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尚書」宋祁:詞寫得好,宋仁宗都甘願給他當紅娘

2020-12-23 星星丟了呀

宋仁宗時期,才人倍出,除了晏殊、範仲淹和歐陽修,還有個「紅杏尚書」。

紅杏尚書有多出名呢?

我們先來看一首詩: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是不是很熟悉?

這首詩叫《玉樓春.春景》,詩人名叫宋祁。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成為眾人爭相傳頌的佳句,而宋祁曾當過工部尚書,因此得名「紅杏尚書」

《清平樂》少年宋仁宗

01

宋祁這人很有才,曾因為一首詞,讓宋仁宗都心甘情願給他當「紅娘」。

事情是這樣的:

說話有一天,宋祁走在汴京街上,恰好遇見幾輛馬車駛過,原來是宮內的嬪妃、宮女。

宋祁來不及迴避,只得站在街邊。

卻見其中一輛馬車掀開了帘子,一個姑娘探出頭來,對著宋祁輕輕喚道:「小宋。」

宋祁「驚訝不已」,一時也看呆了。

等恍過神來,車隊已經遠去,麗人消失於茫茫人海。

宋祁悵然若失,回家便寫下這首《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櫳,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清平樂》

咱們先不討論這首詞裡用了多少前人的佳句,我們接著看下面的故事。

宋祁為街頭偶遇的宮女寫了一首《鷓鴣天》的故事,很快在京城流傳開來。

宋仁宗聽說後,便召宮人尋到了那個小宮女,見她姿色清麗,人也玲瓏,便想了個主意。

第二天,仁宗便叫來宋祁,不動聲色地說:聽說宋學士寫了一首《鷓鴣天》,「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宋祁一聽,大驚失色,心想:這下完了。

仁宗卻笑道:「其實,蓬山也不遠。」

當下,將那位宮女許配給了宋祁。

一段萍水相逢,就在仁宗的撮合下,成就了一段良緣。

宋仁宗果然配得上這個「仁」字,換作某些皇帝,知道臣子覬覦宮中美色,不知道要幹出什麼邪惡的事情了。

《清平樂》

02

宋朝重文輕武,但凡是肚子有點墨水的都去參加科舉了。所以,出現了很多兄弟官員組合,或者是父子組合。比如震驚詩詞界的「蘇洵蘇轍蘇軾」父子組合。

宋祁也有一個做官的哥哥,叫宋庠。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兄弟倆同舉進士,本來宋祁是第一,宋庠是第三,但是章獻皇后覺得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於是定宋庠為頭名狀元,而把宋祁放在第十位,人稱「雙狀元」。

實,宋祁可比宋庠有才多了,歷時17年的《新唐書》,就是宋祁和歐陽修一起主編的。

《清平樂》歐陽修

據說,這宋祁編書時的待遇可好了,精美茶點果脯就不說了,連研墨,翻書都得幾個美女在一旁幫忙。這絕對是個頂好的差事啊。「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原來是這個意思。

不過,宋祁這人也喜歡折騰,好日子也沒過多久。

宋仁宗允許官員直諫,所以宋祁也時不時刷下存在感,沒事就寫幾個撘子諫言幾句。有一次,他上書列舉了張貴妃幾處不是,可把皇帝惹毛了。張貴妃可是官家心尖上的人啊,一怒之下就把宋祁貶了。

好在宋仁宗的優點是不記仇,沒過幾年,便又把宋祁召回來了。

《清平樂》中名人太多了。

宋祁這麼有才,不知道《清平樂》中會不會有戲份呢?挺期待的。

相關焦點

  • 紅杏尚書宋祁: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金榜題名後的宋祁與哥哥宋癢的正色立廟堂不同,他將及時行樂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在詩作上體現為那首《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不僅如此,由於宋祁為官曾做過尚書,所以也因此得了個「紅杏尚書」的美稱。宋祁對快樂的追求在生活中則體現為風流奢侈,而哥哥宋癢一向清約莊重 ,對宋祁的這般荒唐行為很是不悅。
  • 詞家漫談 | 紅杏尚書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北宋官員,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與兄長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 柳永蘇轍宋祁這些宋代大咖,牆都不扶就服他!
    宋祁,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他就是那個寫出「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紅杏尚書」,他和歐陽修一起修《新唐書》,承擔了大部分工作。奇妙的是,這三位大咖在他們各自的生命軌跡中都遇到過同一個人——宋仁宗。對,就是《清平樂》中王凱飾演的趙禎。
  • 宋代文人軼事:「紅杏尚書」拜見「張三影」的佳話
    北宋詞人宋祁的詩作辭文優美,描寫生動,他有一首名詞:《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這首詞收放自如,井井有條,用語華麗而不輕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著墨不多而描景生動,把對時光的留戀、對美好人生的珍惜寫得韻味十足,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
  • 用一首半「抄襲」的詞,換得美嬌娘,這豔遇除了他也沒誰了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擅長填詞的名人大家也是數不勝數,可用一首半原創的詞換得一個美嬌娘的,恐怕除了宋祁再也沒誰了吧!宋祁是誰?也許有人還不太清楚,畢竟他的名氣和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還是差了一大截的。但說到他的名句恐怕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工部尚書帶美人出遊,寫出經典宋詞名句,成就「紅杏尚書」之名
    因為他寫出了春天杏花簇擁開放的熱鬧勁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朱自清的這句經典散文名句,或許是受到了這一句宋詞的啟發。但是宋祁想要表達的觀點,卻在這一句宋詞的後兩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 北海說詞:宋祁和他的《木蘭花》
    宋祁(998~1078)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後遷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尚書工部員外郎、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承旨等。卒諡景文,經歷既與晏殊相似,詞作內容也與其並無二致,多寫生活之優遊閒適。筆法卻主要與張先相近,主要表現為語言工麗,描寫生動。詞有《宋景文公長短句》,惜只存六首。
  • 一起讀經典:宋祁《鷓鴣天》這是一場偶像與粉絲的邂逅
    話說北宋年間,有對姓宋的兄弟,宋庠宋祁,二人不僅才學過人,而且同朝為官,並稱「二宋」。哥哥宋庠,好吧,這個字發翔的音。哥哥大宋呢,是簡約派,奉行斷舍離,聲色犬馬一概不理,唯愛讀書,此生不渝。雖一母所生,小宋卻不一樣了。論才學他不亞於哥哥,論能力他修《唐書》任尚書,反正也不落下。不一樣在哪裡呢?
  • 紅杏枝頭春意鬧:當家中姬妾太多如何和諧相處,風流的宋祁也頭疼
    宋祁,北宋仁宗時代的著名詩人,他的風流是舉世皆知的。電視劇《清平樂》裡有一集講的是宋仁宗將多嘴的宮人趕出宮去的情節,劇中的李司飾雖然是多嘴,但她說的「歐陽修、宋祁等人自己,在朝堂上義正辭嚴,自己私下底卻是最風流快活的……」卻也是大實話。
  • 詩仙詩鬼、易安居士、紅杏尚書:詩人別稱大全
    他甚至還寫過一句詩用來自嘲,「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對藝術如此的瘋狂和痴迷,就把「詩魔」這個稱號頒給他。詩佛:王維王維,字摩詰,名和字都取自佛門弟子維摩詰居士。王維是信奉佛教的,而佛教的思想也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藝術創作中。
  • 紅杏枝頭春意鬧,古詩裡的杏花盛開,綻放的是整個春天的繁華
    在燦爛的春光中,池塘邊的杏花競相開放,碧綠的春水環繞在這些杏樹的周圍,一株株秀麗的杏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倒影在清澈的池水中,樹上的花與水中的影相映成趣,都是那麼嬌媚、那麼柔美,平分這滿池春色。5.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這兩句出自陳與義的《臨江仙》,一首抒發國家淪陷之痛的詞。
  • 你知道北宋著名詞人宋祁「蓬山不遠結佳緣」的故事嗎?
    宋祁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連忙抬頭一看,只見一位年輕宮女將車簾挑起一角,瞟著他粲然一笑,然後帘子垂下。宮車揚長而去。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形容女子面容的字句,但想來肯定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吧?否則宋祁不會由心動產生了行動。回到家宋祁魂不守舍、茶飯不思,提筆寫了一首《鷓鴣天》: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
  • 跟王老師品詩詞 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光好 宋祁
    木  蘭  花宋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詞的開頭就說「東城漸覺風光好」。我們一讀便知這是一個總起句,下面一定要描寫一下東城的好風光了。「縠皺波紋迎客棹」,縠皺:即皺紗,有皺褶的紗。棹:船槳,在這裡代指船。意思是湖面漾起皺紗似的波紋,迎接遊人客船的來到。
  • 李清照轟動京師的詞,短短28個字豪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她還喜歡懟當時的大文豪,李清照有一篇文章叫做《詞論》,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對前輩不帶客氣地「批評」了一遍,其中包括大文豪蘇軾、「流行歌詞創作人」柳永、「紅杏尚書」宋祁、「太平宰相」晏殊、「一代文宗」歐陽修。
  • 宋祁《鷓鴣天》: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他叫宋祁,是宋仁宗時代人才庫中的一名大才子。宋家風水太好,生出兩個好兒郎,天聖二年參加大考,竟雙雙高中。傳說宋祁還名列第一,因為章獻太后覺得弟弟比哥哥好,有悖常倫,於是讓其兄宋庠做了狀元。這事在歷史上流傳很廣,鄉民們在村裡修改兩座塔,並取名為「狀元塔」。直到現在,河南商丘民權縣還有一個「雙塔村」,就是對二位狀元的紀念。且說宋祁因年齡問題被哥哥拔去頭籌後,也不想爭名逐利。
  • 大宋的盛世繁華,都在「詞」裡|宋仁宗|宋詞|唐圭璋|清平樂|晏殊|唐...
    (《宋元戲曲考》)詞,就是宋代「標誌」的「一代之文學」。大宋的盛世繁華都在「詞」裡。詞調規定了「詞」中長短句讀和平仄四聲。寫一首詞須先創製或選用一個詞調,然後按照它對字句聲韻的要求填之。這樣寫出的歌詞方能協音合律,可以歌唱。所以做詞叫做填詞,或稱倚聲。「詞」有許多種詞調,每種詞調都有其特定的名稱——也就是詞牌名。龍榆生先生的《唐宋詞格律》是一本總結「詞」格律的經典之作。該書共收詞牌150餘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