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令和」及其背後的年號制度

2021-01-21 騰訊網

2018年12月日本明仁天皇宣布將於今年的4月30日退位,由此明仁天皇成為日本憲政歷史上第一位生前退位的天皇。2019年4月1日東京時間11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取自日本古典《萬葉集》,這一年號可以說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說意料之中,是因為此前早有消息稱日本將從日本古典而非中國典籍中選擇新年號;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之前歷代年號,諸如明治、昭和、平成等,均從中國古典中選擇。但事實上,新年號需要到5月1日才能生效,而日本政府提前一個月公布新年號的行為一度引發爭議,比如內閣官房副長官衫田和博就認為此舉損害天皇自尊,違反慣例。為何會出現這種爭議?為何杉田和博認為此舉損害天皇自尊?慣例又是什麼?要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就必須關注日本的年號制度。(「年號」與「元號」兩個詞都被日本媒體廣泛使用,查閱日語詞典兩個詞也沒有語義上的區別,但是日本政府顯然更偏向於「元號」一詞,為了行文方便,本文除專有名詞外,均使用「年號」一詞)

一、日本年號的歷史

年號這一紀年方式無疑起源自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漢武帝時期中國真正開始以年號紀年。歷史上受中國影響的周邊國家,比如越南、朝鮮和琉球均採用中國中央王朝的年號,除此之外,新舊鼎革也會改元並昭示天下,由此可見年號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學習中國的過程中也引進了年號制度。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在「大化改新」時期,第一次使用了年號「大化」。儘管日本很早就開始使用年號,但年號制度並沒有在日本確立起來,當時的日本人還是更加喜歡使用幹支紀年而非年號紀年。直到江戶時代,年號作為一種紀年方式才在日本民間流行起來,而這一時期天皇也可以隨時改元,因此經常出現一代天皇擁有多個年號的情況,比如明治天皇的父親孝明天皇就有「弘化」「嘉永」「安政」「萬延」「文久」「元治」「慶應」七個年號。

這種「一世多號」的情況在明治天皇即位後發生了改變,1889年制定的《皇室典範》(即舊皇室典範)作為成文法,對年號問題做出了規定,《皇室典範》要求「(新任天皇)登基建元之後,年號更改依據明治元年的規定」,所謂「明治元年的規定」是指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之後發布的改元詔書,其中除了將慶應四年改為明治元年以外,規定「今後年號一世一號」。由此「一世一號」的建元原則——一代天皇只能有一個年號——被《皇室典範》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年號使用與中國存在不同,中國古代王朝往往是在皇帝即位的第二年改元,而日本則是在當年改元。換言之,日本可以在2019年就公布並使用新年號,不必向中國古代那樣等到第二年才啟用新年號。但現在爭議的關鍵在於是否應在現任天皇尚未退位之時就公布新年號,因為這會導致兩個年號並存於同一代天皇任內的情況,一方面違背了「一世一號」的原則,另一方面也會給明仁天皇造成心理上的壓力,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杉田和博提出的「慣例」與「損害天皇自尊」是所指何事了。

二、年號的制定

其實,歷史本可以讓杉田和博遠離這些糾結的,只不過歷史朝著不同的方向又邁了一步。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在美國佔領當局的要求下,日本制定了新的《皇室典範》,其中沒有關於年號的規定,也就是說戰後無論是關於「建元」的程序還是「一世一號」的原則都喪失了法律依據。直到20世紀70年代之後,由於日本社會黨方面提出廢除年號的想法,引發政界對年號問題的關注,作為保守勢力的自民黨對此表示反對,並根據「世論調查」(民意調查)的結果,推動《元號法》的制定。最終1979年日本國會審議通過了《元號法》和《元號選定手續》將元號作為法律確定下來。

作為年號制度的兩大支柱之一的《元號法》被稱為目前為止日本最短的法律,因為它只有兩項條文:

一、元號通過政令決定;

二、元號更改僅限於發生皇位承繼的情況下。

兩項條文雖然簡短但意義重大,第一條賦予了政府制定並發布年號的權力,第二條再次確定了「一世一號」的原則。除此之外,《元號選定手續》則直接明確了日本年號由制定到公布的法定程序,今年新年號的制定與發布也是按照這一程序進行的。

根據新聞報導,2019年2月8日日本政府召開了關於年號選定程序的研討會,會上決定今年新年號的選定程序將會沿襲「平成」年號的選定程序。那平成年號又是如何選定的呢?參與平成年號制定的時任內閣官房副長官石原信雄回憶了當時的過程:

日本政府在裕仁天皇患病去世的前一年就在準備葬禮事宜,與此同時也選定了參與制定新年號相關懇談會的成員。當時徵集新年號的主要條件是兩個——要求是簡單易寫的兩個漢字並且寓意和平。政府根據這兩個條件向古典文獻專家徵集了多個年號提案,最終選定「平成」「修文」「正化」三個提案。在裕仁天皇去世的當天,日本政府召開了由社會有識之士參加的「元號懇談會」,最後按照相關程序選定了「平成」這一年號。

實際上這一看似簡單的過程是按照1979年制定的《元號選定手續》進行的,這一手續與《元號法》一道確立了日本年號制定與發布的法定程序。這一手續要求新年號的制定與發布要按照四個步驟:

第一、內閣總理大臣選定知名學者之類的社會人士(高い識見を有する者)並向他們徵集兩到三個新年號提案,這些學者在提出這些提案的同時要說明其含義和典籍出處;

第二、總理府總務長官整理審議這些新年號的提案後向首相進行匯報,這一過程要遵循年號制定的六原則,所謂六原則是指:

1.反映國民理想且寓意良好

2.由兩個漢字組成

3.容易閱讀

4.容易寫

5.不使用舊年號和已故天皇的諡號

6.不俗氣

第三、內閣官房長官、總務長官和內閣法制局長官審查並選定新年號後,在內閣會議上進一步商議,與此同時,總理大臣向參眾兩院正副議長徵詢意見;

第四、以改元政令的形式向公眾發布新年號。

三、年號的使用狀況

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視年號,甚至通過立法對年號制定與發布加以限制似乎說明年號與普通國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確實如此,比如1976年的世論調查(民意調查)顯示,有87.5%的人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年號紀年,只使用公曆紀年的人僅佔2.5%。

然而進入21世紀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傳統的年號紀年與現代生活愈發格格不入。如果被問起現在是平成幾年,很多年輕人往往會陷入「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尷尬。好在日本報紙發行量依舊巨大,報紙的日期欄往往會標示年號紀年。然而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許多報紙逐漸開始在日期欄中以「公曆紀年+(年號紀年)」的格式表示日期。目前只有《產經新聞》和一些地方報紙使用「年號紀年+(公曆紀年)」的表示格式。與之相反,日本共產黨的機關報《赤旗》從平成改元以來則一度廢棄年號紀年,在日期欄中只以公曆紀年,直到2017年4月1日才改為「公曆紀年+(年號紀年)」的方式,但在文章正文中從不使用年號紀年。

四、年號背後的政治思考

正如上文所說,年號制定是一種政治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也反映了日本政治的變遷。首先,頒布於1979年的《元號法》正是當時日本政壇變遷的反映。自從1955年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組建成為自由民主黨,確立「五五年體制」以來,自民黨一家獨大,長期控制政權,日本政壇也形成以自民黨為首的保守勢力與以社會黨等為代表的革新勢力對峙的局面。但是進入70年代自民黨深陷於「金權政治」的醜聞中,革新勢力一度崛起,在1974年和1976年的國會選舉中一度出現了「保革伯仲」的局面,即保守勢力與革新實力平分秋色的情況。也正是此時,革新陣營中的日本社會黨開始醞釀廢除年號紀年的議案,作為回應,自民黨則積極展開活動,最終在1979年通過了《元號法》,以法律形式捍衛年號這一日本傳統的紀年方式。與之對應,也正是在70年代末,受革新陣營內部意見分歧、自民黨改革等因素的影響,自民黨勢力再度抬頭。由此可見,簡單的年號問題在日本政治變遷過程中發揮著顯像管的作用。

其次,《元號法》頒布後一度引發日本國內對民主主義的思考,儘管在《元號法》通過後,日本政府在國會答辯中表明使用年號不會成為國民的義務,也不會強制要求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年號。但是日本共產黨議員指出正式文件上並沒有留出填寫公曆紀年的空間,因此可以認為這是變相的強制。更有甚者,一些日本基督教徒認為這是現代版的「踏繪」(踏み絵),所謂「踏繪」是指日本江戶時代,幕府命令被懷疑為天主教徒者用腳踐踏基督和瑪利亞等聖像的制度,其目的在於識別這些人是否為天主教徒。這一制度曾被視為日本閉關鎖國、壓迫信仰自由的標誌。

此外,前文所說的時任內閣官房副長官石原信雄指出雖然今年制定新年號的程序沿襲了之前的方式,但是在制定過程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石原信雄提到從裕仁天皇去世到明仁天皇即位並公布新年號都是在「極秘密」的狀態下進行的,而此次制定新年號的過程則是「極公開」的。此外,4月1日召開了「元號懇談會」,其參加者也來自社會各界,其中有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直木獎得主林真理子等,囊括了工、商、法、學各界人士,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更是增加了女性參加者的數量來突出對女性的尊重。由此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國民對政策透明化、民主主義和女權問題的重視。

最後,回到今年的新年號。想來令杉田和博頭疼的不僅是年號公布時間的問題,此外還有年號出處的問題,以往年號都是從中國古代典籍中選擇,比如「明治」取自《周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一句,「昭和」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平成」取自《尚書》「地平天成」一句。但是此次從日本古典《萬葉集》中選擇新年號,估計也是回應了日本社會大眾的呼聲。因為早前日本民間就存在一種呼聲,認為沒有必要從中國古代典籍中選擇年號,這也反映了近年來日本強調自身文化獨特性,強調民族榮譽感的社會潮流。事實上也沒有法律規定年號必須選自中國典籍,況且據筆者所知,近年日本高考國語試卷的漢文試題中已經開始使用日本人寫作的漢文了,因此這種「日本化」的年號也是意料之中的。

(本文作者:殷金琦,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本科生,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直博生,文章原載「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微信公眾號。感謝作者與公號授權轉載。)

文末

彩蛋

附:日本天皇世系表

圖片來源:《日本簡史》(第三版)

相關焦點

  • 日本年號今日亮相 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 令和是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令和」。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今天公開了她的新年號。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出自日本最古老的歌集《萬葉集》。這也是日本首次從本國典籍中選取年號。
  • 日媒: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 揭秘日本年號那些事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日,日本東京,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東方IC)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
  • 李浩源:借日本改年號「令和」,談談年號的歷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浩源】 2019年4月1日,時隔近三十一年後,日本頒布了新的年號——「令和」。這個令日本國民都有些感到疑惑的年號,據稱典出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不論定的新年號雅訓與否,作為一種古老的漢字圈文化,年號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扮演著紀年的角色,古遠猶新。在這裡,就借東國「令和」之號,談一談年號的前塵故事。
  • 日本「令和」年號的預言,源自未來的時空旅人?
    在2016年的日本,同樣也在發生:一位可以預知三年後日本新年號的高人,這位叫做(しゃん)的日本網友。2019年4月1日,第248個日本年號由日本政府宣布定名為「令和」,此年號將於5月1日明仁天皇退位後,由接任者德仁天皇正式啟用,以取代舊有的年號「平成」。
  • 日本新年號「令和」,含著對中國老師怎樣的藐視?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れいわ,Reiwa),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從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什麼意思 令和出處和含義介紹
    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  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
  • 平成結束,令和開啟!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成為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新年號「令和」,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
  • 日本新年號「令和」在日語裡究竟怎麼讀?
    (圖片來自朝日新聞網站) 「可以自由發音」,但是…… 4月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公布新年號時,將重音放在了詞頭。隨後發表講話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將重音放在了詞頭(與「明治」一樣,即1調)。日本J-CAST News就此問題進行了採訪。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告別「平成」:日本如何選定新年號?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臺媒稱,日本年號「平成」,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走入歷史,新年號則會提前在4月1日、也就是日本新的會計年度起始日選定公布。2016年明仁天皇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這不僅是日本首次的天皇生前退位,也讓「改年號」成為日本21世紀的重大事件之一。
  • 「平成」時代即將結束 日本新年號之爭有何深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年初的記者會上表示,將於4月1日公布日本新年號。但是日本正式開始使用新的年號,要從5月1日開始。1979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年號法》,規定由日本首相指定一些學者,提出幾個年號,諮詢參眾兩院議長等人的意見後,再交由內閣會議決定。提前公布有利於降低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雖然安倍政府已決定在皇太子繼位前公布年號。
  •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新年號「令和」,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將在4月30日「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新天皇,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自此,始於1989年1月的「平成」時代,僅剩1個月便將退出歷史舞臺。
  • 日本年號首次用「令」字,使用漢字數增至73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新年號「令和」中的「令」字是首次用於年號。從「大化」到「令和」的共248個年號中,使用的漢字僅有73個。由於日本天皇在彰顯自身權威和特色的同時也會加入迎來長久而美好時代的願望,特定的漢字被反覆使用。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其中,使用次數最多的是「永」字,達29次。「元」和「天」字各27次,「治」為21次。
  • 告別「平成」:日本怎麼選出「天皇新年號」?
    日本年號「平成」,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走入歷史,新年號則會提前在4月1日、也就是日本新的會計年度起始日選定公布。日本是現今世上少數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從公元645年的「大化」算起,至1989年的「平成」為止,總共換用了247個年號,而自1868年的明治天皇開始,才確立了一任天皇只用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
  • 日本4月1日將公布新年號,這兩個漢字讓他們很糾結
    (圖為明仁天皇與德仁皇太子圖源:NHK)如今,天皇更替及改元已經近在眼前,因此擬定新年號相當迫切,日本確定將於4月1日公布新年號。而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19日報導,自去年8月開始,在有關於年號的討論中,除了主張遵循從中國古典書籍中選取年號的傳統,也有提倡從日本古典等國書中尋找的候選方案,但同時參與者也認為從日本古典選取年號絕非易事。
  • 「令和」年號和 2020 年奧運會,日本將開啟一個新時代嗎?
    作者將這些歷史事件作為這本書的開頭,以2019年日本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結尾,幫助我們探察和理解這個國家的過去。他在書中探討了日本的精神、社會、經濟及政治生活,從而細緻展現了這個經常被誤解的島國及其人民。諷刺的是,他本人比以他的名義,或者至少是以他所代表的那種制度的名義來說話的人都要開明和現代得多。與包括安倍晉三在內的多位日本首相不同,明仁天皇本人從未參拜過靖國神社,因為該神社會讓人想起那些被裁決為戰爭罪犯的人。在官方場合,他也做得比大多數日本首相都要多:他誠懇地為日本在戰爭期間的行徑懺悔道歉。
  • 釋新聞丨日本如何選新年號?日本社會學家詳釋「改元」
    4月1日上午9點半,政府召開專家懇談會,就新年號的原案徵詢意見,為時約40分鐘;10點20分前後開始聽取眾參兩院正副議長的意見,然後在內閣全體會議上展開討論,由內閣會議敲定新年號;上午11點半左右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全程約兩小時。當地時間2019年3月27日,日本京都,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在京都欣賞櫻花。
  • 令和、《萬葉集》與中國文化的淵源:日本人用漢字寫的「國書」
    4月1日,在日本東京,一名小朋友展示自己拿到的當日號外報紙,報紙頭版頭條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作者: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對於新年號「令和」的頒布,不僅日本朝野十分重視,也引起了一洋之隔的鄰邦中國人的關注。
  • 日本各大百貨公司推出令和年的首批福袋
    人民網東京11月14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截止到11日,日本各大百貨店公司已經為廣大顧客準備了2020年的新年福袋。 在消費稅增加以後,百貨店銷售額停滯不前的情況下,為了在新年吸引顧客,百貨公司準備了近年來頗有人氣的體驗型為主要類型的個性福袋。
  • 日本新年號公布英文名「beautiful harmony」 竟然和這款遊戲的...
    近日,日本宣布新年號「令和」將於5月1日啟用,後來又公布了年號的英文名稱為「beautiful harmony」。但有些尷尬的是,這個名稱和柚子社一款18+遊戲的主題曲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