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無論是繳納職工社保還是居民社保,只要累計繳納滿15年,到達退休年齡退休後,我們就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了。因此,有很多朋友認為,社保繳納滿15年就足夠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還有三大問題非常容易被忽視。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在這裡,我們只說職工社保。
一、長繳多得
我們的社保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也就是說,我們的社保繳納越多,時間越長,我們領取的養老金就會越多。
目前,退休之後的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組成,計算公式為:月基礎帳戶養老金+月個人帳戶養老金。
月基礎帳戶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月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繳費累計本息/計發月數。
由此可見,我們繳納的時間越長,退休之後領取的養老金也就越多。因此,就算社保繳納累計已滿15年,我們也應該儘量延長繳納時間。
二、終身醫保待遇
15年只是退休之後享受養老金的期限,如果想享受終身醫保待遇,那麼通常需要繳納更長時間,比如,北京要求男性累計繳納職工醫保滿25年,女性滿20年,並按照國家規定辦理了退休手續,退休後才能終身享受醫保待遇。關於職工醫保的繳費年限,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具體以當地的政策為準。
總之,在很多地區,如果想要享受終身醫保待遇,那麼社保繳納15年是遠遠不夠的。
三、強制性繳納
有固定單位的朋友們,都會和單位一起共同繳納職工社保;沒有固定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們,通常也會自己繳納職工社保。
很多人認為繳納職工社保只要滿15年就可以不繼續繳納了,其實這個想法不夠全面,如果有單位的話,沒到退休年齡還是要繼續繳納的!因為社保是強制性繳納的,企業在用工期間就要為員工繳納社保,不能夠自己隨意停繳社保。
小編認為,有固定單位的朋友們,跟著單位按規定繳納職工社保就好;自己繳納職工社保的靈活就業朋友們,如果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可以只繳納15年,當然,如果有經濟實力的話,還是能多繳納就多繳納,畢竟關係到養老金的高低以及是否能享受終身醫保待遇。
最後,如果醫保沒有達到最低繳費年限,那麼通常有兩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是改為參加居民醫保,交一年享一年;第二種就是一次性補齊繳費年限,可以享受終身醫保待遇,各地政策有所不同,大家還是要以當地政策為準。當然,這兩種醫保在報銷比例上會有較大的區別,所以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繳納職工醫保比較合適。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