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孩子有多簡單?羞辱式教育是毒藥,別「以愛之名」傷害孩子

2021-01-16 萌媽談育兒a

作者:萌媽(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萌媽

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有絕大一部分父母,崇尚於"羞辱式"教育方式。通過一些偏激的言語刺激孩子,試圖立竿見影地為孩子磨練一顆有強大承受力的心。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羞辱式教育方式是對孩子"以愛之名"的傷害,甚至給孩子留下無法磨滅的陰影。

此前,演員楊爍的吼式育兒引發眾多網友討論。楊爍和七歲的兒子溝通時總是過分嚴厲,聲音較大,並且很難收斂住脾氣。這導致兒子在楊爍面前也是比較膽小拘謹。

楊爍因此也被網友稱為令人窒息"型老爸。可以理解許多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同,但是對於孩子過分嚴格和嘲諷教育是不提倡的,要注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傷害孩子有多麼簡單?在家長眼中不以為然的的幾句冷嘲熱諷,對於孩子而言,這是最親近之人對他們的不認可,造成的是精神上的打擊。

羞辱式教育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家長要重視:

1、 讓孩子缺乏自信,懷疑自我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道自己的軟肋,"因為家庭教育影響,我長時間處於極度不自信的狀態,要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很多,才會覺得踏實。"

羞辱式教育帶給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孩子缺乏自信,懷疑自我能力。當孩子沒能達到家長預期的目標,一些家長常常會說:"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小孩。"這種口無遮攔的話語讓孩子成長中變得不敢去表現自己,失去競爭的勇氣,做事情畏手畏腳。

當家長已經用羞辱式的言語給孩子定性。久而久之,孩子們相信了,不努力了,自我放棄了。那麼這些孩子在未來發展中就不敢為自己爭取,失去競爭優勢。

2、 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沒有歸屬感

有些家長常常用:"你再調皮,媽媽就不要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讓孩子聽話。然而家長是孩子百分百信任和依靠的存在。當家長採用羞辱式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情感體驗上無法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彼此間的信任也被打破。

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家庭中沒有自我歸屬感。那麼孩子可能養成敏感,容易不安的性格 ,對往後獨立生活也有很大影響。

3、 讓孩子缺乏表達多種情緒的渠道

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的調查分析表明,在家飽受羞辱式教育的孩子,25.7%性格格自卑,22.1%性格,56.5%則是性格暴躁。

由此可見,家長言語的戾氣,可能是傷害孩子的利器。經常處於羞辱式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表現出的是順從,逆反心理逐漸增長。很長時間壓抑的累積,會讓孩子情緒走向極端,敏感,易躁,卻得不到抒發。

《教育的選擇》中有這麼一句話:"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杜絕羞辱式教育,家長應該做到:

1、 尊重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和孩子對話。尊重孩子的想法、行為,不要指揮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時候過分急切教授孩子什麼是正確的,反而會忽略到孩子當下的情緒。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不打擊孩子自信心,相信孩子的出發點好的。行當示範地培養孩子自尊意識和尊重他人的品格。

2、 傾聽孩子

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遇到事情,不是第一時間的指責,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解釋。有溫度的傾聽遠比粗暴的羞辱教育更容易讓孩子接納。

若孩子有錯,在家長耐心的傾聽和引導教育下,一定會吸取教訓,減少再犯。若孩子沒錯,有溫度的傾聽讓家長了解事情,不誤會孩子,孩子也不會感到委屈,和諧的親子關係得到保障。

3、 鼓勵孩子

心理學上的"森塔爾效應",父母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父母的期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未來。

當孩子收穫來自他最親近人的認可,他們會不自覺的接受自己信任的人的暗示,從而建立更多的自信心,自我認同感上升。主動努力達到對方的期許。

家長的表揚對孩子有很大的督促作用。助孩子塑造積極樂觀的性格,熱情洋溢的生活和勇敢的面對挫折。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家長選擇的教育方式是尤為重要的。不要為羞辱式教育披上"刀子嘴,豆腐心"的外衣,孩子的心靈需要呵護,請給孩子多一些尊重、傾聽和鼓勵。別讓羞辱式教育帶給孩子"以愛之名"的傷害。

(這裡是@萌媽談育兒a,分享更多溫暖的育兒知識,歡迎所有想了解育兒知識的你們關注、分享!)

相關焦點

  • 別再「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對孩子的教育,應避免語言暴力
    1、生活的壓力過大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之下,一個人養活一個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鄰居對孩子會有抱怨也是情有可原的,且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不想孩子受傷害希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但是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有時可能會給孩子心裡造成很大的傷害。
  • 蒼井空曬娃被「羞辱」,大人的攻擊傷害孩子,更讓丈夫陷入深思
    對於每個女人而言,一生最大的喜悅都是當上母親,延續與丈夫的愛。凡事都有例外,當母親也是如此,娛樂圈有一位這樣的媽媽。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惹人心疼:PUA式教育害了多少懂事的孩子!
    請別用自己的愛綁架孩子,帶著尊重和信任,讓他決定自己的人生吧!——少兒守護人前幾日,#賀子秋太懂事了#登上熱搜。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的賀子秋,從小就懂得幫大人幹活,被養父李海潮接走後,也仍然不安地主動在半夜洗衣服、打掃麵館,體貼得讓人心疼。在被自己母親遺棄後,賀子秋就不斷地被外婆灌輸「你就是個拖油瓶,沒有人想要你」。
  • 《卡爾·威特的教育》:如何教育才不會傷害孩子?
    不打了,回家」,邊說就邊扯著孩子走去電梯口。看著孩子被媽媽簡單粗暴對待的這一幕,我不由得為孩子的心理和情緒擔憂。在這大約5分鐘的時間裡,孩子被媽媽質疑著,打擊著,心裡得有多難過啊。而媽媽光顧著發洩著自己的埋怨,全然忘了孩子早已滿是消極的情緒。不就是打個羽毛球嗎?有什麼難的,多練習幾次,孩子自然就會了。
  • 教育孩子,你還在用羞辱他的方法嗎?建議家長收藏以下4招
    平時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別人罵自己的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蠢,這點事都做不好?」「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腦子是不是有問題?」「你看看人家比你小都這麼厲害,真不知道你腦子用來幹什麼的」以上的話是不是經常聽到家長跟自己的孩子說,或者你也經常有意無意這麼說自己的孩子,看似無關痛癢的教訓,實則這就是羞辱式教育。
  • 請別讓離異後的某些行為持續傷害孩子
    有的人在離異後,即便自己不是孩子的撫養者,但依然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往往以愛孩子為由,幹涉撫養者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由於意見的不統一,容易讓孩子在接受教育上迷失方向,也讓有些孩子為了某種獲得而學會在父母之間撒謊,也有可能增加孩子對父母教育行為的反抗。(五)對孩子冷暴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庭教育中,那些以愛為名的傷害
    她無法與自己的母親和解,在自己有了女兒後,為了女兒不再和自己有一樣的命運,終於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庇護女兒不受成績及偏見的影響。失去了大兒子的母親,把所有愛都傾注在唯一的女兒的身上,不要求女兒成績如何,但一定嚴格控制孩子的社交和生活,為了合理化孩子成績不好的現象,固執地認為孩子有多動症。最後女兒也認命地陪著自己的媽媽。
  • 傷害孩子心靈的4句話,句句都如同刀割,但願你沒說過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無意間犯錯,老話說「關心則亂」。不少家長心裡想關心孩子,可是說出來的話卻在打孩子的心。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如果父母的話語很傷人,那就更像是一種慢性毒藥,一點一點侵蝕孩子的心臟。所以如果當你某句話戳疼了孩子,家長一定要慎重。
  • 教育失當!?因孩子不願意洗襪子,家長強迫孩子把臭襪子塞進嘴裡
    近日,陝西安康,一段家長逼孩子吃臭襪子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顯示,男子一直強迫孩子把臭襪子塞進嘴裡,並教育孩子:「老子讓你把襪子甩到洗衣機裡,你XX塞到床上。」視頻中的男孩嘴裡塞著襪子,乾嘔不止。第一感覺,家長的教育方式太欠妥當了,太過於粗暴地傷害孩子自尊心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夠讓孩子吸取教訓呢。我看孩子吸取的可能是是家長仗著成人父母的身份使用強力來命令、壓迫他人的不良、暴力習慣。有些父母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罵,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真的非常讓人厭惡,打罵、羞辱式的教育方式應該休止了。
  • 文學縱橫 |萬正鈺:有多少傷害以愛為名 ——母親節,關於母愛的反思
    有些母親的手一直伸得很長,在孩子長大成人後仍然不斷的插手他們的擇業、交友、戀愛、婚姻,幹預兒女的一切重大人生選擇,哪怕孩子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了,也必須乖乖聽話,事事順從。孩子稍有反抗,就大打親情牌、悲情牌,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殺手鐧,以孝順之名要挾。我曾親耳聽到一位媽媽在閨蜜面前得意的炫耀:「以前談過一個女朋友比他大一歲,我沒同意。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小別離教育啟示錄:以愛之名,你是孩子眼中的禍害嗎?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要多」、「我這麼做是為你好」……這樣的話,你是不是已經在青春期聽父母嘮叨了一大籮筐,現在,正在以同樣的方式給你的孩子重複著同樣的話,還稱之為「以愛之名」。上大學那會兒特別羨慕會跳民族舞的同學,站姿挺拔,氣質頗好,最近,給女兒報了跳舞興趣班,以期能夠矯正她的站姿。
  • 被情緒暴力傷害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太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暴力而變得戰戰兢兢,膽小甚微。他們面對父母的情緒暴力,不敢還嘴,不敢反擊,甚至一個反抗的眼神都不敢有。知乎上曾有一個問答:那些長期遭受情緒暴力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她說,從自己記事起,總會無緣無故地被父母兇,甚至遭遇冷暴力。有次,媽媽叫自己洗碗,自己因為作業多沒洗。為此媽媽非常生氣,邊洗邊罵自己,後來自己實在聽不下去了,對媽媽說道:算了,你別洗了,我洗。
  • 如何應對「表白暴力」:當傷害以愛之名
    簡單的溝通中,她說回憶這件事很耗能量和精力。能看出她對這段經歷仍然心有餘悸。好像以愛之名,再過分的行為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但如果揭開表白自帶的浪漫色彩,會發現這些行為有的違法,有的觸犯了道德,程度最輕的,也侵犯了他人的邊界。  表白暴力包括哪些行為?
  • 「我都是為了你好」,不是用來傷害孩子的理由,不要讓愛變質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在養育他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一些父母採取了極端的教育方式,並且告訴孩子,我都是為了你好。
  • 128萬買孩子一條生命,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遠離傷害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孩子教育上,這幾個生日要特殊過,14歲生日告訴孩子遵紀守法,若有重大刑事犯罪,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6歲生日一切犯罪行為都要負責。18歲生日,告訴孩子你將成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養不教,父之過。
  • 孩子挨打後,有以下幾種反應,說明身心已受到傷害,父母該停手了
    3、自我傷害還有一些孩子被父母打多了,在挨打的時候,可能會抓自己的頭髮,咬手指、嘴唇等來進行自我傷害。這是因為,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用暴力懲罰他,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在對自己不滿時,用自我傷害來懲罰自己。
  • 當代年輕人的「精神控制式」戀愛:以「愛」之名互相傷害
    導語:前段時間,某女大學生為愛自殺的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起因是這位女生的男友長期以其不是處女為由,多次指責、羞辱她,讓她對此充滿愧疚,女生最終不堪精神重負,而選擇了自殺。一時間,人們對戀愛中的「精神控制」恐慌不安。
  • 「新型把尿」正在傷害孩子,父母別只圖省錢省事,這件事別再做了
    老人愛給孩子"把尿",無非也是老觀念"作祟":覺得尿不溼不透氣,要麼愛用尿布,要麼乾脆"把尿",儘量讓孩子少接觸尿不溼為好,免得紅屁屁得溼疹。 從一胎到二胎,父母不僅心態上從緊張到鬆懈,經濟上也有"手有餘錢"到"緊巴巴"的過日子。 畢竟,多生一個孩子可不是多添一雙筷子那麼簡單,倆孩子的方方面面都得顧及到,哪一方面又不需要花錢呢?
  • 孩子遭受意外傷害,有兩根救命稻草,父母需牢記
    夏季是兒童意外事故的高發期,兒童意外傷害事件頻頻發生。2020年6月21日,重慶潼南米心鎮小學8名小學生周末放假自發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一寬闊的河灘處玩耍,期間有一名學生不慎失足落水,旁邊7名學生前去施救,不慎掉落到涪江河,經全力搜救打撈,均已無生命體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