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老師如何拉近與學生的關係,得到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喜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經過長期的摸索,發現有一種手段非常有用:給學生取個綽號。
當然,這個綽號萬萬不能是貶低或者辱罵學生的,而是基於學生的特點給學生以光榮、愉悅的感覺,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體貌特徵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一些比較出眾的體貌特徵,給學生取一些綽號,比如:針對長相得到大家公認的女孩子,可以稱呼為「我們的班花」;針對個子最高的男生,可以稱呼為「我們的姚明」;針對有點像某明星的孩子,可以稱呼為「我們的周杰倫」。
學科學霸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科成績方面的優秀表現,給學生取一些綽號,比如:「我們的數學學霸」、「我們的語文狀元」、「我們的物理王者」。
興趣特長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或特長,給學生取一些綽號,比如:針對學生在體育短跑特別快,可以稱呼為「我們的劉翔」,針對學生機器人比賽的特長,可以稱呼為「機器人達人」,針對音樂方面的突出表現,可以稱呼為「我們的張靚穎」。
榮譽榜樣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曾經獲得過的一些榮譽,給學生取一些綽號,比如:「我們的十佳少年」,「我們的感恩天使」,「我們的未來之星」等。
同學共識類。我們可以根據同學中已經形成的某個學生良性綽號,直接稱呼這些學生,比如:「老周」(資格比較老)、「老大」(孩子王)、「史泰龍」(體格健壯)等,但務必要考慮學生是否已經作為良性綽號接受了的。
職務崗位類。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在學校或班級中擔任的職務或崗位,直接稱呼這些學生,比如:「班長同學」、「主席同學」、「勞動委員」等。
遊戲角色類。我們也可以根據某學生喜愛的網路遊戲中的角色,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直接稱呼這些學生,比如:王者榮耀中的「鬼谷子」、「諸葛亮」、「墨子」等。
以上只是總結了部分類別,其實只要是學生能夠接受、並且能夠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感覺的稱呼,我們都可以嘗試,當然,這要取決於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能夠隨便亂取,否則效果就適得其反。
在取綽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特別注意那些學困生或行為偏差生,因為在很多老師的眼中,他們幾乎就是「一無是處」,根本就找不到一點可以欣賞、表揚的地方,而如果教師能夠發現在其學科外的這些學生的優點、亮點並以「綽號」的形式間接表示欣賞和認可,會讓學生對該教師的好感度大增,不但自信心爆滿,而且在「愛屋及烏」的心理影響下,也會對教師所教的學科發生興趣,至少也會產生要學好該學科的欲望,有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
親愛的老師們!怎麼樣?試試吧!
(作者沁陽,中學高級教師,曾任上海某校校長,「賞·玩」教育倡導者,提出「賞盡人生,玩出精彩」辦學理念。他反對課外補習,主張通過「賞」和「玩」的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內生動力,主張通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學業進步。他用了18年時間在自己孩子身上實踐該理論,並成功將孩子送入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著有《賞出好孩子,玩出聰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