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包奶奶育兒經」
前段時間,一個網友發文稱:自己在逛某寶時,看到了有散裝衛生巾在售賣且銷量不低,覺得很難以置信,而商品下邊的提問和回答,更讓人「觸目驚心」。
——「用在私處這麼重要的東西,還敢買這種三無產品?」——「我有難處。」「生活難。」
有時候覺得,網際網路是真的很神奇,它能讓人們看到「窮奢極侈」,隨手刷刷就是豪車名表,也能讓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負擔地袒露「窮困潦倒」,很重要的衛生用品,為了省錢就要捨棄健康。
藏在散裝衛生巾裡的不止「月經貧困」,卻被很多人忽略了
一條小小的帖子,卻在網上掀起了驚濤駭浪,網友的熱議聲五花八門,但不管是哪種聲音,都將藏在散裝衛生巾的背後的「月經貧困」暴露了出來。
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不是一個新詞,它是指很多女性因為觀念落後、稅後價格和無知等原因,在生理期無法用上衛生用品的困境。
這樣的現象,在發展中國家很是常見:2019年的調查顯示,全球有4000萬女性正面臨月經貧困,近半數女性生理期會用自製的經期用品。
你知道什麼是「自製」嗎?
問問姥姥就知道了,甚至我們的媽媽也是那樣過來的,好一點的是布條拼接的像丁字褲一樣的「衛生帶」或者加韌的「衛生紙」,差一點的沒有下限,破布袋裝上草木灰甚至是沒有。
你以為這樣的事情,都成為歷史了嗎?並沒有,在你看不見的黑暗裡,很多女性應對生理期還是很窘迫。
「不會吧?現在還有人買不起衛生巾?」何不食肉糜太可笑
在網友熱烈的討論中,表示難以置信的聲音有很多:買好一點的衛生巾,一個月也不過幾十塊錢,少喝一杯奶茶、少吃一次外賣,不就有了嗎?
但,不是每個女孩都能想喝奶茶就喝奶茶,想吃外賣就吃外賣的,她們甚至可能一生都不會知道奶茶是什麼味道。
時至今日,中國依然有約6億人,每個月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不過1000元,這些錢要分配在衣食住行,一天30多塊錢要支撐一個人「活著」。
而這個生活水平的女性,會有多少呢?又有多少女性,正處於會來月經的年紀呢?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但就算往少了預估,這個群體也龐大得嚇人。
看不到這些,而問出「現在還有人買不起衛生巾」的人,就像晉惠帝說「何不食肉糜」一樣可笑。
正常生理現象,女孩為啥會對「衛生巾」談之色變?無知比沒錢更可怕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時代,男孩可以明目張胆地在教室裡「開黃腔」,而女孩子的正常生理期,卻連上個廁所都要偷偷摸摸的,要把衛生巾裹在衛生紙裡,生怕被人看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根源還是在家長的教育上,女孩子第一次來月經,由於無知一定是忐忑和害怕的,如果提前給孩子科普一些知識,讓她提前明白自己將會面臨的事情並不羞恥,那麼一切會好很多。
比起「沒錢」顯然「無知」更可怕,女孩需要正確地認知自己,才會知道保護自己;男孩則需要認識異性和自己的不同,才會學會尊重,而父母就是最好的引導者。
父母可以藉助繪本《我們的身體》,從小就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同時這本書還是一個很好的問答小百科,針對孩子最喜歡問的14類問題,從科普的角度作了解釋,深入淺出地讓孩子在玩中了解自己。
《我們的身體》不是一個簡單的繪本,它是「3D」立體的!專家為了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專門設計了翻翻頁、推拉頁、轉盤、磁力貼、觸摸、透視等多種玩法,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
藏在散裝衛生巾裡的不止「月經貧困」,女孩無知,比沒錢更可怕。
留言板話題:你會告訴孩子,來例假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害羞、藏著掖著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