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一生就像翻版的梵谷,文筆與思想領先當代作家30年,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追捧,雖然他已經去世23年了,「王小波熱」卻依然存在。
我個人覺得王小波的作品魅力至今仍能迷倒很多人的關鍵在於,他的雜文裡面透露出來的觀點在當下仍然具有很深刻的思考意義。
無論是個人尊嚴還是智慧的思索對現代城市生活、社會治理和人權平等都有著指導和借鑑意義。
對不起,沒有變得更好,反而變得更糟真的慚愧,有時候在睡不著的時候偶爾會拿出手機讀王小波老師的文章來催眠。
他寫的那些雜文真的好深刻,這種有點點需要思考的東西我看了立馬睡,說王小波老師也算老一輩的公共知識分子了,指出來很多社會的問題都非常辛辣和深刻。
可惜這些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沒準之後我讀魯迅也會覺得,現在的中國與晚清民國的中國並無不同。
這個世界會變好嗎?會的。什麼時候變好?不知道。
看了《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後,說實話,我有些淪陷,並徹徹底底與他共振。昨晚我在思考下一篇文章的立意,有一種深刻悲壯的浩瀚之情擊中了我,我在這種情緒中浮浮沉沉,在那個當下,悄無聲息,伴隨著一些日與夜交替之時的獨特存在感,只有我獨自面對的無垠之境,哪怕記錄下來,哪怕妄自闡述,都是對它的褻瀆。
我在宏大與渺小之間復又領悟了一些事情,並決定將這些幾近迸開的感知留在那裡,這感知並不屬於我,我只是捕捉到了萬物存在和時間鴻流中的一個個小小的碎片,觸碰到一些皺褶並有了感知。作為一個見證者,我再一次領會了沉默和敬畏的巨大意義,時間仿似為這一刻的而暫時停滯,連一隻鳥的鳴叫都使我顫動不已……
最後夜晚終於結束了,在我送走沉默的黑暗以後,這個世界又迎來了新的一天。
王小波的小說,看似荒誕無稽,卻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很多地方,怎麼看,都是在寫讀者自己。比如,有些人物言語粗俗,其實現實中,我們經常內心粗俗,到嘴邊說出來,就是一番恭維的話,說完轉身又在評論對方是粗俗的。並且運用了帶著韻律的黑色幽默,耐人尋味,哲理深刻。
現在很多作者寫出來的東西,都是三十年前王小波玩過的。
王小波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王小波的所有作品中,不得不提就是他的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看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最初是很迷茫的王小波是一個敢於談論性的一位作家,他的書裡的確沒有隱藏這些事情,也因為這些部分更顯真實初讀時認為也確實只是關於性而已,於是第一本《黃金時代》,也就草草的讀了過去。
等讀到第二本《白銀時代》時,才大致領悟到他的篇章。絕不僅僅是談論性,也不只是,為了性而有的這些故事。
我們都活在這樣一個滿是白銀的時代,是否有更多的意義呢?
在時代三部曲裡,王小波把道理最簡化,在字裡行間,他用這時代三部曲討論他對這個世界某些點的看法,他創造出來的人物很有辨識度,這些主角是就一個特點放大後再去填充而構造出的這樣的人。
不盡其然,他們身上還有許多相似的細微處,大抵是王小波身上的某些特質吧文風詼諧,文章不長,讀來不覺冗長煩躁,讀後很有想和王小波討論某些地方,但是可惜了。
《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依然光彩奪目,絲毫未因時間衝洗而褪色。他有超人的藝術感受力,表現力,敏銳,深刻,再有一點,他的整個身心通過寫作得到最大的滿足。
89元不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影響,但這部領先文壇30年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