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本書了
盲人摸象的故事廣為流傳:
摸到耳朵的說大象像一把扇子;
摸到尾巴的說大象像一條繩子;
摸到側面的說大象像一面牆;
每個盲人摸到的地方不同,就根據自己的判斷下了這樣的結論,我們能理解這個寓言,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人是盲人,他們當中沒有人能看見大象完整的模樣。
盲人摸象
從某些角度來講,我們有時不也像故事中的盲人一樣嗎?就像一雙手無法觸摸世間萬物,一雙眼睛也不能看盡人生百態一樣,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天下事,我們能抓住事實的碎片,但我們無法得知真相的全部。
閾限思維,說的就是這樣一種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熟悉和陌生之間,新思維和舊思維之間,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閾限狀態的思維,它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只要了解這樣的思維並利用好它們,就會對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幫助。
戴夫格雷的《閾限思維》中,透徹地講解了信念塑造生活的6個原理,以及拆掉人類思維邊界的9種方法,跟隨本書,可以培養出一個新的思維方式,據此突破固有的思維。
本書作者戴夫格雷,是一家專注於可視化思維的諮詢公司XPLANE的創始人,他之前寫過《遊戲改變世界》,曾被翻譯成16種語言,賣出了10多萬冊,是位優秀的暢銷書作者。
一 那到底什麼是閾限思維呢?
「閾限」這個詞,本意是臨界點。
臨界點意味著處在邊界或邊緣,它處於兩種事物或者狀態之間,但又不屬於其中任何一方。
每天你都會遇到閾限狀態,因為他們都在不斷增長和改變,不斷變化或超越邊界,只是多數時候你不知道也沒太在意罷了。
比如半睡半醒的狀態,其實它們是非常有價值和創造力的資源。
你有沒有曾經在半夜或是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它們的出現正是因為你當時思想放鬆,腦洞大開。
閾限思維意味著你的身邊充斥著臨界點,也充滿了機會,大多數時候你看不到它們,那是因為你在關注別的事情,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能給你帶來驚人的潛力去成長和改變。
採用閾限思維能幫助你發現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想像力,在其他人依舊茫然時,閾限思維能幫你敏銳地抓住機會創造改變。
想要擁有閾限思維,你不需要任何預算、官方的認證或授權,只要你是一個渴望改變的人就夠了。
二 9種方法讓你設想可能性並創造積極的改變
1 假設你不是客觀的
《閾限思維》這本書中介紹了個很好的進行閾限思考的工具,由心理學家喬和哈裡開發的一個框架,叫喬哈裡窗口。
喬哈裡窗口
第一個房間是開放的,代表了你和其他人對你的了解;
第二個房間是隱藏的,代表了你對自己了解的東西,別人不知道;
第三個房間是未知的,代表了你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別人也不知道;
第四個房間是你的盲點,代表了別人能看到你的東西,但你卻不知道。
人們往往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問題和邏輯上的不一致,卻很難在自己身上看到這種不一致,這就需要我們多學習。
2 清空你的杯子
為了學習真正的新事物,你必須清空你的杯子,這樣你現有的知識、理論、假設和成見就不會妨礙你,在禪修實踐中,這叫做初學者的心態。
不放棄舊的東西,你就不可能學習新的東西,停下來,看一看,聽一聽,推遲判斷,發生了什麼?
這種打開思想,讓你感覺遲鈍、脆弱的期望,以及實際上在改變的時候,重新連接你的大腦的意願,就是閾限思維的本質。
3 創建安全空間
理性不能讓人行動,情感才是促使人們行動的原因。
人們可以認為某事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但仍然不去做,因為他們不太關心它,或者他們對它沒有情感上的認同。
只有在自己覺得安全、被尊重和被接受的情況下,人們才會分享他們內心深處的需求。
4 滿足和驗證
儘可能多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出不同的可能性和不同的信念可能產生的不同結果。
如果你無法從一件事中獲得它的意義,那麼你一定錯過了什麼。
5 提問,建立聯繫
大衛梭羅說:「曾經給我的最大的讚美就是出現一個人,問我我的想法,並理解我的回答」。
試著去理解人們的希望、夢想和挫折,探索社會制度,建立聯繫,創造新的機會。
6 打破常規
無論何時你發現自己陷入了某種重複的模式,請嘗試一些隨機的東西。
改變軌道,就會創造出一些新的機會。
許多信念都嵌在慣性思維中,只有打破常規,才有新的可能。
7 表現得像在現在的這一刻裡
即使你不相信它們是真的,你也可以嘗試相信。
你所要做的就是表現得好像它們是真的,看看會發生什麼。
如果你發現了一些有用的東西,就多做一些。
8 通過故事講道理
如果你只是直接告訴別人一個新的理念,而不是通過講故事告訴他們,他們就會用自己已經存在的慣性思維去理解這件事。
所以說,宣傳一個新的或者不一樣的理念的最好方式,是不告訴他們結論,而是講述一個故事。
9 發展自己
如果你可以突破自我,實現改變,那你將有更多機會達到你的目標。
在改變世界前,你必須有改變自我的意願。
閾限思維
以上就是《閾限思維》這本書教我們學會改變的9種方法,不妨試試。
試過後,也許,你真的覺得改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了。
如對本書感興趣,也可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