天,曾經被70、80後視為「白月光」的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品牌當時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時尚圈主流已經是90、00後的天下,這些外來快時尚品牌也早已被「後來者」趕超。現在要說起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這三個品牌的現狀,那可是一家比一家還難。
「中年危機」、「艱難自救」、「破產清算」
佐丹奴成立於1981年,至今已有四十一個年頭,在1991年陸續來到香港、大陸市場,可以說是最早一批開創中國服裝連鎖店的外來品牌,在最頂峰時期佐丹奴門店數量超過兩千六百家,2013年更是打破了58億港元的銷售額記錄。不過2017年起,曾經在服裝行業叱吒風雲的佐丹奴便開始出現下滑趨勢,2019年佐丹奴全球總銷售額48.52億港元,同比下降11.9%,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衝擊更是下滑了34.6%,銷售額僅有10.57港元。這個41歲的服裝品牌正在面臨著「中年危機」。
提起了佐丹奴,就必然少不了班尼路這個品牌,這兩個服裝品牌就像現在的肯德基與麥當勞一樣,只要一家出現,另外一家就會在不遠處出現。與佐丹奴一樣,班尼路從香港進入大陸市場,90年代到21世紀初是班尼路的高光時期,火爆程度相當於現在的ZARA、優衣庫,全國範圍內開了四千多家門店,無獨有偶,到達頂峰的班尼路很快就開始走向下坡路,2011年起開始出現「關店潮」,六年時間裡,四千多家門店僅剩一千多家。令人驚訝的是,班尼路在經歷幾年的掙扎自救之後,不斷創新產品,調整定位,終於在這兩年營業額有所回升。
真維斯也曾經被譽為「牛仔褲之王」,1993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後,以國際品牌形象贏得80後青睞,2013年鼎盛時期,真維斯在全國範圍開了兩千多家店,創下50億營收記錄。好景不常在,2013年之後真維斯便觸頂反彈,隨後的四年從50億營收逐漸掉到16億,甚至在2017年全年虧損4509萬元,最終在2020年1月破產清算,終結牛仔褲之王的時代。
這三家外來時尚品牌沒落的原因極為相似,首先最重要的是設計與研發創新不足,服裝潮流一直在變化,消費者的審美也在變化,這些老品牌因為設計跟不上年輕人的審美腳步,最終被優衣庫、Zara等新品牌取代也不足為奇。其次,線上渠道布局欠缺也是一個致命原因。這些品牌一直以線下經營為主,在國內電商發展得如火如荼時候沒有抓住時機,守舊的銷售方式也是最終被後來者居上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優衣庫、ZARA等快時尚品牌以定位平價、上新快的優勢,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寵兒,不過服裝行業永遠不缺後來者,現在火爆的品牌也要吸取前輩的經驗,保持創新,否則很有可能也會有被「後浪」推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