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頗受關注的《牛津詞典》年度詞彙評選,出人意料地首次頒給了一個表情符號。沒錯,就是那個一邊大笑,一邊流眼淚的小黃臉。悲喜交加、喜極而泣、苦中作樂……網民對這個表情符合的各種解讀,也恰好呼應了官方的評定理由:「是今年最流行的表情符號,最能反映今年的精神。」
日前,《牛津詞典》在官方博客上公布了這個結果,當即「笑哭了」國內外眾多網友。有人評論說,「這是表情對詞彙的最強逆襲」。
「表情正在超越語言界限。」隨著移動終端全面智能化,符號、表情的運用已經越來越頻繁和普及。過去一年,被評為《牛津詞典》年度詞彙的表情「笑哭了」在英國和美國的使用率就分別上升了4%和8%。
各種萌趣表情,以及「怪異」的符號組合,原本有對應的名字,即繪文字(Emoji)和顏文字(Kaomoji)。事實上,二者已不僅僅是用來在網絡聊天過程中賣萌、調節氣氛,而是成為一種語言性的交流工具,更成為一個巨大的網際網路產業。
顏文字·演變學
它比網際網路還早出現
最具代表性的「顏文字」,恐怕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兩個「呵呵」———(笑臉)和:-)。不過,與人們日常想像的不同,二者都非手機普及後才出現的,並且可以溯源到前網際網路時代。通常認為,美國藝術家哈維·鮑爾是顏文字的鼻祖。鮑爾在1963年以45美元的報酬為一家新保險公司設計了笑臉圖案,8年後被來自費城的兩兄弟伯納德和莫雷註冊,開發成徽章、貼紙等飾品,引領風潮。
不過,在網際網路時代,最先成為交流語言表情符號的,卻是後來被稱之為顏文字的:- )。1982年9月19日,為了避免用戶誤解網際網路電子公告板中一些調侃性的發言,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率先用了一個由ASCII字符組成的表情符號:-),與之相對應的第二個表情符號是:-(,用來表示人們在嚴肅地討論一個話題。顏文字後來的演變證明,網民的智慧和技術擴展的空間是無限的。法爾曼教授用了不足十分鐘創作的:-)和:-(,很快就演化為各式各樣的表情,比如眨眼睛笑的;-),及結合了字母的吐舌頭的:p、張嘴大笑的:D等。
顏文字·經濟學
五周賣出170萬套表情
表情符號傳入各個國家後,還產生了地區化或者本土化的演變。以:-)為代表的西式「幽默」,人臉是倒著的;到了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就變成了立著的("_")。
事實上,有些表情符號所傳遞的含義十分複雜,如果不熟悉的話,很難領會這些看起來備受90後群體所熟悉的新式語言。比如,雖然大多數人可能憑形狀猜測出<*)>>>=<表示魚骨頭,(=""=)表示貓咪,但是任你腦洞如何大開,估計也很難猜出_(:3」∠)_在日本一些論壇是用來表示「至高無上的放鬆(即:什麼都不想做)」。
當然,繪文字與顏文字的流行,不只於為網絡交流創造了一種新的方式,其本身的商業價值同樣不容忽視。移動消息應用Line公司去年5月創辦了一家即時表情商店,五周後即宣布銷售了170萬套,銷售額達到1.5億日元。另據報導,索尼動畫此前已花七位數高價拿下繪文字的電影版權。
金錢的背後則是「剛需」。正如法爾曼教授使用:-)用來表示幽默,亞洲人往往將:-)用於微笑著打招呼,已有研究表明:表情符號無論在使用還是傳遞意義方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亞文化群體中,都有著很大的區別。據此前報導,在「笑哭了」成為年度詞彙後,英國《衛報》曾刊發了一篇關於繪文字的調查報告,稱不同國家網民對繪文字有不同的偏好。據稱,美國人最愛滿分表情,加拿大人則喜歡「大便」,而浪漫的法國人使用心形圖案的頻率是別國人民的4倍。
顏文字·傳播學
交流變得富有情趣
對於顏文字誕生的社會背景,法爾曼教授解釋說,「畢竟,在通過文本進行在線交流時,我們會缺少那種面對面或電話交流時由肢體或聲音所傳達的信息。」事實上,:-)在後來的網際網路交流中使用是如此之廣,不斷有人向法爾曼教授求證,以致他不得不專門寫了一篇千餘字的文章,放在學校的個人主頁上,來介紹上面這段創造由來,並強調說,:- )當時主要是用作「幽默標識」。
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傳播學研究者開始關注表情符號。「相較於虛擬空間內的文字表達,網絡表情符號使得交流變得富有情趣而增強了交際效果……還能表達言語所難以形容的情緒和感情,或掩蓋在語言下真實的內心與態度。」上海師範大學傳播學碩士葉雲在其論文中稱,表情符號的興起,實際是網民交際的心理、視覺文化發展及讀圖時代表達和審美等多重需要的結果。
新聞連結
《咬文嚼字》揭曉今年十大流行語
昨日,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揭曉2015年十大流行語。延續去年「頂層設計」名列第一的趨勢,今年政治經濟類的流行語依然佔據榜首,「獲得感」在十大流行語中排名第一,「網際網路+」緊隨其後。
上榜:網際網路+、網紅……
「十大流行語」的評定依據「流行度」「創新度」及「文明度」三個標準進行,最終「獲得感」「網際網路+」「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十個流行語入選。《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表示,入選流行語緊扣時代特點,反映時代風貌,其中不少在結構、語義、用法上有所創新。
落榜:然並卵、城會玩……
「文明度」依然是「十大流行語」評比中的硬指標,今年相當流行的「然並卵」一詞就因為帶有不文明的因素而在第一輪就被淘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因為找不到出處、難以判斷其中是否有不符合標準的因素而最終沒有被收入。「城會玩」(你們城裡人真會玩)則被部分專家認為可能讓人產生城鄉對立的聯想,最終也被放棄。
摳字眼
新版人民幣印有錯別字?
繼指出居民身份證上存在語文差錯之後,《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鑑昨天又出「大招」,指出在新版的一百元人民幣上存在錯字,「壹佰圓」的「圓」字系錯用。「我們有《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分。我們的規範用字就是元。過去用圓是歷史造成的,因為過去有銀圓,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有法了,在這個情況下,你新發行的人民幣怎麼能用字不規範呢?」
(綜合新華網、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