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長三角開100家診所,這個臺灣醫生真牛叉!

2021-02-13 醫學界智庫

作者丨李興鵬

來源丨"醫學界"微信號

比肩長發,牛仔上衣,頭髮上略微夾雜著幾莖銀絲。迎面走來的這位舉止得體,略顯幹練的女士,就是臺灣大學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歐淑芳,初識歐淑芳略顯柔弱的外表下,確實很難把她跟一個上市公司老總、30億身家的創業女強人聯繫在一起。

歐淑芳祖籍福建,出生於臺灣省臺南市。出身醫生世家的她,曾祖父是清末中醫,父母都是知名婦產科教授。實際上,學生時代的歐淑芳一開始並不想當醫生,而是一直憧憬當個作家,但基於現經濟現實的考量,後來還是選擇就讀中國醫藥學院,(現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創辦於1958年的中國醫藥大學,原名中國醫藥學院,在長庚大學設立中醫學系前,曾是臺灣地區唯一設立中醫學系的大專院校。從1987年開始,歐淑芳在這座位於臺灣省臺中市北區的醫藥大學裡,度過了7年的醫學生涯。

臺灣大學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歐淑芳

合夥創辦大學眼科

醫學院畢業後,歐淑芳先後擔任國泰,臺大,忠孝醫院的眼科醫師,「就在臺大醫院任職時結識了我的夫婿,也是未來的事業夥伴林丕容」,歐淑芳所說的臺大醫院指的是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這家醫院隸屬於臺大醫學院,是臺灣最負盛名的一所三甲醫院。

「我和我的夫婿相識之初,僅僅是點頭之交。」歐淑芳告訴《醫學界》:「雖然我們都在同一所醫院做眼科醫生,但私下裡也很少交流,直到我們合夥創辦大學眼科,我們才進一步交往,並結為夫妻。」

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診所,是很多醫生的夢想。那麼,為何選擇開眼科診所呢?歐淑芳分析,醫界科別冷熱,每個世代都不相同。「我父母執業行醫的時候,正值臺灣人口快速增長的時代,高生育率,帶讓婦產科炙手可熱。」歐淑芳表示,「而現在,臺灣人口增長緩慢,步入老齡化社會,受到『少子化現象』的衝擊,婦產科不再受醫學系學生青睞。反倒是有視力困擾的人增多,近視患者一直居高不下,使得眼科成為醫學生最想擠進的科別之一。」

「但我們並不僅僅滿足於開一家眼科診所,還想建立醫療平臺和基層醫療網」,歐淑芳表示,醫療平臺,基層醫療網的用意是讓醫院院所彼此人力與資源互享。解決醫學界素來已久的醫師養成不易,造成病人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偏遠地區無醫療支援的困擾。

歐淑芳認為,由於醫療資源不足,醫師透過平臺的資源分配,可以專業分工,互相配合,為更多病人服務,並且透過醫生集團模式運作,讓醫療團隊成為創業夥伴,使集團的複製更為到位。」在當年,這是很先進的概念,推廣起來卻很困難,願意接受的醫生不多。一直到上市以後,才逐漸推廣開來,有更多的眼科醫師願意加入。「

坐擁15家眼科診所

就這樣,1992年的初夏,在緊鄰臺大校本部的新生南路上,歐淑芳和丈夫林丕容開設了第一家大學眼科。

許多醫師自立門戶時,偏好在原先任職醫院的附近開業,畢竟「輕車熟路」。但歐淑芳和丈夫則認為,「診所很難跟大醫院競爭,所以在我們決定另闢蹊徑,於是選址在了臺大附近。」由於地址選在了臺大附近,大學眼科也因此得名。「取名大學,還有另一層含義。取寓四書中的《大學》,《大學》開篇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我們要做的事情,也要止於至善。」

然而,創業之初,崇高的理念雖美,卻找不到醫師,醫師人力資源仍然嚴重不足。歐淑芳說,「當時眼科診所並不多見,眼科醫師也不願意離開大型醫院,就算是離開了,也多半自行開業。醫療平臺和基層醫療網,在當時的醫師看起來是說夢話。很幸運的,還是有那麼幾位醫師參加進來,於是我們就成立了兩岸最早的眼科醫生集團,只是當時臺灣沒有這樣的名詞,我們是用公司的形態來發展的」。

找醫生的同時,也有資金的問題,那時候,「除了我和夫婿的自有資金之外,還申請了一些政府的補助。但是支持營運下去的力量,還是來自於營業的現金流。有句俗話,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形容非常有能力而且能夠裡外兼顧的人,那我們開業的時候,則是進得了學術殿堂,睡得了診所地板」,身兼數職,專業和行政管理都是一手包辦。」

從三峽開展眼科連鎖王國

開設第一家大學眼科時,診所位於3樓,雖然周遭沒有其他眼科診所,但招牌被樹蔭遮蔽,來診的患者很稀疏,患者還好心告訴歐淑芳,照這樣下去,診所會在2個月後關門!然而,他們還是堅持下來了。

而讓大學眼科營運步上正軌的,是第二家診所,地點位於三峽(三峽區為臺灣新北市的市轄區之一)。歐淑芳苦笑說,第一家診所的業績實在太差,看不到轉好的跡象,不得不另闢戰場。由於有病患遠從三峽來看診,她得知當地並無眼科診所,應是值得開發的市場,於是在第一家診所開業後3個月,前往三峽菜市場附近開設新據點。

當時,從臺北市到三峽的交通很不方便,中途常在永和、中和迷路,為了趕赴9點準時開業,歐淑芳每天早上6點就得出發,來往奔波非常辛苦。

雖然在開業的頭兩天,看診數都掛零,但在一星期之後,人數便超越了新生南路的大學眼科,平均一天超過400人次;前來就診的多為老人家,甚至出現大排長龍、相互「打架」的情景。由於在三峽大獲成功,歐淑芳決定複製其模式,在醫療資源較缺乏的臺北縣新興市鎮開設眼科診所,並延聘眼科醫師。

經過夫妻和團隊胼手胝足的努力經營,很快的在頭半年就損益兩平,而且,第一年就有盈餘。2004年,在島內坐擁15家眼科診所,歐淑芳、林丕容創辦的大學眼科成功上市,市值很快達到了10億新臺幣,為中國臺灣地區最大,也是第一家上市的連鎖眼科集團。

進軍大陸市場

在此同時,歐淑芳也將事業版圖跨入眼鏡銷售,將大學眼科擴張為大學光學集團,在此期間歐淑芳也為進軍大陸市場開始布局,並且多次前往大陸進行考察,僅2005年到2011年期間,歐淑芳就多次往返廈門、溫州、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進行交流學習,為進入大陸著實費了一番心思。

隨著兩岸政治環境的改善,2011年10月,大學光學集團上海辦事處正式成立,開啟了進軍大陸市場的第一步。進入大陸後,大學光學集團在大陸改名為太學眼科,並於2014年6月,併購寧波明視康眼科中心。隨後,太學眼科先後落地南京、蘇州、寧波和杭州。

「在大陸的布局,其實是非常不順利的,先是成立一家可以開設眼科門診部的資質公司,有很多選址審批的問題,還有各個部門的考察。這些都是臺灣沒有的經驗。」歐淑芳坦言:「摸著石頭過河,學著和政府機關打交道,學著從各種渠道去找人。邊學邊幹是進入大陸的不二法門。」

在長三角開100家診所

剖析大學光學的成功之道,歐淑芳認為力行「同業整合、異業合作」原則,是快速拓展品牌平臺、把餅做大的訣竅。其中,首要是培養醫療人才及創新藍海市場。

據了解,從第一家太學眼科中心布局上海瑞東醫院到今年8月,「太學眼科集團·杭州太學眼科」在全程國際醫療中心(Medical Mall)落地。太學眼科集團的眼光一直瞄準長三角地區,「填空」華東地區眼科醫療服務的中高端市場。

「學習在自己的根據地之外作戰,是一場真正的挑戰。」歐淑芳談及大學光學集團在大陸的策略時表示,儘快適應形勢,在摸清市場的同時,做出自己的貢獻。聘請當地的醫生,在地化的經營團隊,尋求當地病患的核心需求,從而開闢新產品。「未來10年,我們將沿著這樣的思路,在長三角開100家診所。而且我相信這不是什麼難題。」

「資本市場給我們的力量,也讓我們對醫師成為合伙人有很好的一個制度,我們給醫師虛擬分紅,也給員工購買股份優惠。所以我們的創業夥伴,從開創之始,就跟我們一起,奮鬥到現在。好的人事制度,也帶給我穩定的成長。當我們的營運成長成為淨現金流量之後,我們就會把它模組化,然後再分區複製,再擴展。這就是我們走到今天的歷史。」歐淑芳表示告訴《醫學界》。

相關焦點

  • 臺灣偶像歌手大陸當牙醫開診所:沒離開家鄉,從一個家回到另一個家
    >會讓你想更努力在這個地方紮根」許君豪說父母曾從臺北來參觀診所「他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我常跟爸媽說其實我並沒有離開家鄉而是從一個家回到另一個家與他一起忙碌的還有臺灣醫生黃信傑「來大陸兩年多當地人的熱情工作環境和完善的惠臺政策是我『走不掉』的原因」黃信傑說
  • 臺灣偶像歌手大陸當牙醫開診所
    會讓你想更努力在這個地方紮根」許君豪說父母曾從臺北來參觀診所「他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我常跟爸媽說其實我並沒有離開家鄉與他一起忙碌的還有臺灣醫生黃信傑「來大陸兩年多當地人的熱情工作環境和完善的惠臺政策是我『走不掉』的原因」黃信傑說
  • 診鎖晚報:名中醫診所被曝開「毒」藥材;知貝醫療新增2家門診……
    此次共有47家涉及醫療健康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上榜,合計估值規模約7611億人民幣,佔榜單總價值的5.9%。其中中國有22家。其中微醫、愛康、春雨醫生、丁香園企鵝杏仁等醫療服務/投資企業上榜。(診鎖界)深圳輔助生殖專科聯盟成立8月3日,運世達醫療集團旗下婦兒醫療診所——深圳運世達心成診所開業,設有婦科、兒科、兒童保健、醫學影像和醫學檢驗等科室,8月4日上午, 「深圳市輔助生殖(不孕不育)專科聯盟」,也在該診所籤約成立,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將與聯盟成員單位廣泛開展輔助生殖領域學術交流
  • 臺灣男偶像在成都開牙科診所
    【臺灣男偶像在成都開牙科診所 】17年前,許君豪還是臺灣當紅偶像男團「可米小子」的成員。可米小子前成員在成都開牙科診所 後因為意外受傷許君豪退出組合,在親友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許君豪參加了港澳臺聯考,被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錄取。現在,他已經在成都開起了口腔診所,第二家診所也正在籌備中。
  • 臺灣防疫表現亮眼,基層診所功不可沒!醫生道出診所第一線關鍵
    雖臺灣當局的「精緻的利己主義」抗疫措施為人詬病,單從數據上來看,中國臺灣防疫工作表現亮眼,截至3月19日,臺灣累計確診108例(78例境外輸入),基層診所在本次疫情防控上功不可沒,在病人隔離、疫病調查、民眾衛教、口罩管理、物資調度等部署上超前。
  • 在臺灣當全科醫生:高收入、高品質的健康守門人
    臺灣先於大陸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慢性病成為健康最大威脅的背景下,也早於大陸重視全科醫生。  經過多年的發展,臺灣的全科醫生有較為完善的培養體制、發展路徑,全科醫生也成為高收入、高服務品質的健康守門人。  在臺灣,全科醫生被稱作家庭醫生,主要分布在醫院的家庭醫學科以及基層診所。島內約有500家醫院、20000家診所,其中大多為全科診所。
  • ...家到開近80家牙科連鎖,20年行業洞察,孫延要締造中國式牙科診所...
    20年口腔創業的不懈探索2001年,在第四軍醫大學讀研的孫延跟同學馬春敏等人在西安合夥開辦了第一家口腔診所「瑞邦」。「當時家裡條件不好,開診所就是希望用自己所學掙到錢補貼家用。」孫延告訴動脈網。孫延是土生土長的陝西西安人,直到上大學,一家人都窩在僅15平的小屋子。
  • 殉職名單之外的武漢診所醫生
    事實上,2019年12月底,一份疑似武漢衛健委發布的《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已經在網上流傳,其中提及,武漢多家醫療機構陸續出現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身為醫生的廖慶緒敏感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不過,相比於網上遙遠的流言蜚語,更讓他感到焦灼的,是眼下診所裡那些「怎麼治也治不好」的病人。
  • 優衣庫計劃在臺灣開100店 每年開30家
    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UNIQLO)臺灣公司總裁表示,明年起1年開30店,預計開100店;但不會降價,而是以不漲價方式,拉近臺灣與海外市場售價落差。  他表示,9月23日明曜百貨門市將開張,接著新光三越南西店、太平洋SOGO天母店、微風廣場店、臺北站前店及美麗華店,將連開6店。
  • 臺灣醫美深度體驗(一):臺北群英診所的首次面診
    Yuniqe肌膚課堂特邀臺北時尚、生活達人Bella,探店臺灣幾家最具口碑和知名度的醫學中心、醫美診所、妝品公司。為你帶來第一手的臺灣醫美探店體驗日記。從幾年前的醫美外行者,對於醫美抱持的些微恐懼的心態,直到這兩三年開始接觸一些輕醫美,如:淨膚雷射、脫毛、玻尿酸填充或一些護理項目等,去了不少家臺灣大大小小的醫美診所及美容院,也是能以一個稍微有經驗的體驗者來分享這趟臺灣醫美體驗的心得。
  • 前臺灣偶像歌手在成都當牙醫:只是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
    2003年,許君豪在一次彩排中意外受傷,開口腔診所的爸爸就鼓勵他重新考醫學院。在2004年,他被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錄取了。2011年,許君豪畢業後去德國繼續攻讀口腔碩士。並於2015年考取大陸執業醫師資格,他選擇在成都創業。許君豪經過5年的努力,在成都的口腔診所有了良好的口碑。今年41歲的許君豪,在許多人印象中是演唱《青春紀念冊》的英俊歌手。
  • 幹了11年的村醫後離開體制,只用40天開了自己的中醫診所!
    8年內科醫生、11年村醫,現在開門診做自己的老闆 談起為什麼要離開村衛生室去開診所,李同強覺得這或許是個必然的選擇 李同強:我認為從體制出來開診所,一定要搞清楚這四件事: 1.你是否有患者源?
  • 實地探訪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線下診所敗因:春雨診所「漁翁」構想或是...
    五年前,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線下診所春雨診所曾落戶該院。一個「曾」字,背後是春雨診所線下布局之路曾全線叫停。12月17日,《華夏時報》記者實地探訪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線下診所——春雨診所北京舊址,試圖挖掘其合作項目叫停真相。官方資料顯示:春雨平臺在成立一年內低調叫停線下全部的25家診所項目。
  • 鄉村醫生開設診所,有新標準了!開辦鄉村診所都需要哪些條件
    想辦個體診所、中醫診所、全科診所的鄉村醫生注意了,2020年診所設置標準來了!去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文件《關於印發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意見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為促進診所健康發展,調整診所基本標準。
  • 噁心、嘔吐,去診所開藥!診所醫生這一舉動,救了他一命!
    起初,尤先生只是噁心、嘔吐,周身的冷汗,孩子們也都以為是胃病又犯了,沒有在意,可是一直陣陣作嘔,後來下樓到社區醫院想買點藥吃;到診所後,醫生說他有心臟病先做個心電圖吧,可是尤先生和家人不願意,說肯定是吃東西吃壞了,隨便開點止吐的藥就行。
  • 江門試水家庭醫生診所
    「大病醫保」再創新廣州日報訊(記者周慧)60多歲的吳媽媽正在家庭醫生診所諮詢醫生,她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間總感覺喉嚨發炎,「但是醫院總是很多人,所以想到小區附近的家庭醫生診所來看看。」記者近日從江門人社局了解到,通過社區設立「家庭醫生」診所的大病醫保模式,從源頭上針對重大疾病的保險,建立起家庭醫生團隊,預防大病的發生及健康管理,控制醫保賠付的支出。據介紹,通過社區設立「家庭醫生」診所的大病醫保模式,目前已經提供基本醫療服務14553人次,其中診療服務6027人次,隨訪服務6268人次,上門服務1213人次,健康體檢1045人次。
  • 記者體驗5家口腔診所洗牙項目:防疫還需加強 醫生資質存疑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到來前夕,新京報記者分別來到北京5家私立口腔機構,從其服務項目、防疫措施、洗牙醫生資質等方面進行體驗,為消費者洗牙提供參考。 防疫嚴格程度大相逕庭 此次體驗的口腔機構分別為:維爾口腔八裡莊店、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瑞泰口腔豐臺醫院、維恩口腔亦莊店和泰康拜博口腔青年路店,團購價格為100元-150元。
  • 廣州以後醫院名中醫可以開私人診所,你會去嗎?
    但到哪,已經是人山人海,很多患者已經用凳子或草蓆坐在哪裡排隊,等輪到我的時候,這個號已經是上午最後那幾個號,給醫生看完之後,該醫生也可以下班了。真正給醫生診斷才幾分鐘,但掛個號卻擠著「頭破血流」,難啊!雖然近幾年,到達醫院現場掛號人數少了,但在網絡上掛號也是同樣難搶。
  • 診所沒客人,醫生利用「免費洗牙」,一年收90萬,策略簡單可複製
    相信以後國內的牙科診所會越來越多,而牙科醫生,又會成為一個吃香的職業。畢竟,我們現在的人均壽命增長了,很多老人牙齒掉了,但是還會活幾十年,而他們對於假牙的需要,就會變成牙科診所的生意。小孩虎牙很好看不光是老年人,現在很多小孩,年輕人,都會做拔智齒,或者做牙齒矯正的手術。
  • 美國一條街有十幾家牙科診所、 拔一顆牙200美元
    於是反駁道:「你那是老皇曆了,現在中國人也非常重視牙齒和口腔的保健,我在中國就經常光顧牙醫診所。」話雖這麼說,但也應該承認美國人在牙齒和口腔保健方面確實做得比較好。一條大道沒走到頭就數出十幾家牙科診所:在洛杉磯,我有意識地一邊開車一邊觀察,一條大道還沒走到頭就數出了十幾家牙科診所。