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緒暴力傷害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1-02-17 HappyNLP
「我總是習慣性地吼孩子,孩子一做錯什麼我情緒馬上就上來了,事後會後悔,但下次還是控制不住.」
雖然我們體諒父母,明白做父母的不容易。然而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更是第一次做孩子,他的童年模式會影響他一生的模式。你不知道的是,你的一時發洩,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作者 | 夏晴風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父母只顧發洩,孩子如履薄冰

原來,她做好飯後,讓女兒來端,可是女兒端的時候,不小心將菜打翻,盤子碎了菜撒了一地。看到這一幕,她氣急了,將女兒推到旁邊說:「就讓你端個菜,也端不好,還能做什麼?」女兒被媽媽突如其來的情緒嚇住了,呆呆地站在一邊。看到傻站著的孩子,她更生氣了:一邊去,看見你就煩。吃飯時,女兒躲在房間哭泣,老公叫女兒吃飯,女兒也不吃,看到孩子的樣子,她更生氣了,將孩子從房間拽出來,並說道:「打翻菜你還有理了?」女兒嚇得不敢說話,低著頭邊吃邊掉淚,這頓飯,孩子是伴著淚水一起吃下的。很多父母在情緒上來的時候,不管不顧地對孩子一通發洩,我們總以為發洩完就沒事了,卻不想這樣的情緒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有太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情緒暴力而變得戰戰兢兢,膽小甚微。他們面對父母的情緒暴力,不敢還嘴,不敢反擊,甚至一個反抗的眼神都不敢有。知乎上曾有一個問答:那些長期遭受情緒暴力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她說,從自己記事起,總會無緣無故地被父母兇,甚至遭遇冷暴力。有次,媽媽叫自己洗碗,自己因為作業多沒洗。為此媽媽非常生氣,邊洗邊罵自己,後來自己實在聽不下去了,對媽媽說道:算了,你別洗了,我洗。可是媽媽卻一把將自己推開,並說:「你以後愛幹什麼幹什麼,我再也不管你了。」而那次之後,媽媽整整半個月沒理自己,網友主動說話,媽媽也是一個兇狠的眼神。這半個月,網友真的怕極了,怕媽媽以後都會不管自己,於是每次吃完飯會主動洗碗,每天都小心翼翼地觀察媽媽心情好不好。慢慢地,自己在家不願說話,每次一回家就覺得壓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情緒暴力,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有的孩子在經歷了情緒暴力後,安全感受到了傷害,他們變得小心翼翼,極力討好父母,只為了能夠讓父母多愛自己一點。有的孩子,他們不滿、不服,卻因自己年幼沒辦法,於是選擇儘量不招惹父母。但內心深處開始排斥父母,排斥這個家,盼望自己能夠離開的那一天。還有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出現了強烈的否定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更會被糟糕的情緒所籠罩,無助,易怒,從而無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兒童心理學家曾說: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善於察言觀色,是孩子保護自己的盔甲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每一個成年後有心理疾病、不健康人格的人,都曾在童年遭受過心理的創傷。看起來多才多藝,人人喜歡的姜思達,其實也曾在童年時,被父母的情緒暴力深深傷害。在他的印象中,父母總是在吵架,而自己也總莫名其妙地遭受父母的情緒暴力,別人的家庭總是熱鬧非凡,而自己家,每天都是戰場。他說,從小自己都會小心翼翼地琢磨,現在大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是要迴避還是要勸和?「特別是父親,他的情緒很容易激動,那個激動是突然的,我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做出什麼事。」也是因為童年不幸的經歷,如今的姜思達敏感且沒有安全感,曾在奇葩說上,很多人都說他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很會察言觀色。而他自己也坦言,無法完全信任別人,無論對方對自己多好,他都很難做到去依賴一個人。如今過去這麼久,說起這些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可見小時候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他造成的傷害。心理學家曾說:成年後的任何一種心理問題,追根溯源,都是童年造成的傷害。對於父母而言,只是自己一時情緒沒忍住,發洩完就好了,可是它帶給孩子的卻是一生的傷痛。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至寶,我們都不希望自己不當的情緒,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痛。《正面管教》一書中,曾分享過一個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辦法,就是冷靜。也就是說,當你的情緒非常不好的時候,先告訴自己冷靜,讓自己離開,然後給自己時間和空間,慢慢調整。直到自己的情緒完全好了以後,才可以和孩子溝通交流。當我們情緒不好,即將發洩時,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不對孩子進行情緒暴力。很多家長對孩子情緒暴力,更多的是覺得自己付出太多,孩子卻不爭氣。但其實更多時候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總盯著孩子的缺點,從而看不見孩子的優點。所以,只有我們從內心深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並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是,我們才會不焦慮,更不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激動情緒。情緒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太大,感受不到愛,孩子只會認為父母生自己就是為了發洩。所以我們除了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外,還要多愛護孩子,比如經常對孩子說:「媽媽很愛你!」或者擁抱孩子,給孩子送禮物,誇讚孩子的優點,了解孩子的感受……這些方式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從而會變得更自信陽光。

HappyNLP寄語:虢海平導師《NLP親子關係大型公益課程》11月16-17號開啟!直擊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各類情況和問題!做自己孩子的親子導師!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所以教育方式真的很重要,虢海平導師《NLP親子關係大型公益課程》2019年11月16-17號開啟!直擊孩子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各類情況和問題!做自己孩子的親子專家!

諮詢 唐老師 18670306621(可加微信)

在線報名,我們會第一時間與您取得聯繫,敬請留意!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

相關焦點

  • 《西蒙的爸爸》:如何跳出「語言暴力」傷害下的情緒怪圈?
    不管哪一種形式的語言暴力,都是暴力,它對人們造成的身心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有些傷疤,會痛一輩子。所以,說話之前,請先三思。"從2017年開始,"語言暴力"這個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當時"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組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語言傷害""同伴暴力""運動度傷害"是當前亟待解決知的三大校園傷害問題。其中, 81.45%的被訪小學生認為,"語言傷害"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 「拍女生裸照發群裡,毆打同學,」那些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這就是為什麼施暴者愈加猖狂,而被打者選擇忍氣吞聲,獨自承受02那些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後來怎麼樣了?因為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噁心和難過,因為我曾經想過去死,也做出了這個嘗試。有些傷害是一輩子的,逃不開,也甩不掉,這就是那些施暴者最可惡的地方。知乎上「你遭受過的校園暴力是怎樣的,後來怎麼樣了」,一個點讚過萬的回答,讓人淚目又無可奈何。男孩喜歡跳舞,從小就開始學習芭蕾,個子很高,長得也很俊俏。
  • 6歲男童被媽媽踢死:有多少孩子被父母的情緒暴力傷害
    而作為父母,學習情緒管理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因為孩子對於父母有著天生的依賴感,以及寄託的安全感。孩子就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他們很容易圍繞著父母的情緒轉,而父母也會有意無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緒去控制孩子。
  •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傷害你的孩子,比打罵更可怕,家長卻不自知
    這可能說明,作為家長的垃圾情緒,已經對孩子產生影響,這是一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可多數家長依然不自知。「新型家庭暴力」,具體指什麼?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少年犯,他只有16歲,性格卻非常成熟。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這是一個從小在家庭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 如何應對職場情緒暴力
    本來大家都以為,她畢業於名牌大學,應聘到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很幸運,所以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驚訝。後來,才發現,她一直有些焦慮抑鬱。而誘因也與她先前這份工作有關:「總是被主管職責,很小的錯誤也被她無限放大,甚至在會議上點名批評,一點也不給我面子。」後來她嘗試主動去溝通,但是對方一直推脫拒絕。
  • 遠離語言暴力,別讓惡語傷了孩子的心
    說到對孩子的傷害事件,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搶劫、敲詐勒索、綁架、性侵等惡性事件,以及校園暴力、體罰等肉體上的傷害。當然,這些傷害對孩子造成的惡果不言而喻,作為家長,是有責任保護孩子遠離這些傷害的。但是,我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除了這些「硬性」的傷害外,還有一種常見並且往往被人們所忽略的「軟性」傷害,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那就是語言暴力。
  • 暴力不僅是對肉體上的傷害,還包括語言傷害
    在你的意識裡,暴力是什麼?戰爭,迫害,鬥毆,打人……沒錯,這些都屬於赤裸裸的暴力範疇。可暴力的範疇遠不止於此,還有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部分:語言。不管是哪個事件,受害人是男是女,我們能看到的共同點是受害人遭受了直接的肉體傷害。一個人在遭受肉體傷害的同時,往往還伴隨著語言暴力的傷害。肉體上的傷害容易治癒,而語言暴力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卻很難癒合。
  • 宋丹丹:「我生了個廢物」,父母的言語暴力,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面對宋丹丹如此言語在場的工作人員和嘉賓,包括她兒子巴圖都感到異常尷尬。在後面的節目這樣尷尬的情況也不時發生,宋丹丹甚至直言要換兒子,面對如此母親無情的言語和節目組的鏡頭,巴圖只能用自嘲來緩解尷尬。宋丹丹在鏡頭面前都這樣跟兒子說話,更別說私底下在家裡是以怎樣的方式教育兒子的,像她這樣詆毀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呢?
  • 父母語言暴力為什麼會造成孩子腦損傷?
    孩子玩玩具發出刺耳聲音時,母親的發怒是一種抱怨,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覺得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呀,我是不是一個不好的孩子啊等等想法。如果媽媽習慣對孩子吼叫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情緒是不需要控制的,就會效仿父母,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懂控制情緒、隨意發脾氣的人。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們如何做,才能避免掉這些親子關係的傷害呢?
  • 研究表明:孩子很小就有暴力傾向,環境是造成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
    殊不知,這種負面情緒不僅會傷害到另一半,而且對於脆弱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並且通過上面的試驗我們知道,孩子還會對父母的這種行為進行模仿,學習,最終造成了孩子擁有暴力傾向。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接觸最多的就是家人。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家庭環境是導致6歲以前孩子擁有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
  • 孩子犯錯家長忍不住打孩子,對他們心理危害大,父母反思控制情緒
    孩子經常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對孩子性格發展至少有以下危害:1、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很多問題兒童的背後都有情緒不穩定的家長,現在屢屢爆出問題兒童犯罪年齡低齡化的趨勢。這跟孩子家庭生活中被責打有很大關係。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母親看了一眼女兒,嘆了口氣說到: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什麼都沒有,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給媽媽爭氣呀!女兒沒吭聲,抿了一下嘴唇,繼續吃飯。母親或許想用這句話激勵孩子更努力地學習,但她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給予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結構,辱罵孩子有著3大影響
    表姐的父母就不一樣了,批評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甚至會辱罵孩子,理由是必須讓表姐清醒的認識這個世界,用這種方法督促孩子前進,避免孩子驕傲……在這種對身心都有傷害的教育方式下,表姐的成績下滑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輟學離開家去務工了,令人唏噓。一、語言暴力是什麼,你知道嗎?
  • 3 種常用的暴力溝通方式,你中招了嗎?
    有人說,我經常跟我的孩子聊天,但孩子總是不回應我;有人說,我跟我男友說話的時候,他在玩手機,這讓我難過,也很生氣;也有夫妻說,我們經常溝通啊,但似乎我們之間的關係沒有因為溝通而變得更好。有些問題似乎一直都在,總是溝通不到點子上,有種憋屈的感覺。有時候說著說著兩人還會吵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啊?
  • 孩子情緒暴躁不受控制?他們的情緒管理,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情緒是人們一種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能夠正確地掌握自己的情緒,比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重要。但事實上卻有很多人不懂得正確地控制。尤其是孩子。有人說,小朋友年紀還小,讓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屬實困難,等到他們長大之後,情況自然會有所好轉。
  • 2020年新型家庭暴力悄然登場,女人、孩子成最大受害者,值得反思
    其實時代已經變了,家庭暴力早已更新換代,它們開始隱形化,導致很多女人孩子受傷而不自知。眼看2020年要過去了,我們就在最後一個月跟大家聊聊新型家庭暴力,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但傷害卻已經滲入妻兒的骨子裡,影響家庭幸福指數不說,孩子的將來也會受影響。如果接下來所說的行為表現符合你的日常經歷,那麼別懷疑,你已經深陷其中。
  • 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喜歡溺愛、放任、縱容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較隨心所欲,肆意妄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其實孩子的自制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強。建立規則時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規矩,他會更樂意去執行。定下了規則,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語氣、情緒可以很溫和,但是態度和立場必須堅定。比如:規定了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鐘電子產品,如果孩子玩了20分鐘,那麼第二天就不許玩,不管孩子怎麼要求都要拒絕。
  • 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語言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就比如不少父母會對他們的孩子肆無忌憚地打擊、嘲諷,甚至怒罵。從不認為這是一種暴力,認為動手打人才是暴力,其實語言的暴力跟武力暴力傷害值相差無幾,只是不攻身,而攻心,精神暴力。成年人都如此,未成年人呢?他們不是獨自外出很長時間,每天都會見到家人,而且他們的行為和大人更加不同,不說百分之百,只說一半以上的家庭日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語言暴力。
  •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5種錯誤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敏感力」
    1、暴力鎮壓這是很多父母喜歡並擅長的方式,你大聲我比你還大聲,你亂打亂踢我也拳腳相加,這是權威型父母的典型特徵。雖然暴力確實能在短時間內讓弱小的孩子屈服,但是卻埋下了父母與孩子之間隔閡的禍根。孩子發了脾氣,不從自身找原因,卻把原因全都歸結為外部,都是別人的錯,寶貝受委屈了,熊孩子都是這樣被寵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