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則「售賣散裝衛生巾」的消息登上熱搜。消息稱,一家店鋪售賣散裝衛生巾,21.99元可以買100片並包郵,一片衛生巾約等於只要兩毛錢。
這麼便宜的衛生巾你敢買嗎?消息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賣家、廠家回應
面對「三無產品」的質疑,8月28日中午12時許,這家店主在客戶提問頁面回復稱,「我們有自己的牌子,有工廠消毒證明,有工廠生產許可證,有檢測報告」。
賣家回復相應質疑,圖:紅星新聞截自淘寶
但據荔枝新聞,網傳生產散裝衛生巾的廠商回應,網店所售散裝衛生巾並非該廠生產,相關證件系盜用,目前該網店衛生巾已下架。
據紅星新聞,網店展示的企業衛生許可證上的泉州市祥禾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自家公司的證件被放在這家店鋪上,公司正在跟這家店鋪聯繫,問他們從哪獲取的證件。隨後,公司發布聲明,對於近期微博上的不實事實,將第一時間回應。
揭秘行業內幕:一片優質衛生巾成本約3毛
泉州市祥禾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衛生巾散裝和整裝有很大區別。工商局要求,廠名、衛生許可證證號等都要體現在包裝上,否則工商可直接判定為三無產品。所以,正規的公司也不會去冒這個風險,去生產散裝衛生巾來賣。但廠商也表示,或難以避免有些尾單未經包裝也流入了市場。
據紅星新聞,上述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不算人工成本,單單只有面料的話,成本不到一塊錢。如果不是正規公司,把很多環節都去掉,它的成本就降下來了。據荔枝新聞,另外也有廠商表示,一片優質衛生巾成本大約在兩毛五到三毛,銷售渠道推高了售價。
廠商總結,衛生巾是一分錢一分貨,因為好的產品用的原材料就相對好很多,差的就要求很低。比如一些外貿單,對方要求的材料就非常差,甚至連衛生巾裡面需要吸血漿的高分子,他都可以不加。
至於網上販賣的兩毛一張的價格,廠商負責人表示,材料用得差一點就能達到,但更大風險在於其生產環節及各方面保障。正規廠家在生產環境、衛生安全、出廠要求等方面的投資量很大,所以在這方面的成本肯定要比「小作坊」高,因此價格就會高一些。
一名資深婦科醫生表示,衛生巾適不適合人體使用要看它是否合格達標。散裝衛生巾更容易出現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從而導致使用者出現婦科炎症等疾病。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丁金坤律師分析指出,賣家在電商平臺銷售散裝衛生巾是市場行為,若所售的產品質量合格,且市場有需求,無可厚非。若所售的散裝衛生巾為「三無產品」,違反《產品質量法》,則應下架。
「月經貧困」引熱議
據了解,散裝衛生巾在三線城市、農村邊遠地區更受青睞。廠商負責人表示,看了留言才知道還有很多女性消費不起衛生巾,她希望能捐贈一批衛生巾,盡一份力。
不少網友同感嘆,現在才知道原來衛生巾還有散裝賣的,淘寶上的買家回復讓人心酸,「月經貧困」(買不起衛生用品)迅速引起關注。
「騰訊醫典」指出,女性買衛生巾需要的錢,可能比你想像的多很多。
先來算一筆帳:
以12歲初潮,50歲絕經,一年來12次月經,每次用掉30片衛生巾(一天6片,持續5天)來計算:
一個女人一生至少有2535天處在經期(大約7年),需要用到的衛生巾數量為13680片。
就算懷孕、初潮和絕經時間等略有浮動,女人一生需要的衛生巾數量至少也在10000片上下。
按照一片衛生巾1元來算,1個月就要在經期用品上花20~30元,對於一個月入千元的女性來說,這可能就是她們一天的生活費。而這已經是市面上相對便宜的價格了。
更不要說在這些女性中,可能還包括缺乏收入來源的學生、剛剛經歷生育的媽媽等等。
這就不難理解,看似不多的「一杯奶茶錢」,為什麼會成為她們的「難處」。
據南方都市報,一名大四學生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衛生巾就像「奢侈品」。
她表示,雖然一家人生活在縣城中心,也不屬於很貧困的家庭,但自己的父母始終對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諱莫如深。在家人看來,衛生巾的價格太貴,加之認為女孩子來月經是「羞恥」的,因此捨不得花錢給宋薇買衛生巾。在初潮後的幾年裡,宋薇一直是把衛生紙疊起來當衛生巾用。
「太貴了,父母不重視,不給錢買,沒有人正確引導。」宋薇說,「那時候我們縣城普遍都是衛生紙疊起來用,學校也沒有正確指導過。」
如今,宋薇已經三十歲了,在做編輯工作。她有條件花錢買衛生巾,但依然「捨不得充分地用」。
更讓人們想不到的是:這些「有難處」的女性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語——「月經貧困」,來形容她們正在經歷的情況。
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是指:受落後觀念、月經稅和貧窮等因素的制約,女性無法在生理期獲得用於生理期衛生管理的基本物資。
從世界範圍來看,「散裝衛生巾」對於正在遭受月經貧困的女性來說,甚至算「還不錯」的選擇。
直到2011年,全印度3.55億適齡女性中,僅有12%能夠用上衛生巾。在非洲,每10個女性裡,就有1個在月經期間用不上衛生巾。
來月經的時候,她們會找各種東西來替代——剪下來的破布、洗不乾淨的衣服、父親的襪子,甚至是木片和泥土。
圖片來源:《印度合伙人》電影截圖
這樣的方式,使得婦科炎症等各種疾病在當地女性中高發,甚至造成了預期壽命的降低。
也並不是只有貧困的地區才有「月經貧困」。
受到消費稅等政策條件的影響,在發達國家比如美國、英國、澳洲,某些家庭貧困的女孩也會因為無法負擔衛生巾的高昂費用,而在每個月來「姨媽」的那一周都無法去上學。
也就是說,「月經貧困」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全球女性的生活。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受影響女性數量已經高達5億人。
折射女性的衛生焦慮
網上有散裝的糖果,有散裝的棉籤,有散裝口罩,為何偏偏是散裝衛生巾成了熱搜?因為,它點燃了一部分女性的衛生巾焦慮。
一些女性因為經濟基礎薄弱「能省就省」;一些女性因為需求量大「能用則用」。使用散裝衛生巾,反映出女性最艱難時期的生活困境。
原本最低廉最普遍的生活用品,竟然有「買不起」「不敢買」的遲疑,怎能不引人深思?散裝衛生巾除了讓我們看到,男女因生理差異所擔負的不平等的生活成本,還能讓我們看到部分家庭中,受制於經濟背景,而無法更新的經期衛生觀念。
關注一兩個衛生巾品牌合不合格,只是治標,難以治本。即便清理了網上的「三無衛生巾」,散裝衛生巾還會在不同的角落出現,甚至質量更差、價格更低。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採取有力、全面的幫助措施,使市場上合格衛生巾的價格更低廉,讓大多數女性不會為使用何種品牌的衛生巾而糾結焦慮。
來源:荔枝新聞、紅星新聞、每日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紅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