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塗鴉:放任還是嚴管?

2021-01-07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街頭塗鴉,放任還是嚴管?

  

  4月13日,在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新義村,遊客觀看法國藝術家柒先生創作的「江南版」塗鴉作品。新華社發

  法國街頭藝術家柒先生(Julien Malland)曾經在上海康定路拆遷房的廢墟裡留下塗鴉作品,成就了老建築的「最後絕唱」。

  前段時間,這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塗鴉作品在一夜之間被擦除。最近,柒先生又一次受邀來到上海,在楓涇古鎮重現這些塗鴉。

  如今,上海市中心老弄堂、小馬路的「塗鴉牆」越來越多。這種街頭創意的出現,也引來許多不同意見。市民和遊客會為這些塗鴉的靈感和美感喝彩,忍不住拍照留念;城市管理者則出於安全、市容環境等更複雜的考慮,會對這些即興作品皺眉頭;而住在此地的居民,往往是喜憂參半……

  孰是孰非,不妨聽聽各方意見。

  弄堂添新景,有何不可

  聽說上次在靜安老弄堂裡作畫的畫家又在楓涇古鎮新義村有了新作,市民蔣躍花了近300元打車前去觀賞:「正好油菜花開,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結合,很美好。」這不是蔣躍第一次為幾幅塗鴉來一次「任性」的旅程:去年她曾經為了街頭塗鴉飛去越南旅遊。

  「塗鴉跟一般的繪畫不一樣,它的載體是城市公共空間,好的塗鴉一定是記錄著城市的共同記憶。」蔣躍認為,在上海老弄堂裡適量塗鴉,非但不會破壞弄堂原有的風情,反而會增加現代感與藝術感,會吸引更多的旅遊者前來,甚至可以帶動相應的產業。

  喜歡街頭藝術的市民呂小姐表示:藝術本身是自由揮灑的結晶,其本身也有優勝劣汰的過程,不必對出現的空間、內容進行過多的幹預,「街頭藝術跟市場經濟一樣,本身就有從無序到有序的自濾功能,只要不涉及違法,為何不能讓藝術家大膽揮灑創意?」一些市民也認為,在弄堂等區域進行塗鴉,比掛口號式的宣傳橫幅更有魅力,能讓老弄堂煥發青春活力。

  針對老弄堂塗鴉可能引發的安全問題,市民向先生表示,當初靜安區動遷基地出現藝術家塗鴉時,他曾到現場觀看,確實有不少中老年人在廢墟中走來走去、拍照攝像,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但他認為:「城市管理不能因噎廢食,不能一封了之。為什麼不能在這些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塗鴉場所,快速加裝安全提示裝置,設計參觀線路,讓志願者引導進出?」

  還有一些市民認為,以「安全」之名杜絕塗鴉進弄堂是一些政府部門「懶政」、「不動腦筋」的表現:「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從服務的角度做好安全基礎設施工作,協調好居民和參觀者之間的關係,使之形成政府、居民、參觀者『三贏』的局面。」

  街頭亂塗鴉,不能任性

  對於街頭塗鴉,不少人樂意接受有美感的創作,但不能忍受亂塗亂畫。其實,美與醜只是判定街頭塗鴉能否立足的標準之一,還有更多的因素值得考慮。

  前一陣,康定路拆遷工地的塗鴉畫作在網絡上走紅。許多攝影愛好者慕名前往,到了現場卻失望地發現作品已不復存在。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直言不諱,是他們清除了塗鴉。做這個決定前,職能部門已了解清楚,這些作品是上海和法國藝術家的合作作品,花了不少心血才完成。但待拆遷工地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參觀的人多了,一旦有殘壁斷垣倒下砸到人,容易釀成安全事故。

  街頭創作不能任意而為。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塗鴉作品能不能存在,要看它畫在何種建築物上,建築物歸屬於誰。徐匯區新樂路上曾經有一面百米塗鴉藝術牆,是一家建築設計工作室的創意,藝術家的初衷是用作品掩蓋灰撲撲的牆面和狗皮膏藥般的黑色小廣告。但從創意到實現,過程其實很複雜。藝術家先要找街道和居委會商量,居委會又邀請區域單位、房管辦、物業領導和居民代表一起協商、溝通,反覆徵求意見,得到廣泛認可後,才誕生了塗鴉藝術牆。

  公共場所的外牆立面不屬於個人所有,要讓其成為創作的載體,首先不能違反城市管理的規定,在發達國家也是這麼做的。2003年洛杉磯開始禁止在公共場所塗鴉。2013年政府解除禁令,允許在商業區和工業區塗鴉,但藝術家須向市政府註冊,並支付60美元的申請費,塗鴉作品不得包含商業信息,且必須保持至少兩年,城市街區還可以申請「選擇加入」。

  上海也應借鑑這樣的「有限管理」模式,規範塗鴉作品。如規定允許塗鴉的區域,對商業廣告、低俗內容等設置「負面清單」。對於居民區裡要不要存在塗鴉作品的問題,可以採取自治方式,讓各方討論參與決定。

相關焦點

  • 因街頭塗鴉被控尋釁滋事罪,街頭塗鴉是行為藝術還是刑事犯罪?
    2018年9月12日,廣東肇慶一男子因在街頭塗鴉被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書》上寫的罪名是故意毀壞財物罪。10月13日,男子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通知,罪名變成了尋釁滋事罪。12月7日,法院進行了開庭審理,但並未當庭宣判。目前該案尚無定論。問法網律師認為,該男子的行為不構成尋釁滋事罪。
  • 是文化垃圾還是街頭藝術?街頭塗鴉,一個時代的聲音
    塗鴉是上世紀60年代首先在北美誕生,經歷短時間的發展,很快散布到世界各地,被作為街頭藝術而傳播廣泛,深受全球年輕人喜愛。塗鴉文化是當代年輕人對內心叛逆的釋放,用來宣告自己內心的一種形式,也是對生活態度的宣洩,終其本意它是對傳統文化反叛的一個精神產物。
  • 拉美街頭的塗鴉藝術
    然而說起拉美,映入筆者眼帘的第一幅畫面卻是街巷中拼貼畫般五顏六色、激情洋溢的塗鴉牆,它們分布於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窺探拉美文化一隅的彩色萬花筒。筆者曾遊歷於古巴、墨西哥、哥斯大黎加、智利和阿根廷,無論是漫步於熱帶風情濃鬱的中美洲,還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脈環繞的南美洲,塗鴉藝術都是拉美大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拉丁美洲的塗鴉早已被藝術界公認為世界街頭藝術的引領者。
  • 520街頭,塗鴉赤子心
    520創作圖案主要也是根據毛褲,然後根據鼠年然後做的兩個老鼠,主要表達的還是關於愛吧,但520其實很多人都覺得是一個情人節,但我是覺得520你可以跟你身邊不光是情侶,你的家人以及整個世界你跟他說愛,所以我覺得街頭藝術也是讓城市充滿著愛的。Q:你是從什麼時候怎樣接觸到塗鴉的?
  • 中國風塗鴉裝點街頭
    /佛山日報記者張明術攝  樂從「塗鴉男」陳英傑以最自由的方式,盡情釋放他的靈感  文/佛山日報記者麥鳳莊  圖/佛山日報記者張明術  3歲跟著父親學國畫,20歲那年偶遇街頭塗鴉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陳英傑的塗鴉很特別,跟塗鴉發源地美國等地的作品相比較,你會發現阿傑的塗鴉很有中國風,山水花鳥,龍虎蟲魚,雖用現代噴漆、記號筆,卻能揮灑出濃淡相宜、圓潤有致的
  • 街頭塗鴉HD
    PAX East 2012:世嘉迷盛宴 《街頭塗鴉HD》前瞻     我覺得每當提及Dreamcast的時候,每一個世嘉的粉絲都會有一種親切感。
  • 妙趣橫生,重塑街頭塗鴉藝術
    將這些塗鴉變成動態的 GIF 圖像,其中不乏有 Banksy 、Trust. iCON、Whoam Irony、Deih 等著名街頭塗鴉藝術家的作品。ABVH 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也賦予藝術以新的生命,讓人再次眼前一亮!
  • 北京街頭塗鴉觀賞指南
    北京街頭塗鴉觀賞指南 2019-06-29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那些驚豔的街頭塗鴉藝術
    來源丨 樂觀做設計 作者丨樂觀做設計 已獲得授權進行轉載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街頭藝術的內容,說起來大家應該也都不會陌生,這種風格的藝術創作是在公共場所創作的視覺藝術,常見的形式和媒體包括牆體塗鴉、模版塗鴉、海報藝術
  • 迭戈·馬拉度納與那不勒斯的街頭塗鴉藝術
    這些街頭文化日積月累,成了那不勒斯一張另類的文化名片,而其中一些文藝創作者的靈感,又給這些街頭文化增添了大量光彩。那不勒斯有兩座馬拉度納塗鴉牆最為著名,第一座來自於1990年,當年阿根廷人帶隊贏得了第二座意甲錦標。那不勒斯居民決定集體募捐,為馬拉度納繪製一副塗鴉來紀念其功績,最終一位居住在西班牙區的畫師馬裡奧·菲拉爾迪成為創作者。
  • 牆在說話,塗鴉的戰場在街頭
    特別是紐約在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了塗鴉熱潮,在畫廊的推波助瀾下,塗鴉一度成為藝術市場上另類的搶手貨。       時至今日,塗鴉的創作類型、傳播平臺不斷發展,當代藝術領域亦常常有與之相關的創作出現。另一方面,塗鴉的靈魂依然在街頭,在民間。在那裡,它才保有最持久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 3D牆繪、街頭塗鴉系列素材
    「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鏡花緣》也指藝術上的各種顏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覺描繪出一種色彩的特殊風格。街頭塗鴉:通過繪畫在街頭用各種顏色在牆壁上繪畫,做出嘻哈的彩色圖案。中文名塗鴉外文名Graffiti;Doodle拼音tú yā注音ㄊㄨˊ ㄧㄚ寓意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起源街頭創意塗鴉【英譯】英語中的「Doodle」意為「塗鴉」,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費城和賓夕法尼亞州的graffiti
  • 從火柴棍小人看街頭塗鴉(組圖)
    原標題:從火柴棍小人看街頭塗鴉(組圖)   哈林塗鴉的另一經典形象   凱斯·哈林將源源不斷的靈感,宣洩在紐約地鐵站過期的公告欄上,最終成為一代塗鴉大師   章衣萍   街頭塗鴉的起源   塗鴉帶來不少社會壓力,因為塗鴉一般都在不屬於作者的平面如牆、建築物、列車車身等出現。為避免被市政管理者發現和拘捕,塗鴉作品通常帶有迅速完成的痕跡。   時至今日,塗鴉這種街頭藝術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認可和美譽,不然,這些作品的稱呼將會是「亂畫」或「塗汙」。
  • 精選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街頭塗鴉藝術家
    每天遇見有趣好玩的塗鴉藝術~義大利是世界級藝術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這一令人豔羨的遺產也激勵著年輕一代的義大利藝術家們。義大利的街頭藝術家在國際上享受盛名,他們以精湛的細節、精巧的技術、還有獨特的個性和創意獨樹一幟。
  • 日本好玩有趣的街頭塗鴉藝術家知多少
    每天遇見有趣好玩的塗鴉藝術~日本的街頭藝術家具有濃鬱的東方審美趣味,和服、武士、櫻花、漫畫等日本傳統文化的符號經常出現。日本的傳統文化保守而充滿秩序,街頭塗鴉則充斥著破壞與消極內涵,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街頭塗鴉在日本的發展緩慢而無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接受並認可城市塗鴉文化,也從中孕育出了優雅和精緻的日式街頭塗鴉,這也可能是在這個保守的國家裡達到街頭藝術氛圍的方法之一。
  • 德國老年人愛上街頭塗鴉 消除代溝也引起爭議(圖)
    專門為老人開設的街頭藝術課程正在激起德國老一輩玩塗鴉的興趣。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消除代溝的好方式,能增進兩代人間的理解。但由於有些老人不夠「遵紀守法」,將在課堂上所學的技能用到了城市街頭,給他人帶來了困擾,因此也遭到了非議。
  • 世界9大街頭塗鴉藝術最佳城市
    它以Beco do Batman巷道為中心,從GonaloAlfonso街直到Medeiros de Albuquerque街,到處都是另人眼前一亮的塗鴉畫。2,紐約市:街頭塗鴉藝術可能出生於費城,但在紐約市長大。從哈林的塗鴉名人堂到康尼島的康尼藝術牆,到處都有精緻的藝術品,但是每個區,街區都有自己的特色。
  • 2019年4月精選街頭塗鴉作品欣賞
    划槳手,位於馬來西亞,來自俄羅斯塗鴉藝術家Julia Volchkova合影,位於挪威斯塔萬格,來自葡萄牙街頭塗鴉藝術家Vhils眼中世界,位於英國布裡斯託風車山,來自英國街頭塗鴉藝術家My dog sighs凝望,位於以色列阿什凱隆,來自德國街頭塗鴉藝術家
  • 街頭塗鴉惹人愛 但仍違規被清除
    這些塗鴉是有關部門許可的藝術創作,還是有人違規亂塗亂畫?為此,重慶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昨日,重慶晚報記者來到位於渝北區新南路輔路公交車站北環2站發現,公交站前有10來個石頭隔離墩,其中靠近公交站牌一側的4個隔離墩被塗成黃色,面向公交站一端畫上了表情,有笑出淚、飛吻、眼冒愛心、吐舌等,與平常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裡的表情相似。周圍商鋪沒人知道這些隔離墩是被誰畫上表情的。
  • 街頭塗鴉文化,你不可以不了解的塗鴉大師「班克西」
    「塗鴉」一詞源自唐朝詩人盧仝的一句詩「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是盧仝用來調侃自己兒子亂寫胡畫的。到了現代,塗鴉成了Graffiti的中譯詞。Graffiti由希臘文的「書寫」衍生而來,現在則成為歐美街頭文化的四大元素(Rap、打碟、街舞和塗鴉)之一。塗鴉這種起源於美國60年代黑人街區的街頭標語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逐漸生根發芽,經歷了由幫派標誌,到表達自身情感、發洩對社會的不滿,再到如今成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