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破產 80後記憶中的品牌就這麼消失了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南黎

創立於1972年的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真維斯宣布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

說起服裝品牌,可能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阿迪達斯、耐克、puma等大型國際知名品牌,而對於某些小眾品牌和一些資深老品牌卻是孤陋寡聞。而有一個品牌,迎合了20世紀90年代至2000年初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填補了市場空白,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但在近幾年,卻遭遇連年虧損,最終卻落到了破產的地步,它就是真維斯。

《每日財報》注意到,近日,創立於1972年的澳大利亞零售服飾品牌真維斯宣布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據悉,管理人員將研究重組或出售真維斯的所有選項,該品牌將同時尋求有強烈意願的收購方或投資方。在進行破產管理程序期間,真維斯將會繼續運營。

風靡一時的巨頭,逐漸被時代拋棄

真維斯(JEANSWEST)1972年成立於澳大利亞的第四大城市珀斯Perth,1990年被它的上遊供應商楊釗、楊勳兩兄弟反向收購,很快就成為澳大利亞市場的第二名。

2015年,真維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還能獲得稅前755萬港元的利潤,但是進入2016年就開始巨虧8000萬港元。如今,公司在澳大利亞本部還擁有146家門店和1000名僱員,但迎接他們的是破產重整的命運。

在中國市場,真維斯卻是擁有了一段高光的歷史。由於看好中國大陸市場,1993年楊釗、楊勳兩兄弟在上海開設大陸首店,背靠海外背景和香港公司的加持,真維斯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成為休閒服裝市場的「大鱷」,至今在全國已經有2000多家連鎖店和加盟店。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它已在全國開下2500家門店,銷售額近50億。放眼望去,中國大街小巷全都是它的店招。

這一年,真維斯老闆楊釗當選了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成為香港和內地企業交流的旗幟性人物。

但同時轉變也出現在了2013年。這一年,電商行業規模已經基本成型。ZARA、H&;M、優衣庫等一批國際快時尚品牌也紛紛進入中國,憑藉便宜的價格和時尚的款式受到年輕人青睞,進一步搶奪中國服裝品牌的市場。

而到了2014年,淘寶和京東便接連上市,雙十一、618不斷刷新購物狂歡記錄,為電商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而此時的真維斯便表出了「佛系「態度,線上發生的一切事物與它無關,還是固步自封以實體店的銷售方式進行銷售。結果等到真維斯反應過來的時候,線上的市場已經挪不出一絲一毫的餘地給它們了。

2013年過後,它急轉直下,銷售額從50億到40億、28億、19億、16億,一年一個大退步。2017年,真維斯全年虧損4509萬,4年關掉了1300多家門店。截至2018年6月,真維斯門店數量下滑至1164家,較其巔峰時期縮水了一半。

截至2019年,真維斯在中國20個省份,開了2000多家連鎖店,但是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淤積的庫存和高漲的租金,已經不能支撐其正常運轉。

2020年1月,真維斯澳大利亞子公司宣布進入破產清算管理程序。

全球服裝業遭遇寒冬

時代總是在變化,服裝市場進入"紅海"階段,前期的紅利逐漸消失殆盡。電商的迅速崛起也在衝擊著傳統的實體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

面對市場的巨大變化,真維斯的管理者們並沒有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經營理念沒有改進。最終,真維斯喪失了對核心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牛仔褲之王」的盛譽已是過眼雲煙,終被人們遺忘在記憶的角落裡。

事實上,2019年以來,澳大利亞零售產業正在遭遇「倒閉」危機。

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澳大利亞零售產業有9100多家門店關門。僅在去年年底,澳大利亞倒閉的店鋪包括眾多知名海內外品牌,零售商店包括Sears、Kmarts、Party City、 Walgreens 、Barney等等。Payless更是表示要關閉2500家商店,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零售清算。

據多家澳媒報導,2020年將有更多澳大利亞本土品牌傳出倒閉的消息。

其實,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全球的服裝行業在近兩年也都正經歷著寒冬。維多利亞的秘密關店83家並停止大秀,巴寶莉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關閉其38家門店,Abercrombie&Fitch已關閉475家門店並計劃再關閉40家門店,GAP未來兩年計劃關閉230家門店,Forever 21已經正式宣布破產……

國內老品牌近年集體遇冷

不只是真維斯,同一時期熱賣的班尼路、佐丹奴、美特斯邦威等服裝品牌都在不斷收縮業務。從2011年到2016年,班尼路6年內關閉3000家門店,曾有「亞洲的GAP」之稱的佐丹奴也漸漸遠離黃金地段,關閉虧損店面。

作為曾經的「國民第一女裝品牌」,拉夏貝爾正遭遇艱難時刻。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境內線下網點較2018年年底已淨減少2400餘個,相當於網點數量淨減四分之一,平均每天關店13家。去年12月,拉夏貝爾全資子公司拉夏企管還將所持有的形際實業60%股權,以1元的交易對價轉讓。

素有女鞋領域「寶馬」之稱的——達芙妮,巨虧關店4000家。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達芙妮淨利潤減少8.2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44.7%!與業績下滑相對應的,是在港股上市的達芙妮國際從2012年4月股價高位11.172港元(前復權),一路下跌至跌最低0.142港元跌去約99%。2019年11月13日,達芙妮股價繼續低開低走,盤中跌幅達4.03%。

請陸毅代言的土豪「鞋王」——富貴鳥破產退市。2019年8月12日,停牌3年的富貴鳥收到了聯交所的最後通知,其股份上市地位將在8月26日正式取消。停牌前,富貴鳥報價3.88港元,總市值為51.89港元。

「體育第一股」——貴人鳥債務違約。2019年11月11日晚間,貴人鳥公告披露,債券金額高達5億的「16貴人鳥PPN001」不能按期足額支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這也是貴人鳥首次出現債務違約。

相關焦點

  • 「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破產清算 記憶裡的青春品牌還能走多遠?
    本報記者 馬婧  有「牛仔褲之王」之稱的真維斯是不少90後的童年記憶,但最近這家曾經的服裝巨頭走上了破產之路。其實,在國際快時尚品牌與電商的雙面夾擊下,包括真維斯在內的一批老牌服裝都走上了下坡路,關店潮愈演愈烈。
  • 8090記憶中的品牌,真維斯倒閉艾格破產,達芙妮已不見蹤影!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8090記憶中的品牌,現在都怎麼樣了呢?真維斯破產清算,從此再無「牛仔褲之王」真維斯真維斯作為一家澳大利亞品牌,90年代之初一種高端形象殺入內地,在當時他的一條牛仔褲就能賣上百元,被稱為「牛仔褲之王」。
  • 真維斯在澳宣告破產,「牛仔褲之王」是如何隕落的?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真維斯在澳洲宣告破產,「牛仔褲之王」是如何隕落的?澳洲品牌真維斯曾經是時尚的代名詞,如今風格過時,門店形象老舊,店面數量大幅下降,曾經的「牛仔褲之王」、休閒服飾「鼻祖」就這樣在消費者心中與時尚漸行漸遠位於北京活力東方購物廣場的真維斯店,店面服裝擺放過於擁擠,產品展示也缺乏美感。
  • 「牛仔褲之王」為何走到破產?真維斯到底做錯了什麼?
    昨日有錢橫著走,敢讓清華叫爸爸;今日轟然倒下,關店裁員又破產,不到十年,曾經火爆全球、被稱為「牛仔褲之王」的服裝品牌巨頭企業真維斯(JEANSWEST)到底做錯了什麼?時代拋棄他,並不是他做錯了啥,而是他啥都沒做。
  • 曾火爆中國的品牌,在澳宣告破產,網友:再無牛仔褲之王
    近年來,拉夏貝爾、美特斯邦威、貴人鳥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品牌都相繼宣告破產。最近,又有一家老品牌宣布破產,它就是有著「牛仔褲之王」之稱的真維斯(Jeanswest)。想必大家對真維斯這一品牌應該不會感覺陌生吧,它曾是步行街上最醒目的店,也是不少人心中的頂級品牌,同時它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但如今它卻逐漸走向了衰敗。這幾年真維斯到底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它面臨破產?2020年1月15日,服裝品牌真維斯(Jeanswest)宣布進入託管模式,開始進行破產清算。真維斯破產的消息一出,就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出感概。
  • 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時過境遷,這些品牌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零星傳來的往往是些不利的消息。   無論如何,希望佐丹奴遭遇的不利影響可以早日消散,試想,如果佐丹奴也離我們遠去,中年一代關於服裝的青春記憶還剩下多少?   艱難自救的班尼路   說完佐丹奴,就必須說說班尼路了(複習請戳:班尼路:所有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它卻悄咪咪賺走了30億!)
  • 牛仔褲之王:關店1300家,裁員6000多人,曾年收40億今破產清算
    服裝品牌真維斯,在本部澳大利亞,倒閉了!日前,據澳大利亞《每日郵報》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已經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流程。再結實的牛仔褲,也擋不住這個寒冬;全球零售業的寒風,終於還是颳倒了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
  • 真維斯真不行了?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
    來源:新浪財經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 敗走澳洲破產清算,國內關店1300家,真維斯難道真不行了?
    來源:江瀚視野在不少90後的記憶裡,在那個服裝品牌個性化不強的時候,說起牛仔褲大家往往會脫口而出:真維斯,這個曾經的牛仔褲之王,在大家的記憶裡似乎還有前幾年的「真維斯樓」事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曾經那麼紅火的真維斯,似乎已經看不見了,而最近好不容易有消息的真維斯卻是一批壞消息
  • 80後記憶中的時尚品牌ESPRIT陸續關店!
    在此之前,代表自由、愛、勇氣和未來的品牌ESPRIT早已是歐美家喻戶曉的時尚弄潮兒。在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將ESPRIT帶入內地發展,引領內地時尚潮流,成為內地時尚先鋒。在80後一代的記憶中ESPRIT、ONLY、VERY MODA、真維斯、佐丹奴等時尚服飾品牌是90年代很時尚的服裝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80後的一代們慢慢長大這些品牌好像也慢慢的隨之消失了……到底是因為ZARA、HM的進入競爭這部分市場還是因為這些品牌太滿足於鼎盛時期的銷售額,而沒有在研發和設計上再次投入人力物力呢?
  • 從真維斯達芙妮到艾格,80後心中的牌子貨為何淪為小鎮青年都嫌棄?
    這意味著,又一個80後心中曾經的「名牌」消失了…… 11月10日,上海法院的專門破產審判機構「上海破產法庭正因此,在80後姐姐們心中,艾格曾經一度就是名牌服飾的代表。 但從2013年開始,隨著中國年輕一代審美於購物方式的改變,艾格中國區銷售額開始下滑,從那時起開始了關店潮。而在中國以外的歐洲及其他市場,艾格已然又變回了一個以經營內衣為主的品牌。
  • 服裝行業「大洗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現狀一家比一家難
    當下所謂時尚潮流也會有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那一天,曾經被70、80後視為「白月光」的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品牌當時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時尚圈主流已經是90、00後的天下,這些外來快時尚品牌也早已被「後來者」趕超。現在要說起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這三個品牌的現狀,那可是一家比一家還難。
  • 真維斯,班尼路,佐丹奴等大牌,因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匿跡了
    今天鴻運哥跟大家聊一聊,一家倒閉的童年回憶,<真維斯>,服裝業的一大巨頭真維斯日前在本部澳大利亞宣布倒閉,是的,你沒看錯,真維斯這家一度火爆全球以製造牛仔褲為主的服裝大牌就這樣突然倒閉了,徹底走入了蒼茫的暮色中。
  • 「東莞牛仔一哥」真維斯
    東莞生活新動態,▲加入東莞君 很多00後可能不知道真維斯 一聽還以為是山牌李維斯 但在90年代,有條真維斯的牛仔褲 就是班上最cool的崽
  • 艾格破產,1折甩賣求變現,網友唏噓:那些年的真維斯、ESPRIT…都去...
    仔細看 確實是滿滿回憶殺 原來,它要推的是 正在破產程序中的艾格品牌 小觀查詢時尚類網站,不少服裝業內認為,艾格和ESPRIT一樣,曾經是西方服裝時尚文化在中國大陸的啟蒙者和傳播者,在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史上有重要的意義。 但2015年後,艾格就一路頹勢。
  • 「80後」們還在穿達芙妮、美邦嗎?這些承載「青春記憶」的品牌正在...
    而與達芙妮類似的以純、森馬、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80後青春記憶」品牌,也已普遍收縮陣營,「退居二線」。「80後青春品牌」組團「退潮」達芙妮宣布實體撤店後,網絡嘆聲一片,80後網友大呼「爺青結」(爺的青春結束了)。「牌子~班尼路」,「穿什麼就是森馬」……每一句至今仍熟悉的廣告語背後都曾是一個品牌的榮耀,也比對著如今的落寞。
  • 上海南京路曾開首店,初代潮牌真維斯沒落了
    除了班尼路和佐丹奴,真維斯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時它以低價優質的服裝搶佔市場,結實耐穿的牛仔褲陪伴過許多人的青春。這幾天有一條勾起回憶的新聞:真維斯的澳大利亞公司宣布開始破產清算。不過,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勳在接受採訪時強調,澳洲的真維斯和中國的真維斯分屬於不同的子公司,彼此獨立運營,中國區的業務不會受到本次破產事件的影響。真維斯在澳洲地區的失敗,根本原因是當地零售業受到的倒閉危機,但即便如此,如今國內的大城市商圈中,也已經難以見到「真維斯」的蹤影。
  • 真維斯董事長回應破產一事:沒垮 中國業務照常運營
    來源:新浪財經2020開年,一則關於JeansWest真維斯的新聞引發熱議:曾關停1300多家店,業績從巔峰期下滑超60%,澳大利亞真維斯開始破產清算……新聞讓人唏噓的原因與情懷相關,當年,真維斯、美特斯邦威、森馬、以純等品牌可謂耳熟能詳,一度伴隨著80後、90後的成長之路。
  • 真維斯與港資服裝品牌的集體「中年危機」
    創立48年的服裝品牌真維斯迎來了「中年危機」。據外媒Daily Mail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日前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澳大利亞以外的真維斯業務不受本次託管的影響,中國地區業務未受到影響。 成立於1972年的真維斯,1990年被來自廣東的楊氏兄弟收購,並於1993年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 敗走澳洲市場後,真維斯中國能否「三十而立」?
    繼2017年被真維斯母公司旭日集團私有化,剝離上市公司旭日企業後,真維斯的澳大利亞公司終究還是迎來破產清算的結局。 據澎湃新聞報導,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已於近日宣布進入自願託管程序,開始進入破產清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