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嚏的幾種說法
打噴嚏最常見的說法就是
「一想二罵三詛咒」,
意思是打一聲噴嚏是有人在想你,
打兩聲噴嚏是有人在罵你,
打三聲就是有人在詛咒。
一想
在中國,打個噴嚏也是很說法的,
關於打噴嚏的講究,最早來自《詩經》,
《詩經邶風·終風》中有這樣一句詩:
「寤言不寐,願言則嚏。
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漢代鄭玄註:
「我其憂悼而不能寐,
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
今俗人嚏,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漫漫長夜,思念情人,難以成眠,
於是痴痴地想:我思念你,
如果你也同樣想念我,我就開始打噴嚏。
女子抓不住那個風一般的男子,
只能通過噴嚏來傳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讓兩顆隔閡已久的心,能有一點感應。
在這句詩裡,
古人把思念的浪漫發揮到了極致。
又宋蘇軾《元日》詩云:
"白髮蒼顏誰肯記,曉來頻嚏為何人?"
我這糟老頭子還有誰惦記啊?
可要真無人惦記,
我今兒早上怎麼噴嚏打個不停呢!
以為被別人思念而打噴嚏,
那麼苦苦尋思誰的同時,
你也把想思念的人給想念了個通透。
黃庭堅也有詩云:
「舉觴遙酌我,發嚏知見頌。」
以後你喝酒的時候
記得舉杯邀我對酌,
我只要一打噴嚏就曉得了。
古人用自己打噴嚏
來代表有人想念我,
也有反過來希望對方也打噴嚏的。
成書於明代的《牡丹亭》裡
柳夢梅無比思念著杜麗娘:
「美人,美人,姐姐,姐姐!
向真真啼血你知麼?
叫得你噴嚏似天花唾」。
以此希望對方知道」我想你了「。
也有人因為不打噴嚏
而埋怨別人不想自個兒的。
以大丈夫氣概聞名於世的辛棄疾
在與友人唱和的詞作《謁金門》中:
"山共水。美滿一千餘裡。
不避曉行並早起。此情都為你。
不怕與人尤殢。只怕被人調戲。
因甚無個阿鵲地。沒工夫說裡。"
「阿鵲」不是鳥兒,是打噴嚏的擬聲詞。
我一個噴嚏也沒打,難道是你不想我?
辛棄疾的撒嬌女兒態也是難得一見的啊。
宋朝另一位暖男梅堯臣有詩云:
「我今齋寢泰壇外,侘傺願嚏朱顏妻。」
他出差的時候希望夫人在家打噴嚏,
這樣妻子就能感知自己深深的思念。
相比之下,
《笑林廣記》裡的鄉下男人就太沒風情了。
一鄉人自城中歸,謂其妻曰:
「我在城中打了無數噴嚏」。
妻曰:「皆我在家想你之故。」
他日挑糞過危橋,
復連打數噴嚏,幾乎失足。
乃罵曰:「騷花娘,就是思量我,
也須看什麼所在!」
二罵
北宋末年有一位進士叫做馬永卿,
他在自己的著作《懶真子》
裡面說了這樣一句話:
俗說以人嚏噴為人說。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俗話說打噴嚏就是被人說閒話「
南宋洪邁的《容齋隨筆》也有記載:
「今人噴嚏不止者,
必噀唾祝雲"有人說我",婦人尤甚。」
意思就是「有人不停地打噴嚏,
這個人一定會一邊吐口水,
一邊咒罵"有人竟然說我閒話!"
女人尤其如此。」
這就把打噴嚏看成是被人罵坐實了。
清代史襄哉所編《中華諺海》中
也收錄了"打嚏有人說"的條目。
三詛咒
除了被人思念或議論之外,
打噴嚏有時也被認為
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
宋代記載契丹禮儀風俗的《燕北錄》
就記載了這樣的一句話:
戎主太后噴嚏,近侍臣僚齊聲呼治夔離,
猶漢人呼萬歲也。
意思就是遼國太后打噴嚏,
身邊的近侍臣僚就會齊聲高呼
「治夔離」,即「萬歲」。
其實也就是說,太后打噴嚏這是有災難啊,
我們做下屬的必須得喊「太后萬歲」,
這樣就可以抵消打噴嚏的災害了。
至今在民間,小孩子若是打了噴嚏,
家裡老人就會說:「我家乖乖長命百歲。」
表明人們對打噴嚏有一定的忌諱,
所以說一些祝福語話來討個吉利。
這些習俗都是一脈相承的。
噴嚏佔卜法
宋代的《百怪斷經》裡
有一則《嚏噴佔 》,
記載了不同時間打噴嚏的講究:
子時:主酒食。
丑時:主女思。
寅時:主女相和。
卯時:主財喜。
辰時:主酒食。
巳時:主人來財。
午時:主有客來。
未時:主有酒食。
申時:主驚不利。
酉時:主文人來求。
戌時:主和合。
亥時:主吉利。
這些講究裡就有女性在丑時打噴嚏
是對愛人的思念的說法。
噴嚏養生法
不曾想,一個噴嚏也能打出這許多寓意。
其實按照中醫看法,
噴嚏是人體陰陽二氣和順暢利的表現。
一個噴嚏下來,
或災病盡去,或鬼魂附身,都在一瞬之間,
這一點都不迷信,《靈樞·口問》載:
「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
《醫宗金鑑·金匱心法要訣》進一步說明:
「噴嚏者,雷氣之義也,其人內陽外陰,
陽氣奮發而為嚏也。
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陽欲出而復留,
陰氣盛也,故知腹中寒也。」
陽和則嚏,噴嚏所生歡喜,
亦是身心中的自我覺知,陽氣和利而出的。
清代醫家吳尚先有詳細記述:
「嚏法,開也,在上在表者也,
可以宣發陰陽之氣也。」
「嚏法,達之、發之、洩之,
可以解木、火、金之鬱。」
「嚏法,洩肺者也」。
「連嚏數十次則腠理自松,即解肌也;
涕淚痰涎並出,胸中悶惡亦寬,即吐也。
蓋一嚏實兼汗吐二法……」
道家典籍《雲笈七籤》中還有"向日取嚏法"。
其方法是:晴朗之日,待日出二丈,
面向太陽,用鼻子吸氣,此為得日精。
吸氣吸到"得噎便止",這樣使之氣通,
由於清晨空氣清涼
容易刺激鼻黏膜,會打噴嚏,
道士們相信,這樣會使人補精還童長生。
在崇尚天人合一的古人那裡,
氣息是我們與自然溝通的
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
噴嚏雖小事,
它背後所隱含的氣機和運勢則不敢輕視。
以噴嚏而生寓意,
與今天的打坐調息並無二致,
不僅鮮活生動得有情有趣,
亦見得古人尊重自然、尊重自我、
不斷向內求索的遠見卓識。
這是我願意接受的關於噴嚏寓意的淺見,
雖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思考研究。
-The End-
楚喬漢林國學書院
詩詞文章 | 中醫養生 |
書畫 | 音樂 | 國學經典
您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