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世界的博物館,揭開了女性「羞恥的秘密」:月經不髒、避孕不羞,無知才可怕!

2021-02-11 LULU畫報

點上方「LULU畫報」即可關注

後臺回復「你好」,送你一張幸運卡

作者:LULU

來源:LULU畫報(ID:luluhuabao)

月經不髒

 

前不久,國內許多高校紛紛發起了一項暖心活動:

在廁所顯眼的位置設置「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女性應急使用。

 

不僅如此,學生們還呼籲大家打破「月經羞恥」:

 

「女孩從不應該為月經羞恥,要知道每一次月經,都是月亮對潮汐和你的牽引。」

 

活動立刻得到了廣大女性同胞的支持。

「月經羞恥」,相信很多女性都有過。

經血不小心滲出褲子,會羞愧難當;

不好意思直接說「月經」,而是會說「大姨媽」、「來事了」.

去超市挑衛生巾時,會很不自在,特意避開旁人;

結帳時,特意要個黑色塑膠袋包裹衛生巾;

 

拿衛生巾的時候遮遮掩掩,藏在袖口裡;

.

 

據統計,為了避免直接說「月經」,全球女性絞盡腦汁,竟然創造了約 5000 個關於它的含蓄說法。

在古代,有人把它視為「不祥之物」。

LULU想說,月經不是女性難以啟齒的秘密,不應該成為禁忌!

月經不髒,它是女性極其正常的生理現象。

正常有規律的月經,不僅能促進造血功能,還有能幫助排除身體積攢的多餘的毒素等好處,是有助於女性身體健康的。

 

我們不需要避諱月經,更不能認為「來月經是羞恥的」,而是應該認識它、接納它,大大方方談論它。

 

衛生巾,是女性最正常不過的日用品。

 

我們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買衛生巾,就像買餐巾紙一樣,不需要遮遮掩掩。

 

陰道博物館的秘密

 

關於消除人們對月經的偏見,國外有一家博物館設立了專門的展區,放置了用紅色亮片裝飾的月經杯、棉條。

 

「這是經血本來的顏色,不需要避諱。」

 

這家博物館就是一開張就引起了不小轟動的「陰道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是全球首個致力於陰道知識傳播、婦科解剖學的實體博物館。

關於月經科普只佔了博物館小小的一部分,那裡還有更多關於「陰道」知識的科普。

 

這家博物館的創始人,是一個叫Florence Schecter的女孩,她原本是修讀生物化學系的影片創造者。

 

一次,她準備展示10個動物陰道時發現,人們對於女性性器官的研究極少。

「52%的英國人不能指出生殖器各部位的功能,其中,47%的人不能準確指出陰道和尿道的位置。

在16-25歲的人當中,有65%的人覺得說出『陰道』等詞時有困難。」

YouGov網站的這項投票調查結果,也讓她大吃一驚。

在現在這樣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竟然還有那麼多人不了解女性身體結構,還對陰道帶有偏見。

況且那時候冰島已經有陰莖博物館,世界上卻沒有關於陰道的博物館。

於是,她決定創立一個意義非凡的博物館,以科學的角度解釋陰道的生理結構、月經和避孕等知識。

 

Florence希望通過建立陰道博物館,打破人們對陰道的偏見,讓人們放下對身體的羞恥感,提高人們對陰道的認識,關注它的健康。

 

想要開一家陰道博物館並不容易,展示女性私處的秘密可能會受到非議,儘管是生理科普,但人們的接受度是未知的。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不會成功呢?」

 

這個勇敢的女孩整整籌備了2年,通過眾籌的方式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最終讓博物館得以順利開展。

博物館面積不大,只有65平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遊覽完絕對讓你的婦科解剖學知識增加不少!

 

博物館免費供世界各地的人參觀,對男女都開放,未成年人可在大人陪同下參觀、學習。(PS:現在因為國外疫情嚴峻,已暫停對外開放。)

 

消除對陰道的偏見

 

陰道博物館的招牌設計得嚴肅、正經,設計師解釋說:

 

「由於這個名字很容易被汙名化,因此無法在設計中包含外陰和陰道的圖像,這樣會影響博物館本身傳達的內容。」

首次開展的主題定為「關於陰道的荒誕傳言&如何打破它們」,包含了生殖器結構、私處衛生、避孕、經期等話題,幫助人們進行生理知識掃盲。博物館就用直觀明了的方式,讓人們看清楚女性私處的結構。陰道,只是婦科解剖學的一小部分,它是由黏膜、肌層和外膜組成的肌性管道,連接子宮和外生殖器。它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經和娩出胎兒的管道。一張張圖層展示,隨著人們的視線移動,變得立體、生動起來。因為,只有清楚自己的身體構造,才能更好地呵護自己的健康。很多人不敢直白地說出「陰道」,稱它為「小妹妹」、「那裡」.創始人Florence是這樣說的:「陰道也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不會忽視它。」真正讓人羞愧的,不是陰道本身,而是人們對它的偏見。關於私處清潔,博物館也展示了市面上的私處護理產品。有些女孩對自己的私處不自信,甚至想給它做整形手術。「每個女性的私處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必因為它的形狀和顏色而難堪。私處顏色變深,是因為色素的積累,它是正常的發育成長,不是傳言說的因為同房過多!避孕不羞目前公認的避孕最安全有效、經濟實惠的方法是:男用保險套。在沒有打算要小孩的情況下,男孩子們一定要記得戴套喔。學好避孕知識,女孩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男孩們也才能更好地保護心愛的她。在寫文章之前,LULU也是個生理知識盲,這次為了給大家做科普,查了很多資料,糾正了不少認知誤區。如果你也有收穫,點個在看分享給你的伴侶、孩子、朋友。作者:LULU,來源:LULU畫報(ID:luluhuabao),認真生活,才能讀懂生活,轉載請聯繫LULU畫報。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火遍世界的博物館,揭開了女性「羞恥的秘密」:無知才可怕
    LULU想說,月經不是女性難以啟齒的秘密,不應該成為禁忌!月經不髒,它是女性極其正常的生理現象。正常有規律的月經,不僅能促進造血功能,還有能幫助排除身體積攢的多餘的毒素等好處,是有助於女性身體健康的。我們不需要避諱月經,更不能認為「來月經是羞恥的」,而是應該認識它、接納它,大大方方談論它。衛生巾,是女性最正常不過的日用品。
  • 「陰道博物館」僅開放2年:中國女性最羞恥的秘密,藏不住了…
    這家「陰道博物館」,扒開了6億中國女性,最羞恥的秘密……01全球首家「陰道博物館」,歷時2年多才籌建成功,卻僅開放2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致力於陰道知識傳播、婦科解剖學的實體博物館。即便在性文化開放的英國,要做這樣一個博物館,也十分不容易。建館的初衷是想通過知識展板和陰道解剖展品,科普陰道的各種知識,澄清大眾對陰道的誤解。
  • 只開2年的「陰道博物館」,扒光了中國女人最羞恥的秘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ID:bb2b2bb)身為女性,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又怎麼能愛護自己呢?乖媽知道,很多女性都羞於了解自己的身體,可是這有什麼好害羞的呢?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愛自己。先回答乖媽一個問題,你知道,「陰道」,指身體裡的哪個部位嗎?
  • 只開 2 年的「陰道博物館」,扒光了中國女孩最羞恥的秘密!
    原因很簡單,無非是覺得「羞恥」、「噁心」、「髒」……本該正大光明討論的話題,早已被汙名化。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世界上居然還有一家「陰道博物館」。說是博物館,面積並不大,只有 65 平米左右。而這樣一間小小的博物館,前前後後準備了兩年多時間,甚至眾籌,才得以在英國開放。
  • 只開2年的「陰道博物館」,扒光了中國女孩最羞恥的秘密!
    原因很簡單,  無非是覺得「羞恥」、「噁心」、「髒」……  本該正大光明討論的話題,早已被汙名化。  Part 1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世界上居然還有一家「陰道博物館」。  奔奔我甚至覺得很可笑,這不過是女性私處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而已,為何會成為「禁忌」,被如此妖魔化對待?  說到底,這種「身體羞恥」的背後,是對生理知識的匱乏,以及觀念上的脆弱。
  • 還有多少女性不敢直呼「月經」的大名-虎嗅網
    讓女性感到羞恥的還有男性對月經的態度。比如學生時代男性看到女生買衛生巾就會訕笑,或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男子氣概,男生們非常介意自己和月經扯上任何關係,哪怕是提到也不行。我的父親和兄弟甚至都不被允許看衛生巾,甚至不知道它們在柜子中的存放位置。
  • 讓學弟興奮的陰道博物館:揭開了無數人羞恥的傷疤
    博物館所展示的東西都是一些充滿趣味性、教育性的小物品。除了有陰部的各種科普插圖外,還有相關的避孕藥品。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博物館,創始人前後籌備了兩年的時間,通過很多人的眾籌才開了起來。而且只開放2年。02 ■陰道就是整個下體?
  • 16歲少女墮胎5次:比性無能更可怕的,是性無知
    醫生看著心疼,拉住她想灌輸一下避孕知識。沒想到女孩接下來說的一句話,叫她大吃一驚。做人流都是無痛的,沒覺得傷害身體,這不就是避孕嗎?聽到這個故事時,我也是滿臉的不可置信。把人流當作避孕方式?即便是16歲的孩子,也不該這麼無知吧?上網一搜才發現,真正無知的人,是我自己。
  • 藏在散裝衛生巾裡的不止「月經貧困」,女孩無知,比沒錢更可怕
    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不是一個新詞,它是指很多女性因為觀念落後、稅後價格和無知等原因,在生理期無法用上衛生用品的困境。這樣的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很是常見:2019年的調查顯示,全球有4000萬女性正面臨月經貧困,近半數女性生理期會用自製的經期用品。你知道什麼是「自製」嗎?
  • 都2020年了,把「月經」二字說出口還那麼羞恥嗎?
    月經,這個伴隨全世界女性,一半人口將近數十年的生理周期,如今卻還是一個羞於討論的名詞,可這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的講出口?女人在汙穢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為不潔淨,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潔淨;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其他物件,一人摸了,也必不潔淨到晚上。在20世紀之前女性教徒在經期是不能去教堂也不能接受聖餐,直到2005年這條規定才被取締。
  • 馬伊琍轉發「陰道啞鈴」,呼籲女性愛惜身體,揭開產婦的羞恥一面
    母愛是偉大的,她們在最美好的時候,忍著十月懷胎生下孩子,產後還要不辭辛苦的照顧孩子,將寶寶撫養長大,讓他們接觸和認識這個世界。母愛到底多偉大,大家可能體會不到,可光是從女性生育後的「羞恥感」就能見證她們的偉大。
  • 性羞恥,害了多少無知女人!
    女性在不同的生理周期,白帶都會有些許的變化。免疫力降低、精神壓力過大、受到驚嚇等應激反應,也會影響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和特徵。月經期間衛生巾用品更換不及時、貼身衣物受潮、褲子太緊,都可能會誘發陰道炎。性羞恥、過時的醫學用語、炒作女性生殖焦慮的廣告...
  • 「爸爸,我來月經了…」 譚松韻的一句話揭開了中國 「性羞恥」 的謊言……
    這個社會對女孩特別地不公平,女孩們從小就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羞恥」當中。上學時,我們經歷發育羞恥,來月經羞恥,愛美羞恥;工作了,還要經歷喜歡化妝打扮羞恥,談戀愛羞恥,上床羞恥;結婚後更慘,生孩子羞恥,餵孩子羞恥,家暴鬧去公安局羞恥,離婚羞恥,二婚更羞恥.
  • 「陰道博物館」,扒光了中國女孩最羞恥的秘密!
    就是這麼一家佔地面積僅有65m2的小規模博物館,卻籌備2年之久,期間甚至眾籌,最終於2019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然而,只維持了2年,在疫情等眾多因素下,不得不選擇閉館。畢竟在傳統觀念中,陰道代表著齷蹉、低俗,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陰道博物館的回歸,意味著,大眾將之視為羞恥的女性私處,將再一次被正視,正大光明地被討論。
  • 拒絕月經羞恥 | 衛生巾互助盒行動
    衛生巾互助盒的設置,旨在解決女性月經突然來潮卻無衛生巾可用的燃眉之急,同時也是為了消除月經羞恥,向人群宣告著月經和衛生巾的存在:它正常,它不骯髒,它應該被看見。「這是只有神才知道的事情,流出來的是壞血。」——《月事革命》中受訪者 月經並不是一開始就被視為「骯髒的」「禁忌的」。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有志願者聯繫一線醫院要捐助時,卻被院領導婉拒:這不急的。不理解源於不了解。而不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部分人沒有意願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性的羞於啟齒。長期以來,在公開場合提到月經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創造出「例假」「姨媽」等詞語來代稱。
  • 月經貧困、月經羞恥?女孩們,欣然面對自己的身體吧!
    少喝一杯奶茶,買正規牌子的錢不就省下來了嗎?當然,也有人質疑這話純粹是「何不食肉糜」。那麼,在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關於女性生理期的現狀究竟是怎樣的呢?在以前,很多女性在生理期只能使用月事帶和草木灰的痛苦就更不用提。在如今的社會,擺脫「月經貧困」也是脫貧的重要部分。可喜的是,世界上許多人都在為女性爭取她們應有的權利。
  • 被視為「禁忌」「羞恥」的它,終於要被推翻了?
    這種規定,對於不希望承擔懷孕風險的女性(有時可能還是在遭遇性暴力後,或避孕失敗等情況)來說非常不友好。隨後的29日,日本婦產科醫會副會長在一檔節目中表示反對把緊急避孕藥轉為一般用藥,他說:「日本對年輕女性的性教育,包括避孕在內,真的太少了。我擔心女性會陷入『既然之前用了,那以後也繼續用』的無腦循環。」
  • 男人們眼中的月經:能憋住,是藍色,只來一天
    出於同為女性的理解,有人在疫情中考慮到醫護人員的生理需要,集結物資為前線女醫護帶來姐妹支援, 卻聽到輕描淡寫的「不需要」。有人大罵,用「衛生巾」做標題有傷風化;有人不屑地說:「有那麼脆弱嗎,怎麼不直接注射黃體酮」;還有人嫌惡地說,「人命都保不住了,還關心你褲襠的那點事」。直到昨天晚上,微博上#拒絕月經羞恥#的話題變成了灰色。
  • 「你看那個來月經的女生,她可真髒啊」
    即使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卻還是有人會覺得它髒,比如傅園慧在前段時間發了一條關於痛經微博,卻有人在下面評論「那麼髒有必要說出來嗎?」,氣得傅園慧當場回懟,毫不客氣。其實我一直都想不通,為什麼一提到月經,人們就會把它和 「髒」「羞恥」「上不了臺面」 這種詞掛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