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黃帝內經》5大春季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2021-02-13 俏梅花外應預測國際聯盟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一、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


俗話說:「三天早起,一天工」,早起能增加工作效益。《黃帝內經》中「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過了冬季,晝長夜短,按照《內經》理論,我們也應該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


北京人有句話,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朱子童蒙須知》中寫道:「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這個晚睡肯定不能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晚睡,只能是因為學習晚睡。


曾國藩齊家思想中,有關早起的記錄很多。曾國藩的居家應遵守的「八本」中有:「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修身十二款中有「早起: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曾國藩自己就認為:看一個家族是否有興旺之氣,能否早起是最基本的一條。


但古代醫家也強調,雖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於雞鳴的時段,即不要在5點前起床;晚睡不要晚於半夜子時,即不要在晚上11點後再睡,否則,也會對人體健康不利。

二、春季養生最高境界:行動神靜


雖然《黃帝內經》對運動並不像西方文化那樣重視,但對於春季,提出了「廣步於庭」,即要在庭院內大步流星地散步。因為一則可以通過運動長養人體的陽氣,因為陽氣主動,運動可以產生陽熱之氣,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的陽氣有長養的作用。


清代畫家高桐軒寫的《養生十樂》中有「漫步之樂」,說「起身靜步於中庭,或漫遊於柳岸花畦,心神煥然爽朗,胸懷為之一暢。」就是說的春季養生方法。

我們現代人,自然不必拘泥於庭院散步的方式,晨起跑步、郊外踏青、周末放風箏、爬山等,均是極好的運動方式,這對陽氣的生發、肝氣的疏達,都有良好的促益作用,可以有效地預防春季的一種多發病——抑鬱症的發生。


當然,在「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持「靜」的心態,《黃帝內經》有言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素有古人早晚靜坐半小時,從而達到心神寧靜,真氣內存而長壽久安。相傳中國歷史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總攬朝政50餘年還能一直保持耳聰目明、思路敏捷,這離不開她在感業寺用了三年的時間「盤膝靜坐」。

三、穿衣寬緩,生發陽氣;做事寬緩,忙而不亂


「披髮緩形」之意是要披散頭髮、寬緩衣著,這也是促進人體陽氣生發的一種方法。按照《內經》理論,人體的陽氣總是不停地向上、向外發散,所以頭髮和衣著的狀態便對陽氣的生發有一定影響。要生發人體的陽氣,就必須使頭部以及外周皮膚處於舒緩、放鬆的狀態。


雖然與古代相比,我們現代人的髮式與衣著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披髮緩形」的要求並不過時。現代人頭髮緊束的並不在少數,女孩子的馬尾辮,成年女性的盤頭,均是使頭髮緊束。同樣衣著過分緊身的也並不少見,很多女性喜歡通過穿緊身衣、緊身褲來凸現優美的身姿或限制脂肪的增加,但在春季這種衣著就要改變一下,要以寬鬆、透氣為主,這樣有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

春季雖是陽氣最盛之時,但面對諸多人和事,也難免會出現焦躁之症,在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越是處理難辦的事,越應該寬大包容。如果急於求成,只會帶來更多障礙。「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越是遇到緊急的事,越應該緩和周到。


《弟子規》言「事勿忙,忙多錯」,匆忙倉卒難免疏漏,增加事情的難度。辦事全在圓融周密,思慮深遠。如果心浮氣躁,固執己見,急於求成,往往只會敗事。


四、捨得給予,你的命運一定會改變


作為春季的精神調攝,《內經》的要求是「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即對待小動物類,要少殺生,多放生;對待周圍的親人、朋友,要多給予,多關愛,少索取;對待下屬,要多賞賜,多獎勵,少懲罰。通過這些行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個人心情愉快,即「以使志生」。


春天,捨得奉獻,多做善事。捨得奉獻,就是付出,就像大地釋放能量,這就厚德載物。「予而勿奪」。什麼叫「予而勿奪」?就是給予別人,不時地資助別人,而不跟別人奪取、索取。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春天不播種,秋天沒什麼好收穫。

「給予永遠比索取快樂」,亦是此意。事實也證明,與周圍人關係和睦者,往往心理健康、心情愉快;與周圍人的關係緊張者,心理精神則會抑鬱。我們經常說,過年要說拜年話,其實,那也是「予而勿奪」。


「良言一句三春暖」,你給人說一句鼓勵讚賞的話的時候,你也給別人一種生機。有時候,一句話甚至能救一個人的命。

五、飲食少酸多甘甜,遇事寬容不生氣


春天最忌諱吃酸的。為什麼?酸是收斂的感覺,這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是相違背的。春天吃酸傷肝氣,所以要多食青綠色蔬菜,因為青色、綠色是入通於肝的,為養肝氣,除眼睛多看綠色的景色外,飲食上也可以多食用一些綠色的蔬菜和水果,以助益肝氣的升發。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剋,即肝旺可傷及脾氣,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為預防肝木克土,出現脾胃之氣的衰弱,要多食用甘甜的食物,如五穀中的糯米、黑米、黍米、燕麥、大棗,蔬菜中的冬葵、南瓜、胡蘿蔔、菜花、萵筍、白菜等皆為甘味。因此,甘味食品對於所有的人,都是適宜的春季食品。


同時肝臟「喜條達而惡抑鬱」,也就是說肝的生理特點是喜歡舒展、調暢的情緒,而不喜歡抑鬱、煩悶。


春天肝氣旺,容易引起脾胃失和,出現食欲不振、噯氣酸腐、噁心、嘔吐、胃痛、胃脹、洩瀉等症狀,所以此時人們更應注意調養情致,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努力做到不著急、不生氣、不發怒,避免不良情緒的幹擾,以寬容、平靜的心態對待每一天,以此來保證肝的舒暢調達。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經過了重新整理刪減編排。我們重在分享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小編:阿超

******************************************

♣俏 梅 花

您好,歡迎來到俏梅花外應預測國際聯盟。如想了解近期課程,請隨時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及微網站!

聯繫電話: 13141118811 

                     13062060978 

                   18510311313

♣功能介紹

功能介紹:

回復【1】鄧海一會長簡介;
回復【2】國際易聯文化產業促進會簡介;
回復【3】中華第一車飾——奚公車神簡介;
回復【4】新課程簡介;

進入任何一篇文章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進入俏梅花手機網站!

♣手機微網站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進入,詳細了解俏梅花、近期課程、學員案列及服務內容!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5大春季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黃帝內經》中「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過了冬季,晝長夜短,按照《內經》理論,我們也應該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北京人有句話,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朱子童蒙須知》中寫道:「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這個晚睡肯定不能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晚睡,只能是因為學習晚睡。曾國藩齊家思想中,有關早起的記錄很多。
  • 身體覺醒|| 《黃帝內經》5大春季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進入維度之門,打開心靈密碼,享受智慧人生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
  • 《黃帝內經》五大春季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 愛的布施 |《黃帝內經》5大春季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珍藏版)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黃帝內經》中「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過了冬季,晝長夜短,按照《內經》理論,我們也應該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北京人有句話,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朱子童蒙須知》中寫道:「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這個晚睡肯定不能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晚睡,只能是因為學習晚睡。曾國藩齊家思想中,有關早起的記錄很多。
  • 《黃帝內經》5大初夏養生智慧,成吉人,養天相!
    《黃帝內經》對初夏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五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黃帝內經》中「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過了初春,晝長夜短,按照《內經》理論,我們也應該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北京人有句話,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朱子童蒙須知》中寫道:「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這個晚睡肯定不能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晚睡,只能是因為學習晚睡。曾國藩齊家思想中,有關早起的記錄很多。
  • 【黃帝內經】成吉人,養天相!
    《黃帝內經》對春季的養生有這樣的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
  •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的「六觀」思想
    《黃帝內經》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首先它傳達給我們一個信息,生命之學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大慈悲。在古代,人們是非常講究養生之道的,而現在我們是把身體當作可以不斷去消耗和損害的東西。在古代是養它,很認真、很愛惜的對待自己的身體,而現在的人對身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非常的不愛惜,真正好的理論是很難聽到的,所以要學懂《黃帝內經》是非常不容易的。聖王為什麼重視醫學和生命學方面的書?
  •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弄懂之後百病不找
    所以,平臺特地為大家挑選了這門適合0基礎學習的養生課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推薦給大家。  - 中醫鼻祖:黃帝內經 -   不讀《黃帝內經》而談養生,好比沒上過駕校就開車上路。 直到今天,你所接觸到的食療、保養、針灸等養生之法,萬變都不離《黃帝內經》。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與長壽
    黃帝像【養生提要】要想長壽,遵循大自然的變化規律,「順時養生」就能少生病,不生病。順時養生,有一個總綱,所謂綱舉目張,「綱」最重要,這個「綱」是什麼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順時養生的總綱。春三月《黃帝內經》說,春季,植物開始生長發芽,動物生長繁衍,萬物都是生機盎然,繁榮昌盛。在中醫觀念中,晝為陽,夜為陰。早晨為少陽始生,所以要晚睡早起,鍛鍊勞作,舒緩筋骨。這樣才能保護少陽生氣。絕不可有一點損耗,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之道。違者,則傷肝害胃。到了夏季,就會影響到夏季的生長。
  •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這五種人,不會老!
    《黃帝內經》講,一個人延年益壽,保持年輕的秘訣更多的是在心態,而不是藥品、保健品。有五種人,心態平和,身體康健,值得大家學習。《黃帝內經》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藏神,喜傷心,恐勝喜。一個人的憂愁和煩惱,直接影響人的氣血。
  • 弘揚國粹《易經》《黃帝內經》易醫同源研討會舉辦
    中國網教育頻道11月6日訊 2017年10月27日,正值中華傳統文化全面復興之時,由中國社科院國際易聯易經文化與信息科學研究會禪易學會和全德紅養生機構共同舉辦的首屆「《易經》+《黃帝內經》特色國學文化養生研討會及全德紅膜雕玉女粉見證會在鄭州市五星級裕達國貿大酒店熱烈召開。
  • 《黃帝內經》中的情志養生
    張介賓《類經·疾病類》註:「人能安靜,則邪不能幹,故精神完固而內藏。若躁擾妄動,則精氣耗散,神志消亡,故外邪得以乘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也從正反兩個方面明確告訴人們:要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保養神氣,春使志生,夏使志無怒,秋使志安寧,冬使志若伏若匿,調節情志,勿使過度,否則就傷害五臟,發生病變。
  • 吉人,養天相
    《黃帝內經》中「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過了冬季,晝長夜短,按照《內經》理論,我們也應該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北京人有句話,修身可以晚睡,齊家必須早起。《朱子童蒙須知》中寫道:「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晏眠」即晚睡的意思,但這個晚睡肯定不能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晚睡,只能是因為學習晚睡。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人來於自然,故,人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順天應時,天人合一。以達氣血運行舒暢,健康長壽的目的。四季養生之【春生】《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
  • 《黃帝內經》:秋天養生的3個「訣竅」,試試3物養肺
    《黃帝內經》:秋天養生的3個「訣竅」,試試3物養肺。2019年8月8日,是我國傳統24節氣裡的「立秋」,也就標誌著從今天開始,正式進入今年的秋天。秋天,對很多地方的朋友來說,是秋高氣爽、心神怡悅的季節。
  • 《黃帝內經》:養生有3個原則,做好了才能健康長壽
    我們知道,《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它又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其中,《靈樞》基本以針灸經絡相關知識為主,又被稱之為「針經」。所以,實際上,在很多場合下說到的《黃帝內經》,更多時候指的就是《素問》。《素問》可以說是所有中醫理論的「源泉」。它成書時代久遠,但這並不影響它極強的理論性。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而中國防控疫情的經驗之中正包含著大量中華傳統醫學的智慧。中華傳統醫學是包括道醫學和中醫學在內的中華傳統醫學智慧和養生治病實踐的總稱。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一、 「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天」與「人」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主要範疇,研究天人問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有關「天」「人」的論述,集中反映出它的天道觀、宇宙論思想。「天」字在《內經》中含義比較複雜,主要指天空、天時、自然界,同時又引申為自然的狀態、本來的面貌。
  • 夏三月,《黃帝內經》教你來養生!
    《黃帝內經》稱:「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所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 意思是說在夏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夏季合理睡眠時間應該是:就寢時間為22:00~23:00,起床時間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 夏季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時間過長不但會讓人頭腦發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 黃帝內經中關於秋季養生的論述
    《黃帝內經》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就是使人體內陰陽之氣自然界陰陽之氣保持統一協調的養生方法。(秋三月,此謂容平。)秋季七八九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
  • 原創 從《黃帝內經》看「夏三月」白酒養生
    前些日子,小編參加了一個婚宴,正值三伏天,大家熱得大汗淋漓,上桌都想喝上一杯冰啤解暑,這時桌上一位大哥提議大家喝口白酒,他說夏天少喝啤酒,適量喝白酒,夏天養生需以熱制熱,注意出汗排毒。郭醫生說,現在大家都開始注重養生,「法於陰陽」是《黃帝內經》養生的重要原則,認為養生應該遵循自然界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如此才能長壽。年輕人有空時可以看看《黃帝內經》。夏天,我們都喜歡呆在空調房間避暑,這樣的話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體內氣機的開洩,其實就指著夏天這個時期。人在空調房裡,身上的毛孔是關閉的,等一到外面,天氣熱了就會再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