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 魚缸常見的7種藻類,只有1種能形成綠毯,好看又好吃!

2021-02-12 金魚的王者

有的朋友問缸壁上長出的褐色東東是啥?

有的朋友在精心呵護養出的綠苔。

有的朋友在面對一缸黑綠一籌莫展。

有的朋友在羨慕別人的綠毯。

這些綠色的、褐色的、黑色的都是棲息在缸中的藻類,可是不是褐色的就不好,綠色的就一定最佳呢?不完全是的,即便都是綠色的苔藻,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可以為魚提供好營養,有的則必除之而後快。

底棲硅藻——這種褐色擦還是不擦?

如果光線暗,缸壁上會率先長出這種褐色的底棲硅藻,這是一種很原始的藻類,生命力很強,在顯微鏡下單體呈長橢圓型——因為是褐色的,所以經常被稱為「褐藻」,但其實不是的。初生的底棲硅藻是一層膜,很容易擦去。有的朋友擔心這種藻是不是有害,要不要擦除。其實它除了不太好看,並沒有害處,魚兒在飢餓時也會以它為食,有一些營養。


所以擦不擦,完全取決於你對魚缸美觀的態度。個人的意見是最好先別擦,或只擦觀賞面,可以暫時留它一留。褐色的底棲硅藻時間長了以後也會變綠,或長出綠色的藻類來。在顯微鏡下,這種綠色的附著藻個體呈圓形,可能不見得是同樣的藻類。

膜狀綠色藻——長老了不容易刮


在光線良好的條件下,魚缸壁上有可能一開始就不長底褐色的底棲硅藻,而是萌發出淺淺的嫩綠色,非常好看。魚在飢餓的時候,也會啃食這種綠藻。這種藻經常被魚友們稱為綠苔。

但時間長了,嫩綠色會變成老綠色、蒼綠色、墨綠色,而且一塊一塊一片一片,有的長厚了還會結成痂。這種綠藻長勢很快,而且附著力非常強,很難擦除——特別是在表面不很光滑的缸壁上,邊角處不動用硬刷或鋼絲球是不行的。特別是那層厚痂,直如水垢,即不美觀,魚也不可能以它為食,時間久了,腐爛的膜狀綠藻會影響水質,所以一定要及時擦去。不易擦除的膜狀綠藻,用銀行卡一類的小卡片可以輕易刮除,但如果結了痂就不太好辦了,所以擦它要趁早。

點狀綠藻—— 必除

有的缸的缸壁上,會長了一點點,一簇簇的綠斑,一開始是深綠色的,時間長了以後有的會變成黑色,並長出黑絲來,看上去就像黴斑。有的雖不會變黑,但結連成片,弄得缸壁斑駁很不好看。這種藻常和膜狀綠色藻和黑毛藻長在一起,很不好看,也沒什麼用處,一擦了事。

黑毛藻——必除

幾乎玩水族的人都討厭這種東西。黑毛藻即難看,魚也不吃,是一種毫無用處的害藻。水榕的葉子上很容易滋生這種玩意兒,缸壁如果不經常擦的話,黑毛藻會長得很長,一叢一叢的。這種東西,見到就擦了它,絕不能留。

青皮——必除

光線強的時候,缸壁上有時會長出一層層的,厚膜一樣的成片綠藻,厚到一定程度時,會自動捲起脫落,用手一揭就能揭下一片來。這就是「青皮」。青皮是一種低等藍藻,富含膠質,魚不愛吃。所以會得到很快的蔓延。腐敗和死亡的青皮會散發出一股腥氣,而且爛藻會汙染水質。所以青皮也在必清之列。

絲狀藻——必撈

有時缸中會蔓延出成片的絲狀的藻類,單枝很細,在水中的時候肉眼幾乎看不到。但能看到凝結在上面的氣泡。這種絲狀的藻還會漂浮在水面上,除之不盡,要經常撈出才行。

附著性短絨藻——好看而且好吃

大家都喜歡自己的缸底能長出厚厚的「綠毯」,但實際上,有的綠毯是膜狀綠色藻,如果從缸上面俯視,斑斑駁駁的不會覺得多好看,但如果在缸的側面降低角度看,因為視角的關係,綠色會連成一片,看上去就像是綠毯。真正能形成綠毯的,是綠色的附著性短絨藻。很短、很綠、很軟就像草地上的嫩草一樣。


這種附著性短絨藻不僅好看,而且有一定營養,其營養性僅次於綠水中的單胞藻類,而且因為柔軟密實,可以對魚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魚在缸壁上擦傷。附著性短絨藻更容易生長在泥盆的壁上,在玻璃缸中,因為缸壁太光滑,且有魚的啃實,所以不見得會附著得很好。

有時短絨藻中會長出一簇簇的紅色的長毛樣的藻,是不是黑毛藻我還不能斷定——比黑毛藻好看些。

有時短絨藻之上,會覆蓋一層黑色的厚痂,一塊塊的影響短絨藻的生長,這種東西要及時擦去。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點擊公眾號底部菜單的「魚友交流」去圈子

站長個人微信:15801828956(長按複製,註明魚友)

轉發和點」在看「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覺得不錯,下方 分享 點讚 在看 三連擊👇

相關焦點

  • 經驗 | 這7種藻類,只有1種才會形成綠毯,好看又好吃!
    有的朋友在羨慕別人的綠毯。這些綠色的、褐色的、黑色的都是棲息在缸中的藻類,可是不是褐色的就不好,綠色的就一定最佳呢?不完全是的,即便都是綠色的苔藻,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可以為魚提供好營養,有的則必除之而後快。
  • 一點小經驗|魚缸中那些藻類都是有害的嗎?
    不僅影響魚缸觀賞性,而且擔心會造成魚缸水變質,很多人會選擇儘快除去。是不是這些藻類都是有害的呢?不完全是,有的甚至可以為魚提供好營養,現在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魚缸中的藻類哪些是有益哪些是有害的吧。所以擦不擦,完全取決於你對魚缸美觀的態度。褐色的底棲硅藻時間長了以後也會變綠,或長出綠色的藻類來。在顯微鏡下,這種綠色的附著藻個體呈圓形,可能不見得是同樣的藻類。
  • 魚缸內藻類詳解
    其實它除了不太好看,並沒有害處,魚兒在飢餓時也會以它為食,有一些營養。  所以擦不擦,完全取決於你對魚缸美觀的態度。個人的意見是最好先別擦,或只擦觀賞面,可以暫時留它一留。  褐色的底棲硅藻時間長了以後也會變綠,或長出綠色的藻類來。在顯微鏡下,這種綠色的附著藻個體呈圓形,可能不見得是同樣的藻類。
  • 怎麼清除藻類?7種常見藻類的清除方法
    【前言】昨天我在百度動態給大家分享了一位魚友的魚缸,滿是藻類的魚缸,極其震撼。當然,也引起了許多魚友、草友們的共鳴。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各種各樣的藻類是水族箱,尤其是水草造景的天敵。在留言區,朋友們紛紛給我支招,甚為感謝。
  • 魚缸的各種藻類,哪種該留?
    有的朋友在羨慕別人的綠毯。這些綠色的、褐色的、黑色的都是棲息在缸中的藻類,可是不是褐色的就不好,綠色的就一定最佳呢?不完全是的!即便都是綠色的苔藻,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可以為魚提供好營養,有的則必除之而後快。
  • 魚缸爆藻怎麼辦?---魚缸藻類你知多少?
    神馳為你介紹魚缸裡的各種藻類其實它除了不太好看,並沒有害處,魚兒在飢餓時也會以它為食,有一些營養。  所以擦不擦,完全取決於你對魚缸美觀的態度。個人的意見是最好先別擦,或只擦觀賞面,可以暫時留它一留。  褐色的底棲硅藻時間長了以後也會變綠,或長出綠色的藻類來。在顯微鏡下,這種綠色的附著藻個體呈圓形,可能不見得是同樣的藻類。
  • 【養魚心得】魚缸裡的藻類有哪些?人家的「綠地毯」跟咱的綠斑有什麼區別?
    我們在以前的視頻中經常會發一些養魚養的很漂亮的魚缸,特別是那些底部有一層綠綠的短絨藻的魚缸,讓人看起來美不勝收。那麼,魚缸裡都有那些藻類呢?哪些藻類有益哪些又有害呢?今天這篇文章將為大家介紹魚缸中的藻類。成因藻類的成因主要是由水中的過剩營養物質所引起的(也就是水質過肥,)。
  • 魚缸長藻類利於觀賞魚生長,如何讓魚缸快速爆藻?做好3點
    養金魚,或者玩原生缸的魚友都喜歡看到自己魚缸上附滿綠色的藻類的一番景象吧?藻類長起來後像綠毯一樣好看,除此之外,它還具備淨化水質的功能,可以吸收水中多餘的氯氣。並且原生缸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之後還會產生大量氣泡,達到溶氧的目的,這對於原生缸中那些高耗氧的魚類是一個很大的好處。
  • 魚缸綠藻滋生很煩人?認識藻類,其實綠藻可防可控不用怕
    藻類是魚友們自願或非自願地「飼養」的。有些藻類非常美麗,很受歡迎,而有一些藻類我們能躲則躲,躲不掉也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當然,還有許多種的藻類是有益的,可以幫助你保持魚缸的水質。為了成功的對抗不利於魚缸的藻類,了解藻類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處理藻類就很重要。水藻的種類世界上已知的藻類有幾千種,它們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和形式。例如,藻類可以是綠色、藍綠色、棕色、紅色或黑色。有些藻類會在水中漂流,而有一些藻類則附著在附著物上,例如巖石、木頭或植物葉子。
  • 養魚必備:常見幾種解決魚缸爆藻辦法,收藏備用
    現在,我們先看看魚缸中常見的會出現的幾種藻類:一、褐色的硅藻相當原始的藻類,生命力頑強,常常出現在魚缸缸底,當光線較暗時尤其容易出現。該藻通常呈現褐色,顯微鏡下可以發現單體是橢圓形。二、綠苔水族箱中十分常見的藻類,長勢快,附著力強,難清除。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這種藻,剛開始是淺綠色,淡淡的像一層膜,魚也可以以此為食;時間長了之後,嫩綠色會變深變老,最後變成墨綠色,而且越積越厚,凝結成痂,非常難清除,一般結痂魚不能食用,而且綠苔腐爛後會影響水質。
  • 魚缸加鹽後,一缸褐藻變成了青苔,難道加鹽有助於藻類形成?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很多魚友都會認為,觀賞魚缸養水初期,出現的諸如褐藻等各種藻類,如果我們不去管它,假以時日,那麼,它們就可以自動變成青苔了。更為奇葩的是一位魚友的留言,說是自己的魚缸內,本來有很多的褐藻,結果在魚缸內加鹽後,過了一段時間褐藻消失了,而青苔隨之開始大量出現,難道說,我們往魚缸裡加把鹽,也能把褐藻變成青苔不成?那這個功效可就大了。事實上這是不太可能的,必定會有一些前提條件。
  • 小魚缸養什麼?推薦6種適合小型魚缸的人氣小型魚
    🍵圖文編輯丨小森公眾號ID:sunsunaqua最近有一些朋友發信息問小森,買了一個小型魚缸,應該養些什麼魚呢?要求不高,只要好看和好養就可以了。一問多大的缸?40的缸。。。好吧,40的缸也有很多可以選擇的魚缸,下面小森就推薦6種很有人氣的小型魚~
  • 魚缸除藻有妙招,無需下藥,生態除藻
    下面給大家推薦幾種又環保又美觀的生物除藻法。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藻類通常的形成順序: 在新缸設立之初 其實有經驗的朋友會發現藻類形成的過程: 褐藻(一般是1-2周裡會出現) 會首先出現在缸壁、沉木、葉片等表面; 水質稍穩定之後
  • 魚缸常見底砂的種類及選擇(二)
    ①大多來自野採,省錢,網購的話價格也還好   ②比較原生態,沒有人為添加的物質缺點:   ①會硬水(使用溪流砂的大多數都是養原生魚,基本也不用太考慮這個問題)   ②野採的話比較費力(玩原生的不就是享受這個過程嘛)   ③有很多不知名的病菌,需要消毒處理   ④無肥力(玩原生的需要藻類
  • 魚缸裡的藍綠藻如何處理?觀賞魚清潔魚缸法門,藻類祛除攻略
    要問什麼藻類最難清除,生命力最強,不是剛毛藻,不是絲藻,也不是褐藻,而是藍綠藻。熟悉藍綠藻的人並不多,熟悉它的人一般魚缸中都出現過,而且每次藍綠藻出現都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這種可怕的印象我也是有的。
  • 除了水草外有什麼植物能種魚缸裡?3種,能美化魚缸還能淨化水質
    我們在養魚造景的時候通常都會希望自己的魚缸裡能種上一點兒水草增加幾分生氣。但是沒有水草泥的情況下種植水草多數都是長不好的。有沒有其他的植物可以直接種在水裡?並且長出水上葉來呢?當然有了,而且還挺多的。地瓜對,你沒看錯,地瓜也是可以放到魚缸裡的。但是地瓜葉不是水草,也不會有水下葉。
  • 對於魚缸內的藻類,不去做到有效地綜合治理,想要徹底清除很難
    對於觀賞魚而言,只有適當的藻類對於它們才是有益無害的,一旦藻類過多了,不管它是什麼藻,都會反過頭來和觀賞魚爭奪氧氣,導致魚缸的水質酸化,藻類也有新陳代謝,也有興盛衰亡,過量死去的藻類也會敗壞魚缸的水質。
  • 18種工具魚,你知道幾種?再不擔心魚缸清潔了.
    下面小魚哥給大家講講有哪些工具魚,請跟隨小魚哥一起往下看:一個漂亮的魚缸,一缸漂亮的草缸造景,一缸活潑可愛的魚兒,都需要一缸生態的水體環境。而在這特定的水體環境中,出現了這麼一些別樣形態的生物,它們被喻為水族箱中的「工具魚」,它們肩負著清潔魚缸、吸食殘渣、去除藻類,常被搭配著放養在魚缸中。
  • 魚缸清道夫是醜貨?瞧這高顏值清道夫魚,能當觀賞魚也能清潔魚缸
    異型魚在我們的眼裡似乎只有清道夫,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很可惡,既不好吃,又長得醜沒法用來作為一些追求華麗品種魚友的觀賞愛魚,這種魚被捕魚人撈到之後一般都會被活埋或者扔岸上曬死
  • 魚缸的藻類確實是個好東西,對水質而言,成也是它,敗也是它
    而另一種更可氣的,就是大多數的新魚友,在開缸初期,直接敗在了魚缸裡各種藻類的魔爪之下,這個我們敗的就有點冤枉了,並且大多數還是無計可施。草缸我們不談,魚缸裡出現的藻類,對於水質和觀賞魚其實都是好事無論是褐藻、青苔還是小球藻,這些藻類其實對於穩定魚缸的水質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只是我們看起來會影響到觀賞效果罷了。一般在開缸初期,褐藻肯定不可避免會有的,這個倒不是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